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与她 第119节
白婳止了口,没了再交谈的兴致,之后就是嫂嫂祝氏时不时接几句姨母的话了。
两人大概聊了有一盏茶的功夫,祝氏忽的细眉蹙起,弯腰拊胸起呕意。
白婳一惊,但兄长与祝氏身边的丫鬟都已对此见怪不怪。
白澍安上前将祝氏扶住,还有个伶俐的丫头,很快端水过来给祝氏饮下,压一压胃口的翻涌。
白婳看明白,知晓这是怀孕女子孕期常有的反应,这才心安下来。
荣夫人观察一会儿,等情况不再混乱,这才开口关询问道:“外甥媳妇这是有喜了吧,几个月份了。”
祝氏捏着手帕擦擦嘴角,边整理衣服,边如实回复:“已经四个月了。”
荣夫人算算日子说:“四个月……孕吐反应应当快要缓解了,忍过这一时就会好很多了,你无婆母在身边照顾,平日更多几分辛苦,姨母以后会常来看你,就当是替姐姐尽心了。”
这话说得漂亮,祝氏看向夫君一眼,配合应承。
荣迟菲这时再次插了句嘴:“娘,你哪有精力同时间照顾两个孕妇,我亲嫂嫂眼下也怀着孕,每日吐得昏天黑地,瘦了好几圈,我看你还是多管管自家儿媳妇吧。”
荣夫人眼神乜了荣迟菲一眼,怨怪她多话。
先被长姐瞪,后又被母亲警告,荣迟菲十分不悦,且情绪全部显在脸上。
白婳与兄长对视一眼,前者平淡如常,还能诚恳道出一句恭喜,后者压抑忿忿,心中忍不住暗骂荣临晏真是个负心薄情郎!
……
送走客人,白澍安直接出门上马,去了工部衙署。
最近皇城北墙正在修缮,宫苑里又有新殿计划搭建,事务繁忙,抽不开身,若不是家中有怀孕的夫人需要照顾关怀,白澍安白日间是不会中途回一次家的。
兄长走后,白婳扶着嫂嫂慢步回后院。
路上,两人闲聊起来姨母一家,默契都觉得以后这门亲戚不必过于来往热络。
祝氏细心察觉到什么,言道说:“婳儿刚刚有没有注意到,得知我怀了身孕,姨母脸色先是怪异了瞬,而后才绽开笑容,或许是我多心,总觉得姨母神情有些不对劲,可具体又说不清。”
被嫂嫂一提醒,白婳仔细回想方才言谈的细节。
姨母从善如流间,好像确实有过片刻的笑容僵硬,好似想起了什么不愉快的事。
白婳思忖回复说:“姨母向来情绪不外显,更总是叫人琢磨不透的。”
祝氏赞同,她轻抚白婳的手,幽幽喟叹出口气,口吻带些歉意道:“当初若不是我与你兄长难护住你,婳儿也不必千里迢迢寄居到季陵,寄人篱下的日子想来不好过,这两年,婳儿在荣家受了不少委屈吧。”
白婳意外嫂嫂会顺势提起这个。
她摇摇头,释然道:“嫂嫂不必因此歉疚,当初若我不走,选择继续留在京中,后面不知道要遇多少棘手状况,我远离风口浪尖,避过风头,安稳顺遂过了这两年,已是知足。还有,去到季陵后,我也有一段际遇,世事无常,命运的安排或许就是最好的。”
祝氏好奇:“际遇……我先前听你兄长提过些你的经历,婳儿所说的,是其中哪一段?”
