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顾久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这习俗,但在当地,六七月一般都没有办喜事,也就是说喜事会错这两个月。
秋老虎难捱,几个大男人喝了酒,热得拿起扇子使劲扇风。
许明非常赞同,他也听说过这个习俗,“金秋八月是个收获的季节,八月定亲好。”
林伟和林光心里认可,聊了一下具体时间,便聊起了工作上的事情。
说起工作上的事情,许明有话要问:“我这里有件事要问问你们的意见,你们做临时工,上山干的是最辛苦的活,我这里有份正式工,不知你们有没有兴趣?”
“正式工?”林伟理解这个词,对这个词没有人不感兴趣。
“对,是市里新建了一个水电站,现在正是招工的阶段,市里好的单位没有人想去水电站,要知道,水电站都是建在山沟沟,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也有不少回城的待业青年想招工进去,只是招工有要求。”许明说罢,观察林家兄弟的表情,端起茶水喝了一口。
顾久白了他一眼,直接开口问道:“你就说一份正式工要多少钱?”
许明轻笑出声,放下茶杯:“城市户口三百,农村需要农转非的要五百。”
林伟和林光脑子里还在想招工有要求,正在想需要什么要求,这不,顾久就帮他们问了出来。
兄弟俩一听要五百一份,吓得啊了一声,傻掉了。
林伟:“五百元,这么贵,我们这几个月在供电所当临时工才领了一百多块钱,两个人加起来还拿了不到三百块,而且生活开支一算,余下的还不到一百。”
林光心里羞愧,他因为家里有三个孩子负担,心里连一百块都没有余下。虽然他很心动正式工的名额,但五百块太多,他拿不出来。
顾久轻咳一声:“大哥,二哥,这事不急,你们明天不是休息吗,正好回去和家里商量一下,后天给答复。”
林家家里还有一个三舅哥,听说在农村上工不努力,可见是个吃不了苦的人,如果把他弄到电站上班,应该可以扬长补短,发挥他机灵的长处。
许明点头:“对,你们俩还是等明天休息时回去商量一下,机会难得,错过了以后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
新建的水电站其实并不缺职工,城里太多的返城的青年工作没着落,即使出钱也有不少家长愿意。
只是看在顾久的份上,有这个机会就告诉他们一声,至于这个机会他们把不把握的住,就看林家人的眼光了,如果眼光放长远来看,招工进水电站是最好不过。
林伟答应下来:“行,那我们回去商量一下再作决定。”
林光转头问道:“九哥儿,你明天要不跟我们一起去村里玩?”
“这不好吧,马上快到七月半了。”顾久其实心里是想去的,但农村的茅厕以及晚上的蚊子真不敢恭维,像他这种从小在城里长大的人,有点难以适应。
他真巴不得林家答应花五百块钱弄个正式工,然后慢慢的几位大舅哥都走出农村。以后林舒回娘家也方便。
当然,这是他的真实想法,但他不敢表现出来。
林光听了这话,没有再邀请,在农村的确有七月半不走亲戚的习俗。
“不过,我今天买了两斤奶糖,我人不回去,麻烦大哥二哥帮忙将奶糖带回去给家里人甜甜嘴。”
许明瞥了眼顾久,笑着摇了摇头,这小子这段时间,别以为他不知道他在忙什么。
整天骑着自行车往附近村子里钻,回城时都是满载而归,看他这么勤快,想来这倒买倒卖应该很赚钱。
顾久暗中瞪他,你不知道我要赚钱娶老婆?
第二天,林家兄弟俩赶回家。
放暑假在家的几个孩子高兴坏了。
刚收拾完伙房的两个儿媳妇,见自家男人回来了,立马转身进伙房给两人下了两大碗面条。
刘小娥心疼的看着两个晒得更黑的儿子,“你们这工作是有多辛苦啊,怎么晒得比在家种地还黑?”
林伟嘿嘿傻笑:“也没有多辛苦,妈,你别担心我们,只不过有时出门在外就是一整天,所以晒得黑了点。”
刘小娥:“他们都说当工人好,我看工人也要看是哪些工人,在车间厂房和坐办公室的才舒服。”
林舒拿了几把扇子走出来,递了两把给他们:“回来休息几天?”
