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如今只有沈渊住,他又是个喜好安静的,踏入殿门只觉万籁俱寂,分外清幽,仿佛一脚踏离尘世,到了某位世外高人的隐居之所。
段曦宁在殿外远远地听见一阵悠扬的琴音。听着是挺悦耳的,她也听不出到底是什么曲子,只觉得在这样暑热躁动的天气令人心绪宁静,散去了许多烦躁。
她不善音律,除了桓军庆祝大胜时奏响的破阵乐,别的曲子在她耳朵里调调都差不多。
坐在步撵上听了一会儿,她也不再难为自己浅薄的音律,敲了敲扶手让内侍将步撵放下,起身摆手让随侍的宫人候在殿外,独自朝殿中走去。
这时琴声也停了,沈渊迎了出来,朝她恭敬地长揖行礼。
或许是眼神清澈的缘故,沈渊抬眸时总是显得很天真无辜,那有几分稚气未脱的脸庞让段曦宁十分想上手捏捏。
干咳了一下阻止自己这一略显轻浮的想法,看着熟悉的宫殿,她问起:“如何,朕这承明殿住着可舒心?”
她扫视一番,颇为怀念道:“这是朕出生时父皇就为朕备下的,那边还有同年种的海棠树。”
沈渊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陛下为何让臣居于此处?”
如果可以,他宁愿住在偏僻的别馆偏宅,求个清净,也不想住这里。
既离得她太近,又易惹人非议。
段曦宁顾左右而言其他:“这承明殿不好吗?正好跟翊儿的景明殿挨着,还能做个伴儿。”
沈渊眉目低垂,只道:“臣唯恐受之有愧。”
段曦宁缓步踏入殿中,抬眸四下打量着,轻哼:“住处而已,住便住了,又能如何?”
沈渊一噎,无从反驳,见她不为所动,不好再揪着这件事多说。
如她所说,一个住处而已,没必要为这点小事去惹她。
段曦宁看他这思绪郁结的模样就觉得好笑,抬手去抚他的眉心:“你这孩子,小小年纪怎的跟个老头子一般,愁容满面的。你看看翊儿,整天没心没肺的,什么都不忧。”
沈渊下意识地后退半步,躲开她的手,小声反驳:“我不是小孩子了。”
段曦宁一笑,不在意地收回手,径直坐在了茶桌前的坐榻上。
第10章 琴音悠扬
正殿中一隅如今被辟成了一间颇具古意的茶室,一方低矮的茶桌上摆着整套精致的青瓷茶具,茶壶还冒着热气。
沈渊跟着进来,立在一旁,不知她因何而来,带着些许疑惑看着她,见她径直拿起茶壶倒了一杯就喝,欲言又止。
“站着干什么?坐。”段曦宁抿了一口茶,抬眼见他还站在原地,指了指对面道。那自得的模样,仿佛这是她的住处。
沈渊在她对面落座,委婉道:“这茶旧了,臣重新为陛下沏壶茶吧。”
她喝的是他的侍从商陆随意泡来给他解渴的,并不是那么讲究,用的茶也不算上好,给她喝着实有些怠慢了,唯恐她会不悦。
段曦宁不疾不徐地将一杯茶喝完,把玩着手中的杯子,扫了他一眼,点了点头。
她知道很多文人墨客泡茶都有一大堆讲究,有些好奇这能弄出个什么花儿来。
看着他上手开始忙碌,她状似漫不经心问:“谁教你的?”
她一问话,沈渊便有些紧张,以为她是在问茶的事,如实回答:“臣自己看书学来的。”
她又接着问:“读书呢?”
他答道:“是兄长开蒙,后来兄长忙于朝政,便由着臣自学。寻常无事,看看书打发时间。”
段曦宁捏着茶杯审视着他,似乎在考量他这话的真假。寻常士族子弟读书都是由先生教导的,他自己读书,无人引导便能读得那样好?
她审视的目光令他莫名有些紧张,不知自己哪句话没说对。
看着他的神情,她却灿然一笑:“朕又没说什么,紧张作甚?”
沈渊垂眸,依旧十分拘谨,只面上还算镇定自若,井然有序地摆弄着茶具。
段曦宁又随口问:“你整天在做些什么?”
沈渊一板一眼,老老实实道:“看书,弹琴。”
她听了忍不住调侃:“你小小年纪,怎的过得如此单调,跟个老头子似的!”
沈渊正是觉得自己已经是个懂事的大人的年纪,听不得她总说他年纪小像小孩子。
为她斟上一杯新泡好的茶,他小声反驳:“我马上便要十六了。”
段曦宁乐了,戏谑:“哟!都快十六了,了不得,是个懂事的大人了。”
自觉是个“懂事的大人”的沈渊有几分愕然,从没想过这位女皇陛下还有爱与人玩笑的一面,一时发懵。
逗过他之后,段曦宁才正经了些,状似随意地提起:“朕记得你有位被人称尊为竟陵先生的伯父,云游四海,见识广博,弟子众多,怎么在武康从未见过?”
