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小白对这个伊平感官好了一点,他多少还提到了阜阳县令,有在意张家的人也应该被晋律审判这件事。
他才说完,立刻就有人也跟着站起来出声。
“臣光禄大夫左达,有言启奏。”
等小白也开了口准许他说话,他立刻就喷道:“为人子女,为父报仇天经地义。张家无故杀了刘芍父兄,逼死她的母亲,刘芍为父母兄长报仇,何罪之有?”
小白给左达扣了一分。
他只重视复仇的正义性,眼里没有其他,这个时代的常态官员。
刘母是怎么被张家逼死的,因为人家上门来强买刘家的地。
在之前的诸国时代,地自然是一直有贵族,或者说奴隶主才会有的。
后来贵族们的孩子越多,总会分支,下面的就从几个人手上,到了一群人手上。
晋统一诸国,鼓励征战的奖品之一,就是地。
有无人开垦荒地,更多的,是在死了的诸国人里弄出来的。
就和张家以没有男丁为由想强买刘家的地似的,打仗男丁都没得差不多的诸国,也有这么一些地,作为奖品被分到了晋人手里。
武帝的孩子们是诸侯王,享有最多的地,其他人从上到下自然也有别的地,让晋人除了晋国,去现在的大晋的四处生活。
这是恶霸欺人,更是土地兼并。
第8章 争辩
打死了人第二天就上门买地,这快的过分了。
在小白看来,醉酒纵马打死人说不定都是安排给张家孩子的前置任务,可能本来就是要买地,两个张家人没当一回事,喝了酒没控制住,这才闹出了乱子。
不然刘芍都知道去县衙自首,能不知道去报案吗。
她可是从头到尾,都没提到自己有没有去报案,只说埋了父母之后就伺机报仇。
知道去自首的女孩子,不知道去报案,小白可不相信,绝对是阜阳县令有和她说些什么,让她隐去了这个事。
小白眼里,刘家人被打死,是果,不是因。
从他便宜爹统一诸国,到现在,十三年的时间让因为战乱还贫穷的地方开始发展起来了,一些地方势力也急不可耐的想要更多的东西。
这样手里握着少量土地的自耕农被人盯上,可能不止是刘家一家。
他这边脑子里想着,眼睛仍旧看着下面官员,一言不发。
百官觉得这不止是他们来了解新帝,同样是新帝了解他们的时候,也不急着就问皇帝意见,直接就有另一个人站出来开口。
为了能让皇帝记住自己,御史中丞姚章避了一二个人后,起来第三个发言。
“臣以为,刘芍无罪。张家纵马踏苗,纵子行凶,护卫助纣为虐,嚣张跋扈。刘芍为父报仇,为乡逞凶行义,此等烈士,应受嘉奖,已告天下。”
小白听明白了,姚章这个大叔不止觉得刘芍无罪,还觉得张家一看就是地方黑恶势力,刘芍是在替天行道。
让其他人都看看,做了恶事被人复仇,朝廷是不追究,并且有赏的。
但这不就鼓励行凶了,万一下次就是一个地方大哥带着小弟杀人,结束了乡里乡亲都跟着说他是替天行道做假证呢?
姚章的话一说完,九卿之一,职责就是管司法的廷尉坐不住了。
“臣、廷尉周离,有言启奏!”
得到皇帝许可,他拿起笏板,站起来就冷脸开骂。
“国家自有其法度。张家犯事,就应该惩戒张家,刘芍杀人,就应该惩戒刘芍。怎么能因为她杀人有因,就徇私枉法。
按姚中丞的说法,有因便可杀人,那个杀人的不是事出有因,每一个杀人的都有因,都能无罪?”
不等周离说话,旁边也有人也立刻回道:“为父母兄长报仇,天经地义,此乃大孝,怎能定罪?
周廷尉怎能把孝和其他因并立!陛下,臣御史丞林昀不认可周廷尉的话。”
小白心想难为你了,怼人还记得给我补上你是谁。
又有一个人站起来反驳:“臣奉常李理有言启奏。
孝是因,其他理由也是因。都是因,能宽恕一就能宽恕二,再三、再四。长期以往,我晋律还有何威严可在,谁还遵从晋律?”
这人小白记得,奉常就是管祭祀和礼仪的,类似记忆中的礼部尚书吧。
自从大侄子走了,这段时间李奉常都忙得脚不沾地。葬礼、登基大典够他忙活的,居然也不要错过这个议案机会吗?
