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59节
景元帝道:“你当初可比嘉乐还能说道。”
许时渡险些笑出声来,好在也知道这是什么场合,强忍住了。
结果就听景元帝问:“朕也许久没去过樊楼了,你们都在那里玩了些什么。”
皇帝舅舅愿意捧场,许时渡自然也乐得分享:“我新认识的朋友,舅舅也认识,就是襄安郡君。樊楼那里有投壶游戏,她不愧是将门出身,十投十中,赢下了一壶秋月白。”
景元帝点头:“当初十三在燕西遇袭,她一箭射中刺客首领,立了大功,区区投壶不在话下。”
许时渡眼睛一亮:“我怎么没听说过这些事情。”
景元帝心中微动。
当初端王是公开上的折子,并未瞒着任何人。这些事情没有流传出去,只能是因为有人刻意压着,不想让霍翎在京中取得太好的名声。
许时渡像是又想起什么好玩的事情般,语气都激动了几分:“对了,还有最好玩的。昨天就有一个愣头青,在我们欣赏书画的时候,冲到襄安郡君面前大声朗诵《洛神赋》。”
宁信长公主来了兴致:“据说一些好事之徒,将襄安郡君称作洛神在世。为她朗诵《洛神赋》,倒也合适。”
许时渡在心底偷乐够了,才开口道:“那人才起了个头,就被襄安郡君以书画雅舍之内不得大声喧哗为由,让樊楼的人把他请了出去。”
“皇兄,皇姐,你们在聊什么呢。”不远处,端王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
宁信长公主敷衍道:“随便说些闲话。”
端王走了过来:“我正好也有些事情要找皇兄和皇姐商量。”
端王要说的,是关于千秋节之事。
千秋节是天子诞辰。
去年是景元帝四十整寿,原本应该要大办一场,普天同庆的,但因为去年发生了许多事情,景元帝没有玩乐庆祝的心情,就推掉了礼部准备的庆典。
今年各地风调雨顺,也没有那么多糟心事,端王就想着要不要搞得盛大热闹一些。
“皇兄已经有好几年没去过皇家猎场打猎了,不知今年有没有兴致巡狩一番?”
宁信长公主瞬间来了兴致,这种热闹事素来是她最喜爱的。
不过……
宁信长公主撇了撇嘴,她哥会同意吗?
皇家猎场距离京师足足有两百里,天子出巡一趟,从朝臣到禁卫,加起来有近万人。
结果这一回,宁信长公主还真预判错了景元帝的反应。
在思索了几息后,景元帝就点头同意了端王的提议:“既然是十三你提出来的,那到时就由你和礼部一起商量着安排,你看如何。”
端王脸上露出高兴之色:“当然没问题,只管交给臣弟就是,臣弟保证让皇兄玩得开心。”
宁信长公主心下却有些纳闷,应得如此爽快,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两场法会的间隔时间并不长,等大相国寺的主持再次出现后,几人也重新坐回蒲团。
法会彻底结束,已近午时。
宁信长公主刚想问景元帝要不要一同去用斋饭,就见内侍总管李满走到景元帝身边,附耳说了些什么。
景元帝微微颔首。
宁信长公主问:“皇兄有事?”
“是有些要紧事,你们自便吧。”
景元帝被李满领到厢房的时候,霍翎正在里面赏画。
这是大相国寺专门用来招待贵客的厢房,面积宽敞,环境清雅,墙上挂着一幅“禅”字,桌边摆着鲜嫩的柳枝,袅袅香烟弥散在屋中,有种如梦似幻之感。
入城献俘图在桌上摊开,图上人物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神韵。
缀满轻纱的轿子位于画卷最中间。与现实不同的是,画上的轿子,是将轻纱垂下的。
霍翎用手指虚虚抚着轿子,问刚进屋的景元帝:“陛下为什么会这么画?”
景元帝顺着她的指尖看去:“朕试了几次,都描摹不出你那一刻的感觉,就放弃了。”
即使景元帝画技超群,也必须承认,那种鲜活到极致的生命力,是无法落于笔端,定格在画卷上的。
霍翎笑了下:“我那一刻给陛下带来了什么感觉?”
“想知道?”景元帝指着画卷右上角,那里空白一片,“这幅画还差最后一步才算完成。你替朕在上面题一句诗,朕就告诉你。”
霍翎伸手去取砚台:“陛下要题什么诗?”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这句诗正是出自《洛神赋》。霍翎磨墨的动作一顿,抬眼看着坐在对面淡定饮茶的景元帝:“好啊,原来陛下是在打趣我。”
“不。”景元帝放下茶盏,“这是朕的回答。”
霍翎凝视着他,突然道:“陛下下回可以请我喝秋露白吗?”
