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只做了普通一碗量的甜粥很快吃完。
最近凉拌藕片吃得太勤快,鲜藕只剩下最后三节。海贝把三件节藕都取出来洗干净,泡藕的水桶也洗刷干净。
鲜藕全部切成t薄片晾晒表面的水分。
煮甜粥的小汤锅洗干净收起,再换上小煎锅,牛奶锅里舀一大勺椰子油,切薄的藕片在椰子油里炸到金黄酥脆。香酥可口的炸藕片便是近日的零嘴。
挂满油脂的小煎锅则不用洗刷,按照现在的天气而言,明天早上还可以接着用。
吃完晚饭,雪依旧没有停止的迹象,海贝打开船上所有的抽水设备,把该积蓄清水的容器都蓄满。
因为这些储水的设备本就有库存,入睡之前,蓄水的工作就全部完成。
第二天,海贝醒来的时候天依旧昏昏沉沉,雪依旧在下。
船舱外甲板上的积雪已经有三指厚。
海贝换好外出的衣服,拿着洗涮干净的塑料桶、金属锹和新毛巾,出门收集落在船上的积雪。
船上还有好几个没有动用过的100升储水桶,干净的水桶全部搬到没有热源的仓库装满积雪,这就是最天然不过的淡水储备,自己总算可以喝上一杯纯粹甜味的小甜水。
漂流船比较大,所有的塑料桶装满之后依旧还有不少积雪,剩余的积雪装满大塑料袋堆到冷藏仓库。装有制冷机的隔间只有一个,这些积雪只能储存在没有制冷剂的隔间,只要之后的天气不会长时间持续高温,冷藏仓库的保温设计比较好,积雪也不会轻易融化。
船上厚重的积雪清理完后已经过了中午,最开始清理过的地方又积蓄了薄薄的一层积雪,养殖室里的海鸭没有受到降雪的影响,锅炉里的燃烧颗粒日夜不停得燃烧,分箱后的幼苗除了极少数的几个枯萎了,其余都茁壮成长起来。
午饭依旧是软乎乎的鱼肉热锅子。
饭后海贝煮了一锅雪水,雪水沸腾一段时间后丢入一颗玫瑰糖,甜甜的玫瑰香味醉人心脾,喝下去更是回味悠长。
入睡前,落雪终于停歇,第二天醒来后是个大晴天,因为醒得比较早,船上的积雪还没有融化。
海贝抓紧时间收集,把它们都送进冷藏室。虽然初雪下了两天,海面依旧还没有结冰的现象,然而水温已经十分刺骨,表层基本上看不见有生物活动。
船上的积雪才清理完主要通道,远处出现了漂流船的踪迹。
海贝想起漂流基地的人员曾经告知自己的情况,当海面出现大量浮冰的时候,大部分漂流船都会停止动力系统,以防被浮冰撞毁船身。
冰封海面之前,自己能做交换的机会不多了,希望这艘漂流船能带来交换的机会。
第126章
因为之前没有注意到有船只靠近,海贝首先跑到船舱查看。
控制台中的通信信息不知道出现了多久,海贝竟然一直没有发现。
漂流基地425755:出方便鱼面(主料鱼肉、地瓜粉),鱼油酱料包(基础调味,微甜),鱼皮胶汤料包(干料包),收各种越冬物资,拒绝交易请挥手。
看起来是个加工业很发达的漂流基地,一下子就能拿出三种深加工的食品,既然是拒绝交易才挥手,那自己也就不用赶着跑出去。
漂流基地距离自家漂流船非常近的时候,海贝才跑到顶层甲板等待无人机出现。
这次降落在甲板的是一架一米多长的黑色无人机,无人机底部坠着的是一个比较大的金属丝制成的弹性渔网。
海贝熟练地取下渔网,固定在自家漂流船的护栏上,然后往渔网里搬运物资。
这个漂流基地既然点名了需要用于越冬的物资,那自己可选择的物品便多了起来。
首先装入渔网一床崭新的双人空调被,连带着外面的帆布包装袋一起,再套上一个大型塑料袋防止脏污,看起来就十分有分量。海贝之前一口气收获了10多条被子,一个人完全盖不过来,除了两条比较保暖的双人被,和在亲水平台使用的空调被,其它的新被子都没有拆用。
放好这件比较大的物品,再取一个新的塑料袋装琐碎的小物资,放入一包10根白色蜡烛,一包20盒火柴,五支中性笔,一包100个一次性手套,一包五卷垃圾袋,五袋鱼虾粉方砖,五袋脱水蔬菜,两把刷子,五双袜子,两支新牙刷,一双硅胶手套,一个针盒,一瓶葡萄酒,一瓶白酒,一罐蜂蜜,一罐藕粉,两罐牛肉炒饭,两斤压缩饼干。
