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这儿确实是大清朝,但不知在入关时出了什么变动,十从十不从没有提出来,并未强制要求剃发易服,不过在入关后的几十年里,满汉服饰逐渐融合,有了新的发展。
再加上满人没有缠足的习俗,对三寸金莲欣赏不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宫中贵人不爱小脚,达官贵人,普通人家也慢慢的放弃了缠足这个事情。
但除了这些,其他的历史进程,却又和殷齐记忆中完全一致。
在得到这些记忆后,殷齐终于对现状有了概念。
此处是大清朝的紫禁城,当今年号康熙,对,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康熙大帝,就是原身的父亲。
原身名为胤祺,是康熙活下来的第五子,也是康熙朝宠妃宜妃的大儿子,对,就是后世每年暑假都会放的神剧,一直陪康熙微服私访的那个美人宜妃。殷齐不由想起前些日子见到的那个宫装美人,不愧能占尽帝宠的,这般长相,放娱乐圈也能碾压众人。
不过,胤祺在出身之后,并未在宜妃身旁长大,反而被送到了当朝皇太后的宁寿宫,被皇太后亲自抚养,皇太后又是个溺爱孩子的,要星星不给月亮,胤祺在宫中过得十足快意,肆无忌惮地长大。
可惜,还是没有逃过风寒,让殷齐入了他的身子,只能最后在梦中和殷齐交代几番。
“小五,怎么样了?”殷齐刚捋顺思绪,皇太后扶着苏曼的手,匆匆赶了过来,头发凌乱,胡乱搭着衣裳,着急间连胤祺小时候的小名都喊了出来。
而低着头跟在皇太后身后的,是听到儿子生病急忙赶来宁寿宫求见的宜妃。
听见宫人回禀,得知胤祺终于醒了,已经躺下歇息的太后立时掀开帐子,趿拉着鞋便走了出来,一直坐在宁寿宫正殿里,心急如焚等着消息的宜妃,趁机走了进来。
殷齐循声望去,见到的就是仓促狼狈的两人,望着皇太后脸上掩不住的焦急神情,再望着宜妃不敢言语,却憔悴了许多的神色,殷齐暗暗叹了口气,罢了,既然用了这个身子,日后,便以这个身份活下去,如此也不算辜负了这番造化。
以后,便再没有殷齐,他是爱新觉罗.胤祺。
“皇玛嬷,孙儿无事。”殷齐,不,爱新觉罗.胤祺,亲昵地回着皇太后的话,轻松的语调间,丝毫没有重病的难受。
“有什么不舒服的,都要和皇玛嬷说。”皇太后慈爱地望着小孙子:“你皇阿玛从小便聪明,对谁都要求高,咱们慢慢来,别着急。”
“嗯。”胤祺轻轻点了点头,羞赧地将头埋进枕头:“是胤祺不孝,让皇玛嬷和额娘操心了。”
“这孩子。”皇太后点着额头嗔道:“才几岁的人,怎么就这么懂事,还知道安慰我和你额娘了,你好好养好身子,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孝顺。”
在皇太后面前,宜妃没有说话的地儿,她觑着胤祺松快许多的神情,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无声的点着头,赞同着太后的话。
这番动作,正好被胤祺看在眼中,他一怔,为这份隐忍的母爱而动容。
“你额娘也担心你许久,你们娘儿俩好好说说话。”皇太后顺着胤祺的动作,也见着了眼巴巴望着儿子的宜妃,想着她到底是胤祺的生母,看在胤祺的份上,也得给份体面,遂轻声吩咐。
“谢娘娘恩典。”宜妃眼中透光,激动地连连谢恩。
“不可说太久,胤祺还得休息。”皇太后颔首,受了宜妃的礼,又吩咐一番,才扶着苏曼的手离开。
“你快吓死额娘了。”皇太后的背影消失在门外时,跪在地上恭送的宜妃立时便站了起来,几步跨到床前,扑到胤祺身旁,手忙脚乱地摸着他的脸、脖子,确认着儿子确实没事。
“额娘,让您担心了。”胤祺轻声安慰着,这份略显陌生的慈母心,让他不自在的动了动身子。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宜妃搂住胤祺的身子,凑在他耳边小声说道:“你皇阿玛说的话,别往心里去,大清的江山有万岁爷和太子撑着呢,额娘只要你能平平安安的,当个安乐王爷就够了。”
这,难道是大清版的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1),宜妃对儿子,真是够溺爱的,胤祺由衷感叹。
