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孟先生,您是要准备离开京城了么?”气喘吁吁地追上了孟昭,沈江霖开口第一句话倒是将孟昭问住了。
无奈止住了步伐,孟昭低叹了一声:“我不日将要南下准备秋闱,原准备明日再和大家道个别的。你我师徒缘分尽到于此,你也不必不舍。”
今日沈江霖原本是要带着小厮去外头书局看看有没有自己得用的书,同时仔细看看如今这个朝代的民生情况,没想到在门口就遇到了这么一遭事情,沈江霖只听到赵二说的“践行酒”之言,想到孟昭本就是代课先生,恐怕不日就要离开,张先生回来坐馆了。
虽然心中清楚这是迟早的事情,沈江霖心中还是默默叹息。
通过原身的记忆和如今孟昭教授课程时候的比对,别看孟昭比张先生年轻了那么多岁数,但学识扎实、思维灵活,对经义理解的极为透彻,很明显同样是秀才出身,孟昭应该是秀才中的佼佼者。
有才不在年高,沈江霖有些可惜这么一个科举道路的引路人只是匆匆过客。
只是孟昭话落,沈江霖却扬起笑脸道:“孟先生,我虽不舍,但想必明年我们马上就会在京城再聚!”
这话说的委婉,但是孟昭心里一片熨帖,也将刚刚在侯府门外的难堪不快给一扫而空了。
今年秋闱,只有中了举人,才会继续不远千里地北上准备明年的春闱。沈江霖这话预示着他定能中举。
两人一追一赶,已经走到了一家茶馆门口,沈江霖干脆邀请孟昭进去喝一杯茶再走。
一路跟着沈江霖的小厮知节看了一眼这家茶馆,又摸了摸刚刚临出门前王嬷嬷给他的三两银子,想着还好二少爷不是挑了什么贵的地方,否则这三两银子可不够消遣的。
沈江霖今日出来逛,也没说要买什么,只将这个月的月银都带了出来。
孟昭手头更不宽裕,京城中的茶铺几百家,各种档次的都有,有些高档之地,一杯清茶二两银子,是他连门的不敢进的地方,幸好自己这个学生算是体谅他,眼前这家看门面应该点壶茶费不了多少大钱。
拮据的师徒二人进了茶馆,要了一壶清茶、一碟花生和一盘糕点,对坐着吃了起来。
孟昭心里苦闷,自己此番一路北上游学,是按照自家师傅所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有看遍了世间百态、了解了各方态势,开阔了眼界,做起文章来才能下笔如有神助。
师傅看重他这个弟子,长恨自己没有更多的教学给他,耽误了孟昭这个天才般的人物。
孟昭却并不觉得师傅有任何对不起自己的地方,只是此番游学,确实经历了不少,以往写出来的文章,花团锦簇有余却有些浮于表面,而现在却是扎实了不少。
只如今,却不想在回程的时候出了这么大的纰漏,就算是想要抄书挣些润笔费,这一没时间,二不可在一处久留,一下子对此次能否顺利赶上秋闱没了底气。
罢了罢了,今日就再叮嘱沈江霖这个学生几句,喝一杯茶,了了这段师徒之情,明天就退了租的房子出发,一路上走一步看一步,实在若是没赶上秋闱,那也只能再等三年,一切都是天意。
孟昭想到这里,吐出了一口浊气,端起茶盏正要喝茶,便听沈江霖道:“孟先生若是想见家父,若不然学生代为引荐?”
第17章
孟昭对荣安侯府的最后那点怨气也散了。
谁家没有一点破事,侯府家大业大,奴仆成百上千,主家一时失察让钱二那等人做了门房也是有的。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他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又何必与这般小人一般见识?
“江霖,你我不过十来日师徒,担不得你这般为我费心筹划,我,我这确实,哎,也是难以启齿。”
孟昭如今不过十九岁,虽然聪慧善机变,并没有文人的自作清高与迂腐作派,否则他今日也不会听了张文山的话,主动来荣安侯府拜访了,但是在十岁的沈江霖面前,孟昭还是觉得有些张不开口。
沈江霖面上闪过一丝伤心,心中却对孟昭愈加满意。
今日幸亏是他碰到了,若是放任钱二继续得罪孟昭,恐怕此孟昭就要变成书中的孟大人了。
一开始沈江霖没有将孟昭和书中的孟大人对上,那本书中有一位孟大人和赵家走的比较近,虽然只是书中三言两语的交代,但是能被作者着重提及的朝堂人物必然有其份量。
书中曾描绘孟大人刚刚年过三十,是朝堂的后起之秀,手腕强硬,作风廉洁,不喜荣安侯府的作风,在赵家的运作下,参了荣安侯府一本,这才掀起了清算荣安侯府的浪潮。
这位孟大人,可是主导沈家流放事件的导火索啊!