“休息一天。”林伟接过扇子,狂扇起来,“昨天从外面回的县城,晚上在九哥儿家吃的饭。”
“休息一天你们赶回来干嘛?不嫌辛苦吗?”林舒找了个靠墙位置坐下,“这大热天的赶来赶去,还不如在县城好好休息。”
刘小娥和林舒的关心不在同一个点,她问道:“九哥儿这段时间在忙什么?”
显然,村里人的议论声影响到了刘小娥同志。
第71章 名额之争
“他忙着准备彩礼吧,听他说三转一响都准备好了,等他妈从省城赶来就来我们家下定。”
“他妈要来?”刘小娥惊讶的看向林伟。
林伟:“嗯,七月不适合定亲,他妈应该选了日子,定在八月初八,到时候我们多准备点,可不能怠慢了他妈。”
刘小娥得知具体日子,悬在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她点头,亲家来了自然不能怠慢了。
家里四个孩子都围着林光要糖果,刘小娥见此,站起身一把夺过林光手上的纸袋,从里面抓了两把放在桌子上,其他的全部收进里屋的柜子里,奶糖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随便糟蹋了,以后要招待客人的。
兄弟俩干完一大碗面条,浑身差不多都湿透了,去村里转悠的林大山回来,看到两个儿子回了家,脸上全是笑容。
林伟见一家之主回来了,便问道:“爸,老三去哪了?”
林大山走到躺椅前一躺,哼了一声:“他上午下工后和保国他们一起钓了两条鱼,在保国家聚餐,这会儿正吃着,等吃完了就回来了,不用管他。”
林伟点点头,看了一眼家人,思忖一会儿,还是开口将许明跟他说的招工之事,和大家都说了一遍:“五百块钱太多,我们本想当时就拒绝的,但九哥儿让我们别急着拒绝,回来大家商量商量再说。这事你们怎么看?”
刘小娥激动的一拍大腿:“招工这是好事,只要钱到位就可以成为正式工,只要上班了就不怕被单位无故开除。”
林舒知道后世市里这个水电站,但她不知道这座电站是这个时期建好的,“我也觉得这是好事。”
她知道这座电站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屹立不倒,是市级事业单位,反正到她死时,这座电站还在发电。
林大山从口袋里掏出装烟丝的烟包,从中拿出一个长方形的烟纸,撕下一张,拿出一点烟丝卷了起来,等烟点燃了吸了几口,他才开口:
“这个机会难得,九哥儿是不忍这么好的机会错过,才让你们回家商量。如今家里的情况因为你们有份临时工,条件比以前肯定是好了一些,五百块钱咬咬牙也能够拿出来,但只能勉强凑五百块钱,凑不出第二份。”
林大山看了看两个儿子,声音有些沉重:“是爸没本事,这么好的机会摆在面前,却不能帮你们都抓住。”
何彩云和陆银花这对妯娌都紧张的攥紧了拳头,正式工,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诱惑力太大了。
既然家里只能凑出一份钱,那她们俩谁都希望这个难得的机会落在自家男人身上。
只是男人们和她们女人的想法不一样。
林光首先开口:“爸,大哥是家里的长子,这份工作就让他去吧。”
林伟一听,想都不想就摇头:“谢谢二弟谦让。爸,我现在已经有一份临时工的工作了,足够我养家糊口,你还是把这个机会留给老三吧。
他从小被我们宠着长大,吃不了种地的苦,还不如让他去当工人,至少以后,您和妈不用再担心他娶不到老婆,养不了家。”
林舒一直知道几个哥哥感情好,只是没有想到面对这么大的诱惑,他们还能眼不红心不跳的将机会让出去,说不震惊是假的。
林大山显然心里早有打算,听了儿子的话,他吸了两口烟,接着吐了出来。
“你们都是懂事的好孩子,爸妈没有白养你们,知道照顾弟妹,孝顺父母。这事是爸亏欠了你们。”
如果家里有三个五百元,那么三个儿子都可解决工作问题,如果能农转非,连带着孙子孙女也能转成城里户口。
林伟和林光都表示没关系,以后说不定还有机会,等他们工作几年存下钱再买工作指标就是了。
何彩云看了眼靠墙坐的林舒,“小妹,你看这事可不可以让你对象帮个忙?”
她实在不想失去这次机会,老公不要,给她儿子也好啊。
陆银花也一脸希冀的看向她。
刘小娥和林伟都瞪向何彩云,林舒和顾久还没有定亲,怎么能让她腆着脸去求顾久?
