第12章
  在王大娘看来,韩昭这个后生不光手艺好,人长得还俊。她家钱小舟要是个女孩,她指定就把这个女婿给先定下来了。
  韩昭被吓得忙忙挥手:“不用,不用,大娘,您的好意我心领了,我暂时还不着急。”
  她着不着急都不能娶个女子啊!
  钱小舟看韩昭吓成这样,也帮腔道:“娘就爱瞎操心,要不然你给我找个媳妇呗。”
  王大娘白了他一眼:“人小主意大,走。回家吃饭去。”
  两人说着就离开了,*剩下韩昭一个人,默默祈祷,以后王大娘可别再热心的给她说媒了。
  掌灯时分,贺兰君还在翻看今日报名交上来的绣样。
  莺儿锤了锤肩膀:“小姐,这都累了一天了,也该歇歇了。”
  她把整理好的报名绣娘名单放到贺兰君手边中,又问道:“今日这么多来报名的人,小姐有挑中合适的人吗?”
  贺兰君看着手中的绣样,轻轻摇了摇头:“跟我想的还有点儿差距,倒是有几个绣功扎实的,加以练习,说不定能更进一步。”
  莺儿高兴起来:“总算没白费这许多功夫,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几个好手凑一块儿,许就能达到小姐的要求了。”
  又劝道:“小姐,剩下的明天再看吧。”
  忙了一天,贺兰君的确有点儿累了,放下手中的绣样,留着第二天再看。
  第二天。
  钱小舟早早的就来到了韩昭这。他要学的东西还很多,他得勤奋点。
  韩昭仍旧让他去劈竹条。做灯需要耐心,把竹子从原始状态劈成细细长长的蔑条,就是最佳的考验、磨练人耐心的一个过程。
  叮嘱完注意事项,让他注意别伤到手之后,韩昭就开始今日自己的任务。调制颜料。
  既然纸张没有办法更换,那她就只能从颜料上着手。
  市面上的颜料主要是两大类:植物颜料和矿物颜料。
  植物颜料清亮,矿物颜料厚重。两种颜料都各有利弊。
  她要调制出最合适的颜料。让它在灯笼纸上既显色又通透,不易晕染。
  韩昭专心的调制颜料,在纸上反复验证颜料的状况,忽然听到院中传来声音:“请问有人在家吗?”
  不知是何人寻到了家中?她心下疑惑,放下笔来到院中。
  来人见韩昭出现,手中的扇子一收:“韩昭兄,别来无恙。”
  第7章 念同窗吴柯邀踏青
  那是一个穿的像个花孔雀似的锦衣男子,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早晚还得穿着冬衣。他却只着春衫。穿着一件松绿缠枝莲暗花锦道袍,外面套一件烟紫色素锦褡护。
  韩昭有些无语的看着他又“刷”的一声,把扇子打开,轻轻地摇着。
  这人爱臭美这毛病真是从小就没改,也不怕扇着凉。
  男子名叫吴柯,韩昭和他在同一个学堂上过一年学。
  十岁的时候,韩建德送韩昭去学堂,本意是让她开开蒙,识识字。
  只是夫子教的课业,她在京城时早就学过,更兼有状元爹亲自教导,更显得比一般孩子聪慧。
  夫子惊呼此子天赋异禀,假以时日,必能求得功名。
  她却只念了一年就不再去了,令老夫子惋惜不已。
  去学堂上学,笔墨纸砚、夫子束脩需要花不少钱,那都是韩建德一个老人家的辛苦钱。
  在京城时,她见过不少郁郁不得志的落榜之人,哪一个不是家乡的状元之才?
  可京城最不缺的就是人才。考功名,没有银子和运气,是耗不起的。
  吴柯就不一样了,他家有钱,而且是书香门第。祖上好几任当官的,所以吴老爷子对吴柯的期望就是考功名,走仕途之路。
  奈何养出来的这个儿子是不好学的。吴柯此人爱华服,好游玩,整日最喜欢的就是那招猫斗狗、吃喝玩乐之事。在学堂里,最感兴趣的不是四书五经,而是一些子虚乌有的奇闻异事。
  对韩昭这样有才华的人,他也乐于结交。
  对这个公子哥,韩昭深觉不是一路人,但是他家有全县最大的藏书阁。
  她买不起书,时常要去他家藏书阁借书。因此,即使后来韩昭不读书了,两人还是时有联系。
  韩昭客气道:“双林兄,好久不见。”
  吴科早就习惯了她这不冷不淡的样子,笑道:“上元节的时候就听闻韩兄灯市痛击严二的事迹,一直想来拜访韩兄,只是家中事务繁忙,一直没抽出空,还望韩兄海涵。”
  安宁县就这么大,吃喝玩乐,难免撞到一块。韩昭也听吴柯跟她抱怨过和严二的不和。
  “双林兄言重了,今日来是?”
  吴柯虽然行为纨绔,但没什么心眼,韩昭不知道他来干什么,索性直接问他。
  “下个月三月三,上巳节踏春,特来邀韩兄一块儿城外游玩,不知韩兄是否有空?”
  上巳节,春光明媚,男男女女趁着这个好天气,都会去郊外踏春。
  韩昭自觉这样的日子和她没有什么关系,一口回绝:“多谢吴兄邀请,只是我还得做灯笼,看来是不能赴双林兄的邀约。”
  “整日做灯笼多没意思。这大好春光不去赏玩。岂不可惜?大不了你那日的灯笼算我全都买了,这样你就有空了。”
  不食人间疾苦的公子哥满不在乎的,准备用金钱买断韩昭的一天,却不知道这嗟来之食有多么伤人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