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渣夫同归于尽后又双双重生了 第226节
  “诸位御医,父皇圣躬究竟如何?”
  御医们面面相觑,稍作停顿后,资历较深的刘太医开了口:
  “回太子妃,圣上此前突发危况,牙关紧闭,痰涎阻于喉间,情形甚是危急。臣等方才已为圣上通窍,暂解窒息之险。”
  “然此刻诊视圣上脉象,虚浮无力且时而中断,再观圣上面色,隐隐泛青,此象当属心脉瘀塞不通,又因盛怒攻心,致使气血逆行,紊乱难调,臣等正苦思用药之策,慎之又慎,未敢轻动。”
  太子妃闻言蛾眉深锁,忧色难掩。
  眼看诸人还在等她定夺,太子妃袖下双手紧攥,微微吐出一口气后,沉声道:
  “本宫亦知此症棘手,然圣上龙体关乎天下,不容丝毫疏虞。望诸位殚精竭虑,速商万全之方,以解圣忧。”
  御医们得了准话,当即齐声应是,鱼贯退至外殿细细商议起来。
  太子妃这才走到榻边,目光看向地上满心悲戚的福顺公公,却只觉得讽刺。
  这满殿的人里,唯一真正关心父皇安危的,大抵也只有眼前的福顺公公了。
  “参见太子妃。”
  福顺公公急忙行礼。
  太子妃手指轻抬,眉梢眼角尽是悲戚之色,和声细语道:
  “福公公,你侍奉父皇多年,此刻情形危急,还望你悉心管束殿内外众宫人,万不可使闲杂人等惊扰了御医。”
  “父皇身边,有本宫和烨儿。”
  福顺公公也是关心则乱。
  这会儿回过神来,知晓圣上两度晕厥,虽众人不敢肆意妄为,然人心惶惶在所难免,稍有不慎,恐生变数。
  太子妃所言极是,他当务之急乃是严诫下人,在圣上苏醒之前,莫要走漏了半点风声才好。
  这般想着,福顺公公急忙起身,临出内殿之时,终是情难自抑,回首一望。
  只见皇孙殿下趴伏于榻沿,太子妃待众人皆离去后,方敢背过身去,悄然以袖拭泪。
  瞧见这一幕,福顺心中不由五味杂陈。
  圣上贵为天子,平日里所到之处皆众人环伺,尽享尊崇。
  然而此刻昏厥于榻上,人事不省,却唯余“孤儿寡母”守于榻畔。
  圣上苏醒后见此情形,只怕也不免怆然伤怀,追悔莫及。
  唉.......
  福顺公公长叹一口气,却不见太子妃背对着他,望向榻上双目紧闭的天子时,眉眼间涌动着的,唯有冷意。
  眼见福顺公公出去了,常跟在太子妃身旁的朱嬷嬷这才走上前来。
  “娘娘。”
  朱嬷嬷轻唤一声,双手紧紧交握于身前,指节泛白,目光焦灼地定在太子妃身上,双唇亦因不安而渐失血色。
  此刻,殿内烛火摇曳不定,光影在墙壁上晃动,隐隐透着丝不安。
  太子妃闻声回首,于那明明暗暗的烛光映照下,冲朱嬷嬷微微颔首,动作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然。
  前朝风云变幻,波诡云谲,后宫与前朝休戚相连,自是难以安枕。
  其间暗流涌动,凶险莫测,故而有些手段你可以不用,但不能不会。
  尤其当初在荣亲王府跌的那个大跟头,让太子妃如芒在背,刻骨铭心。
  她自此深悟,保命的东西,哪怕是“腌臜不入流”之物,也该时刻备于身旁,以防旦夕之祸。
  而今日,不就用上了吗?
  “烨儿,瞧瞧御医们缘何如此温吞,你皇爷爷的病可耽搁不得。”
  太子妃开了口,到底不愿叫自己尚且年幼的儿子瞧见这一幕。
  赵元烨闻言抬头,然而明亮的眼睛里并无惧色,唯见灵动一闪而过。
  他旋即转身,佯作前去催促之态,实则意在替自家母妃望风。
  二月二在周山时,他曾问母妃,父王当真是病殁的吗?
  母妃当时惊慌失措地起身,眉宇间尽是愤懑与哀怨,却双唇紧闭,不肯吐露只言片语。
  可如此隐忍不发的模样,反而让他隐约触摸到了背后的真相。
  毕竟,能让母妃如此敢怒不敢言的,这天底下只有一人,不是吗?
  赵元烨心思电转间,已毫不迟疑朝殿外走去,谁知他方转过内殿,恰与折返的福顺公公迎面相逢。
  “哎呦,殿下,您怎的出来了?”
