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3章
“当时我就觉得那些人说话的表情有点怪,好像是隐瞒了什么。”
“但那时候我们都快饿死了,急需一个落脚的地方。”
“这里好歹有野菜野果,甚至还有长得颇肥的野兔野鸡。”
“我那时觉得,即使这里真有问题,我们待在这儿,也比在外面能多活几天。”
“等在这里安定下来、与附近人熟悉了之后,我逐渐意识到这里可能发生过命案”
“还是非常凶煞的那种。”
“附近人含糊提到的村名不是‘缘村’,而是‘怨村’。”
“行了,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
“即使这里真的闹鬼,我们也已经与那鬼相处了这么多年,那鬼又没害过我们。”
“要我说,当时那些说得含含糊糊的人,自己可能也不清楚曾经这村里究竟发生过什么。”
“我们当年刚来时,这里看起来可荒了不止三五年,很多事情那时候就应该已经被遗忘了。”
“是啊,如果从我们来时那一年再往前推七八年、十来年,那是真的年景糟到能人吃人啊。”
“发生过什么都不稀奇。”
“那时候还没几个人识字,遇到事情很少会写下来,多数‘历史’都是口耳相传……”
小绒毛听着听着,跑出了缘村,跑到了镇上。
进入图书馆,找到了地方志,还找到了汇总全国所有地方志的网站。
小绒毛:
虽然这种比较正式的记录里肯定不会讲鬼,可能对于过分恶劣的事情也会模糊简略处理,但比如某村哪一年彻底无人、哪一年又重新住人,还有哪一年发生了特别重大的灾害,应该多少会写叭?
尤其缘村现在发展得……
虽然不能说好,但也算衣食无忧。
从荒村发展到这样,也算是一份可以夸一夸的政绩。
白天时,小绒毛躲在没人的角落翻纸质文档。
这时候,小绒毛才终于明确感受到自己进入的这个情绪场是现代社会。
因为图书馆里的人实在不多。
还有的人虽然进了图书馆、借了书、坐在椅子上端端正正地翻开了书,但看了没一会儿就开始玩手机。
晚上等图书馆关门后,小绒毛打开了公共电脑,查看网络资料。
经过一天一夜的信息收集,结合方凝芝所讲故事的模糊时间线,以及不被记入地方志的、网络上流传的“我听我姥姥说”这类野史,小绒毛大概猜到了方凝芝一提到就激动、以至于无法详细讲述的死亡经历是什么。
既有迷信,也有拐卖。
方凝芝死之前的一两个月发生了暴雨,造成了严重洪涝。
有招摇撞骗的人说可以通过做法来平息暴雨、消退洪水。
但需要特定命数的祭品。
方凝芝和她的婆婆应该就是被选中的祭品。
设置这个骗局的人目的并不是直接从已经吃不饱了的村民手中弄到三瓜两枣,而是想将方凝芝等人卖掉。
方凝芝这样漂亮柔弱的年轻姑娘可以卖。
以为方凝芝祖孙不祥、献祭了她们后村里便能风调雨顺的其他村民同样可以卖。
有的当作人卖,有的拆开来卖。
村里有人发现了这个阴谋,但他们的选择不是反抗,而是加入。
他们殷勤地对阴谋者说:
“卖掉那些好卖的、价格高的,其他人可以当你们的帮手啊。”
“只要给一口饭吃就行。”
阴谋者同意了。
方凝芝应该是那个最好卖、能卖出最高价的货。
所以村里其他人只要愿意放下良心,便有机会从受害者转为加害者,唯独方凝芝没有选择权。
方凝芝的婆婆为了保护方凝芝而死。
加害者为了震慑方凝芝、为了吓破她的胆、让她再不敢反抗,杀害婆婆的方式应该非常残忍。
自称是知情者后代的网友说:
“被害死的婆婆既恨那些加害者,又无比担心自己的孙女,于是化为厉鬼屠戮了外来的加害者,以及村里的所有帮凶。”
“最终,怨村活下来的只有孙女一人。”
“孙女在痛苦中安葬了婆婆的尸体,一把火烧光了罪恶的村子,之后便不知去向。”
有网友指出逻辑漏洞:“不是说那是暴雨没完没了的时期吗?那么容易就烧掉一个村子?”