书中描写以男女主感情进度为主,复仇沈家为辅,朝堂动态只是点缀。
回归现实,这些朝堂动态才是沈江霖要在一字一句中寻找的真正有用信息。
年仅三十,姓孟,后起之秀,对沈家有着敌视的态度。
一个入了官场的人,是不会轻易给自己树敌的,沈家确实对内不算严谨,但据沈江霖了解,也不是什么胡作非为的人家,朝堂上那么多家勋贵,那位孟大人不去参一本,非要逮着沈家去搞?
沈江霖在今日见到钱二驱赶孟昭的那一瞬,书中情节自动映入脑海中,直觉将他与那位孟大人联系到了一起。
这世间从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沈家倒台在十年之后,十年后孟昭正好三十岁左右,若是此番秋闱一帆风顺,明年登科及第,便能入朝为官,若是孟昭依旧只是一介秀才,就是心中对沈家再怨恨,也只能暗自忍耐。
可若是有朝一日孟昭大权在握,会不会想到今日之辱?眼见沈家墙倒众人推的时候,会不会也就顺势而为了一下?
当然,也有可能是沈江霖过于敏感,猜错了,但是那又如何?沈江霖自觉看人不会错,孟昭一个十九岁的秀才,难道就不值得沈家投资了么?
根据沈江霖的投资经验,只有在一家公司规模还很小的时候就强势介入,拿到一大部分股权,才能在它经历a轮、b轮、c轮融资的时候成功套现,甚至情况更好的,耐心持股到上市,一飞冲天,回报以几百倍计。
孟昭本就是庐州府人,是沈家的祖籍所在之地,沈家宗族中没有人才,难道还不能向外投资?继续敝帚自珍从来不是出路。
沈江霖决定出手,就不能落空。
“孟先生,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作为学生,照理不该说先生的不是,但是我以往在张先生门下读书,实在提不起读书的兴趣,孟先生虽然只教了我短短十余日,但是讲课妙趣横生、旁征博引,让我心向往之,是我学习一道真正的引路人。如今师傅有事,弟子服其劳,错否?”
沈江霖容貌出众,虽只有十岁,但是讲话有理有据,气度卓尔不凡,让孟昭下意识地就将他放在了和自己平等位置对话,听完沈江霖如此推心置腹的一番话,孟昭确确实实地感动了。
尤其是沈江霖将他抬的这么高,对他评价这么好,他就更不想在沈江霖面前落了面子,便将自己的难处放在了一边,好生劝解道:“张先生才学是有的,只是为人古板教条了一些,若是可以,最好还是让令尊再请高明,我也只是小才,若有名师指点,以江霖你的资质,想来以后定能金榜题名!”
以孟昭和张文山的关系,孟昭原本不应该说任何张文山的不是,但沈江霖对他一番赤诚,他难免心有所动,再加上沈江霖确实是他平生之仅见的美玉良才,若是一般学童,由张先生启蒙教学也是足够了,可是以沈江霖的资质,就是师从名家也是应当。
要知道,伯乐不常有,而万中无一的千里马其实也是罕见的。
沈江霖将自己说的那般好,可是看看他一样教了那么多时日的沈家族学中的其他子弟,可有任何变化不曾?因着孟昭年轻手软,反而这帮学童更加调皮坐不住,心思更不在学业上了。
反而还不如张先生在的时候学的好!
“孟先生,您的话弟子谨记在心,还请您以后就是离开了京城,也别忘了常与学生信件往来,指点学生的功课。学生也想拜得名师,只是家父似乎并不关心我的学业,若是孟先生能临走之前,拜会一下家父,帮学生美言几句,或许还能增加几分信服力。”
“还请先生助我。”沈江霖跳下了椅子,站在孟昭面前,恭恭敬敬行了一礼,孟昭连忙站起来去扶。
“江霖,你真是羞煞我了,我只是比你痴长九岁,担不得你如此重礼,以后无论我去哪里,都会将路上的所见所闻写信与你,你有任何课业上的难处,也都可以书信与我,我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是先生这一身份我已卸任,不如以后我们就平辈相交如何?”
