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那些男女之防一时都抛在脑后,
  贺兰君专注的化妆,韩昭垂眸,眼神就落在那张近在咫尺的脸上。
  离得近了,她才发现,贺小姐的眼尾有一颗小小的痣,浅褐色的,不仔细看看不出来。
  听说眼尾有痣的人爱流泪,但贺小姐看着可不像多愁善感,伤春悲秋的人。
  韩昭盯着那小小的痣都开始想像美人落泪的景象了,一不小心和贺兰君的眼神对视上。
  她连忙转移眼神,仿佛偷看被抓包般,上下左右的飘忽了一圈,索性闭上了眼睛,只剩浓密的黑睫毛颤颤投下一片阴影。
  贺兰君捏着香绵,仿佛拿着一支画笔,在韩昭的脸上细致描画,细腻的肌肤上敷了薄薄的一层桃花粉。
  桃花粉是本朝兴起的香粉,以中药入方,取桃花之色,有养颜美容的功效,甚受闺阁女子的喜爱。
  韩昭眼睛仍旧闭着,没有看到贺兰君已经在取香云阁的胭脂。
  她用簪子尖取了一点胭脂,放在手心,化开之后用指尖沾了一点,做口脂涂在韩昭的唇上。
  冷不丁唇上有温热的东西按压,韩昭吓的睁大眼睛,头也往后移了一下。
  才看清贺兰君是要往她嘴上涂胭脂。
  两人眼神在空中对视,空气有瞬间的暧昧。
  贺兰君眼神从韩昭惊慌的眼睛下移到涂了一半胭脂的嘴唇,垂下眼眸,把手收回来了。
  她也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有点过了。没有再给韩昭嘴上涂胭脂。只是让她抿抿嘴把口上的胭脂匀开。剩下的胭脂轻轻涂在脸颊两侧当腮红。
  “好了。”贺兰君拿手帕擦了擦被胭脂染上色的手指。
  韩昭转过头,对着镜子端详里面的那个女子。
  朱唇墨眉,粉面含春,和扮男装的自己完全不一样。
  这一下王大娘肯定认不出来了。
  镜子里的少女露出了一个开心的笑容。
  “清妹妹装扮起来,越发娇艳动人了。”
  韩昭对贺小姐的调笑已经习惯了,故作娇羞的一笑,用手掩住嘴,道:“不及兰姐姐天仙之姿。”
  莺儿看着她这矫揉造作的动作,脸上露出惊恐的表情。
  “韩公子你赶快去画室吧,绣娘们都等着呢!”
  韩昭这才哈哈大笑,迈着一点也不淑女的步伐出了西厢房
  第12章 勤勉人笑迎日日新
  绣娘们虽然只上了一次韩昭的课,但她讲得好人又亲切,没什么架子,上完一次后大家都很欢喜的等着下一次上课。
  韩昭今日教的内容仍旧是如何运笔。工笔画自然要先从线条开始学起,打好基础,才能有后来的进步。
  讲完示范后,大家开始练习,她则离开位置,到每个人的桌子前查看大家的进度和遇到的问题。
  这些绣娘大多是没有基础的,胜在态度端正,学的认真,画起来也是有模有样。
  也有个别有一些基础的。画出来的画明显比那毫无章法的强上许多。韩昭因此站着多看了一会儿。
  察觉到老师站在旁边,郑晓月一下子紧张起来,再下笔,那线条颤颤巍巍的就有些歪了。
  韩昭就很识趣地走开,继续往画室的后面走。
  画室的后面坐的是贺小姐。
  韩昭也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贺小姐下笔稳多了,看着是之前练过的。
  余光瞟见韩昭在旁边站着,贺兰君面不改色手不抖,眼神始终不离画纸。
  韩昭点点头默默的走开。
  作画就是得专心。
  叮嘱完大家平日也要勤加练习后,韩昭结束了这一日的绘画教学。
  她匆匆赶回家,下午还要给城南那户人家送灯笼。
  二十个大红灯笼已经做好,堆成了一小堆,韩昭把它们一一摆好,串起来,五个一串,十个一层,往平板车上堆了两层。
  钱小舟仍旧在劈蔑条,不过人比前几天显得沉稳多了。
  也帮着韩昭把灯笼往平板车上放,又找了根绳子,两人合力把灯笼固定在平板车上。
  “哥,我和你一块去送吧。”钱小舟有点担心这么多灯笼韩昭一个人忙不过来。
  韩昭一挥手:“不用,我一个人能行。你接着练,明天教你做灯笼的下一步。”
  比这还多的她都装过,送二十个灯笼简直是手到擒来。
  推着车子走了小半个时辰,到了订灯笼的人留的地址。
  青砖墙面,朱漆大门,看着不是那奢靡的家庭。
  她上前拉着铜环扣了扣门。
  很快有人来开门,从门后探出来一张中年男子的脸,正是那日去她摊上定灯笼的李管事。
  “韩小哥,是你啊。”李管事看清来人后拉开了门,脸上挂了笑,“来送灯笼呢。”
  韩昭也回以客气的笑,指着门外的车上,道:“二十个灯笼全都做完了,李管事验验?”
  “人家都说你家作灯厚道,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李管事捋了捋胡须,笑着走到车边,拿起一只灯笼掂了掂。
  灯笼结实,大红灯笼纸色泽饱满,是个好灯笼。
  而且物美价廉,价格只有严记灯笼铺的三分之一,小门小户的人家花钱自然要省着来,比不得大户人家,为了盏灯豪掷千金。
  李管事很为自己的管家有方而得意。
  韩昭看他的神情,知道这是验货通过了,这才开始往下卸车上的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