第7章 溺爱
我错了。胤祺木着一张脸,看着正使唤着宫女服侍他的皇太后。
原本以为宜妃对这儿子就够溺爱的,但和皇太后比起来,宜妃的宠爱,简直称得上不值一提。
胤祺对着皇太后送过来的药材发呆,人参足有成人的手掌大,胤祺敢发誓,这人参绝对是长了已有百年的野山参,说一句价值千金也不为过,更别提那大如磨盘、紫玉般的灵芝,茸毛细软、切成圆片的鹿茸,无不是可遇不可求之物,如今就这么随意的摆放在托盘里,任由胤祺取用。
若不是周太医还有为医的良知,冒死进谏,皇太后真想把这些东西全都用在胤祺身上,全然不顾他小小的年纪用这么多的大补之物,能不能受的住,在皇太后心中,这些都是好东西,自然要给最宠爱的孙子用上。
皇太后的这份偏爱,已经让胤祺惊讶了,毕竟这些药材,在清宫中也不是那么多,皇太后是将自己压箱底的东西都拿出来了。
但,这还不是全部。
胤祺醒来后,很快便退了烧,周太医仔细把过脉后,和皇太后回禀,五阿哥身子已经大好。
忧心胤祺的皇太后早便叫停了妃嫔的请安,守在胤祺床头的她,听见太医的话,终于在这段日子里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周太医医术精湛,重重有赏。”皇太后毫不吝啬,以草原人的豪爽,挥手便赐了许多金银,就连宁寿宫当值的宫人,也增加了一个月的月钱,宫人一扫前些日子的谨慎,都喜气洋洋的。
趁着皇太后心情后,乌若和皇太后凑趣一番,然后才小心翼翼地问道:“太后娘娘,小主子已经好了,是否明日便去尚书房。”
皇太后满面的笑容顿时消失,怒意浮现,她重重哼了声:“这劳什子书有什么好读的,让我们胤祺病成这样。”
“苏曼,你去乾清宫候着,让万岁爷下朝后来我这儿一趟,我有事找他。”皇太后慈爱地望着胤祺,吩咐的声音中犹带怒意。
“皇玛嬷。”胤祺吓了一跳,他有了原身的记忆,也捋清楚了宫中错综复杂的关系,自然知道眼前的皇太后并非皇帝的生母,在宫中也有不如意之处,对于康熙的决定,从来没有说过不字。
看这样子,皇太后是要打破她一贯的原则。
“胤祺不难受了。”胤祺急急说道,尽力证明着他确实可以去上学,阻止皇太后和康熙发生争执。
毕竟,康熙对儿子的教育,极度重视。
每日卯时,阿哥们就得在尚书房了等着先生的到来,然后开始一整天的学习,上午习文,下午练武,等到申时才能结束一整日的学习,整整十个小时,都没有停歇。
并且这份作息,风雨无阻,除了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的寿辰,其他日子都需上课。
更不要说那个丧心病狂的一百二十遍学习法,每日学习的内容,首先要诵读一百二十遍,然后再背诵一百二十遍,直到滚瓜烂熟才可。
这份重视,可见一斑。
胤祺来到这个时代后,皇太后是对他最好的人,他不愿意这个和善的人为了他而受气。
“胤祺,放心,皇玛嬷在呢。”皇太后笑着摸着胤祺的额头,手心温暖,胤祺一阵恍惚,好似在很久很久以前,也有这么一个手,这么轻柔地摸着他的额头,温柔的说:“别怕,妈妈在呢。”
正在这时,宫门外传来禁鞭的声音,康熙的圣驾已经到了宁寿宫。
清朝入关后,学着三纲五常那一套,以孝治天下,作为立志要成为圣明君主的皇帝,康熙对于皇太后这个嫡母很是尊敬,故而宁寿宫的宫人一请,康熙立即放下了手头的事情,赶了过来。
听见宫人的传信,皇太后扶着胤祺躺下,又给他盖好被子,扶着苏曼的手,在正殿等待康熙到来。
“给皇额娘请安。”皇太后刚到,康熙便在众多宫人的簇拥下走了进来,他对着皇太后行完礼,又扶着皇太后在黄梨木的椅子上坐下,摸着手下的金丝绣凤的坐垫,皱着眉:“这几天风渐冷,皇额娘您这儿的坐垫还是这么单薄,可是下人不上心?”
殿里服侍的人立时跪了一地。
康熙皱着眉,风雨欲来。
“皇上,我这儿的这些人,伺候的都很尽心,不过这几天胤祺生病了,她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一来二去的,没顾上这儿,这可怪不得他们。”
皇太后话中淡淡的怨怼,康熙听得明白,他依旧眉头紧皱,说出的话却已经服软:“是儿子疏忽了,现在胤祺可好了?”