景元帝闻弦歌而知雅意:“樊楼的秋露白?”
霍翎道:“所以陛下是从樊楼那里,听说了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下给我念《洛神赋》?”
景元帝知她误会了:“朕是听嘉乐那丫头说的。”
“是听说,还是打听?”
“好吧,是朕用词不够严谨。”景元帝加重了些语气,“朕是从嘉乐那里打听来的。”
霍翎却没有就此放过他:“嘉乐郡主在陛下眼中是个小丫头,那我呢?”
“你这个年纪。”景元帝笑了一下,“自然也是个小姑娘。”
“真的吗。”
霍翎放下手里的墨条,隔着桌案,试着去牵景元帝的手。
感受到他的默许,霍翎将他的手掌贴在自己颊侧,歪着头轻轻蹭了一下:“现在呢?”
“陛下觉得,这是小姑娘在向长辈撒娇,还是……”
景元帝等了好一会儿,都没有等到下文,便主动入套:“还是什么?”
“还是,我在求你怜惜。”
霍翎放开了他的手,景元帝却没有顺势收回手掌。他用指腹轻轻摩挲着霍翎的脸庞,声音比以往要沙哑些,带出难言的压迫感:“什么都不知道,就敢胡乱勾引人。”
“陛下不是我,又怎么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
景元帝摩挲她的动作顿时加重了几分,在白皙的皮肤留下浅浅的红印。
霍翎见好就收:“好吧,那我什么都不知道。我与嘉乐是好友,烦请陛下在我面前也维持住长辈的姿态,先把手收回去。”
景元帝被她这无赖劲逗笑了:“朕是嘉乐的正经长辈,可不是你的。”
说是这么说,景元帝还是克制地放下了手,指尖相互摩挲,似乎是在回忆方才的触感。
霍翎凝心静神,重新拿起墨条。等到磨好了墨,她从笔架里挑出一支笔,再次确定道:“我真往上写了?”
见景元帝点头,霍翎反而有些迟疑:“这诗与画不够契合,我怕写上去会毁了陛下这幅画。”
景元帝笑道:“没关系。”
霍翎就提笔写了。
这句诗
本就不长,霍翎写得极快,待她放下笔,对面的景元帝递来一个小巧的印章。
霍翎明白他的意思,印章盖子,在诗句旁边盖下帝王私印。
景元帝将画转了半圈,仔细端详着霍翎的字迹:“你这字颇有大家风范,平日临摹的是颜体吧。”
“是,不过我能寻到的颜体摹本不多,也会练别的。”
“朕那儿有几幅颜鲁公的真迹,下次给你带来。”
霍翎看了看自己的字,突然问:“不知陛下练的是什么?”
“朕练的也是颜体。”
霍翎展颜一笑:“那陛下何必多此一举。我听闻陛下书法绝佳,朝中官员都以能得陛下赏赐一卷手书为荣。”
第36章 练字。
景元帝意外:“你想临摹朕的字迹?”
霍翎眼睛微微瞪圆,露出无辜之色:“陛下,我怎么会有这种大逆不道的想法呢。”
景元帝失笑,也知道是自己想岔了:“那你与朕说说,你心里是什么想法。”
“陛下就在我身边,直接出声指点我一二,不就好了吗。”
这倒是不难。景元帝本就在鉴赏霍翎的字迹,顺口说了几个需要注意和调整的地方,视线一扫,发现她听得十分认真,唇角微微抿着,似乎是在思考他话中含义。
“陛下说完了?”霍翎抬头。
景元帝问:“能理解吗?”
霍翎:“这有什么难理解的。”
她另取了张白纸,按照景元帝刚刚给的建议,将诗句重新誊抄一遍:“这样会不会好点?”
景元帝点头,又指出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颜体讲究的是横轻竖重,你起笔时的力度可以再放轻些。”
霍翎按他说的一点点调整。
连着改了五六遍,霍翎突然回头,看着不知何时走到她身后的景元帝:“陛下,我觉得有个地方不对劲。”
“哪儿?”
