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吴太医扭过头,瞪了那小太医一眼,“黄口小儿,入太医院才几年,竟敢在此妄言!”
  那小太医脸色一红,深埋下头,不敢再多言。
  这一幕尽收谢元洲眼底,他心中升起一抹疑惑,祖母乃是皇帝亲姐,若是不治身亡,吴太医这个主治太医是第一个要被朝廷问罪的。
  所以按常理说,只要有一点医好的希望,作为主治太医,都应该非常愿意尝试,更何况是谢家自己人提出的药方,即使出了事,吴太医也可以撇清关系。
  这吴太医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医,不会不明白这些道理,他却仍坚决反对用青蒿方救治祖母,这未免太反常了。
  谢元洲扭头瞧了眼窗外天色,午时刚过,距离原书中长公主薨逝的黄昏时刻,所剩时间已然不多。
  他鼻子轻哼一声,是时候使出杀手锏了。
  他微微抬高声音,“大哥,在元洲的梦中,佛爷还跟元洲提起,祖母此次染病乃是她命中的一个生死劫,唯有皇上降下延寿诏,再服下这个青蒿方,才能保祖母安然渡劫。”
  话音一落,厅堂内顿时变得静悄悄的,众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多言。吴太医眼中闪过一抹嘲讽之色。
  谢向文脸色大变,急斥道:“元洲,休得乱言!”
  谢元洲脸色淡然,微微垂首,他自是知道这些人为什么是这种反应。
  这延寿诏是天子生病之时,以上天之子的名义,向老天爷写下一份祈求祛病延寿的祭文,在历朝历代,只有皇帝才享用延寿诏的权利。
  换句话说,别人若是用了延寿诏,那叫僭越,罪当杀头,所以大哥才会惊慌失措,呵斥自己失言。
  谢向文此时已经彻底打消了用青蒿方为祖母治病的想法,对众人解释道:“诸位太医,小弟元洲心疾突发,一时胡言,请不要见怪。吴太医,还是按照你的法子,继续给祖母服用回魂汤吧。”
  “是。”吴太医颔首应下,回到堂前案台上,拿起毛笔,在白色绢布上,快速书写着药方。
  谢元洲双腿微抖着,这具孱弱的身体已经让他站立不住了。杨平见状小心翼翼的把谢元洲扶坐在角落椅子上。
  堂内众人不时以异样的眼光看向这对主仆。谢元洲苍白的脸庞显得很从容,毫不在意旁人的目光。
  不一会儿,吴太医将墨迹未干的绢布拿起,刚要转呈给谢向文,老管家匆忙自厅外跑入。
  “大公子,宫里使令官传下消息,陛下刚刚颁布了延寿诏,为长公主祛病延寿。”
  什么!?
  厅内之人俱是大惊失色,吴太医更是呆若木鸡,手中的绢布抖落在地上。
  谢元洲眼眸闪过一道精光,他等的就是这一刻!
  原书的剧情他记得很清楚,元宵节当天午时刚过,夏帝破例颁下延寿诏,为姐姐祈福延寿。
  谢向文脸上先是无比震惊,随即被浓浓的冀望代替,他激动的看向谢元洲。
  “...元洲!佛爷...真的显灵了!”
  谢元洲趁热打铁道:“大哥,佛爷显灵护佑祖母,我们决不能耽误祖母的救治啊!”
  谢向文醒悟过来,召唤一直端着药的杨平,“快!快把佛爷赐下的药给长公主服下。”
  谢元洲回身给杨平使了个眼色。杨平立刻会意,端着尚且温热的药碗,大步流星的进了内室。
  谢向文、谢元洲尾随而入。
  吴太医此时也反应过来,眼中浮着几分阴沉,与其他太医紧跟着也入了内室。
  内室里弥漫着一股无法掩盖的恶臭。
  床榻上,年逾古稀的华安长公主昏迷不醒,她的眼窝深陷,唇角发黑,身上几乎看不到一点活人气息。
  杨平在两名侍女的帮助下,强把这碗青蒿汁给长公主灌了下去。
  谢元洲又吩咐杨平带着几名家丁再去采青蒿草,按照之前他说的法子,大量的熬青蒿汁,并让他们半个时辰为祖母服下一碗。
  谢元洲心里清楚,古法熬制的青蒿汁药物浓度,远远低于现代精炼提取的青蒿素浓度,他现在只能靠量大治病。
  屋内所有人大气都不敢出,紧张的望着床榻上华发老人。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当长公主灌下第五碗青蒿汁之后,一直为长公主擦拭额间汗水的侍女突然惊喜喊道:“长公主的高烧退了!”
  这一声似春雷般让屋内沉闷的气氛为之一振。
  谢向文眼前一亮,急唤道:“几位太医,快帮祖母诊脉!”
  一直冷眼旁观的吴太医,第一个冲了过去,手指搭在长公主的脉搏上,眼皮猛地跳了几下。
  随后,其他几位太医先后为长公主诊脉,他们脸上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喜色。
  谢向文见状问道:“吴太医,祖母病情如何?”
  吴太医神情有几分迷惘,似乎没有听到谢向文的问话。谢向文转而问向另一位岁数稍长的老太医。
  那位老太医声音颤抖道:“谢大人,长公主的脉相强健了一些,病情峰回路转啊!”
  “太好了!佛爷保佑!老天保佑啊!”谢向文满眼的喜色。
  谢元洲眸光深邃,扫了眼窗外早已大黑的夜空,缓缓松开紧攥的拳头,手心处俱是冷汗。
  适才临近黄昏那段时间,他过得极为煎熬,他多怕祖母跟原书中一样死去。幸好祖母的命保住了,谢家也暂时安全了。
  “元洲!”谢向文激动的唤着弟弟,“幸亏有佛爷托梦于你,这才救回了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