说起来,这次她对梁国用兵,一是看上了梁国物产丰饶,想用大批贡赋能周转一下大桓捉襟见肘的国库,二则是为这竟陵先生而来。
吴兴沈氏如今还能在天下士林中享有如此盛誉,泰半功劳要归于这位竟陵先生。
他自少时便教书育人,门下才子颇多,天下的读书人,即便不出自他门下,也能与他扯上一些关系,称一句桃李满天下也不为过。
段曦宁想笼络文人,选拔文官,最快的办法就是笼络这位桃李满天下的竟陵先生。
段曦宁在殿外远远地听见一阵悠扬的琴音。听着是挺悦耳的,她也听不出到底是什么曲子,只觉得在这样暑热躁动的天气令人心绪宁静,散去了许多烦躁。
她不善音律,除了桓军庆祝大胜时奏响的破阵乐,别的曲子在她耳朵里调调都差不多。
坐在步撵上听了一会儿,她也不再难为自己浅薄的音律,敲了敲扶手让内侍将步撵放下,起身摆手让随侍的宫人候在殿外,独自朝殿中走去。
这时琴声也停了,沈渊迎了出来,朝她恭敬地长揖行礼。
或许是眼神清澈的缘故,沈渊抬眸时总是显得很天真无辜,那有几分稚气未脱的脸庞让段曦宁十分想上手捏捏。
干咳了一下阻止自己这一略显轻浮的想法,看着熟悉的宫殿,她问起:“如何,朕这承明殿住着可舒心?”
她扫视一番,颇为怀念道:“这是朕出生时父皇就为朕备下的,那边还有同年种的海棠树。”
沈渊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陛下为何让臣居于此处?”
如果可以,他宁愿住在偏僻的别馆偏宅,求个清净,也不想住这里。
既离得她太近,又易惹人非议。
段曦宁顾左右而言其他:“这承明殿不好吗?正好跟翊儿的景明殿挨着,还能做个伴儿。”
沈渊眉目低垂,只道:“臣唯恐受之有愧。”
段曦宁缓步踏入殿中,抬眸四下打量着,轻哼:“住处而已,住便住了,又能如何?”
沈渊一噎,无从反驳,见她不为所动,不好再揪着这件事多说。
如她所说,一个住处而已,没必要为这点小事去惹她。
段曦宁看他这思绪郁结的模样就觉得好笑,抬手去抚他的眉心:“你这孩子,小小年纪怎的跟个老头子一般,愁容满面的。你看看翊儿,整天没心没肺的,什么都不忧。”
沈渊下意识地后退半步,躲开她的手,小声反驳:“我不是小孩子了。”
段曦宁一笑,不在意地收回手,径直坐在了茶桌前的坐榻上。
第10章 琴音悠扬
正殿中一隅如今被辟成了一间颇具古意的茶室,一方低矮的茶桌上摆着整套精致的青瓷茶具,茶壶还冒着热气。
沈渊跟着进来,立在一旁,不知她因何而来,带着些许疑惑看着她,见她径直拿起茶壶倒了一杯就喝,欲言又止。
“站着干什么?坐。”段曦宁抿了一口茶,抬眼见他还站在原地,指了指对面道。那自得的模样,仿佛这是她的住处。
沈渊在她对面落座,委婉道:“这茶旧了,臣重新为陛下沏壶茶吧。”
她喝的是他的侍从商陆随意泡来给他解渴的,并不是那么讲究,用的茶也不算上好,给她喝着实有些怠慢了,唯恐她会不悦。
段曦宁不疾不徐地将一杯茶喝完,把玩着手中的杯子,扫了他一眼,点了点头。
她知道很多文人墨客泡茶都有一大堆讲究,有些好奇这能弄出个什么花儿来。
看着他上手开始忙碌,她状似漫不经心问:“谁教你的?”
她一问话,沈渊便有些紧张,以为她是在问茶的事,如实回答:“臣自己看书学来的。”
她又接着问:“读书呢?”
他答道:“是兄长开蒙,后来兄长忙于朝政,便由着臣自学。寻常无事,看看书打发时间。”
段曦宁捏着茶杯审视着他,似乎在考量他这话的真假。寻常士族子弟读书都是由先生教导的,他自己读书,无人引导便能读得那样好?
她审视的目光令他莫名有些紧张,不知自己哪句话没说对。
看着他的神情,她却灿然一笑:“朕又没说什么,紧张作甚?”
沈渊垂眸,依旧十分拘谨,只面上还算镇定自若,井然有序地摆弄着茶具。
段曦宁又随口问:“你整天在做些什么?”
沈渊一板一眼,老老实实道:“看书,弹琴。”
她听了忍不住调侃:“你小小年纪,怎的过得如此单调,跟个老头子似的!”
沈渊正是觉得自己已经是个懂事的大人的年纪,听不得她总说他年纪小像小孩子。
为她斟上一杯新泡好的茶,他小声反驳:“我马上便要十六了。”
段曦宁乐了,戏谑:“哟!都快十六了,了不得,是个懂事的大人了。”
自觉是个“懂事的大人”的沈渊有几分愕然,从没想过这位女皇陛下还有爱与人玩笑的一面,一时发懵。
逗过他之后,段曦宁才正经了些,状似随意地提起:“朕记得你有位被人称尊为竟陵先生的伯父,云游四海,见识广博,弟子众多,怎么在武康从未见过?”
说起来,这次她对梁国用兵,一是看上了梁国物产丰饶,想用大批贡赋能周转一下大桓捉襟见肘的国库,二则是为这竟陵先生而来。
吴兴沈氏如今还能在天下士林中享有如此盛誉,泰半功劳要归于这位竟陵先生。
他自少时便教书育人,门下才子颇多,天下的读书人,即便不出自他门下,也能与他扯上一些关系,称一句桃李满天下也不为过。
段曦宁想笼络文人,选拔文官,最快的办法就是笼络这位桃李满天下的竟陵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