除了比较少见的食物,剩下的大部分物资都能在寒冷的天气使用,主要是这些小东西海贝一个人也用不了。
零零散散的东西装了四大袋,系紧封口之后再套上一层袋子装到渔网。
装好的渔网重新挂回到无人机,海贝退开几步让出空间。
无人机飞走,花了一点时间后才重新飞回来,这一次无人机的底下换成了一个普通的软胶渔网,渔网直接丢在甲板上。
无人机返航,漂流基地缓缓离开。
甲板上还比较滑,海贝找出小推车搬运物资。软胶渔网本身就不大,但依旧超过小推车的容量,海贝干脆把渔网带东西堆到小推车的箱子外,把小推车当个拖车用。
东西拖进船舱,海贝发现,控制台上自己的信誉值已经变成了7。
渔网连袋里面的东西也不到200斤,一趟便能拖回船舱,倒是不用再来回折腾。。
渔网打开,能明显看出里面有三种不同的袋子,不过虽然里面装的东西不同,所使用的袋子都是相同规格的袋子。
首先是一种不算规整的方形软胶袋子,袋子里面抽了真空,外表看起来极不规则,一袋整体的重量大概有200克。
直接用短刃割开一袋,里面是两个指节大小的厚面片,面片经过干燥后扭成各种不规则的形状,闻上去还有一点儿腥味儿,想来这就是鱼肉和地瓜粉做成的鱼肉面。
面片如今又干又硬,摸上去和硬木头差不多,怕是要煮比较长的时间才能食用。
软胶袋子并不算沉,这一袋的分量完全够海贝一餐所需,正好就拿来当早餐。
剩下的两种袋子差不多都是100克沉,海贝拆了一袋看起来像是干料的东西,里面果然是干燥的淡黄色凝胶块,一块大概有指节大小,干燥后的形状也非常不规整,硬得能够拿来砸钉子。
鱼胶闻起来并没有经过太多调味,海贝打算泡发后当勾芡调料用。
最后剩下的液体袋装物应该就是鱼油调味料。
海贝先不急着开袋,而是取出迷你蜂窝煤炉子和小汤锅,汤锅里压满雪水放到炉子上煮开,锅里的水沸腾后先倒入鱼面煮着,这才拆开鱼油包。
鱼油包里的液体十分浓稠,是一种油亮的暗红色。
空口尝一筷子,有点儿咸,底味是自己所熟悉的鱼露,然后是略带腥味的鱼油,能闻到花椒的香气,但非常浅淡,再就是甜甜的地瓜糖的味道,果然是非常基础的调味酱料。
煮鱼面的容器选得有些小,中途又加一次水。新鲜的鱼肉面的味道,完全不是放了几十年的面制品可以比拟的,即使不加调味料也鲜甜可口回味无穷。
海贝空口吃了几口鱼肉面,又把汤锅里的面汤喝干。整包浓稠的鱼油酱料加到锅里搅拌均匀,淡黄色的面片裹满浓稠的酱汁,每口都是极致的味觉体验。
酱料的咸甜配比恰到好处,牢牢黏附在滑溜的面片上,面片的每一次咀嚼都是味道的再次升华。
这样的吃法就有点吃干拌方便面的意思了,干燥后又煮熟的鱼面非常瓷实。
海贝很快就扒完一碗面,难得感到有点撑。锅里残留的酱料也不能浪费,倒入半锅雪水,再加入三分之一的鱼胶煮成鱼汤,小火慢慢偎着,倒也不急着吃。
海贝吃出了一身细密的汗水,贸然出去容易受凉。正好数一下自己新得的物资,再开几个盲盒消磨时光。
清点这一次的物资花不了多长时间,算上刚刚自己消耗的三袋,这次共收获干燥鱼面300袋,鱼油酱料包200袋,干燥鱼胶块100袋。
数完数量,海贝发现自己这一顿可能吃得比较奢侈,一包酱料可能要搭配两包鱼面才更合理。
中央船舱的底层还有不少快递,海贝随手选了一个小纸箱打开,里面是一箱花里胡哨的穿戴甲。
塑料穿戴甲都收在一个30厘米高的塑料收纳箱中,有些还有单独的小型塑料收纳盒,有些仅装在透明塑料自封袋里。
这一小箱穿戴甲怕是至少有几百片,基本都是5片一组,每一组都拥有t不同的造型,海贝也懒得数,直接把所有的穿戴甲腾到一个塑料袋,塑料收纳箱腾出来清洗干净准备储存积雪。
穿戴甲就这样送进塑料熔炼机似乎有点可惜,塑料袋上用记号笔做好标注,扔进某个仓库的底层准备出给有兴趣的交换者。
第二个盲盒依旧选取了一个小纸箱,打开里面是冰蓝色的可折叠竹简冰袋,一节一节的蓝色竹节看上去和穿戴甲神似,但是比穿戴甲还更小一些。
