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他在门前驻足片刻,她转身看到他,撞上他略显呆滞的目光,先是惊讶,随后轻声唤道:“萧秋折。”
  她一步步向他走来,边走边问:“你怎么来了?”
  他回过神,深吸一口气,迎上她:“我来送我们成婚的日子,定在下月初六,如何?”
  晚青妤沉默片刻,引着他往前堂走,回道:“此事你与我父亲商议便是,我无异议。”
  她一向温顺,凡事都好商量。
  他当时的心情,如同此时的春风,轻柔而温暖。
  然而,他们还未走到前堂,付钰书忽然在身后唤她:“青妤,我给你买了糕点,快来尝尝。”
  她脚步一顿,转身看向付钰书,笑意盈盈地说:“好。”
  随后,她对他道:“你去前堂找我父亲吧,我不陪你了。”
  说罢,她便跑向付钰书,开心地接过他手中的糕点,与他一同去了凉亭,有说有笑地品尝起来。
  他站在原地,久久未动,看着那二人谈笑风生,心中莫名生出一股酸涩。
  他已记不清当时为何生气,或许本就不该生气。毕竟,这场婚事本就是他先提出的利益联姻。
  她喜欢谁,与谁亲近,与他并无干系。
  然而,这件事他却记了两年,时不时浮上心头,挥之不去。
  此刻,他看着她站在桃花树下,心中那股莫名的情绪又涌了上来。
  他转身离去,背影孤独而匆忙。
  晚青妤用过午膳,正准备出门,还未踏出翠玉轩,便见一位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匆匆跑来。
  小姑娘眨着一双明亮的眼睛,脆生生地唤道:“嫂嫂!”
  晚青妤凝眸细观,只见她眉眼弯弯,恰似春日里初绽的月牙,眸中黑白分明,透着几分好奇与俏皮。嘴角微扬,噙着一抹狡黠的笑意,仿佛下一刻便能想出些捉弄人的鬼点子。她身着一袭浅粉色的齐胸襦裙,裙上绣着灵动的蝴蝶与烂漫的繁花,显得格外娇俏可人。
  晚青妤对她颇有印象,她是江侧妃的小女儿萧芮,曾在与萧秋折成婚时见过一面。那时萧芮年纪尚小,好奇心重,竟偷偷跑到婚房中掀她的红盖头,她一口一个“嫂嫂”叫得格外甜腻。
  萧芮与她娘亲不同,身上透着几分天真烂漫,言谈举止直来直去,毫不矫饰。晚青妤虽不喜江侧妃,但对萧芮却颇有好感。
  晚青妤轻轻应了一声,柔声问道:“妹妹今日怎的来了?可是有事寻我?”二人虽不算熟稔,却皆是一派热络。
  萧芮细细打量着她,笑意盈盈道:“听闻嫂嫂回府,特来瞧瞧。嫂嫂果然还是这般明艳动人。”
  萧芮心思单纯,自幼受娘亲宠爱,待人接物从不思虑过多,亦不在意旁人眼光,只要自己欢喜便好。她喜欢晚青妤,只因她生得美貌,故而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晚青妤轻笑一声,牵起她的手步入屋内,命丫鬟奉上精致的果品与点心。萧芮拈起一粒葡萄,边吃边问:“嫂嫂此次回府,可还离去?是否要长居亲王府了?”
  当初晚青妤离府,萧芮便满腹疑惑。
  晚青妤略一沉吟,答道:“且看情形吧。”
  她不愿在外人面前透露回府的真实意图,毕竟数月后她与萧秋折便将和离,亦不会久留亲王府,言多恐惹人猜疑。
  萧芮好奇追问:“山间当真那般好?竟比亲王府还要惬意?我听闻那里吃住皆不便,连件像样的衣裳都难寻。”
  她自幼锦衣玉食,难以想象那般清苦生活。
  晚青妤莞尔一笑,道:“山间景色宜人,空气清新,且颇为静谧,我住惯了,倒觉惬意。”
  远离尘嚣,何尝不是一种福分?