白婳垂目,神容微露赧然,不肯说。
祝氏掩袖一笑,揶揄她说:“好好,婳儿如今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秘密,嫂嫂识相些,就不坚持打破砂锅问到底了。”
白婳不经逗,闻言脸色更红,直言嫂嫂不正经。
两人一阵嬉笑,玩笑完,继续结伴而行。
白婳走着走着,不由顺着嫂嫂刚刚的话再次想到姨母。
姨母向来情绪不外显,有刚刚那样的表现,不禁让人好奇,荣家内苑是不是又闹出了什么棘手的麻烦事。
杨家千金已有身孕,成亲后这么快就怀了表哥的骨肉,如何说,这都是好事的。
白婳琢磨不明,收回神,干脆不去想别人家的事了。
她与嫂嫂祝氏约着午睡后一起去厨房做食点,待申时给兄长及其同僚送去,以表慰问。
第96章 幕后主使
日子安稳平淡地过着,祝氏孕吐的反应慢慢减轻,胃口舒服了,嘴巴跟着刁起来,突然开始嗜吃酸甜。
如今,白澍安好不容易官复原职,借着修缮城墙及新殿建筑的工事在工部员外郎跟前露脸,祝氏不想此刻叫丈夫分心,想吃什么只差遣仆从去外面买回来。
天气回暖,白婳带着小尤出门做新衣,想起嫂嫂近日最爱吃的洞庭饐和橙糕就是隔壁食楼的招牌,于是量完衣衫尺寸后,顺便去了食楼一趟。
却不想,在那偶遇了熟人。
她刚刚拿到打包好的糕点,即将转身时,听到身后传来一道熟悉的称呼——“临晏兄莫走,咱们再喝几盅……”
余光乜到,斜后方有三四个男子结伴拥簇,全部面红耳赤,醉醺醺的。
白婳抿唇,有意绕柱避开,于是她注意到了荣临晏,而对方昏昏沉沉的,并未看清她。
出门送走表哥,那几人似乎未尽兴还要继续喝,回来时与白婳擦肩而过,这么近的距离,他们含糊的对话声很清晰传进她耳里。
“一醉解千愁啊,说起来临晏兄真是不顺,先前风风光光在大将军王摆的擂台上夺魁,结果不受重用,如今跟着左相,也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听说是一个月前,左相交给他一个训练江湖人士的任务,他完成的不好,所以才……”
“按理说仕途再不顺,家中有喜事也能冲一冲啊,他夫人不是有孕嘛,这么好的事,他面上一点不见喜色,这到底是不是亲生的啊。”
这当然是玩笑话,不是亲生的还能如何?
荣临晏在京无根基,众人口无遮拦也不知有个忌讳,然而荣家夫人却是正正经经的将军府千金,得罪不起的人物,哪能随便遭猜疑议论。
同行有谨慎者,闻言立刻把话头拦住,打圆场道:“不说了不说了,临晏兄酒钱都付了,咱们可不能白白浪费了佳酿,回厢速饮去。”
“走走走!”
几人渐走远,声音也断了。
白婳微出神,小尤在旁轻唤她一声,才叫她收回思绪。
原来前日姨母所言表哥如今官途风光并不真实,不知是姨母好面子才在人前那样说的,还是表哥面对家人有所隐瞒,从来只报喜不报忧。
她又想到了杨氏,昔日跋扈的京城贵女千金,莫名其妙愿意委身给当时身上尚未有一官半职的表哥,是真爱,还是慧眼识珠,觉得表哥将来一定能成大器?
