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王父王母其实是知道王俊在外面已经另外有了家,也有了孩子,现在孩子正吃奶粉,正是花钱的时候,王俊一个人养三个人,肯定比较吃力,再说丁雅琴现在自己也挣钱了,没必要跟王俊要那么多钱,在农村,一万块钱,差不多顶一个普通人快一年的工资了,王俊肯定不愿意给他,王父王母也不愿意给丁雅琴,他俩离了婚,孙子孙女还是自己家的,但是媳妇却不是了,丁雅琴这半年好了,以前好几年的表现可不怎么样,要是拿着这钱走了,给了别的男人,那岂不是鸡飞蛋打。
  所以三人对了对眼色,王母软软地说道,“雅琴,闹的这么难看干什么,尤其是你们都有孩子了,王俊他在外面也攒不下多少钱,他也跟我说过。一万块钱太多了,再说,你现在卖炸鸡卖的也很好,何必这么为难他呢?以后,我们会尽心尽力帮你一起看孩子,你就少要点吧!”
  王父也说道,“是啊,雅琴,要不这样,以后有了钱,我们给你,行不行?”
  江瑛冷笑,哼,真是遇到事情才知道谁是自己人,谁是外人!看看,这么一会儿的功夫,这一家子就齐心协力,一致对外了!老两口都知道王俊在外面有了老婆孩子,却没人告诉她一声,这算什么一家子!
  江瑛说道,“我听别人说,王俊在外面有了其他人了?还生了孩子?有没有这回事?这可是重婚罪,重婚是要坐牢的!”
  王父王母脸一下子白了,支支吾吾的说道,“你听谁说的,没有的事!这都是那些见不得我们家好的人造的谣!谁告诉你的,我去找他!”
  江瑛说,“你们就别问了,谁告诉我的,我早忘了!要是真的,我就去法院告王俊重婚,让法院判决!要是没有,就跟以前一样过,但是他非要离婚,我也没办法,想离婚,就这么个条件,他去南方三年多了,我没见着什么钱,孩子们吃的喝的他几乎没拿什么钱,现在让他拿出一万块钱,就当对孩子们的补偿了。
  我还是那句话,要么不离,要是想离,就这个条件,而且必须给现钱,少一分都不行。”说完,她起身走了。
  好一会儿,王俊再出去了一次,这次呆的时间比较长,等他再回来,天都黑透了,一家人别别扭扭的吃了饭。
  饭后,王俊再次跟江瑛说,“我借了不少钱,可算是凑够钱了。”王父王母也在旁边说道,“雅琴,我们也跟邻居借了不少钱,你这又是何必呢?一家人,干什么逼得这么狠。”江瑛不想理这些人,虽然丁雅琴以前干的不是人事,但这一家子,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王父王母还表现的差强人意,但一涉及到关键事情上,其实对三个孩子都挺狠的。比如王家这片宅基地,等王父王母去世后,就被王俊给收回去了,等王庆辉他们打工回来,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带着瘫痪的丁雅琴另外找地方住,这成为他们人生中最大的生活障碍,如果有个地方安置,他们就会稍微容易一些,也不用拖着一个瘫痪的母亲再找地方盖房子,年纪不大却操劳的厉害。江瑛之所以没要这块地方,是不想再让王家的三个孩子呆在这块伤心的地方,等钱赚的差不多了,就带他们离开。
  江瑛说,“行,那你说,哪天去领证?”王俊说,“明天吧!”听着他这迫不及待的话,王母狠狠的瞪了他几眼,江瑛说,“行,那就明天。”
  第二天,王俊和江瑛去了市里的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江瑛找那里的工作人员写了一份离婚协议书,看内容无误,两个人签字,摁手印。
  领证之前,江瑛把手伸出来说道,“钱拿过来吧!”王俊说,领了证再给你!江瑛不说话,王俊无奈的掏出一叠钱来,不情不愿的递给她,江瑛点了两遍,说“没错,确实是一万元。”然后写了收据,最后将红色的小本换成绿色的小本。
  两个人谁也不搭理谁,回到了家里。王俊跟王母说,“妈,工厂里突然来了一批新订单,人手不够,领导叫我回去加班。”
  王母说,“大过年的,这才回来就又要走?一年到头也不回来,回来一次还要去加班,加什么班,不许去!”江瑛知道,这没准是外面的女人叫他回去了,也是,刚出生的孩子,还需要爸爸呢,不过那和她也没关系了。
  王俊不耐烦道,“人家领导说让去就去,要是不去,那工作就没了!再说了,借了那么多钱,不挣钱怎么过日子!你别管了!”说着径直收拾了东西,跟王父王母打个招呼就要走。
  王父王母气的直哆嗦,也不知道该说什么,王母不敢狠劲怪儿子,转过头,狠狠的瞪了江瑛一眼,嘴里恨恨地骂道,“个个都不省心!”
  三个孩子站在一边战战兢兢的,王庆辉胆子大点,问道,“爸爸,你才回来,就要走吗?”王俊似乎才发现三个孩子,脸上划过一丝愧疚和犹豫,他转过身来,摸摸王庆辉的头,又摸摸王秀文怀里王庆喜的头,对三个孩子说道,“爸爸工作忙,现在必须得去上班了,有什么想要的,就跟你们妈妈说,爸爸已经把钱给你们妈妈了,秀文,庆辉,好好带弟弟。”说完,头也不回地的走了。
  王庆辉追出去,王秀文也拉着王庆喜飞奔出去,三个孩子大声喊,“爸爸,爸爸。。。”王俊摆摆手,没回头,大步流星地走了。
  在王庆辉的印象中,这是他成年之前,最后一次见到父亲了。
  屋里,王父唉声叹气,王母骂骂咧咧,“个个都不省心,要是跟别人家的媳妇似的,我儿子又怎么会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不想回来,现在好了,想回来也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