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每年挖藕全村人都会帮忙,最少也能挖三千斤,一斤藕卖八文钱,村里人买便宜一些,只需六文。
  荷塘里的藕是粉色的,如果是白玉藕会更值钱,白玉藕一斤最便宜也要十二文,比粉藕更脆爽。
  牛震打趣道:“咋?想吃藕还是想吃鱼儿了?叔一会儿就给你抓去。”
  两家只隔了百来米,有什么好吃的都会互相送点儿,江老太第二锅凉粉做好,就送了牛家和戚家。
  小牛牛和他妹妹每次看见江老太就耍赖,非得让抱,被他们爹揍了好几次才改掉这坏毛病。
  江小三舔舔嘴:“我想吃藕,这时节的大头鱼炖藕,吃了我都舍不得喝水。”
  “哈哈哈。”牛震一巴掌拍到他背上:“就你这小子嘴馋会吃,这次要能抓到大头鱼,叔一定挑最肥的那条给你。”
  大头鱼的脑袋很大,鱼头比鱼身好吃,甘泉村的人就用这种鱼做鱼粉。
  大头鱼浑身滑溜溜的,还会咬人,喜欢藏在淤泥里,空手抓很难抓到,好在挖藕时会放掉一些水,也有机会能抓到大头鱼。
  “你们买这么多老南瓜做啥?吃的完?”三人一起进村,牛震好奇的问道。
  板车上拉了四个长南瓜,这是那大婶儿最后的南瓜,全被江小三给买了,他弟弟还说不够呢……
  江小三嘚瑟了:“炒南瓜籽啊,我娘炒的那南瓜籽您不是不知道,香的和肉差不多。”
  牛震像看傻子一样看他,这孩子是真的馋肉馋疯了吧?拿南瓜籽和肉比?
  三人嘻嘻哈哈的,没一会儿就到了,江家比牛家远,告别了牛震,兄弟俩也快步往家去。
  此时江六还不知道,家里有个大大的惊喜在等着他。
  刚推开大门,一股属于淀粉类的清香扑面而来,院子里一个人没有,江六和三哥对视一眼。
  “阿奶,我们回来了。”
  没人回应他们,估计要么不在家,要么在后院儿。
  江小三把猪蹄拿进灶房,放入装菜的木盆中,又从水缸里舀了水倒进去。
  那猪肠子他是真的不想拿,只能假装看不见,江六无奈的叹气,吃的时候比谁都吃的多……这会儿还嫌弃上了?
  他三哥不愿意碰,只能他自己来,把肠子上的草绳摘掉,铲了灶膛下干净的草木灰倒入另一个木盆里,把猪肠放进去,又铲了满满一铲子灰盖到猪肠上。
  刚准备上手揉搓猪肠……
  “哎哟,江余年,你拉裤裆里了?”
  田云花端着一大碗豆腐,正准备进灶房,一股冲天的臭味儿差点把她给冲走,赶紧用手盖住豆腐,冲着一旁的儿子大喊。
  江小三无语且沉默:……
  为什么这个家里受伤的人总是我?我真的是这个家的孩儿吗?我不信。
  “不是的大娘,我们买了猪蹄和猪肠。”江六来不及安慰受伤的三哥,讪讪笑道:“还得劳烦大娘您再给收拾收拾。”
  他没洗过这东西,怕洗不干净,也是发自内心的不大想洗……
  田云花扑哧一声笑出来:“我就说哩,咋一股猪屎味儿。”
  江小三被他娘扣下了,让他烧火燎猪毛,猪腿上毛太多了,只能用火烧掉再刮干净。
  江六用皂豆洗了好几遍手,终于把那股味儿给洗掉了。
  簋街那边也有卖猪大肠的,里面包了根大葱,放在炭火上烤,买的人还挺多,不知道那大肠是不是也这般臭呢?
  不过他们连长毛发臭的豆腐也吃,应该是不怕臭的吧?
  从板车上拿下自己的篓子,把糖和补药罐子拿回自己屋里。
  爷爷奶奶他们都在后院儿忙,江家院子每年都在修修补补,后院是整个围起来的,最外层是篱笆泥墙,里面有些地方垒了石头和木板。
  走到后院,看见他爹和大伯在草席上舂稻粒,爷爷在一旁坐着用手捋。
  看见江六,阿爷笑道:“回来了?可有哪里不舒服?”
  阿爷的关心和阿奶不同,但他们对江六的爱都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阿奶正在远处切东西,听见他阿爷出声,赶紧用眼神把后院门口处的江六打量一遍。
  嗯……挺好的,没缺胳膊少腿,脸色也还行,江小三的屁股又保住了。
  江六开始显摆:“好着哩,中午还吃了肉臊子面和鱼肉大馄饨。”
  大伯捞起脖子上的汗巾,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道:“是该吃啊,要我天天走那么远的路,我也吃,还吃两碗。”
  这话江六可不信,他大伯连镇上都不去,就怕花钱,还会舍得吃两碗?骗傻子呢?
  不过没关系,以后家里的肉由他来买,回家做了吃也是一样的。
  挪到大伯身边,假意说悄悄话,实则声音一点儿也不小:“晚饭您多吃点儿,买了两根儿猪蹄和老大一捆猪肠子哩。”
  大伯就好这口,酱油和香料烧出来的猪蹄大肠,油滋滋香喷喷的,再喝上几口烈酒,眼睛都能笑眯了。
  “好好好,大伯我现在都能去犁二亩地了。”
  他爹笑了,爷爷也跟着哈哈大笑。
  第 45章 粉丝初现。
  江老太听见那边儿大笑,和二媳妇儿假意抱怨:“你看看,他一回家来就吵的人耳朵疼。”
  纪淑燕不点破婆婆吃味儿了,只附和道:“就是,上辈子指不定是只鸟,每日都叽叽喳喳的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