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陛下,寿康宫出事了。”承和帝跟前的贴身太监禀了消息。
皇后一听,愣在当场。
“可是皇祖母和母后起了冲突?”皇后小心问道。
她离开前,可就皇祖母在寿康宫。免不得皇后有此一问。
“回皇后娘娘,跟太皇太后没干系。是贵妃娘娘去了寿康宫。贵妃娘娘在太后娘娘跟前讲了郭氏一族的近况。太后知郭氏一族未成年的男丁在流配途中夭亡一事。太后当场吐血晕厥。”
这一位泰和宫的
大太监忙回话道。
承和帝一听是郭贵妃惹了事,那眉头皱起来。尔后,又是松开。
“去寿康宫。”承和帝吩咐道。
“诺。”帝王跟前的贴身太监忙应一声。
此时此刻,寿康宫是人心慌慌。
至于万蓁蓁早回了慈仁宫。当然了,关于寿康宫的闹剧,万蓁蓁也知道了消息。
她只是知道了,也懒得去管。
应该做的,她是做了。郭氏一族明面上那是真断根。
至于未满三岁的未成年男丁,万蓁蓁已经得了下面的回复。皆是安顿妥当。不留后患。
这些孩子长大后,那有新的爹娘,新的姓氏。跟郭氏再无干系。
那等不满三岁的小郎,又哪有什么记忆。新的人生啊。
万蓁蓁当然就不会计较。
至于郭太后遭不遭得住娘家的大难?万蓁蓁想,应该遭得住吧。
“太皇太后,寿康宫有新消息了。”万嬷嬷人老了,可精神头却不错。这会儿跟万蓁蓁禀了新消息。
“哦,嬷嬷说说。”万蓁蓁有兴趣听听。
“郭贵妃被陛下降旨乏为庶人。”万嬷嬷讲道。
“太后娘娘一听,又是气的晕厥了。”万嬷嬷比划道。
那说得活灵活现的,就跟万嬷嬷在现场一样。
万蓁蓁听了,感慨一回,说道:“真报应。”
可不嘛,亲儿子做对,那气得,就跟想气死亲娘一样。
什么法?什么律?
那些国法为大的话,郭太后会信吗,郭太后不信。
落郭太后眼中,不过是儿子觉得舅舅家碍眼了。还不止,那是对舅舅家连根拔了。
一边是亲儿子,一边是母族。光想想,万蓁蓁都替“好儿媳”郭氏心疼一遭。左右为难,手心手背都是肉。
可这一回却是分了胜负。这郭氏一族母族,没了。
光想想这一等的美好,万蓁蓁真想大笑三声。
寿康宫的郭太后打从这一遭病了。时好时病,可天家不缺好药材,更不缺了太医。
或者说郭太后也没真的想死,还是努力的在挣扎求活。
承和十年,承和帝年十七岁时,皇后有孕。
也便是这一年,年十四的二郡主李承祯被堂兄承和帝册立为公主。
有大郡主的珠玉在前,二郡主被册立为公主,这当然没人反对。
要知道有一位大公主,这再来一位二公主,这满朝上下,谁也不会傻的反对。
毕竟亲不亲,这二公主的亲爹跟先帝永昌帝还是一母同胞。
要知道这二公主可是太皇太后嫡亲孙女。
二公主李承祯还得了封号,承和帝册立为:锦和。
锦和公主李承祯。这一位公主的大名,那也是赫赫有名。
慈仁宫。
万蓁蓁对于亲孙女很疼爱。前头的孙儿们都成婚了。
对于万蓁蓁而言,这貌似也是心有安慰了。
可对于孙女锦和公主,万蓁蓁更在意。毕竟这姑娘打小喜好习武。不止如此,那禁军遗孤里,那些孤女里还是挑了许多亲信一道跟着公主习武。
对此,天子有伴当营。公主再添了巾帼女。万蓁蓁也同意了。
反正公主嘛,一定会有公主府。或者说这世道里的女子,公主们的日子最轻省。
对于万蓁蓁而言,她是不会压抑了公主们的这一份轻省。她瞧着鲜活的女子,那瞧着也开心。
只一点,亲孙女锦阳是太活泼了一点。到了天子指婚的年纪,这孩子还不乐意的很。
于是济昰媳妇多次进宫求见,就为了女儿的婚事头疼。
对此,万蓁蓁还是劝了好些回。
儿女事,只能说随缘。反正万蓁蓁就是这态度。
公主嘛,天家的公主不愁嫁。那想尚了公主的,只要公主乐意就好。
倒是皇后有喜,对于宫廷内外,全是大喜。一时间,万蓁蓁觉得孙女的婚事缓缓,便是缓缓。
“天子,你说甚?”万蓁蓁听着孙儿的话,她差一点把口中的茶给喷出来。这真要失礼了。
“皇祖母,朕跟锦阳妹妹赌输了。这才同意她成了南征大军里的一支小偏师。”李承礽也无赖。
君无戏言。哪料想,这妹妹太利害。倒堵得帝王要失信了。
“……”要不是多年的养气功夫,万蓁蓁真要失态。
“锦阳才多大?让她参加南征。这是糊涂事。”万蓁蓁的印象里,孙女可可爱爱的。哪怕习武,那也是强身健体啊。
习武跟打仗,那能一样吗?肯定不一样的。
万一战场上无眼,万一伤着了孙女锦阳,那如何是好?