霍翎将手里的毛笔递给景元帝:“这句诗不是您用来夸我的吗,怎么一直是我在写。您是不是也该写上一遍,让我有个清晰的参考。”
她的台阶已经铺到这里,景元帝笑着接过毛笔,却没有接她递来的白纸。他走到她身边,在画卷右上角,霍翎写的诗句旁边,又重起一行。
一样的诗句,相似的笔迹,截然不同的笔风。
霍翎低头看了看画卷,又抬头看了看景元帝:“我原以为自己的字迹还算可以,但和陛下的并排在一起,就显得太青涩了。”
许时渡险些笑出声来,好在也知道这是什么场合,强忍住了。
结果就听景元帝问:“朕也许久没去过樊楼了,你们都在那里玩了些什么。”
皇帝舅舅愿意捧场,许时渡自然也乐得分享:“我新认识的朋友,舅舅也认识,就是襄安郡君。樊楼那里有投壶游戏,她不愧是将门出身,十投十中,赢下了一壶秋月白。”
景元帝点头:“当初十三在燕西遇袭,她一箭射中刺客首领,立了大功,区区投壶不在话下。”
许时渡眼睛一亮:“我怎么没听说过这些事情。”
景元帝心中微动。
当初端王是公开上的折子,并未瞒着任何人。这些事情没有流传出去,只能是因为有人刻意压着,不想让霍翎在京中取得太好的名声。
许时渡像是又想起什么好玩的事情般,语气都激动了几分:“对了,还有最好玩的。昨天就有一个愣头青,在我们欣赏书画的时候,冲到襄安郡君面前大声朗诵《洛神赋》。”
宁信长公主来了兴致:“据说一些好事之徒,将襄安郡君称作洛神在世。为她朗诵《洛神赋》,倒也合适。”
许时渡在心底偷乐够了,才开口道:“那人才起了个头,就被襄安郡君以书画雅舍之内不得大声喧哗为由,让樊楼的人把他请了出去。”
“皇兄,皇姐,你们在聊什么呢。”不远处,端王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
宁信长公主敷衍道:“随便说些闲话。”
端王走了过来:“我正好也有些事情要找皇兄和皇姐商量。”
端王要说的,是关于千秋节之事。
千秋节是天子诞辰。
去年是景元帝四十整寿,原本应该要大办一场,普天同庆的,但因为去年发生了许多事情,景元帝没有玩乐庆祝的心情,就推掉了礼部准备的庆典。
今年各地风调雨顺,也没有那么多糟心事,端王就想着要不要搞得盛大热闹一些。
“皇兄已经有好几年没去过皇家猎场打猎了,不知今年有没有兴致巡狩一番?”
宁信长公主瞬间来了兴致,这种热闹事素来是她最喜爱的。
不过……
宁信长公主撇了撇嘴,她哥会同意吗?
皇家猎场距离京师足足有两百里,天子出巡一趟,从朝臣到禁卫,加起来有近万人。
结果这一回,宁信长公主还真预判错了景元帝的反应。
在思索了几息后,景元帝就点头同意了端王的提议:“既然是十三你提出来的,那到时就由你和礼部一起商量着安排,你看如何。”
端王脸上露出高兴之色:“当然没问题,只管交给臣弟就是,臣弟保证让皇兄玩得开心。”
宁信长公主心下却有些纳闷,应得如此爽快,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两场法会的间隔时间并不长,等大相国寺的主持再次出现后,几人也重新坐回蒲团。
法会彻底结束,已近午时。
宁信长公主刚想问景元帝要不要一同去用斋饭,就见内侍总管李满走到景元帝身边,附耳说了些什么。
景元帝微微颔首。
宁信长公主问:“皇兄有事?”
“是有些要紧事,你们自便吧。”
景元帝被李满领到厢房的时候,霍翎正在里面赏画。
这是大相国寺专门用来招待贵客的厢房,面积宽敞,环境清雅,墙上挂着一幅“禅”字,桌边摆着鲜嫩的柳枝,袅袅香烟弥散在屋中,有种如梦似幻之感。
入城献俘图在桌上摊开,图上人物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神韵。
缀满轻纱的轿子位于画卷最中间。与现实不同的是,画上的轿子,是将轻纱垂下的。
霍翎用手指虚虚抚着轿子,问刚进屋的景元帝:“陛下为什么会这么画?”
景元帝顺着她的指尖看去:“朕试了几次,都描摹不出你那一刻的感觉,就放弃了。”
即使景元帝画技超群,也必须承认,那种鲜活到极致的生命力,是无法落于笔端,定格在画卷上的。
霍翎笑了下:“我那一刻给陛下带来了什么感觉?”
“想知道?”景元帝指着画卷右上角,那里空白一片,“这幅画还差最后一步才算完成。你替朕在上面题一句诗,朕就告诉你。”
霍翎伸手去取砚台:“陛下要题什么诗?”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这句诗正是出自《洛神赋》。霍翎磨墨的动作一顿,抬眼看着坐在对面淡定饮茶的景元帝:“好啊,原来陛下是在打趣我。”
“不。”景元帝放下茶盏,“这是朕的回答。”
霍翎凝视着他,突然道:“陛下下回可以请我喝秋露白吗?”
