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谢承宇哀嚎着被拎走时,又气又叫,还不忘冲宋明玉做鬼脸。
最后还是肥软软的一团被抱走了。
宋老汉拿起那锭银两急忙要推辞,奈何管事的动作实在是快,已经上了二楼。
*
三楼最角落的单间里,姜则秀将樊楼内发生的一切尽收眼底。
她将茶盏按在案几上,碧螺春的涟漪里倒映着对面雅间晃动的珠帘。
护卫压低声音说:“小姐,方才有人瞧见那蓝裙女童往一楼去了,腰间挂的银铃确是前朝宫制。”
窗外传来闷雷声,姜则秀指尖摩挲着袖中软剑。她记得卷宗里记载,前朝人总爱在孩童身上系银铃作信物。
她微微偏头,余光瞥见谢诏正倚在廊柱旁与掌柜说话,青年修长的手指在账册上轻点,侧脸在琉璃灯下竟显出几分锋利。
姜则秀不语,目光掠过楼下喧闹的食客。忽然,她耳尖微动——西北角的灰衣人正用竹筷蘸酒,规律敲击着桌面。
这是暗号!
“客官,您的糟鹅掌。”跑堂的托盘堪堪挡住视线。姜则秀急忙侧头看去,灰衣人已不见踪影。
她霍然起身,腰间软剑将将出鞘三寸,却见三楼雕栏处闪过月白锦袍的衣角。
她恼怒捏紧剑柄。
“小姐,要动手吗?”
“等。”姜则秀盯着三楼转角处飘动的青纱帐,“让阿武去后厨守着。”
此时后厨一个无人之地,蓝色衣裙的女孩正踮脚去够案几上的樱桃毕罗。
方才的灰衣人单膝跪地,用匕首挑开食盒夹层,取出卷泛黄的羊皮纸:“少主,这是最后半张河道图。”
“阿爹说等暴雨季,这些河道图才能派上用场。”女孩扫了一眼羊皮纸,看到桌面上有几串糖葫芦,她动作一顿。
窗外忽地炸开惊雷。她袖中银铃无风自动,壮汉猛然抬头:“有杀气!”
几乎同时,姜则秀的软剑已破窗而入。青瓷花瓶应声而碎,宋家人惊叫着退到墙角。
宋大郎将弟妹们护在身后,只见一个灰衣壮汉护着一个包裹得严实的小女孩从后厨冲出来,轻巧跃上房梁。
“拦住她!”姜则秀追出,剑锋擦着壮汉咽喉划过,在楠木柱上留下寸许剑痕。
壮汉转身扔了一把粉末,辛辣的烟雾瞬间弥漫整个大堂。
混乱中谢诏赶忙将家人推入屋内,整个一楼的人被这粉末呛得直咳嗽。姜则秀屏息挥剑,软剑如银蛇缠住女童脚踝,却见壮汉抡起条凳砸来。木屑纷飞间,谢诏突然扬手掷出砚台,正击中壮汉膝窝。
壮汉咬牙,破窗而去。
姜则秀提剑往外追,转角处突然又是一把辛辣的粉末扔来,呛得人眼泪直流。
她唾骂一声,转身就看到同样追出来的谢诏。
姜则秀冷声质问:“你怎么也追出来了?”
谢诏从容开口:“那小贼离开时顺走了舍弟最喜爱的桃花糕点,如今还在哭呢。”
姜则秀收刀入鞘,没打算管他,起身往楼内去。樊楼内哀嚎遍地,她看了一眼躲在角落的宋家人,站在台子中央高声道:
“诸位可曾见过那女童腰间银铃?”
宋知江三个小男孩一抬脸,却被宋明玉紧紧拽住衣袖,满眼都是警告。
忽地闷雷滚滚而至,豆大的雨点砸在樊楼飞檐上。街道外全是小贩奔走叫喊的声音,楼内更是混乱一片。
姜则秀目光微闪,带着护卫疾步没入雨幕。谢诏望着她消失的方向,来到宋家人身边,作揖问:“今夜惊扰诸位了,明日派马车送各位回乡可好?”
