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那是追踪第三支商队而来的叛军前锋。
“报!叛军已入伏击圈!”
“再等等。”谢诏抹去眉间雨水,“等他们辎重队过隘口。”
当最后一辆粮车碾过鹰嘴崖的界碑,谢诏长剑出鞘。八百精兵从崖顶推下滚木礌石,浸了火油的箭雨穿透雨幕,将叛军粮车点燃成一条火龙。
“有埋伏!”
“他们故意散播假消息,这根本就不是粮草!”
叛军将领挥刀格开流矢,“后队变前队,撤——”
话音未落,山道两侧突然竖起青州卫旗。重甲骑兵如铁壁合围,马蹄踏碎泥浆里的火把。
“吼!!”
豹子跳下山崖,动作灵巧迅速,快速穿梭在战场当中,解决了不少反贼。
谢诏一马当先刺穿敌阵,剑锋挑飞叛军牙旗的瞬间,暴雨中响起震天怒吼:“青州卫在此!降者不杀!”
反贼被击得溃不成军,见大势将去,纷纷扔了刀枪就要逃,奈何动作再快就快不过猎豹的四肢。
“抓到反贼头领!”护卫长押着一个高大的男人过来。
月光下,谢诏只见男人嘴角划过一丝轻蔑的弧度,他暗叫不好。
*
稻香村的雨下了好几日。村舍屋檐漏下的水在青砖上汇成溪流。
李村长盯着龟甲裂纹般的墙缝,无数次叹气:“不能再等了,今日就进山!”
孙家的抓着脑袋:“村长,现在雨季,山里头猛兽多得很,这...为啥要进山啊。”
李村长拿拐杖敲他,“没看到水位一天天往上涨么,要是再这么下去,咱村被淹是迟早的事。”
“如今外头也不太平,倒不如进山找找出路,这大山地势更高,若是能找到适合存粮食的地儿,也能多有一份保障。不至于睡觉都在担心村子会不会被淹。”
他继续道:“且咱村里的年轻汉子一起进山,碰着野兽了咱就跑,若是来不及,咱一村子的人,还怕制服不了一只畜生!”
李村长这话激起千层浪,村里人深思片刻,也觉得有道理。:
与其在这担忧,不如自寻出路。
村里人纷纷附和起来:“村长!咱们都跟着你!”
第二天一大早。
是个难得的好天气,淅沥的雨终于停了,那股潮湿的雾气始终萦绕。
看着一晚上的雨过后,水位又上升了不少,村里汉子纷纷带上自家的柴刀和锄头,去村长家集合。
老宋家只留了宋老汉在家守着妇孺,宋大郎和宋二郎也扛着大砍刀出发了。
三十个青壮踩着齐膝深的泥浆往山上去。
上山的路不好走,泥浆裹着碎石子往裤腿里钻,李村长抹了把汗,柴刀别在后腰硌得生疼。
三十双草鞋在腐叶堆里踩出黏腻的响动,老林子里的湿气像蛛网糊在脸上。
突然发觉前方不太对劲,李村长正打算眯眼睛细看,就见王老六往那边去。
“当心!”
李村长扑上去扯住王老六的衣领。只见前方三丈处的泥坡正在蠕动,浑浊的水流裹着碎石簌簌滚落。众人慌忙后退,泥浪轰然倾泻,把刚踩出的脚印埋得严严实实。
林子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宋大郎抹着额头上的汗,“这应当就是山体滑坡,一定要看准前面的路再下脚。”
一众人面色严峻,郑重点了头。
赵铁匠解下腰间麻绳,抬头往上看,说道:“前面的路松软,只能扶着树过崖子,身手灵活的在前头探路。”
话没说完,山风卷着腥臊气扑面而来。
树冠剧烈摇晃,枯枝噼啪折断的声响里混着低沉的兽鸣。
一群人又是一惊。
李村长静默,一双锐利的眼迅速扫过四周,低声道:“抄家伙,都打起精神来!”
三十柄柴刀齐刷刷出鞘的寒光里,迅速观察四周动向。
只见棕褐色巨影撞开灌木,一头足有八尺高的熊怒吼着闯了出来,前掌拍在青冈树上震落一片水珠,獠牙上还挂着半只野兔的血肉。
孙家的没反应过来,
当场被撞翻在地,锄头柄横在胸前卡住熊嘴。腥臭涎水滴在他脸上,柴刀脱了手在泥里打转。
“孙家汉子!戳它眼睛!”
赵铁匠抡起铁锤砸在熊背上,畜生吃痛,人立而起,孙家的趁机滚进树根凹陷处。
“吼!”
