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夏青黛指着煤油说:“这玻璃瓶里装的是煤油,给你点灯用的,你吩咐人收起来吧。”
对于夏青黛来说是迷你款的小磨口玻璃瓶,对于古堡里面的人而言,那就比他们人还高了。
饶是一直冷静的欧文,内心都有点小小的激动,他又深深鞠了一躬:“感谢神的赐予。”
然后便指挥着鬼头鬼脑看热闹的仆人们,去拿拖车过来,把装着煤油的超巨大玻璃瓶收起来。
仆人们在忙碌,夏青黛又问欧文:“欧文,你早上又吃莴苣吗?不吃一点主食?”
欧文坦然道:“庄园里的粮仓都空了,暂时没有主食。这几天大雪封路,还没办法出去采购物资。”
原本山庄里的粮食,当然早被欧文的婶婶全部拉走了。
没有男丁的家庭,在顶梁柱去世后,遗孀和女儿们的生活很难保证品质,基本都是寄人篱下。
如果男主人在生前的动产挣得足够多,那么还可以给妻子和女儿一笔丰厚的遗产,但是这样的情况可不多见。
出于这个原因,欧文没有跟婶婶掰扯被运空的粮库。
“啊!没粮食了吗?你们庄园主,不应该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吗?”这句话夏青黛是用中式英语说的,欧文听得不是很明白,脸上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你等着。”夏青黛说完就爬下床,跑到厨房,打开装着面粉的塑料桶,装了一玻璃杯面粉。
然后又在冰箱里翻了翻,翻出上次夏商陆拿回家的一盒独立小包装黄油,撕掉上面包装纸,一起拿回房间,再次摆到了古堡空地上。
夏青黛大气地道:“这里是一杯面粉,和一盒黄油,送给你了。”
“感谢神的赐予。”欧文再次深深地鞠躬。
这么大的玻璃杯,比人还要高,十人合抱那么粗,里面装的满满都是细腻的面粉。
而那个黄油块也很离谱,对小人们来说,就是近两米长、一米宽。
面粉可以直接做个盖子盖起来囤着,但是黄油就必须想办法分割了再收起来,这个活就交给女仆们做了。
天降面粉和黄油,大家都激动坏了!
之前欧文说的好听,路通了去采购粮食。
实际上因为今年灾害频繁,粮食大减产,现在市场上属于是有钱都很难买到粮食的时期,很多地方的粮价涨到离谱。
再加上十八世纪中期开始的技术创新和蒸汽机改良,英国一方面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拼命拓展海外殖民地,一方面国内阶级矛盾深化,出现了巨大的贫富差距。
富人们在炫富的时候,穷人都已经开始啃树皮和草根了。
有些更悲惨之地,更是发生了史书上记载的“人相食”。
政府不想浪费自己有限的粮食,养不活的囚犯被大量运输到殖民地上,比如澳大利亚。
以欧文继承的那些财产,在粮库被掏空的情况下,这个冬天他也很难捱。
那些欧文继承来的地和不动产,只有使用权,没有买卖权,以后还要一代代往下传承。
最主要的是,他还没有年满二十一岁,在法律上,他名下的产业还无法动用。
且他之前所有的财产都已经交了遗产税,目前是一穷二白状态。
第15章 我的英语外教在十八世纪
目前欧文将要面临的各种苛捐杂税也够厉害的,比如那么多的窗户,还要交一大笔的窗户税和玻璃税。
这些钱,都得他自己想办法。
而这也是穷人们的房子几乎看不到窗户的原因——此时的英国,还有窗户税。
窗户税
第1部 份是对每座楼宇收取固定的2先令;第二部份的则按楼宇窗户数目的多寡而厘订。
在1766年,英政府修例,拥有7个或以上窗户的楼宇才要缴纳
第2部 份的税款。
这样看来,就是穷人不用多交,富人才需要交,但实际上操作起来又不是这样。
因为此时工业革命对乡村经济的冲击,传统的农耕养不活家小了,人们只能大量往城市里挤,打工挣钱。
这种人属于城市的贫户,租住在破败的公寓内。而窗户税,是以楼栋为单位的。房东为了避税,就把房子上多余的窗户给封了起来。
现代的英国还可以看到许多遗留下来的老建筑中,被封起来的窗户。
看起来别具一格的建筑,实际上封住的是老百姓的尊严。
这个时期的欧洲,老百姓连享受阳光都要交钱,每一口呼吸都透着血泪。
人们住在没有阳光,潮湿、阴暗、狭小的地方,自然会罹患疾病。
古今中外,任何时候,底层人们都活得凄惨。杜甫大佬笔下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永远存在。
把煤油、面粉、黄油赐给小人们后,夏青黛就脱了衣服躺上床了。
侧躺着看,她正好可以透过古堡的玻璃窗,看到里面的情景,而里面的人又看不见她。
欧文是个道德感还不错的年轻人,得到了神赐之物后,他并不吝啬于分享。
跟昨天的牛肉及莴笋一样,今天的面粉和黄油,他也派仆人去分给自己的佃户们一份。
历来只有佃户给地主老爷交租,今年的山庄新继承人,竟然连续两天给大家分肉又分菜,今天还来分面粉!
所有人感动得都快要哭了!