宋老汉连连摆手,宋三郎却注意到谢诏袖口渗出的血迹,“你受伤了,回去擦擦吧。”
谢诏闻言,只是无声笑了笑。
“要变天了。”谢诏望向黑沉沉的天际喃声。
骤雨冲刷着樊楼朱漆大门,积水顺着石阶蜿蜒成溪,谁也没注意三楼窗棂上挂着的半片桃花笺,正被雨水浸透成模糊的朱红色。
*
宋家人急急忙忙回到客栈内,掌柜和掌柜娘子早已经在大堂里守着了,待各位租客回来,递上一碗热水。
“这天说下雨就下雨,快别冻着了,喝点热水暖暖身子。”
宋家人接连道谢,后面还有不少租客也满身是水回来,场景混乱,宋老汉赶忙将一家人带回到各自的屋内。
淋了雨回来,担心孩子们着凉,回到屋内第一件事便是给孩子们洗了个热水澡。
柳雪梅看着文哥儿那要咳不咳的样子,来到客栈后厨,提供了两个农家常见的驱寒方子,正巧后厨就有方子中的材料,不一会就熬了一大锅驱寒汤。
每人都喝了一大碗驱寒汤,这才罢休。
这一连串的天灾下来,林老婆子心里头担心啊,她揪着心道:“明日咱们就回去,这天灾人祸的,还是在家里舒坦。”
至少不会在吃着饭的时候突然冒出几个刺客将家里砸得稀巴烂。
一家人都点头表示同意,要想在这大城镇里面生存,也得有命活着。
夜里,宋老汉翻来覆去睡不着,想到今夜在樊楼里的状况,心里就忍不住突突。
州府里面机会多,但危机也多啊,就像今夜那样,若是就有人拿刀追杀刺客,一不小心被伤到了也没人会理……
宋老汉想着,坚决要早些回去。
淅淅沥沥的雨声悄然响起,细密的雨丝如断了线的珠子,接连不断地敲打着雕花的窗棂,蜿蜒而下。
第二日。
宋老汉起了一个大早,他蹑手蹑脚来到窗户旁边,推开窗往外看去,雨已经停了,叫卖的小贩也都慢慢出摊。
他放下心来,叫醒宋大郎和宋二郎,“雨停了,咱们得早些做准备,即刻出发。”
林老婆子三个女人昨夜睡得也不安稳,天一亮便起了床,摸摸孩子们的额头,朱秀儿放下心,“都还好着,应该是昨日闹得凶,睡得沉了些罢。”
林老婆子去客栈的后厨处用两个铜板换来好些隔夜的馒头,又带了一些其他的吃食,这才回到房间内。
一家人收拾了一番,与掌柜道别,牵着牛车离开了。
几个孩子被各自
的爹抱在怀里,宋大郎要赶路,江哥儿和云哥儿就由柳雪梅和朱秀儿抱着,都睡得安稳。
牛车缓缓使出州府地界。
因着下过雨,地面泥泞湿滑,车辙子碾过留下深深的印记,在这种天气下,牛车行驶也艰难。
赶了一天路,再加上路况不好,也才到达州府外围的周边地界,人累牛也累。
幸好今日一天之内没有下雨。
宋大郎找了一块还算平坦齐整的空地停下休息,顺带看看地势,看看能不能找到今晚寄宿的地方。
这天气多变,若是晚上突然下雨,他们这些汉子淋些雨没啥,但老婆孩子可不能着凉。
忽地看到前方的山林中隐约有个寺庙,宋大郎心中一喜,一家人收拾了一番之后就往庙的方向赶去。
寺庙还算干净,应该是有人常来祭拜,大门和窗子都是完好的。
林老婆子:“咱们来到庙公的地盘借住,理应拜一拜,以表尊敬。”
宋老汉点头,“老婆子说得对。”