“虽说不发热了,但到底遭了这份罪,可得让他好好养养,等养结实了,再去尚书房也不迟。”说起胤祺这次的病,皇太后依然忧心忡忡。
再加上满人没有缠足的习俗,对三寸金莲欣赏不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宫中贵人不爱小脚,达官贵人,普通人家也慢慢的放弃了缠足这个事情。
但除了这些,其他的历史进程,却又和殷齐记忆中完全一致。
在得到这些记忆后,殷齐终于对现状有了概念。
此处是大清朝的紫禁城,当今年号康熙,对,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康熙大帝,就是原身的父亲。
原身名为胤祺,是康熙活下来的第五子,也是康熙朝宠妃宜妃的大儿子,对,就是后世每年暑假都会放的神剧,一直陪康熙微服私访的那个美人宜妃。殷齐不由想起前些日子见到的那个宫装美人,不愧能占尽帝宠的,这般长相,放娱乐圈也能碾压众人。
不过,胤祺在出身之后,并未在宜妃身旁长大,反而被送到了当朝皇太后的宁寿宫,被皇太后亲自抚养,皇太后又是个溺爱孩子的,要星星不给月亮,胤祺在宫中过得十足快意,肆无忌惮地长大。
可惜,还是没有逃过风寒,让殷齐入了他的身子,只能最后在梦中和殷齐交代几番。
“小五,怎么样了?”殷齐刚捋顺思绪,皇太后扶着苏曼的手,匆匆赶了过来,头发凌乱,胡乱搭着衣裳,着急间连胤祺小时候的小名都喊了出来。
而低着头跟在皇太后身后的,是听到儿子生病急忙赶来宁寿宫求见的宜妃。
听见宫人回禀,得知胤祺终于醒了,已经躺下歇息的太后立时掀开帐子,趿拉着鞋便走了出来,一直坐在宁寿宫正殿里,心急如焚等着消息的宜妃,趁机走了进来。
殷齐循声望去,见到的就是仓促狼狈的两人,望着皇太后脸上掩不住的焦急神情,再望着宜妃不敢言语,却憔悴了许多的神色,殷齐暗暗叹了口气,罢了,既然用了这个身子,日后,便以这个身份活下去,如此也不算辜负了这番造化。
以后,便再没有殷齐,他是爱新觉罗.胤祺。
“皇玛嬷,孙儿无事。”殷齐,不,爱新觉罗.胤祺,亲昵地回着皇太后的话,轻松的语调间,丝毫没有重病的难受。
“有什么不舒服的,都要和皇玛嬷说。”皇太后慈爱地望着小孙子:“你皇阿玛从小便聪明,对谁都要求高,咱们慢慢来,别着急。”
“嗯。”胤祺轻轻点了点头,羞赧地将头埋进枕头:“是胤祺不孝,让皇玛嬷和额娘操心了。”
“这孩子。”皇太后点着额头嗔道:“才几岁的人,怎么就这么懂事,还知道安慰我和你额娘了,你好好养好身子,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孝顺。”
在皇太后面前,宜妃没有说话的地儿,她觑着胤祺松快许多的神情,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无声的点着头,赞同着太后的话。
这番动作,正好被胤祺看在眼中,他一怔,为这份隐忍的母爱而动容。
“你额娘也担心你许久,你们娘儿俩好好说说话。”皇太后顺着胤祺的动作,也见着了眼巴巴望着儿子的宜妃,想着她到底是胤祺的生母,看在胤祺的份上,也得给份体面,遂轻声吩咐。
“谢娘娘恩典。”宜妃眼中透光,激动地连连谢恩。
“不可说太久,胤祺还得休息。”皇太后颔首,受了宜妃的礼,又吩咐一番,才扶着苏曼的手离开。
“你快吓死额娘了。”皇太后的背影消失在门外时,跪在地上恭送的宜妃立时便站了起来,几步跨到床前,扑到胤祺身旁,手忙脚乱地摸着他的脸、脖子,确认着儿子确实没事。
“额娘,让您担心了。”胤祺轻声安慰着,这份略显陌生的慈母心,让他不自在的动了动身子。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宜妃搂住胤祺的身子,凑在他耳边小声说道:“你皇阿玛说的话,别往心里去,大清的江山有万岁爷和太子撑着呢,额娘只要你能平平安安的,当个安乐王爷就够了。”
这,难道是大清版的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1),宜妃对儿子,真是够溺爱的,胤祺由衷感叹。
第7章 溺爱
我错了。胤祺木着一张脸,看着正使唤着宫女服侍他的皇太后。
