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田墘镇不按寻常路线,而选择先取东侧的安邑,本是想取包抄之势围攻河东。
  他们翻山越岭,千辛万苦赶到战场,却在开战前被告知后院起火。
  人已至。
  粮没了。
  行军中最恐怖的故事莫过于此。
  再是悍勇的士兵,也得吃饭才能干仗。
  这样别说取河东,会不会被趁火打劫都难说。本雄心壮志要占领高地的燕兵,长途跋涉地拉练了一趟,又无事发生地溜了回去,只带走了鞋底的一层砂砾。
  郭子仪提前一手在河东预备下的棋子,便这样不战而胜地化解了危机。
  一举吞唐的计划告破,六月与七月,燕、唐战线不停有小范围的摩擦。各自后路被断,双方很快都达成不需言语的共识——
  再这么消耗下去,大家的物资储备都要撑不住了。
  谁来继承这个帝国,需要一场你死我亡的决战。
  七月丁巳,空出手来的燕兵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了坏他们好事的陕郡太守杨务钦。
  这位曾经叛离过国家的太守,用自己的生命为家国做出唯一也是最后一次牺牲,再次为即将沉舟的王朝扬起风帆。
  这将是唯一的机会。
  能否收复长安,在此一举。
  至德二载八月末,炽烈的暑气刚刚退去,秋风吹拂下的凤翔再度扬起唐军出征的旗帜。
  元帅郭子仪留下“此行不捷,臣必死之”的承诺,随即下达了全军整合、出兵长安的军令。
  “李郎,你的手臂……”
  正拟着名单的军医长赵良行,皱眉看了眼正解着夹板的年轻下属。经过近四个月的治疗,那支骨骼应该大致已经愈合,只是作为医生最珍贵的右手,原该再好生修养一段时日。
  李明夷松了松手腕,五指用力地蜷握、张开。
  “没问题的。”他站在长风中,回首远眺长安。
  约定之事尚未完成,他须亲自走完这段路。
  是夜。
  一道奔跑的脚步声踏破军医处的熟睡的宁静。
  气喘吁吁的士兵,来不及歇一口气,砰一声踹开营帐的大门,开门见山地高喊:“谁是那位李郎?!仆固将军身体抱恙,快去……”
  话还未说完,便见一道身影利落地站起,一边披上衣衫,一边朝他而来。
  “怎么回事?”
  “将军他……”迎着他严肃的视线,士兵眼神不由怯了怯,避开将军交代不提之事,只含混说了句“呕吐不止,腹绞难忍”。
  ——急腹症。
  偏偏在今夜!
  李明夷眼神一变,提起由竹管代替连接听筒与探头的听诊器,趿拉着鞋便往外跑去。
  一同起身的赵良行与周春年,心知事态紧急,也不敢安稳睡下,一同追了过去。
  *
  “将军吐的就是这些。”
  一个略显腌臜的木桶被端到面前,里头装着一堆不堪嗅闻的呕吐物。肉味、酒气混着消化液酸涩的味道,散发在热烘烘的空气中,隔了一丈远的赵良行都忍不住掩住口鼻。
  站在木桶前的李明夷忍住骂人的念头,折回仆固怀恩床榻前。
  已经被疼痛折磨得面色惨白的将军,有些尴尬地挪开视线。
  他不过是吃了几斤牛肉,喝了几斤小酒。
  哪想到这肚皮不济事,到了夜间就闹起事来。
  这回人赃并获,挨骂也没有还嘴的余地,比起肉身的痛苦,这张老脸都快叫那低压的目光射穿了。
  “将军可觉得痛?”
  李明夷咽下教训的话,一边观察着他的表情,一边将手按在他紧绷如木板的腹部。手指刚刚压下去一分,便听见一声嘶嚎从那紧紧咬住的牙关逸出。
  那双淡金色的眸子怒视而来,还忍有几分委屈。
  老夫都被折腾成这样了,你说痛不痛?
  李明夷没好气地收回手掌,取出听诊器,在手心捂热了听头,才以轻柔的力道贴上他的肚皮。
  听筒中传来微弱的声音,肠鸣音的频率明显降低。
  一切症状都指向内部的消化道问题,且来势汹汹。
  必须剖腹探查,没有其他选择。
  李明夷不觉皱眉。
  ——他的器械还没有取回。
  和气管切开这种简单的急诊手术不同,剖腹探查可能会面临各种意料之外的突发情况,不仅需要多人合作进行,也依靠于各种手术器械。仅凭一支手术刀,一旦发生术中意外,抢救将十分艰难。
  看出他的犹豫,赵良行以商量的名义召集在场的军医至隔壁的营帐,这才从他口中得知病情的凶险。
  周春年不知所谓的“器械”具体是指什么,想的倒也简单:“不若将此事告知郭公,即刻去以军资采买。”
  赵良行凝重地摇摇头:“老夫行医四十载,未曾见过同样的医具。”
  就在诸人束手无策之时,军帐的大门意外被人敲响。起身相迎的周春年,一看见来者的面容,当即怔在原地。
  “……夫人?您怎么漏夜来此?”
  世态纷乱,宵禁已无人遵守,本朝更是无谓什么男女大防;可此地毕竟是军营,如无郭子仪的允许,家眷同样不能入内。
  五十有余的郭夫人,面容沉静而温和,只是头发过早地苍白,眼角垂着一分疲惫。
  “听闻仆固将军欠安,我替郭公前来看望。”她轻轻按下周春年伸出引路的手,将目光转向帐内同样正感到奇怪的一众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