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贾政真去工部,依着剧情和王家搅和在一起,说难听点可能还要充当王子腾的在京城的打手。
  工部是个捞钱的好地方啊!
  闹到最后得个被抄家的命,史苗只图清净,不掺和。
  贾敬见她已经安排好,传完话就走了。
  贾代善走得急,请安折子是贾敬帮拟的。
  凭着自带繁简转换天赋,史苗一来就读了个大概。
  前段回顾宁荣二公如何与圣祖征战起家,再写为圣上办事,圣上又如何赏赐下臣,然后写到地下也要不忘恩德。
  最后讲荣国府一定让子孙继续好好读书,继续效忠圣上,为国有所建树。
  总的来说,没毛病。
  大家都这么写。
  史苗知道剧情,又听过很多研究史学专家教授的总结,才能发现问题。
  皇帝巴望着四王八公赶紧倒台,怎么希望你家后人从科举出仕?
  文治武功,好处都让你们占,皇权不就被架空了?
  科举这条路是天家留给寒门的,让寒门士子来和老牌勋贵打擂台。
  赏贾政一个小官,把路堵死,有油水,不升迁,没前途。
  史苗早有念头。
  旁的都行,最后一段一定要换成求圣上放她们回金陵。
  史苗把贾敏叫到贾代善的内书房。
  自打贾代善一走,这屋子就没动过。
  娘俩关在里面说悄悄话:“敏儿,你帮母亲一个忙。”
  贾敏很愿意帮母亲办事,小脸上都是期待,仰着头问:“什么忙?”
  史苗拿出请安折子:“帮母亲写个折子。”
  贾敏认得这个东西,神情由期待转为疑惑。
  “嗯?”
  史苗神秘一笑:“这是我们母女间的秘密,不许告诉别人。”
  贾敏乖乖点头:“好的。”
  史苗打开折子,给贾敏讲解自己的需求:
  “你就照着这个抄写,只到这一段,然后就说咱们家久沐圣恩,要回金陵。”
  至于怎么措辞,史苗相信女儿能编出来。
  还得感谢贾代善,他对贾敏这个小闺女很偏爱,加上贾敏聪慧,比贾政和贾赦都好教。
  贾代善也不用板着脸展示父亲的‘威仪’。
  自小贾代善就教贾敏读书写字打发时间,贾敏学的还是馆阁体,虽然没有大人的笔力,写个折子还是够用了。
  贾敏好像很快就明白史苗的意思,抱着折子眨眨眼:
  “母亲是要带着我们急流勇退吗?”
  史苗不知道女儿理解到哪一步。
  毕竟那些归隐故事,小丫头估计从小听的不少,甚至心向往之。
  史苗自己懒,想躲开是是非非,带荣国府直通结局。
  估计女儿理解成高风亮节,隐逸红尘。
  史苗笑笑:“算是……这个意思吧!”
  “嗯!”
  贾敏很高兴答应下来,然后爬上凳子,摆开架势,从笔架上拿起一直狼毫,预备抄折子。
  史苗在旁边给闺女磨墨。
  “多抄几遍,母亲要选一个最好的。”
  看来她也得练一下字,不能总靠着女儿。
  至于贾赦和贾政。
  不好意思,史苗信不过。
  小贾敏干劲很足。
  活动了一下手腕。
  “好嘞!”
  ……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那么长的篇幅,
  字迹要求工整,小贾敏抄错了好几次,才抄出来一份。
  刚开始自信满满的小丫头现在很挫败,看着自己的杰作,不是很满意。
  “我再抄一份!”