一家人轮流拜了庙神仙,就这样在庙中留了下来,生起火,将包子馒头烤熟,分着吃饱了之后,这才靠着稻草休息。
到了半夜,那股淅淅沥沥的小雨又飘了起来,一家人都庆幸,起码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就这样走走停停三天时间,终于在第三天的天黑之前回到了稻香村。
回到熟悉的大路上,牛车跑得飞快,村尾那个小院子渐渐从山沟后显露出来。
宋老汉下了牛车,将院门打开。
这一连多日的下雨,院子中形成了一个个小水洼,几个孩子到家了便迫不及待爬下牛车,肆无忌惮围着熟悉的小院跑,都要去踩小水坑玩。
在路上时,林老婆子处处不准他们乱跑乱玩,好不容易回到家了,可不得好好玩上一番。
林老婆子看孩子们玩得开心,一直提着的心也跟着放下来,回到屋就开始烧水做饭。
“这天雨水多,咱家也不缺水了,先洗一顿热水澡,这三天在路上也辛苦了,再吃一顿好的。”
宋老汉却眯着眼看天上浓稠的乌云,心中隐隐不安。
往年的四月份也有降雨,但从来没有这样频繁反复过。
坐着牛车回村的一路上,他看到不少人都在田里抢救庄稼,扛着锄头将田水口挖开,将水放出去一些,以防水太多会淹了稻子的根系。
宋老汉担忧开口:“大郎二郎,明日跟我去地里头看看,今年降水多,可不能糟践了庄稼。”
宋大郎刚将牛车赶到后院,思索片刻,应着声道:“确实应该去看看。”
宋二郎懒懒躺在屋檐下,闻声只是掀开眼皮,“爹,大哥,不就是几场雨,回来的路上我看得清楚,清谷河现在都还没有去年水位的一半高呢,你们就是瞎操心。”
最后还是肥软软的一团被抱走了。
宋老汉拿起那锭银两急忙要推辞,奈何管事的动作实在是快,已经上了二楼。
*
三楼最角落的单间里,姜则秀将樊楼内发生的一切尽收眼底。
她将茶盏按在案几上,碧螺春的涟漪里倒映着对面雅间晃动的珠帘。
护卫压低声音说:“小姐,方才有人瞧见那蓝裙女童往一楼去了,腰间挂的银铃确是前朝宫制。”
窗外传来闷雷声,姜则秀指尖摩挲着袖中软剑。她记得卷宗里记载,前朝人总爱在孩童身上系银铃作信物。
她微微偏头,余光瞥见谢诏正倚在廊柱旁与掌柜说话,青年修长的手指在账册上轻点,侧脸在琉璃灯下竟显出几分锋利。
姜则秀不语,目光掠过楼下喧闹的食客。忽然,她耳尖微动——西北角的灰衣人正用竹筷蘸酒,规律敲击着桌面。
这是暗号!
“客官,您的糟鹅掌。”跑堂的托盘堪堪挡住视线。姜则秀急忙侧头看去,灰衣人已不见踪影。
她霍然起身,腰间软剑将将出鞘三寸,却见三楼雕栏处闪过月白锦袍的衣角。
她恼怒捏紧剑柄。
“小姐,要动手吗?”
“等。”姜则秀盯着三楼转角处飘动的青纱帐,“让阿武去后厨守着。”
此时后厨一个无人之地,蓝色衣裙的女孩正踮脚去够案几上的樱桃毕罗。
方才的灰衣人单膝跪地,用匕首挑开食盒夹层,取出卷泛黄的羊皮纸:“少主,这是最后半张河道图。”
“阿爹说等暴雨季,这些河道图才能派上用场。”女孩扫了一眼羊皮纸,看到桌面上有几串糖葫芦,她动作一顿。
窗外忽地炸开惊雷。她袖中银铃无风自动,壮汉猛然抬头:“有杀气!”
