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首图是一碗被各种小菜挤得看不出是螺蛳粉的螺蛳粉,店长刚从陈记臭豆腐的评价页面出来,能看得出碗里的臭豆腐和陈记的很像。
  第二张图,一双筷子把裹满红油的粉夹起,叫人垂涎欲滴。
  第三张图,粉条和臭豆腐被放在一个大木勺里,镜头拉得更近,是一张微距照片。
  第四张图,泡在粉里的臭豆腐被筷子划拉开,能看见里面满满的汤汁和酸萝卜。
  “……”
  “神经病。”
  小迟没吃饱是不是味觉有问题?连这种东西都吃?臭豆腐和螺蛳粉加一起能是什么好组合,难怪给他们店中差评。
  不会吃东西就不要出门随便给人评价行吗?
  真耽误事啊。
  店长无语地吃了一口饭,嚼吧嚼吧,不知怎的,忽然觉得嘴里的员工餐不香了。
  想吃螺蛳粉,还想吃臭豆腐,或许能把臭豆腐泡螺蛳粉里一起吃。
  没吃过螺狮粉味臭豆腐的店长,继续把笔记往下翻。
  笔记的文字内容倒是不长,也就写了小迟没吃饱前一天臭豆腐买太多,导致吃不完,第二天煮螺蛳粉的时候加在里面,居然很好吃的事。
  结尾还问:大家有吃过什么特别臭,或是奇怪组合的美食吗?
  这就是很典型的评论引导式发问。
  店长点开评论回复很想说些什么,忽然醒悟。
  你这不是在线吗?怎么不回我消息呢!
  他赶紧退出笔记,想着对方应该还在线,马上又在消息框输入几句话。反正好话说过,阴阳怪气也有,花钱撤评的暗示也给了,愣是还没回。
  不过也没拉黑他。
  直到他说:“陈记臭豆腐是给了您多少费用呢,您看我们这边也能联系试试?”
  对面才回他:“你是真没觉得你们店里的东西不好吃吗?”
  沉默。
  其实店里的东西好不好吃,店长心中有数。
  那碗馄饨到底怎么回事,他也很清楚。
  老海馄饨铺是连锁店,不是以直营模式连锁,而是加盟店。任何人只要手里有钱,加盟了老海馄饨铺,都能在任意地方经营分店。
  而他的老板正好就是那个有点闲钱的人。
  老板有点闲钱,又想用这点闲钱,再多赚些钱,于是有了这家老海馄饨铺的分店。
  他是开业时招进来的店长。
  原本投资做生意赚钱,也是好事,可惜老板本人似乎对餐饮并不怎么了解,店里的事几乎都交给店长。
  偶尔也会指手画脚。
  老板其实有点钱的,但他很抠,开这家店的时候把所有能节省钱的方法都用上了。比如说让顾客自己扫码点单,比如说买食材的时候少花一些钱,比如说招人的时候少招几个。
  人手不够嘛,自然就会出现问题。
  作为一家把馄饨当成招牌的店铺,原本这家店主打的就是各种不同口味的新鲜馄饨。馄饨要做到新鲜好吃,最好就是现包。
  但人手不够啊,哪有那功夫现包,于是老板在这个时候就出来指挥。
  “店里没人的时候多包点,冻起来,放一两个礼拜的也能吃。”
  原本店里的馅也是每天买新鲜肉,自己用机器搅烂了,再现调的,后来老板又不知道从哪搞的供货商,直接给他们供肉沫。
  不知道那个肉沫是什么部位的肉,反正有肥有瘦的,做馄饨也还行。
  至于小迟没吃饱评论里说的,馄饨皮的问题,他也很清楚。
  不管是馄饨也好,饺子也好,新鲜皮和冻过的皮吃起来完全是两回事,新鲜皮不容易烂,吃起来有一定的嚼劲,而冻过的,最糟糕的是解冻过的皮,煮起来糊得特别快。
  再加上他们店面人手不足,很容易出现做好的餐忘记端给客人的情况,所以有客人体验不好也正常。
  说起来这个问题还得怪他们老板。
  原本他们店这点人手其实如果只做馄饨和饺子,也是刚刚够用的。
  但他们老板非说这边靠近城中村,吃快餐的人多,在餐牌上多加了很多品种的餐食,导致很容易忙不过来。
  店长点开对话框,想对小迟没吃饱说些什么,才发现,他号黑了。
  小迟没吃饱投诉他,理由是:疑似被商家骚扰。
  第10章
  “贫贱不能移!想用钱收买我,想屁吃!”