秋老虎难捱,几个大男人喝了酒,热得拿起扇子使劲扇风。
许明非常赞同,他也听说过这个习俗,“金秋八月是个收获的季节,八月定亲好。”
林伟和林光心里认可,聊了一下具体时间,便聊起了工作上的事情。
说起工作上的事情,许明有话要问:“我这里有件事要问问你们的意见,你们做临时工,上山干的是最辛苦的活,我这里有份正式工,不知你们有没有兴趣?”
“正式工?”林伟理解这个词,对这个词没有人不感兴趣。
“对,是市里新建了一个水电站,现在正是招工的阶段,市里好的单位没有人想去水电站,要知道,水电站都是建在山沟沟,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也有不少回城的待业青年想招工进去,只是招工有要求。”许明说罢,观察林家兄弟的表情,端起茶水喝了一口。
顾久白了他一眼,直接开口问道:“你就说一份正式工要多少钱?”
许明轻笑出声,放下茶杯:“城市户口三百,农村需要农转非的要五百。”
林伟和林光脑子里还在想招工有要求,正在想需要什么要求,这不,顾久就帮他们问了出来。
兄弟俩一听要五百一份,吓得啊了一声,傻掉了。
林伟:“五百元,这么贵,我们这几个月在供电所当临时工才领了一百多块钱,两个人加起来还拿了不到三百块,而且生活开支一算,余下的还不到一百。”
林光心里羞愧,他因为家里有三个孩子负担,心里连一百块都没有余下。虽然他很心动正式工的名额,但五百块太多,他拿不出来。
顾久轻咳一声:“大哥,二哥,这事不急,你们明天不是休息吗,正好回去和家里商量一下,后天给答复。”
林家家里还有一个三舅哥,听说在农村上工不努力,可见是个吃不了苦的人,如果把他弄到电站上班,应该可以扬长补短,发挥他机灵的长处。
许明点头:“对,你们俩还是等明天休息时回去商量一下,机会难得,错过了以后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
新建的水电站其实并不缺职工,城里太多的返城的青年工作没着落,即使出钱也有不少家长愿意。
只是看在顾久的份上,有这个机会就告诉他们一声,至于这个机会他们把不把握的住,就看林家人的眼光了,如果眼光放长远来看,招工进水电站是最好不过。
林伟答应下来:“行,那我们回去商量一下再作决定。”
林光转头问道:“九哥儿,你明天要不跟我们一起去村里玩?”
“这不好吧,马上快到七月半了。”顾久其实心里是想去的,但农村的茅厕以及晚上的蚊子真不敢恭维,像他这种从小在城里长大的人,有点难以适应。
他真巴不得林家答应花五百块钱弄个正式工,然后慢慢的几位大舅哥都走出农村。以后林舒回娘家也方便。
当然,这是他的真实想法,但他不敢表现出来。
林光听了这话,没有再邀请,在农村的确有七月半不走亲戚的习俗。
“不过,我今天买了两斤奶糖,我人不回去,麻烦大哥二哥帮忙将奶糖带回去给家里人甜甜嘴。”
许明瞥了眼顾久,笑着摇了摇头,这小子这段时间,别以为他不知道他在忙什么。
整天骑着自行车往附近村子里钻,回城时都是满载而归,看他这么勤快,想来这倒买倒卖应该很赚钱。
顾久暗中瞪他,你不知道我要赚钱娶老婆?
第二天,林家兄弟俩赶回家。
放暑假在家的几个孩子高兴坏了。
刚收拾完伙房的两个儿媳妇,见自家男人回来了,立马转身进伙房给两人下了两大碗面条。
刘小娥心疼的看着两个晒得更黑的儿子,“你们这工作是有多辛苦啊,怎么晒得比在家种地还黑?”
林伟嘿嘿傻笑:“也没有多辛苦,妈,你别担心我们,只不过有时出门在外就是一整天,所以晒得黑了点。”
刘小娥:“他们都说当工人好,我看工人也要看是哪些工人,在车间厂房和坐办公室的才舒服。”
林舒拿了几把扇子走出来,递了两把给他们:“回来休息几天?”
