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厂的能干后妈[七零] 第17节
  跟王木匠商议好具体送床的时间后,王念又拉上两人一起去厂区商店瞧瞧。
  床做好了,棉絮和布帘子也得买。
  “施同志这两孩子遇上你还真是有福气。”黄秋红感慨。
  去商店的路上,王念从裤兜里掏出个小本子来,用支铅笔头又写又画,好奇得黄秋红和刘超仙都忍不住凑头过去看。
  本子上写着接下来要做的事,做完的打岔划掉,又在后边新写了不少。
  刘超仙的文化水平不高,初中读了一年就辍学,所以王念写的字稍微潦草了点好些个字她都不认识。
  “掏……罐,掏啥罐子?”
  “那是陶罐,也就是陶瓷罐子,我就这么随便一写,用瓦罐也成。”王念笑。
  碗柜是有了,但碗筷置办的少,三个菜盘子两个碗,家里再来个人都没有多余的筷子。
  还有各种调料罐子,金手指里的调料正好有了用武之地。
  还有……还有……反正只要认真想就发现过日子的家伙什多着呢。
  “日子长久着呢!有点钱再添置,没钱就这么先凑活着过。”刘超仙把本子塞回给王念:“我家的盐罐子还是罐头瓶,能用就成。”
  “买罐头不也得花钱买。”王念笑:“这不是家里什么都没有吗!”
  在有限环境中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凑合从来不是王念的人生观。
  “那……不是汪文芳吗!”
  走着走着,黄秋红突然瞧见她们前面走着的两个人很眼熟,仔细一看竟然是汪文芳和……周山秀。
  周山秀今天穿了件灰白色的确良外套,下身兰色裤子,走路时皮鞋后跟咯哒咯哒的响,让人很难不注意到。
  王念往前一看,立刻说道:“嫂子,周山秀!”
  周山秀相亲黄了的事在大队并没有任何消息传开,相反是谢华拿到了回城名额有不少人谈论。
  大娘吴英还七拐八拐地打听过周家的消息。
  只听说周山秀去省城大姐家走亲戚,在大队请了一个月的假,早启程好些天了。
  之后就再也没听到过她的任何消息。
  一晃眼王念和施向明已经结婚,原以为没什么机会再碰着,没想到这么快就又见到。
  而且还同样是在431厂……
  “她们又来厂子里干什么?”黄秋红皱眉:“汪文芳不会又介绍给咱们厂子的其他人吧!”
  周山秀怀孕的事十有八九是真,要不然就汪文芳那胡搅蛮缠的劲儿,这事根本没完!
  可要是真,眼下两人这打扮明摆着是去相亲!
  刘超仙不知道内情可一瞧肯定有热闹能瞧,立刻主动揽下了打探消息的差事。
  “我去打听打听。”
  “走。”黄秋红也说。
  王念摆摆手表示:“我事儿还多,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
  “那你去忙。”黄秋红把篮子挎上胳膊,挽上刘超仙的手:“我们去瞧瞧,可不能让汪文芳害了其他同志。”
  刘超仙走之前,还特意跟王念说:“我家老张已经选好了房子,就在你家隔壁,下午去厂务科领钥匙。”
  这下好了,邻居是谁已经没有悬念,而且人选还比较满意。
  目送两人风风火火走远,王念继续往左转了个弯。
  431厂太大,条件稍微好点的上班都骑车去,要想走路绕完整个厂子生活区至少需要三个小时。
  从王木匠住的家属楼去商店需要二十分钟。
  立秋一过,这天眼看着一天比一天冷,结婚那天的热气早已不见踪迹,这才堪堪过了一周而已。
  王念想着想着,干脆又把兜里的钱票翻出来数了数。
  要是有合适的的确良,再给大爷大娘做两件外套,这么些年王念还从来没有给两位长辈添置过什么东西。
  “就是不知道好久没用过缝纫机,还会不会裁布画图了……”
  前世,没成年前王念就干过不少份工作。
  在黑心餐馆被剥削两年后辗转去了城中村一家成衣坊当学徒,最开始就从缝纫机走线学习。
  后来自己能画图裁剪做衣服了,又因为颈椎问题严重不得不换份工作。
  边走边胡思乱想着,忽然,一辆停在厂区商店门口的绿卡车吸引了王念注意力。
  车子后围着不少人,七嘴八舌的好像还在比划着什么。
  “要提意见跟厂子里去提,我们都是按照要求订的价格。”
  车子边上一个穿条纹海魂衫的中年男人单手叉腰,气势汹汹。
  人群很快散去大半,只有少数人还留在原地恋恋不舍地从箩筐里翻找着。
  十几个非常大的竹筐,每个都到大腿那么高,装着冒尖的……碗碟和各种锅碗瓢盆。
  “同志,这些都能买?”