这个冬天大家可以活下去了!本来以为今年要饿死几个呢,好多人都已经在麻木地等死了,没想到会有这样的雪中送炭。
对于夏青黛来说是迷你款的小磨口玻璃瓶,对于古堡里面的人而言,那就比他们人还高了。
饶是一直冷静的欧文,内心都有点小小的激动,他又深深鞠了一躬:“感谢神的赐予。”
然后便指挥着鬼头鬼脑看热闹的仆人们,去拿拖车过来,把装着煤油的超巨大玻璃瓶收起来。
仆人们在忙碌,夏青黛又问欧文:“欧文,你早上又吃莴苣吗?不吃一点主食?”
欧文坦然道:“庄园里的粮仓都空了,暂时没有主食。这几天大雪封路,还没办法出去采购物资。”
原本山庄里的粮食,当然早被欧文的婶婶全部拉走了。
没有男丁的家庭,在顶梁柱去世后,遗孀和女儿们的生活很难保证品质,基本都是寄人篱下。
如果男主人在生前的动产挣得足够多,那么还可以给妻子和女儿一笔丰厚的遗产,但是这样的情况可不多见。
出于这个原因,欧文没有跟婶婶掰扯被运空的粮库。
“啊!没粮食了吗?你们庄园主,不应该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吗?”这句话夏青黛是用中式英语说的,欧文听得不是很明白,脸上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你等着。”夏青黛说完就爬下床,跑到厨房,打开装着面粉的塑料桶,装了一玻璃杯面粉。
然后又在冰箱里翻了翻,翻出上次夏商陆拿回家的一盒独立小包装黄油,撕掉上面包装纸,一起拿回房间,再次摆到了古堡空地上。
夏青黛大气地道:“这里是一杯面粉,和一盒黄油,送给你了。”
“感谢神的赐予。”欧文再次深深地鞠躬。
这么大的玻璃杯,比人还要高,十人合抱那么粗,里面装的满满都是细腻的面粉。
而那个黄油块也很离谱,对小人们来说,就是近两米长、一米宽。
面粉可以直接做个盖子盖起来囤着,但是黄油就必须想办法分割了再收起来,这个活就交给女仆们做了。
天降面粉和黄油,大家都激动坏了!
之前欧文说的好听,路通了去采购粮食。
实际上因为今年灾害频繁,粮食大减产,现在市场上属于是有钱都很难买到粮食的时期,很多地方的粮价涨到离谱。
再加上十八世纪中期开始的技术创新和蒸汽机改良,英国一方面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拼命拓展海外殖民地,一方面国内阶级矛盾深化,出现了巨大的贫富差距。
富人们在炫富的时候,穷人都已经开始啃树皮和草根了。
有些更悲惨之地,更是发生了史书上记载的“人相食”。
政府不想浪费自己有限的粮食,养不活的囚犯被大量运输到殖民地上,比如澳大利亚。
以欧文继承的那些财产,在粮库被掏空的情况下,这个冬天他也很难捱。
那些欧文继承来的地和不动产,只有使用权,没有买卖权,以后还要一代代往下传承。
最主要的是,他还没有年满二十一岁,在法律上,他名下的产业还无法动用。
且他之前所有的财产都已经交了遗产税,目前是一穷二白状态。
第15章 我的英语外教在十八世纪
目前欧文将要面临的各种苛捐杂税也够厉害的,比如那么多的窗户,还要交一大笔的窗户税和玻璃税。
这些钱,都得他自己想办法。
而这也是穷人们的房子几乎看不到窗户的原因——此时的英国,还有窗户税。
窗户税
第1部 份是对每座楼宇收取固定的2先令;第二部份的则按楼宇窗户数目的多寡而厘订。
在1766年,英政府修例,拥有7个或以上窗户的楼宇才要缴纳
第2部 份的税款。
这样看来,就是穷人不用多交,富人才需要交,但实际上操作起来又不是这样。
因为此时工业革命对乡村经济的冲击,传统的农耕养不活家小了,人们只能大量往城市里挤,打工挣钱。
这种人属于城市的贫户,租住在破败的公寓内。而窗户税,是以楼栋为单位的。房东为了避税,就把房子上多余的窗户给封了起来。
现代的英国还可以看到许多遗留下来的老建筑中,被封起来的窗户。
看起来别具一格的建筑,实际上封住的是老百姓的尊严。
这个时期的欧洲,老百姓连享受阳光都要交钱,每一口呼吸都透着血泪。
人们住在没有阳光,潮湿、阴暗、狭小的地方,自然会罹患疾病。
古今中外,任何时候,底层人们都活得凄惨。杜甫大佬笔下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永远存在。
把煤油、面粉、黄油赐给小人们后,夏青黛就脱了衣服躺上床了。
侧躺着看,她正好可以透过古堡的玻璃窗,看到里面的情景,而里面的人又看不见她。
欧文是个道德感还不错的年轻人,得到了神赐之物后,他并不吝啬于分享。
跟昨天的牛肉及莴笋一样,今天的面粉和黄油,他也派仆人去分给自己的佃户们一份。
历来只有佃户给地主老爷交租,今年的山庄新继承人,竟然连续两天给大家分肉又分菜,今天还来分面粉!
所有人感动得都快要哭了!
这个冬天大家可以活下去了!本来以为今年要饿死几个呢,好多人都已经在麻木地等死了,没想到会有这样的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