小白内心敬佩,都五十多胡子花白的老人了,他好拼啊。
又有一个人站起来道:“律法终究只能在事情发生之后来约束犯人,就应该以教化为先,让百姓知道不能空手拿刀一样,让他们知道不能用刀伤人。”
已经从开始大家挨个站起来报名字讲自己的看法,到了辩论了,他们还有的理智就是记得让皇帝知道自己的名字。
讨论的内容也从一开始赦免还是严惩,变成了不同思想的交流大会。
“空手拿刀手会疼,人害怕被伤害,所以人知道不能空手拿刀。没有晋律在,光告诉他们不能伤人又如何。
告诉童子不能玩火、下水,童子也要被伤害了才长记性。晋律不严惩杀人者,百姓谁会在乎杀人的后果!”
“严刑峻法只是术,若不从根上就教导百姓,让他们明礼,等到一个个犯了错再被惩戒又有何用?”
“道貌岸然之辈。在死者身亡之时,严刑峻法和教化有个什么用?也就是刘芍还活着,以眼还眼,为父兄复仇。”
“道貌岸然?那我问你,如果包括刘家在内,刘芍也被张家打死了,没人能以眼还眼,旁人也不会为他们报复,那除了晋律,还会有其他方式能当刘家安息的吗?”
“以暴易暴只会助长歪风邪气,人人都靠自己的拳头,国家还有何安定可言?”
有以孝论,认为孝大过天,刘芍是孝女,从孝出发报仇无罪的;有以法论认为无论如何法律尊严都不容践踏的;有认为教化最重要从根子思想上改变百姓的……
各种不同官员都从讲案子到了讲他们学派的内容观点,小白都听着是觉得每个都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有一个走玄学的就过分了,认为这是两家人命格犯冲有了这个灾祸,但是张家杀了刘家人,刘芍把张家灭门了,他们灾祸抵消,恩怨全平了。
说这话的是一个卫将军,他说的煞有其事,好像真有这么回事。
但是小白一看,这人就只是个普通人,也就练武身上有点腱子肉而已,假玄学上的能力不如太史令的官员们。
好歹做太史令,是要真的会观星观天象的。
他们费心选中的登基日子小白看了,和他看的差不多,算不上多好,但已经在最近一个月里,都算是天气好,运势佳的了。
反正小白没看出来这个卫将军有什么不一样的,也没看出来刘芍身上有什么怨气和冤孽,正常的不行。
作为未来这片土地有史以来最不迷信(讲科学、会科学,什么神棍都骗不到),又最迷信(自己一心修道要成仙)的皇帝,小白记住了这个管洛京南北防卫的卫将军,刘麟。
除了他自己,小白真没在这个灵气微薄的世界看见有谁是有修道资质的,这个刘麟也不例外。
那个冤孽观点在修真界是真的,能成立的,也是能用的;但在这个世界,他第五小白亲自打假。
没有的事,你不要一本正经造谣。
第9章 县令
一开始还会报上名字的官员们,说到现在,也已经投入的快忘记高坐于上的皇帝了。
大家一个个发言,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宣扬自己和坐在学派背后的理论,从议论到辩论,到开始吵了起来。
皇帝的起居郎和专门记录这种大事的史官对视一眼,两人眼里都是闪过精光,手里奋笔疾书。
小白看着挺有趣的,这场景让他想起了道宗的论道大会,也是论着论着就开始掏出符箓和长剑了。
要是现在给这些官员拿个武器,说不定也要打起来了。
哦,不对,用不上武器,已经有人把手里的玉笏丢出去了,没碎,被另一个大人用身体接住了。
被丢的那个也坐不住了,拿着笏板就想打人。
刘芍还是低头,她旁边的阜阳县令却是吓得都开始发抖了。
他发抖也是应该的,在场这群高官里什么声音都有,也有的声音提到了官府的职责,而他并没有尽责。
在场的官员基本都比小白大个十几二十岁,在这个时代妥妥的大人,甚至不少也已经算是老人了,小白不可能真看他们打起来。
手头上也没别的东西,他干脆拿起竹简敲了两下桌子,“诸位卿,肃静。”
一直都是其他官员说话,地位最高的三公都没发表意见。
这时候看见皇帝开口,丞相公孙弘立刻跟着发声:“议事就议事,大殿之上,吵吵嚷嚷成何体统!”
