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结果直接被老吴氏一巴掌扇在肩膀上,给扇飞两步倒在地上。
老吴氏站起身子,吐了一口唾沫,骂道:“小兔崽子,还敢推我!你个不孝的玩意儿!就该早点去死!真是晦气!”
李莲华,惊呼一声,连忙去看李栓子。见李栓子嘴角有血,心中大感不妙。
王氏也不顾身体上的疼痛,抱起李栓子就回屋。
老吴氏见了,只是重重哼了一声,拍了拍身上的灰,就自顾去了厨房。
眼泪不停从王氏眼睛里流出来,一滴滴滚烫地烙印在李栓子的心头上。
太无力了,在这个世界三年了,毫无办法。
看着爹娘将哥哥李耀明送到王大夫身边,起早贪黑地干活。
看着幼小的姐姐每日在家里忙进忙出,小小年纪,手都开始粗糙了。
看着阿爹李梁,每次都抢着去服徭役,只为了他能在这个家里不被扔出去。
看着阿娘王氏,被老吴氏磋磨,不停织布刺绣,只为了能让他有银钱看病吃药。
他太多次想着,是否他不在了,他们就会过得更好。没有他这个包袱,他们就不会如此劳累。可是如果他放弃了,他们的努力就会白费。
他想好起来,他想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莲华,快去找你四叔,让他陪你去县城,找你哥哥!快去!”
王氏边将李栓子放在炕上,边吩咐李莲华,声音中带着哭腔和急切。
李莲华也不敢耽搁,现下还未至晌午,四叔李荣一定还在田里。
等李栓子再次醒来已经是晚上了,透过月光 ,看见炕边守着一个高大的身影,是这世的亲爹,李梁。
李梁服完徭役回来了,身形消瘦了些。
他是傍晚归家的,风尘仆仆,急急忙忙,就是放心不下,家里的妻小。
回来看到炕上的幼子,屋里满脸青紫的媳妇,沉默的大儿子,轻轻抽噎的女儿,满心悲凉。
他强撑着安顿好了他们母子三人,给自己媳妇上了药,一个人守在李栓子的炕边,粗糙的大手摸着李栓子的头。
他不知道为什么他爹老李头和他娘老吴氏能这么偏心,难道就因为他比大哥李栋晚出生几年吗?不占长不占幼,所以自小他和四弟都不怎么招他们待见。
明明他已经抢着去服徭役了,明明他每个月都会去找短工的话计补贴家用,他娘还是想要丢了栓子。
明明栓子的药钱和诊金都是孩子他娘织布和耀明以工抵的诊金,没让家里出钱,怎么就这么容不下栓子呢。
李梁不知道,人生来贪婪。老吴氏总想着的是,如果李栓子死了,王氏和李耀明都能赚钱 ,可以上交得更多,她的大孙子李耀祖才能有更多的钱去读书。而老吴氏对二房的一切,都是老李头默许的,他们老两口想法一致。
整个老李家,包括憨厚懦弱的四房,只有二房才希望李栓子能活下来,其他人都觉得,李栓子死了对二房对他们,都好!
第3章 老李家
昨天闹得那么凶,隔天早上老李家仍然自顾自地吃了早饭。出门的出门,喂鸡的喂鸡,只有四房的过来问了问王氏怎么样了。
一个月后,李栓子终于能下地了。
这三年来,他基本都是在和病魔做抗争,今天眼见着好些了。
王氏今天有些高兴,拉着他的小手到了堂屋。
堂屋里有两张大大的圆桌,主桌上,老李头正抽着旱烟。
男女各一桌,李栓子还小,就坐在了女人这一桌。
老李头旁边站着的老吴氏,正挥着手指挥着儿媳妇干活。
“赵氏,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你动作咋那么慢!”
“王氏,你个眼里没活的,拉着那个小废物干什么?还不快去端菜!”
已经在一旁坐下的小吴氏偷偷低头笑了笑,她怀里抱着的小孩儿不安分地四处乱抓。
“哎,好的娘。我立马去!”