  史苗心疼的揉着贾敏的小胳膊小腿。
  “我瞧着已经很好了,我家丫头的字写得多好看。”
  贾敏还是不满意,撅着小嘴埋进被子里。
  要强的她自己和自己置气。
  “不好。”
  贾敏年纪小又娇养,天不怕地不怕。
  没意识到这个东西要给皇帝看,将来又会掀起多大波浪。
  她满脑子只想着和小楷较劲,没有心理负担。
  史苗把贾敏抄的那一份和贾敬的原本对照。
  只要皇帝没有闲到拿着放大镜一个一个来找茬,看不出多大问题。
  史苗很满意。
  贾赦一被叫回来,史苗封好折子,让贾敬递上去。
  贾敬以为荣国府递上去的是他拟的那一份,了结一件大事,心理略放松。
  不想同僚专门来找他,询问荣国府向圣上辞京一事。
  他才知道请安折子被掉包了。
  干这事的,只能是那一位。
  当即风风火火来找史苗。
  正好史苗听几个姑娘回话,大家都在。
  就算不凑巧,姑娘们不在跟前,史苗也要把人都集齐的。
  贾敬一进屋,贾赦、贾政也就罢了,四个姑娘也齐齐坐站起来见礼。
  看贾敬的脸色,史苗就猜得到,东府大爷不想在女孩儿跟前讲那件事。
  贾敬这人脾性。
  冷,透到骨子里的冷。
  大概小时候棍棒挨得太多,已经被培养成标准家族机器。
  往后他万事不管出家修仙。
  贾母心疼惜春报过来养,没见贾敬问过一句。
  惜春的冷情冷性,有在环境自保的缘故,估计也有遗传。
  贾敬连儿子贾珍都不疼,更不会把荣国府几个丫头放在眼里。
  在他心里,要嫁出去的姑娘都不算贾家人,甚至比不上泼出去的水。
  史苗在贾敬的眼神里看到鄙夷。
  贾敬看不上的何止这几个丫头?
  知道她在折子上动手脚,心里指不定已经骂过千万遍无知妇人。
  史苗淡淡道:“说吧,都是一家子,没什么姑娘们不能听的。”
  贾敬脸色很差,声音又冷又硬:“那份请安折子,是什么意思?”
  史苗坦然:“就是那个意思。”
  “你叔叔没了,两个兄弟也不知事,早前我就梦见过你叔叔好几次,他让我们回金陵避一避。”
  贾敬看见对方的态度,比吃了苍蝇还难受。
  以前贾代化就提过两府要低调行事,然后子孙读书上进为重。
  可也不需要直接滚回金陵。
  史苗神情坦然,煞有介事,不像说谎的样子。
  贾敬又不能真自己也去阴曹地府问贾代善真假。
  他心底埋怨婶娘不和人商量一二。
  凝重的氛围,让几个孩子大气儿也不敢喘。
  尤其贾赦和贾政,听见要回金陵,脸都惨白惨白。
  贾敬不得不和史苗说清楚事情的严重性:
  “婶娘,须知回去容易,再想进来,那就难了。”
  史苗接下来的话真真是要把贾敬气得当场升天。
  史苗一脸无所谓:“那又如何,若你两个兄弟有能耐,自然能回来。”
  贾敬心头一梗。
  要不是看在同族,荣国府这一位辈分又大,还是妇道人家,贾敬真想当场开骂。
  以为贾赦和贾政两个有多大本事?
  能靠祖荫在京城立足就偷着乐吧!
  史苗懒得关心贾敬的小心脏受不受得了。
  能养出贾珍那种儿子,估计承受能力不会弱。
  史苗冷笑:“我知道你虽然叫我一声婶娘,却看不上我一个妇道人家见识短浅。”
  “无论如何我要带着他们回金陵去。”
  贾敬听见这话,心底嗤笑,婶娘算是有自知之明,知道她目光短浅。
  史苗图穷匕见,算是剧透一点点。
  “哪怕有一日太子坏事,如今圣上还在壮年,诸如某些亲王之流,大肆揽才,圣上不瞎不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这句话指向性很明显,正中贾敬谋划之事。
  他刚刚就打算,请那位王爷美言几句,让宫里驳回婶娘荒唐的请求。
  理由很充分。
  国公爷刚死,让人妻儿老小回祖籍,说出去显得皇家不善。
  贾敬不由审视一回。
  荣国府忽然起这念头,婶娘是不是得了史家的指点?
  太子身体欠安,义忠王有意拉拢,史家那边却一直没有表示。
  贾敬怔忪时,史苗冷冷横两个儿子一眼。
  语气及其严厉:“你们若舍不下京城花花世界,留在这里与你哥哥一处也使得。”
  母亲是有读心术吗?!
  贾赦吓得跌跪下来。
  “孩儿不敢,孩儿必要侍奉母亲左右!”
  第8章
  真没出息,不打自招。
  贾敬和史苗难得有默契,看见贾赦的样子,心里同时想。
  贾赦听见要回金陵,满脑子都是以后不能去和狐朋狗友一起玩乐,醉仙楼的八珍肘子、槐花酿都吃不到了。
  还有唱曲的红儿姑娘,已经好久没见了,不知嫁人没有?
  江南那边的珍宝街,好东西肯定不会有京城多。
  他刚刚一走神,就被母亲逮了个正着,心虚得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