  声起之时,殿内正走向太子妃的朱嬷嬷浑身一僵,面色煞白如纸。
  赵元烨虽惊未乱,面上故作惶急之色,高声道:“公公,您快带我去催催那些御医,他们怎的还没来?”
  嗒嗒嗒——
  似乎不容福顺公公拒绝,赵元烨便拉着人走了。
  如此突如其来的变故,直吓得朱嬷嬷面如死灰,四肢瑟瑟。
  她心内明明极度惊惶,可一想到主子这些年来所遭受的诸般委屈,在这深宫中含辛茹苦地抚育小殿下,朱嬷嬷心底又涌起了一股决绝之意。
  她牙关紧咬,用力之猛,竟使得口中弥漫开一股血腥之气。
  那股子铁锈味在舌尖散开,反而叫她摒弃了犹豫。
  然而,当她移步至榻边,正欲有所动作时,一只手却悄然伸过来,稳稳按住了她。
  朱嬷嬷浑身一震,如遭雷击,仓惶扭头望去,却见太子妃眸若寒星,从她掌心中将东西接了过去。
  “嬷嬷,本宫来。”
  太子妃双唇微动,几不可闻地吐出这几个字,旋即伸手去拿一旁濡湿的锦帕。
  此刻,殿内静谧得可怕,唯余那锦帕与太子妃的衣袖摩挲之声,细微却又似重锤擂鼓,一下又一下敲打在朱嬷嬷的心头。
  烛火摇曳不定。
  噼啪——
  烛芯突然爆出一声脆响,恰似惊雷乍现,惊得朱嬷嬷眼皮狂跳不止,心脏几乎要从嗓子眼蹦出来。
  她惶惶然抬头去看,却见盛帝的脸已被太子妃的宽袖遮挡。
  从她站立的方位望去,太子妃身形纹丝未动,似乎正在耐心地给盛帝擦拭额头。
  片刻后,太子妃缓缓直起身来,将那锦帕轻轻放入旁侧铜盆之中,双手缓缓搅动。
  哗啦哗啦——
  水流之声于这死一般寂静的殿内,仿若夺命梵音,令人胆寒。
  太子妃重新绞干锦帕,再回身望向御榻之际,目光猝然对上了一双被烛火照亮的眼睛!
  盛帝竟不知何时睁了眼,此刻双眸正直勾勾地盯着她!
  太子妃心头猛地一颤,寒意瞬间从脊梁蹿升,直抵天灵。
  有那么一瞬间,她的灵魂似乎都被抽离体外,唯余无尽的惊悚与恐惧在脑海中汹涌回荡。
  直到她注意到,盛帝眼眸中那一抹初醒之人的迷惘与混沌。
  瞬息间,心头惊惶转为劫后余生,太子妃心神一拢,顿时“喜极而泣”,高呼:
  “父皇!”
  第262章 扭转乾坤
  另一边,诏狱。
  蔺老这次到底是伤狠了,强撑着说了那么多话,这会儿心神一松懈,便昏睡了过去。
  江浔就这般一动不动地跪在一旁,目光紧盯着蔺老那微微起伏的胸膛,不敢错眼分毫。
  方才老师问他,外头如何了,圣上如何了。
  为了安老师的心,他说,已然尘埃落定。
  可其实......
  这般想着,江浔心神一揪,这一刻万分想念与牵挂沈嘉岁,又不免担忧起太子妃的安危。
  他深知岳丈大人睿智过人,必能领会他临别时的弦外之音。
  在这险象环生之际,能去给太子妃通风报信言明实情的,只能是岁岁。
  而太子妃无疑已经成为这场生死棋局,能扭转乾坤之人。
  今日之势瞬息万变,便是他也不曾料到,瑞王爷竟会决绝到如此地步,将圣上这些年的伪装悉数撕下。
  以他两世从医的经验来看,圣上接连两次昏厥,恐于龙体大有妨害,元气折损,势所难免。
  而当下,瑞王爷心脉受损,襄王爷遭禁于王府,淑妃娘娘幽居禁足,纯妃娘娘青灯古佛。
  其余诸般后妃位份低微,威望不足,根本没有入殿侍疾的资格。
  故而,目下能够近侍圣躬者,唯有太子妃与皇孙殿下了。
  他毫不怀疑,太子妃犹如暗夜待晓,等这个机会已经很久了......
  遥想当年,圣上也正是趁着先帝龙体沉疴、缠绵病榻之际,先下手为强,方得今日之位。
  如此一来,怎么不算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呢?
  他不宜再现身御前,在这里守护老师,静候消息,已是他能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权谋之斗步步杀机,牵一发而动全身,从来不是只靠一个人便能成事的。
  他与岁岁,不过此局之楔子。
  此后,众人同袍一心,运筹帷幄,方能谋定乾坤,共襄胜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