再或者,其中另有隐情呢。
……
京郊八十里外,龙虎山麓,兵士们整齐列队,执盾执矛,森然有序地向前方深林进发。
流寇之首裘束,十日前第一次正面与宁玦他们交手,惨败后仓皇而逃。
因其对附近地势地形的熟悉,苟延残喘数日仍未显露踪影,耽误了宁玦速战速决的计划,使他未能如约按时回京与白婳团聚。
大将军王派给宁玦做副手的都监秦立,早对宁玦空降指挥使的位置不满,奈何大将军王的命令压下来,他纵有不服气,也得隐忍听从。
宁玦领队,带着兵士们在林子里窜来窜去,迟迟寻不到裘束的踪影,几番搜索无果后,秦立渐渐显出不耐之状,每每领命,都敷衍了了。
宁玦看在眼里,懒得与他多费口舌,交代秦立去做的事也慢慢全部转移给臧凡和陈复。
他无意在军营收服人心,只要不影响剿匪进度、回京进程,旁人对他态度如何,宁玦不端官威,也懒得计较。
两日后,士兵们终于有所发现——在密林深处一棵粗实榆木后面的地面上,赫然有木炭燃尽的黑色痕迹,上面还被人垫过土,轻踩了几个脚印,像是想要遮掩炭烧的痕迹,但过于不谨慎,只踩了两脚做做样子,便抱
着侥幸心理离开了。
秦立见状,大喜,想都不想便要带人朝前追击,意欲将流寇一举全歼。
宁玦阻拦,觉得炭烧痕迹留得过于明显,像是有人故意为之,有目的地指引他们过去。
秦立本就不服宁玦,听他当众否认自己,面上无光,心头恨恨,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宁玦是怕自己抢了他作为主指挥使的风头,才不许可他乘胜追击。
遂违军令,不客气地抽调出属于他的小队人马,一意孤行坚持追击。
“打狗入穷巷,难免遭反噬。”宁玦不欲多言,淡淡道了句:“随你。”
秦立负气离开,神气十足。
然而一日后,裘束派人射来箭翎传信,言道已生擒秦立,要他死还是留他活,全看宁玦配不配合。
这伙流寇,先与他们几番正面冲突,伤亡惨重,后又接连凶险逃窜,加之期久无粮无药,早被折腾得够呛。
宁玦先前不急的原因就是觉得围堵困死他们,不失为一良计,结果秦立非要自作聪明,白白送去人头,当了流寇的人质,叫他们反占了先机。
得知情况,臧凡冷着脸没好气,直道不救傻子。
连陈复这样脾气好的,也没忍住脾气,在旁小声啐了句脏话出来。
宁玦垂目思忖片刻。
他与秦立不算有私怨,若是能救,便不会冷硬心肠坚持坐视不理,想了想,他没有意气用事当恶人,而是答应裘束可以提要求。
其实若照从前,宁玦救是不救,还真不好说。只是如今,他与白婳平日相处时间愈久,就愈发潜移默化地从她那里沾染到得饶人处且饶人、与人为善的习惯。
他确实变了不少。
这一点,臧凡比他自己都更早发觉。
两人这么多年的好友,谁不知道谁。
昔日恣意如风的潇洒剑客,何时管过人间的疾苦,他遗世独立,也谪仙清冷,如今呢,经历万千后,到底是自愿坠进俗世中了。
毕竟,有窈窕美人在俗世里等着与他厮守。
很快,裘束提来第一个要求:派一两个人送来吃食绷带,还有水囊,不许带防身武器。
意料之中,宁玦照做,命人准备。
一个时辰后,裘束再提第二个要求,这次他没有派人过来传话,而是再发箭翎,翎上捎信,上面邀宁玦见面聊聊。
敌寡我众,加之宁玦自身武功高强,自没有怕他的道理。
于是宁玦痛快应下,谨慎起见,两人只单独见面,谁也不许带随从。
达成共识后,见面地点定在了山顶上的边崖,为防有人偷袭使诈,这是最合适的地点。
对方如此虑全,宁玦不由想,此人擅谋算,绝非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寻常贼寇之流。
两人边崖相见,一个白袍清素,一个玄衣劲挺,四目相对,两人都平和,没有剑拔弩张的气势汹汹,亦未互相针对。
宁玦先开口:“我最不喜欢别人与我卖关子,你有什么话,一次说完,之后便再没有跟我讨价还价的机会。”
裘束大概是受了伤,俊面上微显苍白,但肩背挺直,眸光凛然,气场不输。
他同样开门见山道:“我可以从此远离京歧,不再扰乱京都,但前提是……大人得给我和兄弟们留一条活路。朝廷屡次清剿我们,美其名曰为了百姓安宁,可若不是听闻我与兄弟们不久前在山上挖出了金矿,朝廷哪会记得我们这群蝼蚁,又怎会如此兴师动众地将我们收编或清除?我要我兄弟们的命,钱银归你们,还有,请大人帮我给杨家嫡次女传个话,问问她,我儿子如今在她肚子里过得还好吗?”