景元帝闻弦歌而知雅意:“樊楼的秋露白?”
霍翎道:“所以陛下是从樊楼那里,听说了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下给我念《洛神赋》?”
景元帝知她误会了:“朕是听嘉乐那丫头说的。”
“是听说,还是打听?”
“好吧,是朕用词不够严谨。”景元帝加重了些语气,“朕是从嘉乐那里打听来的。”
霍翎却没有就此放过他:“嘉乐郡主在陛下眼中是个小丫头,那我呢?”
“你这个年纪。”景元帝笑了一下,“自然也是个小姑娘。”
“真的吗。”
霍翎放下手里的墨条,隔着桌案,试着去牵景元帝的手。
感受到他的默许,霍翎将他的手掌贴在自己颊侧,歪着头轻轻蹭了一下:“现在呢?”
“陛下觉得,这是小姑娘在向长辈撒娇,还是……”
景元帝等了好一会儿,都没有等到下文,便主动入套:“还是什么?”
“还是,我在求你怜惜。”
霍翎放开了他的手,景元帝却没有顺势收回手掌。他用指腹轻轻摩挲着霍翎的脸庞,声音比以往要沙哑些,带出难言的压迫感:“什么都不知道,就敢胡乱勾引人。”
“陛下不是我,又怎么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
景元帝摩挲她的动作顿时加重了几分,在白皙的皮肤留下浅浅的红印。
霍翎见好就收:“好吧,那我什么都不知道。我与嘉乐是好友,烦请陛下在我面前也维持住长辈的姿态,先把手收回去。”
景元帝被她这无赖劲逗笑了:“朕是嘉乐的正经长辈,可不是你的。”
说是这么说,景元帝还是克制地放下了手,指尖相互摩挲,似乎是在回忆方才的触感。
霍翎凝心静神,重新拿起墨条。等到磨好了墨,她从笔架里挑出一支笔,再次确定道:“我真往上写了?”
见景元帝点头,霍翎反而有些迟疑:“这诗与画不够契合,我怕写上去会毁了陛下这幅画。”
景元帝笑道:“没关系。”
霍翎就提笔写了。
这句诗
本就不长,霍翎写得极快,待她放下笔,对面的景元帝递来一个小巧的印章。
霍翎明白他的意思,印章盖子,在诗句旁边盖下帝王私印。
景元帝将画转了半圈,仔细端详着霍翎的字迹:“你这字颇有大家风范,平日临摹的是颜体吧。”
“是,不过我能寻到的颜体摹本不多,也会练别的。”
“朕那儿有几幅颜鲁公的真迹,下次给你带来。”
霍翎看了看自己的字,突然问:“不知陛下练的是什么?”
“朕练的也是颜体。”
霍翎展颜一笑:“那陛下何必多此一举。我听闻陛下书法绝佳,朝中官员都以能得陛下赏赐一卷手书为荣。”
第36章 练字。
景元帝意外:“你想临摹朕的字迹?”
霍翎眼睛微微瞪圆,露出无辜之色:“陛下,我怎么会有这种大逆不道的想法呢。”
景元帝失笑,也知道是自己想岔了:“那你与朕说说,你心里是什么想法。”
“陛下就在我身边,直接出声指点我一二,不就好了吗。”
这倒是不难。景元帝本就在鉴赏霍翎的字迹,顺口说了几个需要注意和调整的地方,视线一扫,发现她听得十分认真,唇角微微抿着,似乎是在思考他话中含义。
“陛下说完了?”霍翎抬头。
景元帝问:“能理解吗?”
霍翎:“这有什么难理解的。”
她另取了张白纸,按照景元帝刚刚给的建议,将诗句重新誊抄一遍:“这样会不会好点?”
景元帝点头,又指出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颜体讲究的是横轻竖重,你起笔时的力度可以再放轻些。”
霍翎按他说的一点点调整。
连着改了五六遍,霍翎突然回头,看着不知何时走到她身后的景元帝:“陛下,我觉得有个地方不对劲。”
“哪儿?”
霍翎将手里的毛笔递给景元帝:“这句诗不是您用来夸我的吗,怎么一直是我在写。您是不是也该写上一遍,让我有个清晰的参考。”
她的台阶已经铺到这里,景元帝笑着接过毛笔,却没有接她递来的白纸。他走到她身边,在画卷右上角,霍翎写的诗句旁边,又重起一行。
一样的诗句,相似的笔迹,截然不同的笔风。
霍翎低头看了看画卷,又抬头看了看景元帝:“我原以为自己的字迹还算可以,但和陛下的并排在一起,就显得太青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