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本就如坐针毡的柳端明吓得声音发抖,起身拱手道:“陛下,陛下明鉴,实在是,是户部拨不出钱银来,微臣也无法大肆整修。”
平常就爱哭穷的户部尚书夏元璐听了直冒冷汗,在段曦宁发火前赶紧出来道:“陛下,先前关中大旱,朝廷拨了大批银两赈灾。后来陛下又让通运河、重建官学、筹备粮南征草。国库,国库实在空虚,非是臣推诿不给工部拨银啊!”
她自然清楚太庙大梁不出意外的话早晚要塌,当初也是她舍不得浪费钱,心里绷着一根弦,想着等一统天下之后再大肆整修,确实怪不到别处。
只是他们这相互推诿,生怕惹祸上身的模样依旧让段曦宁大为光火,阴阳怪气道:“都难,都有理由,就朕活得容易,就朕有办法,那朕养你们还有何用?”
众臣噤声,无人敢出来触她的霉头。
还是侍中裴云起出来打圆场道:“陛下,臣以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不如让柳大人同户部诸位同僚拟个章程,待此次灾情平定,重修太庙。”
段曦宁冷哼一声,看向夏元璐,阴阳怪气道:“这得看夏爱卿怎么个说法了,灾年时揭不开锅,丰年时也揭不开锅,大桓的国库在爱卿手里就没有不穷的时候。我大桓上下,都得看夏大人的脸色,他不松手,谁也别想好好干活!”
“陛下,陛下明鉴!”夏元璐吓得冷汗涔涔,“臣都是为了大桓,绝无私心啊!”
夏元璐以前不过是一户部员外郎,按理说尚书之位怎么都轮不到他。可架不住原来的尚书会找死,自以为段曦宁不过女流,并不敢将他如何如何,私底下中饱私囊,贪墨无忌。
段曦宁登基之初,正想拿那批整日喊着牝鸡司晨的文臣开刀,杀鸡儆猴给自己立威,查实之后先派兵抄家,家产没入国库,又将此人凌迟,让六部官员观刑,让他们皆能看到贪墨的下场。
此举实在狠辣,在原户部尚书被诛后,户部侍郎当场吓得一病不起,尚书之位这才便宜了夏元璐。
自任尚书以来,夏元璐时常想起前尚书的下场,可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步其后尘,就连官署的茶都不敢多喝一杯。
段曦宁扫了众臣一眼,转而道:“行了,既是为昨夜灾祸而来,先议京中民舍修缮之事,减少灾民伤亡。太庙少修几日又不会死人。”
夏元璐刚要松一口气,就听段曦宁皮笑肉不笑地问:“夏卿,赈灾的钱,总该有吧?”
“臣必尽心竭力。”夏元璐赶紧表忠心,又利索地上报此次受灾百姓的大致情况。众人很快便据户部所述状况,议出了处理灾情的章程。
段曦宁听完他们禀报又吩咐道:“再派人去云京周边各县看看,受此灾波及之地当及时赈济。”
夏元璐慌忙应下。
事毕,其余人纷纷回去各司其职。
裴云起却独自留了下来,待众人散尽才问起:“臣听说,陛下昨夜特地驾临承明殿?”
段曦宁面色一冷,没好气地反问:“你听谁说的?”
听得此言,裴云起一噎,只恳切道:“陛下,这沈七公子乃梁国质子,陛下切不可色令智昏。”
段曦宁冷笑:“裴大人这么爱盯着朕的私事,是不是朕哪天来癸水都要跟您老人家禀报啊?”
裴云起心下惶恐,急忙道:“臣绝无此意!”
段曦宁沉声警告道:“没有就好,眼睛别伸得太长,小心让人戳瞎了。”
裴云起却壮着胆子一板一眼地说教道:“陛下,天子无家事。”
段曦宁冷哼了一声,懒得与他斗嘴,低头看夏元璐递来的奏章,摩挲着奏章上落款的日期,抬头见他还杵着没走,突然问:“裴云起,你梦见过我父皇吗?”
未料到她突然有此一问,裴云起一愣,拱手道:“老臣无福,未得先皇托梦。”
“朕也没有。”段曦宁低着头,裴云起看不清她的神情,只是觉得她语气中莫名有些失落。
裴云起几乎要怀疑自己老眼昏花了,这实在不像她。
他也算是看着她长大的,他们的陛下乃天之骄女,惟有陛下叫旁人伤春悲秋的时候,何时陛下自己会如此?
裴云起不忍见陛下失落,出声安慰:“陛下贤明圣德,先皇了无遗憾,自不会扰陛下清梦。陛下莫要伤感。”
段曦宁没有在乎他的马屁,语气和缓道:“今年的寒衣节又快要到了,你可还记得,这是什么日子?”
“寒衣节前一日,乃是,乃是……”裴云起心下犹豫,看着她的脸色并无异样,才继续道,“是陛下的万寿节。”
她自登基以来,再也不肯庆贺万寿节,谁提这个都会惹她不悦。
裴云起也不知她说起此事是何用意。
紧接着,他又问了一句:“陛下今年,可是有意大办万寿节?”
“你没听夏元璐说吗?”段曦宁冷哼,“没钱。”
裴云起又是一噎,疑惑地看着她,觉得她今日有些奇怪。
段曦宁也没心思再同他多说,捏了捏眉心,有些疲惫地摆摆手道:“你先退下吧。”
裴云起看着这样的她,眸中有些关切,却不知该说什么,只好遵命告退。
殿中只剩她一人时,她合上了手中的奏章,一手支着脑袋,揉了揉眉心,不知怎的,想起了父皇病逝那天的情形。
白天父皇还同她出去跑马,一同登上高山远眺未曾越过去的剑门关,诉说着克成一统的宏愿。
平常就爱哭穷的户部尚书夏元璐听了直冒冷汗,在段曦宁发火前赶紧出来道:“陛下,先前关中大旱,朝廷拨了大批银两赈灾。后来陛下又让通运河、重建官学、筹备粮南征草。国库,国库实在空虚,非是臣推诿不给工部拨银啊!”