血花混着雨水飞溅。一个汉子被暴怒的熊掌扫到沟里。
眼见局势不好,汉子们大声讨论对策,混乱中不知谁的镰刀勾住了熊脖子,畜生暴怒的嘶吼震得人耳膜发疼。宋大郎找准时机,狠狠熊腹捅去。
厚重的血瞬间喷涌而出,棕熊轰然倒地,溅起三尺泥浆。
众人瘫坐在血水里,狠狠喘着粗气。李村长数了数人,哑声道:“折了五把锄头,老刘头伤着腿,得砍树枝做担架。”
老刘头梗着脖子道:“俺老汗没事,能杀得了这样大一只熊瞎子,这辈子也值了!”
众人闻言,原本肃穆的脸也都笑起来。
李村长也笑了声,又立即板了脸道:“再怎么说伤口也要处理一下,这地儿阴湿,别染上脏东西。”
老刘头也不再逞强,一群人将找来干净的水和常见的药材,帮老刘头简单包扎了。
山路不好走,没过多久天就慢慢黑了下来。
一群人又往前走了一段距离,找到一个干燥的溶洞。
李村长从怀中掏出火折子,再扒开厚厚的腐植层,找到一些相对干燥的干草,引燃。
弥漫的烟瞬间升腾起来,笼罩了这一大片山林。
“出门前我特地和你们婶子说了,说是看到山里起了大烟,就是咱们平安的消息,让村里人不要担心。”
汉子们一听这话,也都放下心来,“还是村长想得远。”
一群汉子在溶洞中燃着大火,从熊瞎子身上切下大块好肉,就地取材,找来尖利的树枝叉着烤。
王老六烤着肉,突然盯着石壁“咦”了一声。青灰色岩层里嵌着半片陶罐,釉面爬满蛛网似的裂纹。
“这是啥?”
赵铁匠凑过去看了看,用锤柄敲了敲,眉头紧皱,立即拿过来左看右看。
“这样式像是前朝的缠枝纹。”
这话像火星子溅进油锅,“这大山深处怎么会有前朝的东西?”
老刘头摸着陶片,沉吟着:“小时候听村里老辈说过,山里有前朝屯兵所。”
“只不过这么多年,也少有人上山,也从未有人去过那屯兵所。”
村里人一听,一顿说笑之后也抛之脑后了。
村长道:“这溶洞瞧着就不错,明日咱们在这周围多找几个,若是合适,趁着时间砍树将这片地围起来,将粮食转移过来。”
“成!”一众人应声道。
后半夜雨又下了,岩缝渗水在火堆旁积成小洼,映着三十张辗转难眠的脸。
早上,晨雾浓得化不开。
担架在石滩上颠簸,走在前头的孙家的突然踉跄,柴刀磕在硬物上铮然作响。
他扒开藤蔓,半截青砖城墙从蕨类丛中露出棱角,砖缝里生着暗红色的苔藓。
“我的娘嘞......”
王老六的惊呼卡在喉咙里。
雾气流动的间隙,只见前方有一片罕见的平坦空地,而那空地上,一座古城如巨兽脊背,只露出一半另一半埋在了山林之中。
三丈高的城门楼子塌了半边,雕着瑞兽的滴水檐下,铜钉门扇斜插在泥里。护城河早成了芦苇荡,石桥栏杆上盘着手腕粗的野藤。
众人被惊讶得说不出话,老刘头却目光闪烁:“这...这是前朝的兵马所!”
一群人踩着龟裂的条石街道往里走,蓑衣擦过两侧倾颓的屋舍。朽烂的牌匾斜挂在梁上,“太平米铺”四个金字被虫蛀得支离破碎。
这座古城竟还保留着还算完好的面貌。
赵铁匠踢开半掩的门板,霉烂的谷堆里窜出十几只灰鼠。
“你们看这个!”
宋大郎举着火把冲进县衙废墟。公堂案几积了寸许厚的灰,惊堂木下压着泛黄的公文,朱砂批注的“永和十三年”字样还清晰可见。
李村长颤抖着抚过梁柱上的蟠龙纹,檐角铜铃突然无风自动,空荡荡的古城里荡开苍凉的嗡凉。
像是埋没多年的历史遗迹终于迎来了它的见证者而悲鸣。
李村长掐指算了算,道:“这座城,距离现在已有八十年。”
只是不知从何年开始荒废,又是什么人会在这种地方建城。
沧海桑田都只在一瞬间,这期间或许发生了太多事,政权更迭与各种战争,让它彻底被遗忘在了无人所知的深山之中。
稻香村的汉子都是土生土长的庄稼汉,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只觉得这座古城就算是荒废多年,留下来的基建也足够让人目不转睛。
雨又下起来,打在千年古瓦上溅起青烟。三十个庄稼汉站在荒芜的街心,看藤蔓从雕花窗棂里垂下,看野蜂在褪色的彩绘影壁间筑巢。
“报!叛军已入伏击圈!”