他才说完,立刻就有人也跟着站起来出声。
“臣光禄大夫左达,有言启奏。”
等小白也开了口准许他说话,他立刻就喷道:“为人子女,为父报仇天经地义。张家无故杀了刘芍父兄,逼死她的母亲,刘芍为父母兄长报仇,何罪之有?”
小白给左达扣了一分。
他只重视复仇的正义性,眼里没有其他,这个时代的常态官员。
刘母是怎么被张家逼死的,因为人家上门来强买刘家的地。
在之前的诸国时代,地自然是一直有贵族,或者说奴隶主才会有的。
后来贵族们的孩子越多,总会分支,下面的就从几个人手上,到了一群人手上。
晋统一诸国,鼓励征战的奖品之一,就是地。
有无人开垦荒地,更多的,是在死了的诸国人里弄出来的。
就和张家以没有男丁为由想强买刘家的地似的,打仗男丁都没得差不多的诸国,也有这么一些地,作为奖品被分到了晋人手里。
武帝的孩子们是诸侯王,享有最多的地,其他人从上到下自然也有别的地,让晋人除了晋国,去现在的大晋的四处生活。
这是恶霸欺人,更是土地兼并。
第8章 争辩
打死了人第二天就上门买地,这快的过分了。
在小白看来,醉酒纵马打死人说不定都是安排给张家孩子的前置任务,可能本来就是要买地,两个张家人没当一回事,喝了酒没控制住,这才闹出了乱子。
不然刘芍都知道去县衙自首,能不知道去报案吗。
她可是从头到尾,都没提到自己有没有去报案,只说埋了父母之后就伺机报仇。
知道去自首的女孩子,不知道去报案,小白可不相信,绝对是阜阳县令有和她说些什么,让她隐去了这个事。
小白眼里,刘家人被打死,是果,不是因。
从他便宜爹统一诸国,到现在,十三年的时间让因为战乱还贫穷的地方开始发展起来了,一些地方势力也急不可耐的想要更多的东西。
这样手里握着少量土地的自耕农被人盯上,可能不止是刘家一家。
他这边脑子里想着,眼睛仍旧看着下面官员,一言不发。
百官觉得这不止是他们来了解新帝,同样是新帝了解他们的时候,也不急着就问皇帝意见,直接就有另一个人站出来开口。
为了能让皇帝记住自己,御史中丞姚章避了一二个人后,起来第三个发言。
“臣以为,刘芍无罪。张家纵马踏苗,纵子行凶,护卫助纣为虐,嚣张跋扈。刘芍为父报仇,为乡逞凶行义,此等烈士,应受嘉奖,已告天下。”
小白听明白了,姚章这个大叔不止觉得刘芍无罪,还觉得张家一看就是地方黑恶势力,刘芍是在替天行道。
让其他人都看看,做了恶事被人复仇,朝廷是不追究,并且有赏的。
但这不就鼓励行凶了,万一下次就是一个地方大哥带着小弟杀人,结束了乡里乡亲都跟着说他是替天行道做假证呢?
姚章的话一说完,九卿之一,职责就是管司法的廷尉坐不住了。
“臣、廷尉周离,有言启奏!”
得到皇帝许可,他拿起笏板,站起来就冷脸开骂。
“国家自有其法度。张家犯事,就应该惩戒张家,刘芍杀人,就应该惩戒刘芍。怎么能因为她杀人有因,就徇私枉法。
按姚中丞的说法,有因便可杀人,那个杀人的不是事出有因,每一个杀人的都有因,都能无罪?”
不等周离说话,旁边也有人也立刻回道:“为父母兄长报仇,天经地义,此乃大孝,怎能定罪?
周廷尉怎能把孝和其他因并立!陛下,臣御史丞林昀不认可周廷尉的话。”
小白心想难为你了,怼人还记得给我补上你是谁。
又有一个人站起来反驳:“臣奉常李理有言启奏。
孝是因,其他理由也是因。都是因,能宽恕一就能宽恕二,再三、再四。长期以往,我晋律还有何威严可在,谁还遵从晋律?”
这人小白记得,奉常就是管祭祀和礼仪的,类似记忆中的礼部尚书吧。
自从大侄子走了,这段时间李奉常都忙得脚不沾地。葬礼、登基大典够他忙活的,居然也不要错过这个议案机会吗?
