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长孙皇后缓缓睁开眼:“殿中血气重,怎么叫这孩子跑进来了?”
  李二陛下后脚跟进来,无奈道:“别的孩子都听话,乖乖待在各自住处等消息。唯独兕子,拦不住拗不过,朕可没辙!”
  长孙皇后低低笑两声,又忍不住咳起来。
  兕子紧张的不行,连忙帮她阿
  娘拍拍胸口顺气,还不时拿小眼神儿瞪着李二陛下:“耶耶,不准添乱!”
  李世民讪讪,挠了挠鼻尖。
  小萝莉又贴心问:“阿娘饿不饿,兕子叫人弄一碗热热的汤饼来?”
  长孙皇后的确虚弱得在发抖,历时八个时辰的生产对她来说是一场硬仗,此刻需要进补才有力气,便点了点头。
  贴身侍奉的女官名叫槐序,见状终于松了口气。
  方才太医们说起胎大难产之事,陛下便有些矫枉过正,竟拦住了她们去给娘娘取用吃食。好在,有晋阳公主在娘娘跟前。
  很快,槐序亲自盛着吃食进殿。刚熬制的骨汤里,飘着色白光滑的长条状汤饼,再配上打散的蛋花、几颗绿叶菜,便能叫人脾胃分外舒服。
  阿娘才耗尽力气,吃这样一碗好消化的汤饼,是最好不过啦!
  兕子撑着下巴,监督李二陛下喂完了一碗汤饼,又扶着阿娘瞧了瞧新妹妹,好生睡下,才算是满意了。
  殿中静谧。
  父女俩对视一眼,交换眼神,都对这刚出生的小家伙来了点兴致。李二陛下熟练的将小公主抱在怀中,给兕子看那张小胖脸:“你瞧。这全身上下肉乎乎的,快赶上刚出生时的两个你了。”
  小兕子手脚并用,爬上座椅椅背,探着脑袋看向妹妹。
  “哇!耶耶,妹妹的脸颊鼓鼓的,像个大号肉馒头!”说着,她忍不住伸出小手,轻轻戳了戳。
  小公主的脸颊极有弹性地颤了颤。
  兕子登时眼前一亮,仿佛找到了最好玩的玩具,示意她阿耶:“你也试试,戳一下可软乎啦!”
  李二陛下没忍住,也伸手戳了戳那看起来就有弹力的肉乎乎小脸上。
  于是,父女二人你一下我一下,戳的不亦乐乎。
  沉睡中的小公主先前已经哭过一轮,这会儿忍无可忍,终于攥着拳头,咧开没牙的小嘴“哇啊——”地一声哭出来。
  大胖丫头哭声嘹亮,震耳欲聋。
  兕子:“……耶耶把妹妹惹哭了,耶耶坏!”
  李二陛下:“……”
  *
  从这日起,兕子除了吃饭睡觉种田,每日还得逗逗她肉嘟嘟的妹妹。
  立政殿内换了一批宫人,李二陛下又亲自选了乳母照看小公主,才算是稍微放心一些。他没有将自己的猜测告诉长孙皇后,而是暗地里派人出去——
  “给朕查清楚,这大半年来,四夫人入立政殿请安时都说些什么?”
  “还有,青雀与高阳那日出了何事?”
  这些乌七八糟的事,李二陛下不愿叫妻子烦心,更不愿叫膝下子女为此离心。
  曾经不得已为之的痛,绝不许孩子们也走到那一步。
  想到这些,他闭目揉了揉眉心。
  内宫并不只是简单的女人争斗,其背后或许站着五姓七望、关陇八家、关西六族这样的世家大姓。
  他们为着自己的利益,不愿承乾来做这个储君,也不愿皇后的地位继续稳固。
  世家势力盘根错节,难以撼动。
  也正是因此,李二陛下才会对世族的问题一直有些头疼。
  但愿,青雀这孩子不是走错了路,被莫须有的鬼话迷了心智呐。
  李二陛下摇摇头,将这些猜测都压在心底。
  今日是难得的大晴天,前些日子的积雪已经完全消融,红白梅花在日头底下竞相绽开,遥遥便有香气扑鼻。
  兕子起了个大早,拉着松萝又跑了一趟南山庄园。
  这段日子,番茄苗在暖房里头长势很好,宋管事按照吩咐,每隔小半月在墒情适宜时,就会带人松松土,铲铲杂草,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产量。
  今日过去,是因为宋英成派人传讯说:“番茄的第一穗果已经核桃大小了!”
  结出这么大的果子,差不多就到追肥的时候了。
  宋管事初次接触这些,兕子不放心,索性在宫里就叫花房的人配好肥料,一大早用马车带去南山。
  这肥料的气味可不好闻。
  小兕子用绢布堵住了两个鼻孔,跟着庄子上的人忙得热火朝天,等日头西斜了,这才乘着车驾回宫去。
  耶耶先前问太医的话,她在门外都偷听到了。
  有人想害阿娘。
  阿娘此番阴差阳错的早产,反而避过了子大难产,算是保住了康健。
  兕子忍不住想,或许,这就是用了积分的效果。她没有别的本领,只能加把力气多种地,才能保护好阿娘。
  小萝莉漫天神游的胡思乱想着,很快脑袋一歪,打起了瞌睡。
  等到再睁眼,她已经戴着兜帽,留着口水趴在了松萝的背上。
  松萝侧过头,笑道:“公主醒了?前头便是立政殿,娘娘留了好吃的给您。”
  听到有美味,兕子的肚子“咕咕”叫唤起来。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叫松萝把自己放下来,一路蹦蹦哒哒进了殿内。
  夕阳映衬下,长孙皇后靠在桌边,怀中抱着小公主正等好动的女儿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