  “我的好评难道是能用钱买来的吗?!”
  直接一个投诉,让他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贫穷的禾嫒尺不能说自己对店长提出的交易完全不心动,虽然她不知道对面愿意付多少钱买她一个删评,但……
  她看了眼手机通知栏跳出的提示:
  【请用户遵守本心,不要私下收取贿赂删除评论,会影响用户声望以及使用体验。】提示来自美食网红打卡app。
  意思是不让恰烂钱。
  不恰就不恰,反正她原本也没打算删评。
  禾嫒尺这天心情正好,除了给陈记臭豆腐写好评以外,她还额外写了一篇笔记,并在笔记里附上了陈记臭豆腐的店铺链接。
  没想到吧,因为陈记臭豆腐的商铺资料是她登记的,所以从现在开始,前100名通过小众点评店铺页面前往陈记消费的用户,都可以给她提供消费金额5%的影响力收入!
  而第101名—第500名的顾客,依旧可以给她提供消费金额2%的影响力收入。这些收入还能和评价或笔记提供的影响力收入叠加。
  目前陈记臭豆腐只有她写的一篇评价,所有看到这家商铺的用户,都一定能看到她的评价,让她的影响力收入大大提升。
  太棒了!陈记!
  哈哈哈!!
  只要再多找几家这种小摊,把资料登记到小众点评里,她就有源源不断的钱财,再也不用上班啦!
  ……
  斜阳西下,橘黄色的阳光透过城中村对面那栋楼的窗户玻璃,反射到出租屋里。
  而这套出租屋目前的租客禾嫒尺,又在努力找工作。
  “还是工作靠谱。”
  不久前,得知登记商铺资料能有额外收入,禾嫒尺高兴得很,拿起手机内置计算机,计算陈记臭豆腐商铺登记能得多少收益。
  “假如100个人,都在店里点一份10元的臭豆腐,100x10x5%=50。”
  “……”
  “后面400个人,都在店里点一份10元的臭豆腐,也许有人多吃一些,我就算大家都点15元一份的,400x15x1%=60。”
  “……”
  “聚沙成塔……”
  “上班吧我。”
  ……
  老海馄饨铺的店长很纠结。
  他已经没管小迟没吃饱的事了,那个评论发酵走向有点离奇。
  有人开始在评论区写段子,甚至好像有人准备因为那个差评特地跑来尝他们店的馄饨到底有多难吃。
  这一届网友到底在想什么,他根本搞不清楚。
  反正他老板早上之后还没打电话来骂他,不急。
  他纠结的是另外的事。
  等会儿下班要不要去吃臭豆腐呢?
  小迟没吃饱推荐给好评的那家臭豆腐好像定位就在附近。而且赶上他22:00下班那会儿,正好把摊子从其他地方,挪到馄饨铺对面街的城中村里。
  加上过斑马线,走过去不到三百米。
  最后他左思右想纠结半天,终于在下班时间决定出发前往城中村寻找这家陈记臭豆腐。
  “肯定是收了钱才费劲写那样的评论,这个人就靠差评引流,然后再立人设,卖好评!”
  臭豆腐绝对很一般,不尝尝很难知道到底有多一般。
  他必亲自前往臭豆腐摊以身试毒,揭穿她。
  ……
  店长本以为这种小摊很难找,没想到刚进城中村食街,他就看见了陈记臭豆腐的摊子。
  很好找,最多人排队的摊位就是陈记臭豆腐。
  晚上10点过后,正是城管下班,所有小摊开张的时间,也是小摊贩生意最旺的时候。
  想吃宵夜的食客们早就憋着劲,等自己想吃的店开张,马上去排队点上一份餐。
  这个时间的城中村热闹得跟赶集一样,店长混入其中,又犹豫上了。
  陈记排队的人是真多啊,围在推车旁的客人目测至少8个,而且陆陆续续还有新客来。不少客人早早点了单,跑去别的地方逛,等餐好了再回来拿。
  实际前面真不知道有多少客人在等。
  其实旁边也有两个卖臭豆腐的摊位,但买的人寥寥无几,只要他愿意,马上就能吃,根本不需排队。
  店长不是个喜欢排队的人,但他原本就是冲着陈记来的,思想斗争一番过后,还是决定排队吃陈记。
  陈记虽然是个小摊,排队的人多,却也井然有序。
  因为他在繁忙时段请了个兼职帮手,专门帮他记录每个人点了什么,帮忙打包臭豆腐。
  甚至还有个迷你点餐打印机在手里。会给已经点餐付款的人一张取餐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