皇后一听,愣在当场。
“可是皇祖母和母后起了冲突?”皇后小心问道。
她离开前,可就皇祖母在寿康宫。免不得皇后有此一问。
“回皇后娘娘,跟太皇太后没干系。是贵妃娘娘去了寿康宫。贵妃娘娘在太后娘娘跟前讲了郭氏一族的近况。太后知郭氏一族未成年的男丁在流配途中夭亡一事。太后当场吐血晕厥。”
这一位泰和宫的
大太监忙回话道。
承和帝一听是郭贵妃惹了事,那眉头皱起来。尔后,又是松开。
“去寿康宫。”承和帝吩咐道。
“诺。”帝王跟前的贴身太监忙应一声。
此时此刻,寿康宫是人心慌慌。
至于万蓁蓁早回了慈仁宫。当然了,关于寿康宫的闹剧,万蓁蓁也知道了消息。
她只是知道了,也懒得去管。
应该做的,她是做了。郭氏一族明面上那是真断根。
至于未满三岁的未成年男丁,万蓁蓁已经得了下面的回复。皆是安顿妥当。不留后患。
这些孩子长大后,那有新的爹娘,新的姓氏。跟郭氏再无干系。
那等不满三岁的小郎,又哪有什么记忆。新的人生啊。
万蓁蓁当然就不会计较。
至于郭太后遭不遭得住娘家的大难?万蓁蓁想,应该遭得住吧。
“太皇太后,寿康宫有新消息了。”万嬷嬷人老了,可精神头却不错。这会儿跟万蓁蓁禀了新消息。
“哦,嬷嬷说说。”万蓁蓁有兴趣听听。
“郭贵妃被陛下降旨乏为庶人。”万嬷嬷讲道。
“太后娘娘一听,又是气的晕厥了。”万嬷嬷比划道。
那说得活灵活现的,就跟万嬷嬷在现场一样。
万蓁蓁听了,感慨一回,说道:“真报应。”
可不嘛,亲儿子做对,那气得,就跟想气死亲娘一样。
什么法?什么律?
那些国法为大的话,郭太后会信吗,郭太后不信。
落郭太后眼中,不过是儿子觉得舅舅家碍眼了。还不止,那是对舅舅家连根拔了。
一边是亲儿子,一边是母族。光想想,万蓁蓁都替“好儿媳”郭氏心疼一遭。左右为难,手心手背都是肉。
可这一回却是分了胜负。这郭氏一族母族,没了。
光想想这一等的美好,万蓁蓁真想大笑三声。
寿康宫的郭太后打从这一遭病了。时好时病,可天家不缺好药材,更不缺了太医。
或者说郭太后也没真的想死,还是努力的在挣扎求活。
承和十年,承和帝年十七岁时,皇后有孕。
也便是这一年,年十四的二郡主李承祯被堂兄承和帝册立为公主。
有大郡主的珠玉在前,二郡主被册立为公主,这当然没人反对。
要知道有一位大公主,这再来一位二公主,这满朝上下,谁也不会傻的反对。
毕竟亲不亲,这二公主的亲爹跟先帝永昌帝还是一母同胞。
要知道这二公主可是太皇太后嫡亲孙女。
二公主李承祯还得了封号,承和帝册立为:锦和。
锦和公主李承祯。这一位公主的大名,那也是赫赫有名。
慈仁宫。
万蓁蓁对于亲孙女很疼爱。前头的孙儿们都成婚了。
对于万蓁蓁而言,这貌似也是心有安慰了。
可对于孙女锦和公主,万蓁蓁更在意。毕竟这姑娘打小喜好习武。不止如此,那禁军遗孤里,那些孤女里还是挑了许多亲信一道跟着公主习武。
对此,天子有伴当营。公主再添了巾帼女。万蓁蓁也同意了。
反正公主嘛,一定会有公主府。或者说这世道里的女子,公主们的日子最轻省。
对于万蓁蓁而言,她是不会压抑了公主们的这一份轻省。她瞧着鲜活的女子,那瞧着也开心。
只一点,亲孙女锦阳是太活泼了一点。到了天子指婚的年纪,这孩子还不乐意的很。
于是济昰媳妇多次进宫求见,就为了女儿的婚事头疼。
对此,万蓁蓁还是劝了好些回。
儿女事,只能说随缘。反正万蓁蓁就是这态度。
公主嘛,天家的公主不愁嫁。那想尚了公主的,只要公主乐意就好。
倒是皇后有喜,对于宫廷内外,全是大喜。一时间,万蓁蓁觉得孙女的婚事缓缓,便是缓缓。
“天子,你说甚?”万蓁蓁听着孙儿的话,她差一点把口中的茶给喷出来。这真要失礼了。
“皇祖母,朕跟锦阳妹妹赌输了。这才同意她成了南征大军里的一支小偏师。”李承礽也无赖。
君无戏言。哪料想,这妹妹太利害。倒堵得帝王要失信了。
“……”要不是多年的养气功夫,万蓁蓁真要失态。
“锦阳才多大?让她参加南征。这是糊涂事。”万蓁蓁的印象里,孙女可可爱爱的。哪怕习武,那也是强身健体啊。
习武跟打仗,那能一样吗?肯定不一样的。
万一战场上无眼,万一伤着了孙女锦阳,那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