孟昭的眼眶有些发红,强拉着沈江霖坐下,心潮澎湃不已。
在外头游学两年,走过了许多弯弯曲曲的路,见过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知道了除了家人先生外,外头大部分的人,别说掏心掏肺地帮你了,就是不害作弄你,已经是大恩大德了。
无奈止住了步伐,孟昭低叹了一声:“我不日将要南下准备秋闱,原准备明日再和大家道个别的。你我师徒缘分尽到于此,你也不必不舍。”
今日沈江霖原本是要带着小厮去外头书局看看有没有自己得用的书,同时仔细看看如今这个朝代的民生情况,没想到在门口就遇到了这么一遭事情,沈江霖只听到赵二说的“践行酒”之言,想到孟昭本就是代课先生,恐怕不日就要离开,张先生回来坐馆了。
虽然心中清楚这是迟早的事情,沈江霖心中还是默默叹息。
通过原身的记忆和如今孟昭教授课程时候的比对,别看孟昭比张先生年轻了那么多岁数,但学识扎实、思维灵活,对经义理解的极为透彻,很明显同样是秀才出身,孟昭应该是秀才中的佼佼者。
有才不在年高,沈江霖有些可惜这么一个科举道路的引路人只是匆匆过客。
只是孟昭话落,沈江霖却扬起笑脸道:“孟先生,我虽不舍,但想必明年我们马上就会在京城再聚!”
这话说的委婉,但是孟昭心里一片熨帖,也将刚刚在侯府门外的难堪不快给一扫而空了。
今年秋闱,只有中了举人,才会继续不远千里地北上准备明年的春闱。沈江霖这话预示着他定能中举。
两人一追一赶,已经走到了一家茶馆门口,沈江霖干脆邀请孟昭进去喝一杯茶再走。
一路跟着沈江霖的小厮知节看了一眼这家茶馆,又摸了摸刚刚临出门前王嬷嬷给他的三两银子,想着还好二少爷不是挑了什么贵的地方,否则这三两银子可不够消遣的。
沈江霖今日出来逛,也没说要买什么,只将这个月的月银都带了出来。
孟昭手头更不宽裕,京城中的茶铺几百家,各种档次的都有,有些高档之地,一杯清茶二两银子,是他连门的不敢进的地方,幸好自己这个学生算是体谅他,眼前这家看门面应该点壶茶费不了多少大钱。
拮据的师徒二人进了茶馆,要了一壶清茶、一碟花生和一盘糕点,对坐着吃了起来。
孟昭心里苦闷,自己此番一路北上游学,是按照自家师傅所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有看遍了世间百态、了解了各方态势,开阔了眼界,做起文章来才能下笔如有神助。
师傅看重他这个弟子,长恨自己没有更多的教学给他,耽误了孟昭这个天才般的人物。
孟昭却并不觉得师傅有任何对不起自己的地方,只是此番游学,确实经历了不少,以往写出来的文章,花团锦簇有余却有些浮于表面,而现在却是扎实了不少。
只如今,却不想在回程的时候出了这么大的纰漏,就算是想要抄书挣些润笔费,这一没时间,二不可在一处久留,一下子对此次能否顺利赶上秋闱没了底气。
罢了罢了,今日就再叮嘱沈江霖这个学生几句,喝一杯茶,了了这段师徒之情,明天就退了租的房子出发,一路上走一步看一步,实在若是没赶上秋闱,那也只能再等三年,一切都是天意。
孟昭想到这里,吐出了一口浊气,端起茶盏正要喝茶,便听沈江霖道:“孟先生若是想见家父,若不然学生代为引荐?”
第17章
孟昭对荣安侯府的最后那点怨气也散了。
谁家没有一点破事,侯府家大业大,奴仆成百上千,主家一时失察让钱二那等人做了门房也是有的。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他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又何必与这般小人一般见识?
“江霖,你我不过十来日师徒,担不得你这般为我费心筹划,我,我这确实,哎,也是难以启齿。”
孟昭如今不过十九岁,虽然聪慧善机变,并没有文人的自作清高与迂腐作派,否则他今日也不会听了张文山的话,主动来荣安侯府拜访了,但是在十岁的沈江霖面前,孟昭还是觉得有些张不开口。
沈江霖面上闪过一丝伤心,心中却对孟昭愈加满意。
今日幸亏是他碰到了,若是放任钱二继续得罪孟昭,恐怕此孟昭就要变成书中的孟大人了。
一开始沈江霖没有将孟昭和书中的孟大人对上,那本书中有一位孟大人和赵家走的比较近,虽然只是书中三言两语的交代,但是能被作者着重提及的朝堂人物必然有其份量。
书中曾描绘孟大人刚刚年过三十,是朝堂的后起之秀,手腕强硬,作风廉洁,不喜荣安侯府的作风,在赵家的运作下,参了荣安侯府一本,这才掀起了清算荣安侯府的浪潮。
这位孟大人,可是主导沈家流放事件的导火索啊!