小白内心敬佩,都五十多胡子花白的老人了,他好拼啊。
又有一个人站起来道:“律法终究只能在事情发生之后来约束犯人,就应该以教化为先,让百姓知道不能空手拿刀一样,让他们知道不能用刀伤人。”
已经从开始大家挨个站起来报名字讲自己的看法,到了辩论了,他们还有的理智就是记得让皇帝知道自己的名字。
讨论的内容也从一开始赦免还是严惩,变成了不同思想的交流大会。
“空手拿刀手会疼,人害怕被伤害,所以人知道不能空手拿刀。没有晋律在,光告诉他们不能伤人又如何。
告诉童子不能玩火、下水,童子也要被伤害了才长记性。晋律不严惩杀人者,百姓谁会在乎杀人的后果!”
“严刑峻法只是术,若不从根上就教导百姓,让他们明礼,等到一个个犯了错再被惩戒又有何用?”
“道貌岸然之辈。在死者身亡之时,严刑峻法和教化有个什么用?也就是刘芍还活着,以眼还眼,为父兄复仇。”
“道貌岸然?那我问你,如果包括刘家在内,刘芍也被张家打死了,没人能以眼还眼,旁人也不会为他们报复,那除了晋律,还会有其他方式能当刘家安息的吗?”
“以暴易暴只会助长歪风邪气,人人都靠自己的拳头,国家还有何安定可言?”
有以孝论,认为孝大过天,刘芍是孝女,从孝出发报仇无罪的;有以法论认为无论如何法律尊严都不容践踏的;有认为教化最重要从根子思想上改变百姓的……
各种不同官员都从讲案子到了讲他们学派的内容观点,小白都听着是觉得每个都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有一个走玄学的就过分了,认为这是两家人命格犯冲有了这个灾祸,但是张家杀了刘家人,刘芍把张家灭门了,他们灾祸抵消,恩怨全平了。
说这话的是一个卫将军,他说的煞有其事,好像真有这么回事。
但是小白一看,这人就只是个普通人,也就练武身上有点腱子肉而已,假玄学上的能力不如太史令的官员们。
好歹做太史令,是要真的会观星观天象的。
他们费心选中的登基日子小白看了,和他看的差不多,算不上多好,但已经在最近一个月里,都算是天气好,运势佳的了。
反正小白没看出来这个卫将军有什么不一样的,也没看出来刘芍身上有什么怨气和冤孽,正常的不行。
作为未来这片土地有史以来最不迷信(讲科学、会科学,什么神棍都骗不到),又最迷信(自己一心修道要成仙)的皇帝,小白记住了这个管洛京南北防卫的卫将军,刘麟。
除了他自己,小白真没在这个灵气微薄的世界看见有谁是有修道资质的,这个刘麟也不例外。
那个冤孽观点在修真界是真的,能成立的,也是能用的;但在这个世界,他第五小白亲自打假。
没有的事,你不要一本正经造谣。
第9章 县令
一开始还会报上名字的官员们,说到现在,也已经投入的快忘记高坐于上的皇帝了。
大家一个个发言,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宣扬自己和坐在学派背后的理论,从议论到辩论,到开始吵了起来。
皇帝的起居郎和专门记录这种大事的史官对视一眼,两人眼里都是闪过精光,手里奋笔疾书。
小白看着挺有趣的,这场景让他想起了道宗的论道大会,也是论着论着就开始掏出符箓和长剑了。
要是现在给这些官员拿个武器,说不定也要打起来了。
哦,不对,用不上武器,已经有人把手里的玉笏丢出去了,没碎,被另一个大人用身体接住了。
被丢的那个也坐不住了,拿着笏板就想打人。
刘芍还是低头,她旁边的阜阳县令却是吓得都开始发抖了。
他发抖也是应该的,在场这群高官里什么声音都有,也有的声音提到了官府的职责,而他并没有尽责。
在场的官员基本都比小白大个十几二十岁,在这个时代妥妥的大人,甚至不少也已经算是老人了,小白不可能真看他们打起来。
手头上也没别的东西,他干脆拿起竹简敲了两下桌子,“诸位卿,肃静。”
一直都是其他官员说话,地位最高的三公都没发表意见。
这时候看见皇帝开口,丞相公孙弘立刻跟着发声:“议事就议事,大殿之上,吵吵嚷嚷成何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