原本以为宜妃对这儿子就够溺爱的,但和皇太后比起来,宜妃的宠爱,简直称得上不值一提。
胤祺对着皇太后送过来的药材发呆,人参足有成人的手掌大,胤祺敢发誓,这人参绝对是长了已有百年的野山参,说一句价值千金也不为过,更别提那大如磨盘、紫玉般的灵芝,茸毛细软、切成圆片的鹿茸,无不是可遇不可求之物,如今就这么随意的摆放在托盘里,任由胤祺取用。
若不是周太医还有为医的良知,冒死进谏,皇太后真想把这些东西全都用在胤祺身上,全然不顾他小小的年纪用这么多的大补之物,能不能受的住,在皇太后心中,这些都是好东西,自然要给最宠爱的孙子用上。
皇太后的这份偏爱,已经让胤祺惊讶了,毕竟这些药材,在清宫中也不是那么多,皇太后是将自己压箱底的东西都拿出来了。
但,这还不是全部。
胤祺醒来后,很快便退了烧,周太医仔细把过脉后,和皇太后回禀,五阿哥身子已经大好。
忧心胤祺的皇太后早便叫停了妃嫔的请安,守在胤祺床头的她,听见太医的话,终于在这段日子里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周太医医术精湛,重重有赏。”皇太后毫不吝啬,以草原人的豪爽,挥手便赐了许多金银,就连宁寿宫当值的宫人,也增加了一个月的月钱,宫人一扫前些日子的谨慎,都喜气洋洋的。
趁着皇太后心情后,乌若和皇太后凑趣一番,然后才小心翼翼地问道:“太后娘娘,小主子已经好了,是否明日便去尚书房。”
皇太后满面的笑容顿时消失,怒意浮现,她重重哼了声:“这劳什子书有什么好读的,让我们胤祺病成这样。”
“苏曼,你去乾清宫候着,让万岁爷下朝后来我这儿一趟,我有事找他。”皇太后慈爱地望着胤祺,吩咐的声音中犹带怒意。
“皇玛嬷。”胤祺吓了一跳,他有了原身的记忆,也捋清楚了宫中错综复杂的关系,自然知道眼前的皇太后并非皇帝的生母,在宫中也有不如意之处,对于康熙的决定,从来没有说过不字。
看这样子,皇太后是要打破她一贯的原则。
“胤祺不难受了。”胤祺急急说道,尽力证明着他确实可以去上学,阻止皇太后和康熙发生争执。
毕竟,康熙对儿子的教育,极度重视。
每日卯时,阿哥们就得在尚书房了等着先生的到来,然后开始一整天的学习,上午习文,下午练武,等到申时才能结束一整日的学习,整整十个小时,都没有停歇。
并且这份作息,风雨无阻,除了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的寿辰,其他日子都需上课。
更不要说那个丧心病狂的一百二十遍学习法,每日学习的内容,首先要诵读一百二十遍,然后再背诵一百二十遍,直到滚瓜烂熟才可。
这份重视,可见一斑。
胤祺来到这个时代后,皇太后是对他最好的人,他不愿意这个和善的人为了他而受气。
“胤祺,放心,皇玛嬷在呢。”皇太后笑着摸着胤祺的额头,手心温暖,胤祺一阵恍惚,好似在很久很久以前,也有这么一个手,这么轻柔地摸着他的额头,温柔的说:“别怕,妈妈在呢。”
正在这时,宫门外传来禁鞭的声音,康熙的圣驾已经到了宁寿宫。
清朝入关后,学着三纲五常那一套,以孝治天下,作为立志要成为圣明君主的皇帝,康熙对于皇太后这个嫡母很是尊敬,故而宁寿宫的宫人一请,康熙立即放下了手头的事情,赶了过来。
听见宫人的传信,皇太后扶着胤祺躺下,又给他盖好被子,扶着苏曼的手,在正殿等待康熙到来。
“给皇额娘请安。”皇太后刚到,康熙便在众多宫人的簇拥下走了进来,他对着皇太后行完礼,又扶着皇太后在黄梨木的椅子上坐下,摸着手下的金丝绣凤的坐垫,皱着眉:“这几天风渐冷,皇额娘您这儿的坐垫还是这么单薄,可是下人不上心?”
殿里服侍的人立时跪了一地。
康熙皱着眉,风雨欲来。
“皇上,我这儿的这些人,伺候的都很尽心,不过这几天胤祺生病了,她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一来二去的,没顾上这儿,这可怪不得他们。”
皇太后话中淡淡的怨怼,康熙听得明白,他依旧眉头紧皱,说出的话却已经服软:“是儿子疏忽了,现在胤祺可好了?”
“虽说不发热了,但到底遭了这份罪,可得让他好好养养,等养结实了,再去尚书房也不迟。”说起胤祺这次的病,皇太后依然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