  王念快步走上去,随手从箩筐里拿起个小酒杯。
  比较粗糙的青釉质表面,大拇指抹去内壁厚厚的灰尘后,能看到洁白反光的内壁。
  虽算不上多上等的瓷杯,但比陶杯肯定好了不少。
  “一张日用品票,那边的两毛一个,这边箩筐的一毛……”
  这些都是倒闭陶瓷厂多年的存货,一张日用品票想买多少就买多少不限数量。
  不过……得在众多破损货和瑕疵货中自己刨。
  能找到什么好东西就看自己本事,而且不小心摔坏了还得赔。
  不少人都被面上那些破损的碗碟吓退,随手翻翻就走了大半。
  “我们车开了两天才拉到长生坡,撞破几个不是正常吗!”
  “爱买买,不买就走。”
  “厂长可托了不少关系才搞到这些好东西,是你们不识货。”
  中年人舌战各路人马时,王念悄悄蹲了下去,开始小心地把破损碗碟往外拿。
  看断裂痕迹,这些破损多半是在运输途中才出的问题。
  驾驶员订这么些规矩,无非是推卸责任而已。
  而王念偏偏就不担心他把问题推到自己头上。
  第16章 孩子们来了
  “同志,这个有花儿的碗裂了个口子,我拿下来了。”
  每拿一样东西,王念就先大声说一遍,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把破损的放一边。
  就这么,捡一个说一句,让司机找不到半点儿空当多说什么。
  “同志,你看这个也是破的……”
  于是,有人开始有样学样,一时间四周全是此起彼伏的声音,叫得中年人脸越来越黑。
  还别说,中年男人有一点说得很对。
  箩筐底下还真有些好东西,就是沾满了灰尘和红泥,还有些腐臭的味道。
  看来不止是放得久了些,大多还遭过洪水,所以样子瞧着磕碜。
  王念就用拇指大概摸一摸,没有裂痕就放到自己腿边。
  至于有没有小瑕疵就得纯看运气。
  商店经理其实一直就站在边上瞧着,擦太干净露出原本的样子,能不能这么便宜买走还真不好说。
  挑挑拣拣小半天,王念选了一大堆。
  先是捶了捶有些酸痛的腿站起来,王念一边叹气一边满脸难色:“同志借我块布呗,不擦干净哪晓得到底啥样。”
  商店经理果然动了,放下手臂走到车前。
  “这是厂子里给咱们职工的福利,要是和商店里的一样,怎么可能卖这么便宜……”
  商店经理是位中年女同志,左手臂上红色袖标写着经理两个字,说话时自然而然地单手叉腰,特意把袖标展示在大家面前。
  “那我这些……”王念指了指脚下那堆:“万一都有裂纹可怎么办。”
  “女同志买这么多!”商店经理故作为难地沉吟了半晌,好一会儿才摆了摆手:“我再给你便宜些,但我们不保证好坏,好坏都是你自己选的!”
  王念一副不敢拿主意的样子,又蹲下身想擦一擦泥都立刻被经理阻止了。
  好一会儿,王念才勉为其难同意:“就当运气了,大不了磕碎铺我家厕所墙角。”
  “还是小同志聪明!”王念看似无意间说的这句话立刻让商店经理眼睛一亮,几步走近了些:“要不那些碎的你也拿去,我给你便宜点。”
  几个价格来回,王念花六元钱买下那堆碗碟,商店经理还送了个破箩筐子。
  王念笑,慢吞吞地破碗破罐子都装进了箩筐。
  商店经理和司机都像是找到了卖出去的好法子,凡是来个人就忙不迭地推销破瓷器的使用法子。
  临走前,王念听到别人说这是两口子。
  难怪商店经理如此积极的帮忙……
  ***
  四十三号家属楼。
  “妹子你这是买的什么?”
  王念在商店前忙活好几个小时,中午饭都没顾得上吃,选完布料才出钱找板车送到了家属院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