“再等等。”谢诏抹去眉间雨水,“等他们辎重队过隘口。”
当最后一辆粮车碾过鹰嘴崖的界碑,谢诏长剑出鞘。八百精兵从崖顶推下滚木礌石,浸了火油的箭雨穿透雨幕,将叛军粮车点燃成一条火龙。
“有埋伏!”
“他们故意散播假消息,这根本就不是粮草!”
叛军将领挥刀格开流矢,“后队变前队,撤——”
话音未落,山道两侧突然竖起青州卫旗。重甲骑兵如铁壁合围,马蹄踏碎泥浆里的火把。
“吼!!”
豹子跳下山崖,动作灵巧迅速,快速穿梭在战场当中,解决了不少反贼。
谢诏一马当先刺穿敌阵,剑锋挑飞叛军牙旗的瞬间,暴雨中响起震天怒吼:“青州卫在此!降者不杀!”
反贼被击得溃不成军,见大势将去,纷纷扔了刀枪就要逃,奈何动作再快就快不过猎豹的四肢。
“抓到反贼头领!”护卫长押着一个高大的男人过来。
月光下,谢诏只见男人嘴角划过一丝轻蔑的弧度,他暗叫不好。
*
稻香村的雨下了好几日。村舍屋檐漏下的水在青砖上汇成溪流。
李村长盯着龟甲裂纹般的墙缝,无数次叹气:“不能再等了,今日就进山!”
孙家的抓着脑袋:“村长,现在雨季,山里头猛兽多得很,这...为啥要进山啊。”
李村长拿拐杖敲他,“没看到水位一天天往上涨么,要是再这么下去,咱村被淹是迟早的事。”
“如今外头也不太平,倒不如进山找找出路,这大山地势更高,若是能找到适合存粮食的地儿,也能多有一份保障。不至于睡觉都在担心村子会不会被淹。”
他继续道:“且咱村里的年轻汉子一起进山,碰着野兽了咱就跑,若是来不及,咱一村子的人,还怕制服不了一只畜生!”
李村长这话激起千层浪,村里人深思片刻,也觉得有道理。:
与其在这担忧,不如自寻出路。
村里人纷纷附和起来:“村长!咱们都跟着你!”
第二天一大早。
是个难得的好天气,淅沥的雨终于停了,那股潮湿的雾气始终萦绕。
看着一晚上的雨过后,水位又上升了不少,村里汉子纷纷带上自家的柴刀和锄头,去村长家集合。
老宋家只留了宋老汉在家守着妇孺,宋大郎和宋二郎也扛着大砍刀出发了。
三十个青壮踩着齐膝深的泥浆往山上去。
上山的路不好走,泥浆裹着碎石子往裤腿里钻,李村长抹了把汗,柴刀别在后腰硌得生疼。
三十双草鞋在腐叶堆里踩出黏腻的响动,老林子里的湿气像蛛网糊在脸上。
突然发觉前方不太对劲,李村长正打算眯眼睛细看,就见王老六往那边去。
“当心!”
李村长扑上去扯住王老六的衣领。只见前方三丈处的泥坡正在蠕动,浑浊的水流裹着碎石簌簌滚落。众人慌忙后退,泥浪轰然倾泻,把刚踩出的脚印埋得严严实实。
林子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宋大郎抹着额头上的汗,“这应当就是山体滑坡,一定要看准前面的路再下脚。”
一众人面色严峻,郑重点了头。
赵铁匠解下腰间麻绳,抬头往上看,说道:“前面的路松软,只能扶着树过崖子,身手灵活的在前头探路。”
话没说完,山风卷着腥臊气扑面而来。
树冠剧烈摇晃,枯枝噼啪折断的声响里混着低沉的兽鸣。
一群人又是一惊。
李村长静默,一双锐利的眼迅速扫过四周,低声道:“抄家伙,都打起精神来!”
三十柄柴刀齐刷刷出鞘的寒光里,迅速观察四周动向。
只见棕褐色巨影撞开灌木,一头足有八尺高的熊怒吼着闯了出来,前掌拍在青冈树上震落一片水珠,獠牙上还挂着半只野兔的血肉。
孙家的没反应过来,
当场被撞翻在地,锄头柄横在胸前卡住熊嘴。腥臭涎水滴在他脸上,柴刀脱了手在泥里打转。
“孙家汉子!戳它眼睛!”
赵铁匠抡起铁锤砸在熊背上,畜生吃痛,人立而起,孙家的趁机滚进树根凹陷处。
“吼!”