王氏将李栓子抱来放到最下位的位子上,吩咐刚进堂屋的李莲华看着弟弟,自己跑去厨房端菜。
李栓子慢慢爬下位子,走到老李头旁边。
刚开口想给老李头问个好
结果就被老李头的二手烟给呛着了。
“咳咳,爷爷......好。咳咳”
老李头蹙了蹙眉,还是将烟雾给挥开
然后道:“小三儿啊,去坐着吧,待会儿多吃些,长壮实些,少让家里操心。”
李栓子乖乖道:“好的,爷爷”
看着这个家里最瘦弱的孩子,老李头虽然觉得这孩子还是死了好,但也不会亲自做什么多余的事情。
李栓子抬头时,恰好看见他的眼睛,只觉得里面的情绪晦暗不明,让人心里隐隐发寒。
就在这时候,手上一暖,李莲华过来牵住了他的手,对着老李头甜甜地喊了声“爷爷”
老李头瞬间就慈爱一笑道:“莲华啊,带着栓子去吃饭吧。”
对于家里最好看的孙女,老李头也会给些爱护。不然昨天李莲华拉老吴氏,就不是被推开了。
菜齐了,四婶赵氏端了米饭盆过来。
老吴氏开始分饭,分饭是老吴氏体现自己权力的最高表现。
她先给老李头盛了满满的一大碗糙米饭,然后是几个儿子,也是满满的一碗。
几个儿媳妇,大伯娘高氏和六伯娘小吴氏都分了大半碗,其余人都只分了小半碗饭。
“哎呀,也不知我家耀祖多久归家来,在县里读书有没有吃好。这都一个月没见着我大孙子了,也不知道我们耀祖瘦没瘦。”
老吴氏端着碗,就想起了自己最为宠爱的大孙子。
李耀祖的娘,高氏立马笑着接话道:“阿娘啊,要不您给我几个铜钱,我明儿个去县城拿给耀祖。”
“也行”
老吴氏还没有开口,老李头就先说了,他想了想又道:“再多拿一百个铜钱,让大儿媳妇给耀祖拿去,这笔墨纸砚费钱。”
老李头年轻的时候,做过货郎,手上攒下了一些银子。
置了田地,娶了当初村里最好看的老吴氏。
手里头还有些老本。
家里几个儿子小时候都送去学堂念过一年书,没有一个能念下去的。
看着大孙子,他又实在不甘心。
他走街串巷多年,常年看别人脸色,点头哈腰的,也想有仆人伺候,让人唤他老爷。
所以虽然老本不是那么充裕了,还是咬咬牙送了大孙子耀祖去念书。
好在耀祖比儿子们好些,能跟上夫子的教学。
但家底确实也不多了,只能先顾着耀祖了,相信以后耀祖不会忘了这些叔伯婶娘还有堂弟堂妹们。
高氏听了老李头的话更高兴了,只要是大房得利的事情,她都高兴。
想着明天能去看宝贝儿子,就连忙吩咐自己的女儿道:“雪华,你待会儿吃了饭,就去林子里看看有没有野鸡蛋,明儿个煮了,给你哥哥一起带过去。”
角落里的李雪华,木木地点点头。
小吴氏颠了颠自己怀里的儿子,想着过几年一定也要让阿娘送自己儿子去读书,说什么也不能做老李家专供大房的老黄牛。
老吴氏站起身子,吐了一口唾沫,骂道:“小兔崽子,还敢推我!你个不孝的玩意儿!就该早点去死!真是晦气!”
李莲华,惊呼一声,连忙去看李栓子。见李栓子嘴角有血,心中大感不妙。
王氏也不顾身体上的疼痛,抱起李栓子就回屋。
老吴氏见了,只是重重哼了一声,拍了拍身上的灰,就自顾去了厨房。
眼泪不停从王氏眼睛里流出来,一滴滴滚烫地烙印在李栓子的心头上。
太无力了,在这个世界三年了,毫无办法。
看着爹娘将哥哥李耀明送到王大夫身边,起早贪黑地干活。
看着幼小的姐姐每日在家里忙进忙出,小小年纪,手都开始粗糙了。
看着阿爹李梁,每次都抢着去服徭役,只为了他能在这个家里不被扔出去。
看着阿娘王氏,被老吴氏磋磨,不停织布刺绣,只为了能让他有银钱看病吃药。
他太多次想着,是否他不在了,他们就会过得更好。没有他这个包袱,他们就不会如此劳累。可是如果他放弃了,他们的努力就会白费。
他想好起来,他想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莲华,快去找你四叔,让他陪你去县城,找你哥哥!快去!”
王氏边将李栓子放在炕上,边吩咐李莲华,声音中带着哭腔和急切。
李莲华也不敢耽搁,现下还未至晌午,四叔李荣一定还在田里。
等李栓子再次醒来已经是晚上了,透过月光 ,看见炕边守着一个高大的身影,是这世的亲爹,李梁。
李梁服完徭役回来了,身形消瘦了些。
他是傍晚归家的,风尘仆仆,急急忙忙,就是放心不下,家里的妻小。
回来看到炕上的幼子,屋里满脸青紫的媳妇,沉默的大儿子,轻轻抽噎的女儿,满心悲凉。
他强撑着安顿好了他们母子三人,给自己媳妇上了药,一个人守在李栓子的炕边,粗糙的大手摸着李栓子的头。
他不知道为什么他爹老李头和他娘老吴氏能这么偏心,难道就因为他比大哥李栋晚出生几年吗?不占长不占幼,所以自小他和四弟都不怎么招他们待见。
明明他已经抢着去服徭役了,明明他每个月都会去找短工的话计补贴家用,他娘还是想要丢了栓子。
明明栓子的药钱和诊金都是孩子他娘织布和耀明以工抵的诊金,没让家里出钱,怎么就这么容不下栓子呢。
李梁不知道,人生来贪婪。老吴氏总想着的是,如果李栓子死了,王氏和李耀明都能赚钱 ,可以上交得更多,她的大孙子李耀祖才能有更多的钱去读书。而老吴氏对二房的一切,都是老李头默许的,他们老两口想法一致。
整个老李家,包括憨厚懦弱的四房,只有二房才希望李栓子能活下来,其他人都觉得,李栓子死了对二房对他们,都好!