自称是知情者后代的、讲故事的网友:
“厉鬼的怨气蒸发掉了所有潮湿,所以村子变得好烧了。
“而且随着怨村被烧成飞灰,厉鬼残留的怨气也升腾至空中,引得雨神叹息,终结了那场大暴雨。”
“所以,那对不幸的祖孙确实可以算是完美完成了祈雨的献祭。”
其他网友:“……靠,这槽点多的。”
小绒毛对自己拼凑出的故事并不满意,觉得里面依然缺失了很多关键信息。
此外,小绒毛还找到一篇以怨村传说为背景的小说。
但那篇是比“知情者的听姥姥说”更明显的编故事,可以明确看出小说作者的逻辑思路与感情偏向。
第855章
在那小说中, 还能看出笔力不足的作者对人物命运的刻意把控。
绝不是旁观记录一段真实发生过的历史。
可能全文描写真实取材的内容就只有一两句话。
而且这篇虚假含量过高的故事还坑了。
“但那时候我们都快饿死了,急需一个落脚的地方。”
“这里好歹有野菜野果,甚至还有长得颇肥的野兔野鸡。”
“我那时觉得,即使这里真有问题,我们待在这儿,也比在外面能多活几天。”
“等在这里安定下来、与附近人熟悉了之后,我逐渐意识到这里可能发生过命案”
“还是非常凶煞的那种。”
“附近人含糊提到的村名不是‘缘村’,而是‘怨村’。”
“行了,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
“即使这里真的闹鬼,我们也已经与那鬼相处了这么多年,那鬼又没害过我们。”
“要我说,当时那些说得含含糊糊的人,自己可能也不清楚曾经这村里究竟发生过什么。”
“我们当年刚来时,这里看起来可荒了不止三五年,很多事情那时候就应该已经被遗忘了。”
“是啊,如果从我们来时那一年再往前推七八年、十来年,那是真的年景糟到能人吃人啊。”
“发生过什么都不稀奇。”
“那时候还没几个人识字,遇到事情很少会写下来,多数‘历史’都是口耳相传……”
小绒毛听着听着,跑出了缘村,跑到了镇上。
进入图书馆,找到了地方志,还找到了汇总全国所有地方志的网站。
小绒毛:
虽然这种比较正式的记录里肯定不会讲鬼,可能对于过分恶劣的事情也会模糊简略处理,但比如某村哪一年彻底无人、哪一年又重新住人,还有哪一年发生了特别重大的灾害,应该多少会写叭?
尤其缘村现在发展得……
虽然不能说好,但也算衣食无忧。
从荒村发展到这样,也算是一份可以夸一夸的政绩。
白天时,小绒毛躲在没人的角落翻纸质文档。
这时候,小绒毛才终于明确感受到自己进入的这个情绪场是现代社会。
因为图书馆里的人实在不多。
还有的人虽然进了图书馆、借了书、坐在椅子上端端正正地翻开了书,但看了没一会儿就开始玩手机。
晚上等图书馆关门后,小绒毛打开了公共电脑,查看网络资料。
经过一天一夜的信息收集,结合方凝芝所讲故事的模糊时间线,以及不被记入地方志的、网络上流传的“我听我姥姥说”这类野史,小绒毛大概猜到了方凝芝一提到就激动、以至于无法详细讲述的死亡经历是什么。
既有迷信,也有拐卖。
方凝芝死之前的一两个月发生了暴雨,造成了严重洪涝。
有招摇撞骗的人说可以通过做法来平息暴雨、消退洪水。
但需要特定命数的祭品。
方凝芝和她的婆婆应该就是被选中的祭品。
设置这个骗局的人目的并不是直接从已经吃不饱了的村民手中弄到三瓜两枣,而是想将方凝芝等人卖掉。
方凝芝这样漂亮柔弱的年轻姑娘可以卖。
以为方凝芝祖孙不祥、献祭了她们后村里便能风调雨顺的其他村民同样可以卖。
有的当作人卖,有的拆开来卖。
村里有人发现了这个阴谋,但他们的选择不是反抗,而是加入。
他们殷勤地对阴谋者说:
“卖掉那些好卖的、价格高的,其他人可以当你们的帮手啊。”
“只要给一口饭吃就行。”
阴谋者同意了。
方凝芝应该是那个最好卖、能卖出最高价的货。
所以村里其他人只要愿意放下良心,便有机会从受害者转为加害者,唯独方凝芝没有选择权。
方凝芝的婆婆为了保护方凝芝而死。
加害者为了震慑方凝芝、为了吓破她的胆、让她再不敢反抗,杀害婆婆的方式应该非常残忍。
自称是知情者后代的网友说:
“被害死的婆婆既恨那些加害者,又无比担心自己的孙女,于是化为厉鬼屠戮了外来的加害者,以及村里的所有帮凶。”
“最终,怨村活下来的只有孙女一人。”
“孙女在痛苦中安葬了婆婆的尸体,一把火烧光了罪恶的村子,之后便不知去向。”
有网友指出逻辑漏洞:“不是说那是暴雨没完没了的时期吗?那么容易就烧掉一个村子?”
自称是知情者后代的、讲故事的网友:
“厉鬼的怨气蒸发掉了所有潮湿,所以村子变得好烧了。
“而且随着怨村被烧成飞灰,厉鬼残留的怨气也升腾至空中,引得雨神叹息,终结了那场大暴雨。”
“所以,那对不幸的祖孙确实可以算是完美完成了祈雨的献祭。”
其他网友:“……靠,这槽点多的。”
小绒毛对自己拼凑出的故事并不满意,觉得里面依然缺失了很多关键信息。
此外,小绒毛还找到一篇以怨村传说为背景的小说。
但那篇是比“知情者的听姥姥说”更明显的编故事,可以明确看出小说作者的逻辑思路与感情偏向。
第855章
在那小说中, 还能看出笔力不足的作者对人物命运的刻意把控。
绝不是旁观记录一段真实发生过的历史。
可能全文描写真实取材的内容就只有一两句话。
而且这篇虚假含量过高的故事还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