最近凉拌藕片吃得太勤快,鲜藕只剩下最后三节。海贝把三件节藕都取出来洗干净,泡藕的水桶也洗刷干净。
鲜藕全部切成t薄片晾晒表面的水分。
煮甜粥的小汤锅洗干净收起,再换上小煎锅,牛奶锅里舀一大勺椰子油,切薄的藕片在椰子油里炸到金黄酥脆。香酥可口的炸藕片便是近日的零嘴。
挂满油脂的小煎锅则不用洗刷,按照现在的天气而言,明天早上还可以接着用。
吃完晚饭,雪依旧没有停止的迹象,海贝打开船上所有的抽水设备,把该积蓄清水的容器都蓄满。
因为这些储水的设备本就有库存,入睡之前,蓄水的工作就全部完成。
第二天,海贝醒来的时候天依旧昏昏沉沉,雪依旧在下。
船舱外甲板上的积雪已经有三指厚。
海贝换好外出的衣服,拿着洗涮干净的塑料桶、金属锹和新毛巾,出门收集落在船上的积雪。
船上还有好几个没有动用过的100升储水桶,干净的水桶全部搬到没有热源的仓库装满积雪,这就是最天然不过的淡水储备,自己总算可以喝上一杯纯粹甜味的小甜水。
漂流船比较大,所有的塑料桶装满之后依旧还有不少积雪,剩余的积雪装满大塑料袋堆到冷藏仓库。装有制冷机的隔间只有一个,这些积雪只能储存在没有制冷剂的隔间,只要之后的天气不会长时间持续高温,冷藏仓库的保温设计比较好,积雪也不会轻易融化。
船上厚重的积雪清理完后已经过了中午,最开始清理过的地方又积蓄了薄薄的一层积雪,养殖室里的海鸭没有受到降雪的影响,锅炉里的燃烧颗粒日夜不停得燃烧,分箱后的幼苗除了极少数的几个枯萎了,其余都茁壮成长起来。
午饭依旧是软乎乎的鱼肉热锅子。
饭后海贝煮了一锅雪水,雪水沸腾一段时间后丢入一颗玫瑰糖,甜甜的玫瑰香味醉人心脾,喝下去更是回味悠长。
入睡前,落雪终于停歇,第二天醒来后是个大晴天,因为醒得比较早,船上的积雪还没有融化。
海贝抓紧时间收集,把它们都送进冷藏室。虽然初雪下了两天,海面依旧还没有结冰的现象,然而水温已经十分刺骨,表层基本上看不见有生物活动。
船上的积雪才清理完主要通道,远处出现了漂流船的踪迹。
海贝想起漂流基地的人员曾经告知自己的情况,当海面出现大量浮冰的时候,大部分漂流船都会停止动力系统,以防被浮冰撞毁船身。
冰封海面之前,自己能做交换的机会不多了,希望这艘漂流船能带来交换的机会。
第126章
因为之前没有注意到有船只靠近,海贝首先跑到船舱查看。
控制台中的通信信息不知道出现了多久,海贝竟然一直没有发现。
漂流基地425755:出方便鱼面(主料鱼肉、地瓜粉),鱼油酱料包(基础调味,微甜),鱼皮胶汤料包(干料包),收各种越冬物资,拒绝交易请挥手。
看起来是个加工业很发达的漂流基地,一下子就能拿出三种深加工的食品,既然是拒绝交易才挥手,那自己也就不用赶着跑出去。
漂流基地距离自家漂流船非常近的时候,海贝才跑到顶层甲板等待无人机出现。
这次降落在甲板的是一架一米多长的黑色无人机,无人机底部坠着的是一个比较大的金属丝制成的弹性渔网。
海贝熟练地取下渔网,固定在自家漂流船的护栏上,然后往渔网里搬运物资。
这个漂流基地既然点名了需要用于越冬的物资,那自己可选择的物品便多了起来。
首先装入渔网一床崭新的双人空调被,连带着外面的帆布包装袋一起,再套上一个大型塑料袋防止脏污,看起来就十分有分量。海贝之前一口气收获了10多条被子,一个人完全盖不过来,除了两条比较保暖的双人被,和在亲水平台使用的空调被,其它的新被子都没有拆用。
放好这件比较大的物品,再取一个新的塑料袋装琐碎的小物资,放入一包10根白色蜡烛,一包20盒火柴,五支中性笔,一包100个一次性手套,一包五卷垃圾袋,五袋鱼虾粉方砖,五袋脱水蔬菜,两把刷子,五双袜子,两支新牙刷,一双硅胶手套,一个针盒,一瓶葡萄酒,一瓶白酒,一罐蜂蜜,一罐藕粉,两罐牛肉炒饭,两斤压缩饼干。
除了比较少见的食物,剩下的大部分物资都能在寒冷的天气使用,主要是这些小东西海贝一个人也用不了。