第3章 老李家
昨天闹得那么凶,隔天早上老李家仍然自顾自地吃了早饭。出门的出门,喂鸡的喂鸡,只有四房的过来问了问王氏怎么样了。
一个月后,李栓子终于能下地了。
这三年来,他基本都是在和病魔做抗争,今天眼见着好些了。
王氏今天有些高兴,拉着他的小手到了堂屋。
堂屋里有两张大大的圆桌,主桌上,老李头正抽着旱烟。
男女各一桌,李栓子还小,就坐在了女人这一桌。
老李头旁边站着的老吴氏,正挥着手指挥着儿媳妇干活。
“赵氏,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你动作咋那么慢!”
“王氏,你个眼里没活的,拉着那个小废物干什么?还不快去端菜!”
已经在一旁坐下的小吴氏偷偷低头笑了笑,她怀里抱着的小孩儿不安分地四处乱抓。
“哎,好的娘。我立马去!”
王氏将李栓子抱来放到最下位的位子上,吩咐刚进堂屋的李莲华看着弟弟,自己跑去厨房端菜。
李栓子慢慢爬下位子,走到老李头旁边。
刚开口想给老李头问个好
结果就被老李头的二手烟给呛着了。
“咳咳,爷爷......好。咳咳”
老李头蹙了蹙眉,还是将烟雾给挥开
然后道:“小三儿啊,去坐着吧,待会儿多吃些,长壮实些,少让家里操心。”
李栓子乖乖道:“好的,爷爷”
看着这个家里最瘦弱的孩子,老李头虽然觉得这孩子还是死了好,但也不会亲自做什么多余的事情。
李栓子抬头时,恰好看见他的眼睛,只觉得里面的情绪晦暗不明,让人心里隐隐发寒。
就在这时候,手上一暖,李莲华过来牵住了他的手,对着老李头甜甜地喊了声“爷爷”
老李头瞬间就慈爱一笑道:“莲华啊,带着栓子去吃饭吧。”
对于家里最好看的孙女,老李头也会给些爱护。不然昨天李莲华拉老吴氏,就不是被推开了。
菜齐了,四婶赵氏端了米饭盆过来。
老吴氏开始分饭,分饭是老吴氏体现自己权力的最高表现。
她先给老李头盛了满满的一大碗糙米饭,然后是几个儿子,也是满满的一碗。
几个儿媳妇,大伯娘高氏和六伯娘小吴氏都分了大半碗,其余人都只分了小半碗饭。
“哎呀,也不知我家耀祖多久归家来,在县里读书有没有吃好。这都一个月没见着我大孙子了,也不知道我们耀祖瘦没瘦。”
老吴氏端着碗,就想起了自己最为宠爱的大孙子。
李耀祖的娘,高氏立马笑着接话道:“阿娘啊,要不您给我几个铜钱,我明儿个去县城拿给耀祖。”
“也行”
老吴氏还没有开口,老李头就先说了,他想了想又道:“再多拿一百个铜钱,让大儿媳妇给耀祖拿去,这笔墨纸砚费钱。”
老李头年轻的时候,做过货郎,手上攒下了一些银子。
置了田地,娶了当初村里最好看的老吴氏。
手里头还有些老本。
家里几个儿子小时候都送去学堂念过一年书,没有一个能念下去的。
看着大孙子,他又实在不甘心。
他走街串巷多年,常年看别人脸色,点头哈腰的,也想有仆人伺候,让人唤他老爷。
所以虽然老本不是那么充裕了,还是咬咬牙送了大孙子耀祖去念书。
好在耀祖比儿子们好些,能跟上夫子的教学。
但家底确实也不多了,只能先顾着耀祖了,相信以后耀祖不会忘了这些叔伯婶娘还有堂弟堂妹们。
高氏听了老李头的话更高兴了,只要是大房得利的事情,她都高兴。
想着明天能去看宝贝儿子,就连忙吩咐自己的女儿道:“雪华,你待会儿吃了饭,就去林子里看看有没有野鸡蛋,明儿个煮了,给你哥哥一起带过去。”
角落里的李雪华,木木地点点头。
小吴氏颠了颠自己怀里的儿子,想着过几年一定也要让阿娘送自己儿子去读书,说什么也不能做老李家专供大房的老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