说前面那些话时,裘束语气沉沉,面容也严肃,可到最后一句时,他眸光里忽而闪过狡黠之意,嘴角也现出轻浮的微笑来。
两人大概聊了有一盏茶的功夫,祝氏忽的细眉蹙起,弯腰拊胸起呕意。
白婳一惊,但兄长与祝氏身边的丫鬟都已对此见怪不怪。
白澍安上前将祝氏扶住,还有个伶俐的丫头,很快端水过来给祝氏饮下,压一压胃口的翻涌。
白婳看明白,知晓这是怀孕女子孕期常有的反应,这才心安下来。
荣夫人观察一会儿,等情况不再混乱,这才开口关询问道:“外甥媳妇这是有喜了吧,几个月份了。”
祝氏捏着手帕擦擦嘴角,边整理衣服,边如实回复:“已经四个月了。”
荣夫人算算日子说:“四个月……孕吐反应应当快要缓解了,忍过这一时就会好很多了,你无婆母在身边照顾,平日更多几分辛苦,姨母以后会常来看你,就当是替姐姐尽心了。”
这话说得漂亮,祝氏看向夫君一眼,配合应承。
荣迟菲这时再次插了句嘴:“娘,你哪有精力同时间照顾两个孕妇,我亲嫂嫂眼下也怀着孕,每日吐得昏天黑地,瘦了好几圈,我看你还是多管管自家儿媳妇吧。”
荣夫人眼神乜了荣迟菲一眼,怨怪她多话。
先被长姐瞪,后又被母亲警告,荣迟菲十分不悦,且情绪全部显在脸上。
白婳与兄长对视一眼,前者平淡如常,还能诚恳道出一句恭喜,后者压抑忿忿,心中忍不住暗骂荣临晏真是个负心薄情郎!
……
送走客人,白澍安直接出门上马,去了工部衙署。
最近皇城北墙正在修缮,宫苑里又有新殿计划搭建,事务繁忙,抽不开身,若不是家中有怀孕的夫人需要照顾关怀,白澍安白日间是不会中途回一次家的。
兄长走后,白婳扶着嫂嫂慢步回后院。
路上,两人闲聊起来姨母一家,默契都觉得以后这门亲戚不必过于来往热络。
祝氏细心察觉到什么,言道说:“婳儿刚刚有没有注意到,得知我怀了身孕,姨母脸色先是怪异了瞬,而后才绽开笑容,或许是我多心,总觉得姨母神情有些不对劲,可具体又说不清。”
被嫂嫂一提醒,白婳仔细回想方才言谈的细节。
姨母从善如流间,好像确实有过片刻的笑容僵硬,好似想起了什么不愉快的事。
白婳思忖回复说:“姨母向来情绪不外显,更总是叫人琢磨不透的。”
祝氏赞同,她轻抚白婳的手,幽幽喟叹出口气,口吻带些歉意道:“当初若不是我与你兄长难护住你,婳儿也不必千里迢迢寄居到季陵,寄人篱下的日子想来不好过,这两年,婳儿在荣家受了不少委屈吧。”
白婳意外嫂嫂会顺势提起这个。
她摇摇头,释然道:“嫂嫂不必因此歉疚,当初若我不走,选择继续留在京中,后面不知道要遇多少棘手状况,我远离风口浪尖,避过风头,安稳顺遂过了这两年,已是知足。还有,去到季陵后,我也有一段际遇,世事无常,命运的安排或许就是最好的。”
祝氏好奇:“际遇……我先前听你兄长提过些你的经历,婳儿所说的,是其中哪一段?”