她自然清楚太庙大梁不出意外的话早晚要塌,当初也是她舍不得浪费钱,心里绷着一根弦,想着等一统天下之后再大肆整修,确实怪不到别处。
只是他们这相互推诿,生怕惹祸上身的模样依旧让段曦宁大为光火,阴阳怪气道:“都难,都有理由,就朕活得容易,就朕有办法,那朕养你们还有何用?”
众臣噤声,无人敢出来触她的霉头。
还是侍中裴云起出来打圆场道:“陛下,臣以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不如让柳大人同户部诸位同僚拟个章程,待此次灾情平定,重修太庙。”
段曦宁冷哼一声,看向夏元璐,阴阳怪气道:“这得看夏爱卿怎么个说法了,灾年时揭不开锅,丰年时也揭不开锅,大桓的国库在爱卿手里就没有不穷的时候。我大桓上下,都得看夏大人的脸色,他不松手,谁也别想好好干活!”
“陛下,陛下明鉴!”夏元璐吓得冷汗涔涔,“臣都是为了大桓,绝无私心啊!”
夏元璐以前不过是一户部员外郎,按理说尚书之位怎么都轮不到他。可架不住原来的尚书会找死,自以为段曦宁不过女流,并不敢将他如何如何,私底下中饱私囊,贪墨无忌。
段曦宁登基之初,正想拿那批整日喊着牝鸡司晨的文臣开刀,杀鸡儆猴给自己立威,查实之后先派兵抄家,家产没入国库,又将此人凌迟,让六部官员观刑,让他们皆能看到贪墨的下场。
此举实在狠辣,在原户部尚书被诛后,户部侍郎当场吓得一病不起,尚书之位这才便宜了夏元璐。
自任尚书以来,夏元璐时常想起前尚书的下场,可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步其后尘,就连官署的茶都不敢多喝一杯。
段曦宁扫了众臣一眼,转而道:“行了,既是为昨夜灾祸而来,先议京中民舍修缮之事,减少灾民伤亡。太庙少修几日又不会死人。”
夏元璐刚要松一口气,就听段曦宁皮笑肉不笑地问:“夏卿,赈灾的钱,总该有吧?”
“臣必尽心竭力。”夏元璐赶紧表忠心,又利索地上报此次受灾百姓的大致情况。众人很快便据户部所述状况,议出了处理灾情的章程。
段曦宁听完他们禀报又吩咐道:“再派人去云京周边各县看看,受此灾波及之地当及时赈济。”
夏元璐慌忙应下。
事毕,其余人纷纷回去各司其职。
裴云起却独自留了下来,待众人散尽才问起:“臣听说,陛下昨夜特地驾临承明殿?”
段曦宁面色一冷,没好气地反问:“你听谁说的?”
听得此言,裴云起一噎,只恳切道:“陛下,这沈七公子乃梁国质子,陛下切不可色令智昏。”
段曦宁冷笑:“裴大人这么爱盯着朕的私事,是不是朕哪天来癸水都要跟您老人家禀报啊?”
裴云起心下惶恐,急忙道:“臣绝无此意!”
段曦宁沉声警告道:“没有就好,眼睛别伸得太长,小心让人戳瞎了。”
裴云起却壮着胆子一板一眼地说教道:“陛下,天子无家事。”
段曦宁冷哼了一声,懒得与他斗嘴,低头看夏元璐递来的奏章,摩挲着奏章上落款的日期,抬头见他还杵着没走,突然问:“裴云起,你梦见过我父皇吗?”
未料到她突然有此一问,裴云起一愣,拱手道:“老臣无福,未得先皇托梦。”
“朕也没有。”段曦宁低着头,裴云起看不清她的神情,只是觉得她语气中莫名有些失落。
裴云起几乎要怀疑自己老眼昏花了,这实在不像她。
他也算是看着她长大的,他们的陛下乃天之骄女,惟有陛下叫旁人伤春悲秋的时候,何时陛下自己会如此?
裴云起不忍见陛下失落,出声安慰:“陛下贤明圣德,先皇了无遗憾,自不会扰陛下清梦。陛下莫要伤感。”
段曦宁没有在乎他的马屁,语气和缓道:“今年的寒衣节又快要到了,你可还记得,这是什么日子?”
“寒衣节前一日,乃是,乃是……”裴云起心下犹豫,看着她的脸色并无异样,才继续道,“是陛下的万寿节。”
她自登基以来,再也不肯庆贺万寿节,谁提这个都会惹她不悦。
裴云起也不知她说起此事是何用意。
紧接着,他又问了一句:“陛下今年,可是有意大办万寿节?”
“你没听夏元璐说吗?”段曦宁冷哼,“没钱。”
裴云起又是一噎,疑惑地看着她,觉得她今日有些奇怪。
段曦宁也没心思再同他多说,捏了捏眉心,有些疲惫地摆摆手道:“你先退下吧。”
裴云起看着这样的她,眸中有些关切,却不知该说什么,只好遵命告退。
殿中只剩她一人时,她合上了手中的奏章,一手支着脑袋,揉了揉眉心,不知怎的,想起了父皇病逝那天的情形。
白天父皇还同她出去跑马,一同登上高山远眺未曾越过去的剑门关,诉说着克成一统的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