几乎同时,姜则秀的软剑已破窗而入。青瓷花瓶应声而碎,宋家人惊叫着退到墙角。
宋大郎将弟妹们护在身后,只见一个灰衣壮汉护着一个包裹得严实的小女孩从后厨冲出来,轻巧跃上房梁。
“拦住她!”姜则秀追出,剑锋擦着壮汉咽喉划过,在楠木柱上留下寸许剑痕。
壮汉转身扔了一把粉末,辛辣的烟雾瞬间弥漫整个大堂。
混乱中谢诏赶忙将家人推入屋内,整个一楼的人被这粉末呛得直咳嗽。姜则秀屏息挥剑,软剑如银蛇缠住女童脚踝,却见壮汉抡起条凳砸来。木屑纷飞间,谢诏突然扬手掷出砚台,正击中壮汉膝窝。
壮汉咬牙,破窗而去。
姜则秀提剑往外追,转角处突然又是一把辛辣的粉末扔来,呛得人眼泪直流。
她唾骂一声,转身就看到同样追出来的谢诏。
姜则秀冷声质问:“你怎么也追出来了?”
谢诏从容开口:“那小贼离开时顺走了舍弟最喜爱的桃花糕点,如今还在哭呢。”
姜则秀收刀入鞘,没打算管他,起身往楼内去。樊楼内哀嚎遍地,她看了一眼躲在角落的宋家人,站在台子中央高声道:
“诸位可曾见过那女童腰间银铃?”
宋知江三个小男孩一抬脸,却被宋明玉紧紧拽住衣袖,满眼都是警告。
忽地闷雷滚滚而至,豆大的雨点砸在樊楼飞檐上。街道外全是小贩奔走叫喊的声音,楼内更是混乱一片。
姜则秀目光微闪,带着护卫疾步没入雨幕。谢诏望着她消失的方向,来到宋家人身边,作揖问:“今夜惊扰诸位了,明日派马车送各位回乡可好?”
宋老汉连连摆手,宋三郎却注意到谢诏袖口渗出的血迹,“你受伤了,回去擦擦吧。”
谢诏闻言,只是无声笑了笑。
“要变天了。”谢诏望向黑沉沉的天际喃声。
骤雨冲刷着樊楼朱漆大门,积水顺着石阶蜿蜒成溪,谁也没注意三楼窗棂上挂着的半片桃花笺,正被雨水浸透成模糊的朱红色。
*
宋家人急急忙忙回到客栈内,掌柜和掌柜娘子早已经在大堂里守着了,待各位租客回来,递上一碗热水。
“这天说下雨就下雨,快别冻着了,喝点热水暖暖身子。”
宋家人接连道谢,后面还有不少租客也满身是水回来,场景混乱,宋老汉赶忙将一家人带回到各自的屋内。
淋了雨回来,担心孩子们着凉,回到屋内第一件事便是给孩子们洗了个热水澡。
柳雪梅看着文哥儿那要咳不咳的样子,来到客栈后厨,提供了两个农家常见的驱寒方子,正巧后厨就有方子中的材料,不一会就熬了一大锅驱寒汤。
每人都喝了一大碗驱寒汤,这才罢休。
这一连串的天灾下来,林老婆子心里头担心啊,她揪着心道:“明日咱们就回去,这天灾人祸的,还是在家里舒坦。”
至少不会在吃着饭的时候突然冒出几个刺客将家里砸得稀巴烂。
一家人都点头表示同意,要想在这大城镇里面生存,也得有命活着。
夜里,宋老汉翻来覆去睡不着,想到今夜在樊楼里的状况,心里就忍不住突突。
州府里面机会多,但危机也多啊,就像今夜那样,若是就有人拿刀追杀刺客,一不小心被伤到了也没人会理……
宋老汉想着,坚决要早些回去。
淅淅沥沥的雨声悄然响起,细密的雨丝如断了线的珠子,接连不断地敲打着雕花的窗棂,蜿蜒而下。
第二日。
宋老汉起了一个大早,他蹑手蹑脚来到窗户旁边,推开窗往外看去,雨已经停了,叫卖的小贩也都慢慢出摊。