白婳垂目,神容微露赧然,不肯说。
祝氏掩袖一笑,揶揄她说:“好好,婳儿如今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秘密,嫂嫂识相些,就不坚持打破砂锅问到底了。”
白婳不经逗,闻言脸色更红,直言嫂嫂不正经。
两人一阵嬉笑,玩笑完,继续结伴而行。
白婳走着走着,不由顺着嫂嫂刚刚的话再次想到姨母。
姨母向来情绪不外显,有刚刚那样的表现,不禁让人好奇,荣家内苑是不是又闹出了什么棘手的麻烦事。
杨家千金已有身孕,成亲后这么快就怀了表哥的骨肉,如何说,这都是好事的。
白婳琢磨不明,收回神,干脆不去想别人家的事了。
她与嫂嫂祝氏约着午睡后一起去厨房做食点,待申时给兄长及其同僚送去,以表慰问。
第96章 幕后主使
日子安稳平淡地过着,祝氏孕吐的反应慢慢减轻,胃口舒服了,嘴巴跟着刁起来,突然开始嗜吃酸甜。
如今,白澍安好不容易官复原职,借着修缮城墙及新殿建筑的工事在工部员外郎跟前露脸,祝氏不想此刻叫丈夫分心,想吃什么只差遣仆从去外面买回来。
天气回暖,白婳带着小尤出门做新衣,想起嫂嫂近日最爱吃的洞庭饐和橙糕就是隔壁食楼的招牌,于是量完衣衫尺寸后,顺便去了食楼一趟。
却不想,在那偶遇了熟人。
她刚刚拿到打包好的糕点,即将转身时,听到身后传来一道熟悉的称呼——“临晏兄莫走,咱们再喝几盅……”
余光乜到,斜后方有三四个男子结伴拥簇,全部面红耳赤,醉醺醺的。
白婳抿唇,有意绕柱避开,于是她注意到了荣临晏,而对方昏昏沉沉的,并未看清她。
出门送走表哥,那几人似乎未尽兴还要继续喝,回来时与白婳擦肩而过,这么近的距离,他们含糊的对话声很清晰传进她耳里。
“一醉解千愁啊,说起来临晏兄真是不顺,先前风风光光在大将军王摆的擂台上夺魁,结果不受重用,如今跟着左相,也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听说是一个月前,左相交给他一个训练江湖人士的任务,他完成的不好,所以才……”
“按理说仕途再不顺,家中有喜事也能冲一冲啊,他夫人不是有孕嘛,这么好的事,他面上一点不见喜色,这到底是不是亲生的啊。”
这当然是玩笑话,不是亲生的还能如何?
荣临晏在京无根基,众人口无遮拦也不知有个忌讳,然而荣家夫人却是正正经经的将军府千金,得罪不起的人物,哪能随便遭猜疑议论。
同行有谨慎者,闻言立刻把话头拦住,打圆场道:“不说了不说了,临晏兄酒钱都付了,咱们可不能白白浪费了佳酿,回厢速饮去。”
“走走走!”
几人渐走远,声音也断了。
白婳微出神,小尤在旁轻唤她一声,才叫她收回思绪。
原来前日姨母所言表哥如今官途风光并不真实,不知是姨母好面子才在人前那样说的,还是表哥面对家人有所隐瞒,从来只报喜不报忧。
她又想到了杨氏,昔日跋扈的京城贵女千金,莫名其妙愿意委身给当时身上尚未有一官半职的表哥,是真爱,还是慧眼识珠,觉得表哥将来一定能成大器?