血花混着雨水飞溅。一个汉子被暴怒的熊掌扫到沟里。
眼见局势不好,汉子们大声讨论对策,混乱中不知谁的镰刀勾住了熊脖子,畜生暴怒的嘶吼震得人耳膜发疼。宋大郎找准时机,狠狠熊腹捅去。
厚重的血瞬间喷涌而出,棕熊轰然倒地,溅起三尺泥浆。
众人瘫坐在血水里,狠狠喘着粗气。李村长数了数人,哑声道:“折了五把锄头,老刘头伤着腿,得砍树枝做担架。”
老刘头梗着脖子道:“俺老汗没事,能杀得了这样大一只熊瞎子,这辈子也值了!”
众人闻言,原本肃穆的脸也都笑起来。
李村长也笑了声,又立即板了脸道:“再怎么说伤口也要处理一下,这地儿阴湿,别染上脏东西。”
老刘头也不再逞强,一群人将找来干净的水和常见的药材,帮老刘头简单包扎了。
山路不好走,没过多久天就慢慢黑了下来。
一群人又往前走了一段距离,找到一个干燥的溶洞。
李村长从怀中掏出火折子,再扒开厚厚的腐植层,找到一些相对干燥的干草,引燃。
弥漫的烟瞬间升腾起来,笼罩了这一大片山林。
“出门前我特地和你们婶子说了,说是看到山里起了大烟,就是咱们平安的消息,让村里人不要担心。”
汉子们一听这话,也都放下心来,“还是村长想得远。”
一群汉子在溶洞中燃着大火,从熊瞎子身上切下大块好肉,就地取材,找来尖利的树枝叉着烤。
王老六烤着肉,突然盯着石壁“咦”了一声。青灰色岩层里嵌着半片陶罐,釉面爬满蛛网似的裂纹。
“这是啥?”
赵铁匠凑过去看了看,用锤柄敲了敲,眉头紧皱,立即拿过来左看右看。
“这样式像是前朝的缠枝纹。”
这话像火星子溅进油锅,“这大山深处怎么会有前朝的东西?”
老刘头摸着陶片,沉吟着:“小时候听村里老辈说过,山里有前朝屯兵所。”
“只不过这么多年,也少有人上山,也从未有人去过那屯兵所。”
村里人一听,一顿说笑之后也抛之脑后了。
村长道:“这溶洞瞧着就不错,明日咱们在这周围多找几个,若是合适,趁着时间砍树将这片地围起来,将粮食转移过来。”
“成!”一众人应声道。
后半夜雨又下了,岩缝渗水在火堆旁积成小洼,映着三十张辗转难眠的脸。
早上,晨雾浓得化不开。
担架在石滩上颠簸,走在前头的孙家的突然踉跄,柴刀磕在硬物上铮然作响。
他扒开藤蔓,半截青砖城墙从蕨类丛中露出棱角,砖缝里生着暗红色的苔藓。
“我的娘嘞......”
王老六的惊呼卡在喉咙里。
雾气流动的间隙,只见前方有一片罕见的平坦空地,而那空地上,一座古城如巨兽脊背,只露出一半另一半埋在了山林之中。
三丈高的城门楼子塌了半边,雕着瑞兽的滴水檐下,铜钉门扇斜插在泥里。护城河早成了芦苇荡,石桥栏杆上盘着手腕粗的野藤。
众人被惊讶得说不出话,老刘头却目光闪烁:“这...这是前朝的兵马所!”
一群人踩着龟裂的条石街道往里走,蓑衣擦过两侧倾颓的屋舍。朽烂的牌匾斜挂在梁上,“太平米铺”四个金字被虫蛀得支离破碎。
这座古城竟还保留着还算完好的面貌。
赵铁匠踢开半掩的门板,霉烂的谷堆里窜出十几只灰鼠。
“你们看这个!”
宋大郎举着火把冲进县衙废墟。公堂案几积了寸许厚的灰,惊堂木下压着泛黄的公文,朱砂批注的“永和十三年”字样还清晰可见。
李村长颤抖着抚过梁柱上的蟠龙纹,檐角铜铃突然无风自动,空荡荡的古城里荡开苍凉的嗡凉。
像是埋没多年的历史遗迹终于迎来了它的见证者而悲鸣。
李村长掐指算了算,道:“这座城,距离现在已有八十年。”
只是不知从何年开始荒废,又是什么人会在这种地方建城。
沧海桑田都只在一瞬间,这期间或许发生了太多事,政权更迭与各种战争,让它彻底被遗忘在了无人所知的深山之中。
稻香村的汉子都是土生土长的庄稼汉,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只觉得这座古城就算是荒废多年,留下来的基建也足够让人目不转睛。
雨又下起来,打在千年古瓦上溅起青烟。三十个庄稼汉站在荒芜的街心,看藤蔓从雕花窗棂里垂下,看野蜂在褪色的彩绘影壁间筑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