他放下心来,叫醒宋大郎和宋二郎,“雨停了,咱们得早些做准备,即刻出发。”
林老婆子三个女人昨夜睡得也不安稳,天一亮便起了床,摸摸孩子们的额头,朱秀儿放下心,“都还好着,应该是昨日闹得凶,睡得沉了些罢。”
林老婆子去客栈的后厨处用两个铜板换来好些隔夜的馒头,又带了一些其他的吃食,这才回到房间内。
一家人收拾了一番,与掌柜道别,牵着牛车离开了。
几个孩子被各自
的爹抱在怀里,宋大郎要赶路,江哥儿和云哥儿就由柳雪梅和朱秀儿抱着,都睡得安稳。
牛车缓缓使出州府地界。
因着下过雨,地面泥泞湿滑,车辙子碾过留下深深的印记,在这种天气下,牛车行驶也艰难。
赶了一天路,再加上路况不好,也才到达州府外围的周边地界,人累牛也累。
幸好今日一天之内没有下雨。
宋大郎找了一块还算平坦齐整的空地停下休息,顺带看看地势,看看能不能找到今晚寄宿的地方。
这天气多变,若是晚上突然下雨,他们这些汉子淋些雨没啥,但老婆孩子可不能着凉。
忽地看到前方的山林中隐约有个寺庙,宋大郎心中一喜,一家人收拾了一番之后就往庙的方向赶去。
寺庙还算干净,应该是有人常来祭拜,大门和窗子都是完好的。
林老婆子:“咱们来到庙公的地盘借住,理应拜一拜,以表尊敬。”
宋老汉点头,“老婆子说得对。”
一家人轮流拜了庙神仙,就这样在庙中留了下来,生起火,将包子馒头烤熟,分着吃饱了之后,这才靠着稻草休息。
到了半夜,那股淅淅沥沥的小雨又飘了起来,一家人都庆幸,起码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就这样走走停停三天时间,终于在第三天的天黑之前回到了稻香村。
回到熟悉的大路上,牛车跑得飞快,村尾那个小院子渐渐从山沟后显露出来。
宋老汉下了牛车,将院门打开。
这一连多日的下雨,院子中形成了一个个小水洼,几个孩子到家了便迫不及待爬下牛车,肆无忌惮围着熟悉的小院跑,都要去踩小水坑玩。
在路上时,林老婆子处处不准他们乱跑乱玩,好不容易回到家了,可不得好好玩上一番。
林老婆子看孩子们玩得开心,一直提着的心也跟着放下来,回到屋就开始烧水做饭。
“这天雨水多,咱家也不缺水了,先洗一顿热水澡,这三天在路上也辛苦了,再吃一顿好的。”
宋老汉却眯着眼看天上浓稠的乌云,心中隐隐不安。
往年的四月份也有降雨,但从来没有这样频繁反复过。
坐着牛车回村的一路上,他看到不少人都在田里抢救庄稼,扛着锄头将田水口挖开,将水放出去一些,以防水太多会淹了稻子的根系。
宋老汉担忧开口:“大郎二郎,明日跟我去地里头看看,今年降水多,可不能糟践了庄稼。”
宋大郎刚将牛车赶到后院,思索片刻,应着声道:“确实应该去看看。”
宋二郎懒懒躺在屋檐下,闻声只是掀开眼皮,“爹,大哥,不就是几场雨,回来的路上我看得清楚,清谷河现在都还没有去年水位的一半高呢,你们就是瞎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