  萧芮转了转乌溜溜的眼眸,凑近她低声道:“嫂嫂久居山间,秋折哥哥可曾思念?夫妻二人若不能同食共寝,岂非名存实亡?况且,你们已分居两载,再同吃同住会是何种心情。”
  晚青妤离府两年,府中众人几乎已忘却她的存在,甚至新来的仆役皆不知还有一位少夫人。
  两年前萧芮尚幼,对晚青妤与萧秋折成婚的缘由一无所知,今日这般问起,想必她娘亲亦未提及此事。
  晚青妤闻言,脸颊微红,垂眸不语,转而问道:“妹妹可知祖母诵经何时结束?管家说祖母诵经时不喜人打扰,故我未曾前去请安。”
  萧芮答道:“约莫还需两三日。祖母若知嫂嫂回府,定会欢喜不已。”
  她撅了撅小嘴,又道:“其实祖母本不欲闭门诵经,皆因二嫂与我二哥成婚后久未有孕,遍访名医,服尽汤药,均是无果。前些时日好不容易怀上,却不足三月便小产了。祖母为此忧心忡忡,心情郁结,方闭门诵经。”
  萧芮的二哥乃是萧郢,晚青妤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却未曾见过他的妻子。想来萧郢应是在她离府后成婚的,时日亦不算久远。
  萧芮笑吟吟地望着晚青妤,问道:“嫂嫂与秋折哥哥何时会有孩儿?若你们有了子嗣,祖母定会欣喜若狂。”
  孩儿?晚青妤闻言,脸颊更烫。
  萧芮托腮道:“祖母言她年事已高,如今最大的心愿便是盼我们这些后辈为亲王府开枝散叶。她不仅催促二嫂嫂,还催三哥成婚,甚至连我也未能幸免。如今嫂嫂回府,祖母定会催你与秋折哥哥早日添丁。”
  催她与萧秋折生子?此事比登天还难。
  晚青妤回府时虽预想过诸多情形,却未曾料到这一层。她一时无言以对,只得命玉儿为萧芮奉上点心。
  萧芮边吃边问起山间生活,晚青妤拣了几件趣事说与她听。起初萧芮听得津津有味,渐渐却如她娘亲般眼皮打架,不多时便哈欠连连,告辞离去。
  萧芮走后,晚青妤便出了亲王府,前往西街。她本不欲让方于跟随,奈何方于言此乃萧秋折之命,须寸步不离,尤其出门时更需确保她的安全。晚青妤不欲为此事与萧秋折争执,只得带上方于。
  晚青妤行至西街,进了一家书肆。方于初以为她来买书,见柜台前挂着的“付”字方恍然大悟,原来她是来寻人的。
  此乃付钰书家所开书肆,付家乃书香世家,京城书肆多为其所有。晚青妤二哥的书言堂出事后,方于曾随萧秋折来此调查,书肆内书目皆被翻遍,却未发现任何端倪。
  晚青妤今日突然造访,莫非是来寻付钰书的?
  书肆掌柜乃一位老先生,见晚青妤到来,热情迎上前,眯眼细瞧道:“老朽未曾看错,果真是青妤姑娘。”
  他激动地握住晚青妤的手,问道:“青妤啊,何时回京的?怎不告知付伯伯一声?”
  这位付伯伯乃是付家人,经营此书肆多年。晚青妤自幼便在此购书,付伯伯对她甚是喜爱,每有新书,必先为她预留。
  晚青妤及笄后,常与付钰书同来此处读书品茶。二人皆爱读书写字,志趣相投,从诗词歌赋至名人字画,无所不谈。
  晚青妤尤喜与他坐于二楼窗前读书,日光洒落书页,染上一层暖黄,似岁月沉淀的色泽。墨香与纸香交织,平添几分青涩回忆。
  那几年,是晚青妤
  最快乐的时光。
  或许唯有年少时,方能拥有那般纯粹的憧憬与青涩的情愫吧。
  时隔两年再入书肆,晚青妤心境已大不相同。她望着容颜未改的付伯伯,温声道:“青妤昨日方回京,多谢付伯伯挂念。”
  付伯伯引她至客房坐下,笑道:“自是想念的。这两年你不在,付伯伯少了许多乐趣。不过,这两年的新书我都为你留着,待会儿你走时务必带上。”
  说罢,他瞥了一眼方于,认出此人乃是萧秋折的随从,前些时日曾随其来此调查。
  付伯伯压低嗓音问道:“青妤如今居于何处?钰书可知你回京了?”
  晚青妤当年与萧秋折订婚,付钰书在家中闹了许久,众人皆知此事,亦知晚青妤当初嫁与萧秋折是为救太保府。
  彼时,付家人早已将晚青妤视为儿媳,奈何事与愿违,终究未能如愿。
  方于闻他提及此事,眼皮不由跳了几下。晚青妤与萧秋折虽为利益成婚,外人亦不可随意议论,更不可损了公子的颜面。
  他这是……
  第11章
  “竟令探花郎如此痴心。……
  晚青妤乃是官家闺秀,自幼受教于诗书礼仪,言谈举止皆合乎规矩,深谙何时何地该说何话。
  她浅笑盈盈,温声回道:“自是居于亲王府中。两年未归京城,竟觉陌生了许多,街巷变迁,若非有人引路,怕是连方向都难辨。不过,付伯伯这书肆,青妤却是记得清清楚楚。”
  她巧妙避开了付钰书的话题,付伯伯亦未再追问,只命人奉上香茗,又取来几册时下风靡的书籍递与她。
  晚青妤随手翻阅,见其中内容与昔日所读大不相同,虽觉新奇,却也不失雅致。她含笑致谢:“多谢付伯伯,这些书青妤定会细细品读。”
  付伯伯笑容满面,道:“青妤博览群书,学问深厚,读罢若能写下心得,老朽便将其置于书肆,供众人参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