书中描写以男女主感情进度为主,复仇沈家为辅,朝堂动态只是点缀。
回归现实,这些朝堂动态才是沈江霖要在一字一句中寻找的真正有用信息。
年仅三十,姓孟,后起之秀,对沈家有着敌视的态度。
一个入了官场的人,是不会轻易给自己树敌的,沈家确实对内不算严谨,但据沈江霖了解,也不是什么胡作非为的人家,朝堂上那么多家勋贵,那位孟大人不去参一本,非要逮着沈家去搞?
沈江霖在今日见到钱二驱赶孟昭的那一瞬,书中情节自动映入脑海中,直觉将他与那位孟大人联系到了一起。
这世间从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沈家倒台在十年之后,十年后孟昭正好三十岁左右,若是此番秋闱一帆风顺,明年登科及第,便能入朝为官,若是孟昭依旧只是一介秀才,就是心中对沈家再怨恨,也只能暗自忍耐。
可若是有朝一日孟昭大权在握,会不会想到今日之辱?眼见沈家墙倒众人推的时候,会不会也就顺势而为了一下?
当然,也有可能是沈江霖过于敏感,猜错了,但是那又如何?沈江霖自觉看人不会错,孟昭一个十九岁的秀才,难道就不值得沈家投资了么?
根据沈江霖的投资经验,只有在一家公司规模还很小的时候就强势介入,拿到一大部分股权,才能在它经历a轮、b轮、c轮融资的时候成功套现,甚至情况更好的,耐心持股到上市,一飞冲天,回报以几百倍计。
孟昭本就是庐州府人,是沈家的祖籍所在之地,沈家宗族中没有人才,难道还不能向外投资?继续敝帚自珍从来不是出路。
沈江霖决定出手,就不能落空。
“孟先生,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作为学生,照理不该说先生的不是,但是我以往在张先生门下读书,实在提不起读书的兴趣,孟先生虽然只教了我短短十余日,但是讲课妙趣横生、旁征博引,让我心向往之,是我学习一道真正的引路人。如今师傅有事,弟子服其劳,错否?”
沈江霖容貌出众,虽只有十岁,但是讲话有理有据,气度卓尔不凡,让孟昭下意识地就将他放在了和自己平等位置对话,听完沈江霖如此推心置腹的一番话,孟昭确确实实地感动了。
尤其是沈江霖将他抬的这么高,对他评价这么好,他就更不想在沈江霖面前落了面子,便将自己的难处放在了一边,好生劝解道:“张先生才学是有的,只是为人古板教条了一些,若是可以,最好还是让令尊再请高明,我也只是小才,若有名师指点,以江霖你的资质,想来以后定能金榜题名!”
以孟昭和张文山的关系,孟昭原本不应该说任何张文山的不是,但沈江霖对他一番赤诚,他难免心有所动,再加上沈江霖确实是他平生之仅见的美玉良才,若是一般学童,由张先生启蒙教学也是足够了,可是以沈江霖的资质,就是师从名家也是应当。
要知道,伯乐不常有,而万中无一的千里马其实也是罕见的。
沈江霖将自己说的那般好,可是看看他一样教了那么多时日的沈家族学中的其他子弟,可有任何变化不曾?因着孟昭年轻手软,反而这帮学童更加调皮坐不住,心思更不在学业上了。
反而还不如张先生在的时候学的好!
“孟先生,您的话弟子谨记在心,还请您以后就是离开了京城,也别忘了常与学生信件往来,指点学生的功课。学生也想拜得名师,只是家父似乎并不关心我的学业,若是孟先生能临走之前,拜会一下家父,帮学生美言几句,或许还能增加几分信服力。”
“还请先生助我。”沈江霖跳下了椅子,站在孟昭面前,恭恭敬敬行了一礼,孟昭连忙站起来去扶。
“江霖,你真是羞煞我了,我只是比你痴长九岁,担不得你如此重礼,以后无论我去哪里,都会将路上的所见所闻写信与你,你有任何课业上的难处,也都可以书信与我,我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是先生这一身份我已卸任,不如以后我们就平辈相交如何?”
孟昭的眼眶有些发红,强拉着沈江霖坐下,心潮澎湃不已。
在外头游学两年,走过了许多弯弯曲曲的路,见过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知道了除了家人先生外,外头大部分的人,别说掏心掏肺地帮你了,就是不害作弄你,已经是大恩大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