“休息一天。”林伟接过扇子,狂扇起来,“昨天从外面回的县城,晚上在九哥儿家吃的饭。”
“休息一天你们赶回来干嘛?不嫌辛苦吗?”林舒找了个靠墙位置坐下,“这大热天的赶来赶去,还不如在县城好好休息。”
刘小娥和林舒的关心不在同一个点,她问道:“九哥儿这段时间在忙什么?”
显然,村里人的议论声影响到了刘小娥同志。
第71章 名额之争
“他忙着准备彩礼吧,听他说三转一响都准备好了,等他妈从省城赶来就来我们家下定。”
“他妈要来?”刘小娥惊讶的看向林伟。
林伟:“嗯,七月不适合定亲,他妈应该选了日子,定在八月初八,到时候我们多准备点,可不能怠慢了他妈。”
刘小娥得知具体日子,悬在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她点头,亲家来了自然不能怠慢了。
家里四个孩子都围着林光要糖果,刘小娥见此,站起身一把夺过林光手上的纸袋,从里面抓了两把放在桌子上,其他的全部收进里屋的柜子里,奶糖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随便糟蹋了,以后要招待客人的。
兄弟俩干完一大碗面条,浑身差不多都湿透了,去村里转悠的林大山回来,看到两个儿子回了家,脸上全是笑容。
林伟见一家之主回来了,便问道:“爸,老三去哪了?”
林大山走到躺椅前一躺,哼了一声:“他上午下工后和保国他们一起钓了两条鱼,在保国家聚餐,这会儿正吃着,等吃完了就回来了,不用管他。”
林伟点点头,看了一眼家人,思忖一会儿,还是开口将许明跟他说的招工之事,和大家都说了一遍:“五百块钱太多,我们本想当时就拒绝的,但九哥儿让我们别急着拒绝,回来大家商量商量再说。这事你们怎么看?”
刘小娥激动的一拍大腿:“招工这是好事,只要钱到位就可以成为正式工,只要上班了就不怕被单位无故开除。”
林舒知道后世市里这个水电站,但她不知道这座电站是这个时期建好的,“我也觉得这是好事。”
她知道这座电站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屹立不倒,是市级事业单位,反正到她死时,这座电站还在发电。
林大山从口袋里掏出装烟丝的烟包,从中拿出一个长方形的烟纸,撕下一张,拿出一点烟丝卷了起来,等烟点燃了吸了几口,他才开口:
“这个机会难得,九哥儿是不忍这么好的机会错过,才让你们回家商量。如今家里的情况因为你们有份临时工,条件比以前肯定是好了一些,五百块钱咬咬牙也能够拿出来,但只能勉强凑五百块钱,凑不出第二份。”
林大山看了看两个儿子,声音有些沉重:“是爸没本事,这么好的机会摆在面前,却不能帮你们都抓住。”
何彩云和陆银花这对妯娌都紧张的攥紧了拳头,正式工,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诱惑力太大了。
既然家里只能凑出一份钱,那她们俩谁都希望这个难得的机会落在自家男人身上。
只是男人们和她们女人的想法不一样。
林光首先开口:“爸,大哥是家里的长子,这份工作就让他去吧。”
林伟一听,想都不想就摇头:“谢谢二弟谦让。爸,我现在已经有一份临时工的工作了,足够我养家糊口,你还是把这个机会留给老三吧。
他从小被我们宠着长大,吃不了种地的苦,还不如让他去当工人,至少以后,您和妈不用再担心他娶不到老婆,养不了家。”
林舒一直知道几个哥哥感情好,只是没有想到面对这么大的诱惑,他们还能眼不红心不跳的将机会让出去,说不震惊是假的。
林大山显然心里早有打算,听了儿子的话,他吸了两口烟,接着吐了出来。
“你们都是懂事的好孩子,爸妈没有白养你们,知道照顾弟妹,孝顺父母。这事是爸亏欠了你们。”
如果家里有三个五百元,那么三个儿子都可解决工作问题,如果能农转非,连带着孙子孙女也能转成城里户口。
林伟和林光都表示没关系,以后说不定还有机会,等他们工作几年存下钱再买工作指标就是了。
何彩云看了眼靠墙坐的林舒,“小妹,你看这事可不可以让你对象帮个忙?”
她实在不想失去这次机会,老公不要,给她儿子也好啊。
陆银花也一脸希冀的看向她。
刘小娥和林伟都瞪向何彩云,林舒和顾久还没有定亲,怎么能让她腆着脸去求顾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