零零散散的东西装了四大袋,系紧封口之后再套上一层袋子装到渔网。
装好的渔网重新挂回到无人机,海贝退开几步让出空间。
无人机飞走,花了一点时间后才重新飞回来,这一次无人机的底下换成了一个普通的软胶渔网,渔网直接丢在甲板上。
无人机返航,漂流基地缓缓离开。
甲板上还比较滑,海贝找出小推车搬运物资。软胶渔网本身就不大,但依旧超过小推车的容量,海贝干脆把渔网带东西堆到小推车的箱子外,把小推车当个拖车用。
东西拖进船舱,海贝发现,控制台上自己的信誉值已经变成了7。
渔网连袋里面的东西也不到200斤,一趟便能拖回船舱,倒是不用再来回折腾。。
渔网打开,能明显看出里面有三种不同的袋子,不过虽然里面装的东西不同,所使用的袋子都是相同规格的袋子。
首先是一种不算规整的方形软胶袋子,袋子里面抽了真空,外表看起来极不规则,一袋整体的重量大概有200克。
直接用短刃割开一袋,里面是两个指节大小的厚面片,面片经过干燥后扭成各种不规则的形状,闻上去还有一点儿腥味儿,想来这就是鱼肉和地瓜粉做成的鱼肉面。
面片如今又干又硬,摸上去和硬木头差不多,怕是要煮比较长的时间才能食用。
软胶袋子并不算沉,这一袋的分量完全够海贝一餐所需,正好就拿来当早餐。
剩下的两种袋子差不多都是100克沉,海贝拆了一袋看起来像是干料的东西,里面果然是干燥的淡黄色凝胶块,一块大概有指节大小,干燥后的形状也非常不规整,硬得能够拿来砸钉子。
鱼胶闻起来并没有经过太多调味,海贝打算泡发后当勾芡调料用。
最后剩下的液体袋装物应该就是鱼油调味料。
海贝先不急着开袋,而是取出迷你蜂窝煤炉子和小汤锅,汤锅里压满雪水放到炉子上煮开,锅里的水沸腾后先倒入鱼面煮着,这才拆开鱼油包。
鱼油包里的液体十分浓稠,是一种油亮的暗红色。
空口尝一筷子,有点儿咸,底味是自己所熟悉的鱼露,然后是略带腥味的鱼油,能闻到花椒的香气,但非常浅淡,再就是甜甜的地瓜糖的味道,果然是非常基础的调味酱料。
煮鱼面的容器选得有些小,中途又加一次水。新鲜的鱼肉面的味道,完全不是放了几十年的面制品可以比拟的,即使不加调味料也鲜甜可口回味无穷。
海贝空口吃了几口鱼肉面,又把汤锅里的面汤喝干。整包浓稠的鱼油酱料加到锅里搅拌均匀,淡黄色的面片裹满浓稠的酱汁,每口都是极致的味觉体验。
酱料的咸甜配比恰到好处,牢牢黏附在滑溜的面片上,面片的每一次咀嚼都是味道的再次升华。
这样的吃法就有点吃干拌方便面的意思了,干燥后又煮熟的鱼面非常瓷实。
海贝很快就扒完一碗面,难得感到有点撑。锅里残留的酱料也不能浪费,倒入半锅雪水,再加入三分之一的鱼胶煮成鱼汤,小火慢慢偎着,倒也不急着吃。
海贝吃出了一身细密的汗水,贸然出去容易受凉。正好数一下自己新得的物资,再开几个盲盒消磨时光。
清点这一次的物资花不了多长时间,算上刚刚自己消耗的三袋,这次共收获干燥鱼面300袋,鱼油酱料包200袋,干燥鱼胶块100袋。
数完数量,海贝发现自己这一顿可能吃得比较奢侈,一包酱料可能要搭配两包鱼面才更合理。
中央船舱的底层还有不少快递,海贝随手选了一个小纸箱打开,里面是一箱花里胡哨的穿戴甲。
塑料穿戴甲都收在一个30厘米高的塑料收纳箱中,有些还有单独的小型塑料收纳盒,有些仅装在透明塑料自封袋里。
这一小箱穿戴甲怕是至少有几百片,基本都是5片一组,每一组都拥有t不同的造型,海贝也懒得数,直接把所有的穿戴甲腾到一个塑料袋,塑料收纳箱腾出来清洗干净准备储存积雪。
穿戴甲就这样送进塑料熔炼机似乎有点可惜,塑料袋上用记号笔做好标注,扔进某个仓库的底层准备出给有兴趣的交换者。
第二个盲盒依旧选取了一个小纸箱,打开里面是冰蓝色的可折叠竹简冰袋,一节一节的蓝色竹节看上去和穿戴甲神似,但是比穿戴甲还更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