再或者,其中另有隐情呢。
……
京郊八十里外,龙虎山麓,兵士们整齐列队,执盾执矛,森然有序地向前方深林进发。
流寇之首裘束,十日前第一次正面与宁玦他们交手,惨败后仓皇而逃。
因其对附近地势地形的熟悉,苟延残喘数日仍未显露踪影,耽误了宁玦速战速决的计划,使他未能如约按时回京与白婳团聚。
大将军王派给宁玦做副手的都监秦立,早对宁玦空降指挥使的位置不满,奈何大将军王的命令压下来,他纵有不服气,也得隐忍听从。
宁玦领队,带着兵士们在林子里窜来窜去,迟迟寻不到裘束的踪影,几番搜索无果后,秦立渐渐显出不耐之状,每每领命,都敷衍了了。
宁玦看在眼里,懒得与他多费口舌,交代秦立去做的事也慢慢全部转移给臧凡和陈复。
他无意在军营收服人心,只要不影响剿匪进度、回京进程,旁人对他态度如何,宁玦不端官威,也懒得计较。
两日后,士兵们终于有所发现——在密林深处一棵粗实榆木后面的地面上,赫然有木炭燃尽的黑色痕迹,上面还被人垫过土,轻踩了几个脚印,像是想要遮掩炭烧的痕迹,但过于不谨慎,只踩了两脚做做样子,便抱
着侥幸心理离开了。
秦立见状,大喜,想都不想便要带人朝前追击,意欲将流寇一举全歼。
宁玦阻拦,觉得炭烧痕迹留得过于明显,像是有人故意为之,有目的地指引他们过去。
秦立本就不服宁玦,听他当众否认自己,面上无光,心头恨恨,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宁玦是怕自己抢了他作为主指挥使的风头,才不许可他乘胜追击。
遂违军令,不客气地抽调出属于他的小队人马,一意孤行坚持追击。
“打狗入穷巷,难免遭反噬。”宁玦不欲多言,淡淡道了句:“随你。”
秦立负气离开,神气十足。
然而一日后,裘束派人射来箭翎传信,言道已生擒秦立,要他死还是留他活,全看宁玦配不配合。
这伙流寇,先与他们几番正面冲突,伤亡惨重,后又接连凶险逃窜,加之期久无粮无药,早被折腾得够呛。
宁玦先前不急的原因就是觉得围堵困死他们,不失为一良计,结果秦立非要自作聪明,白白送去人头,当了流寇的人质,叫他们反占了先机。
得知情况,臧凡冷着脸没好气,直道不救傻子。
连陈复这样脾气好的,也没忍住脾气,在旁小声啐了句脏话出来。
宁玦垂目思忖片刻。
他与秦立不算有私怨,若是能救,便不会冷硬心肠坚持坐视不理,想了想,他没有意气用事当恶人,而是答应裘束可以提要求。
其实若照从前,宁玦救是不救,还真不好说。只是如今,他与白婳平日相处时间愈久,就愈发潜移默化地从她那里沾染到得饶人处且饶人、与人为善的习惯。
他确实变了不少。
这一点,臧凡比他自己都更早发觉。
两人这么多年的好友,谁不知道谁。
昔日恣意如风的潇洒剑客,何时管过人间的疾苦,他遗世独立,也谪仙清冷,如今呢,经历万千后,到底是自愿坠进俗世中了。
毕竟,有窈窕美人在俗世里等着与他厮守。
很快,裘束提来第一个要求:派一两个人送来吃食绷带,还有水囊,不许带防身武器。
意料之中,宁玦照做,命人准备。
一个时辰后,裘束再提第二个要求,这次他没有派人过来传话,而是再发箭翎,翎上捎信,上面邀宁玦见面聊聊。
敌寡我众,加之宁玦自身武功高强,自没有怕他的道理。
于是宁玦痛快应下,谨慎起见,两人只单独见面,谁也不许带随从。
达成共识后,见面地点定在了山顶上的边崖,为防有人偷袭使诈,这是最合适的地点。
对方如此虑全,宁玦不由想,此人擅谋算,绝非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寻常贼寇之流。
两人边崖相见,一个白袍清素,一个玄衣劲挺,四目相对,两人都平和,没有剑拔弩张的气势汹汹,亦未互相针对。
宁玦先开口:“我最不喜欢别人与我卖关子,你有什么话,一次说完,之后便再没有跟我讨价还价的机会。”
裘束大概是受了伤,俊面上微显苍白,但肩背挺直,眸光凛然,气场不输。
他同样开门见山道:“我可以从此远离京歧,不再扰乱京都,但前提是……大人得给我和兄弟们留一条活路。朝廷屡次清剿我们,美其名曰为了百姓安宁,可若不是听闻我与兄弟们不久前在山上挖出了金矿,朝廷哪会记得我们这群蝼蚁,又怎会如此兴师动众地将我们收编或清除?我要我兄弟们的命,钱银归你们,还有,请大人帮我给杨家嫡次女传个话,问问她,我儿子如今在她肚子里过得还好吗?”
说前面那些话时,裘束语气沉沉,面容也严肃,可到最后一句时,他眸光里忽而闪过狡黠之意,嘴角也现出轻浮的微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