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第234节
“又说胡话。”少年明尘和宋从心一般高,闻言抬手摁住弟子的脑袋,不轻不重地揉了两下,“你在师尊这里永远都是小孩子。”
宋从心忍住薅一把师尊脑袋的冲动,斟酌明尘方才的话语:“……弟子有许多困惑,师尊。”
“嗯,为师知道。”明尘牵起宋从心的手,迈步往前,道,“不急。你所困惑不解的,为师会一一说与你听。”
宋从心随师尊一同步入云中,她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脚下也轻飘得没有落地的实感。忽而,明尘抬袖一拂,云开雾散。一缕天光照落在身,显出脚下云石为阶的天途。宋从心踏上台阶,极目远眺,宏伟巍峨的仙宫在云间若隐若现。它们似乎距离自己很远,又仿佛触手可及。这种虚浮不实之感,令人隐隐感到扭曲。
宋从心对那仙宫的建筑样式并不陌生,那是无极道门特有的琳琅玉质。九宸山灵炁充沛,采来筑房的山石随着岁月的洗涤会呈现出青玉的质地。是以道门建筑无需雕梁画栋,简素即是至雅。耸立云间的仙宫,
雄伟壮丽的云海,触手可及的苍穹,一切的一切,就仿佛……这里便是修真者求索一生的尽头。
……不对。宋从心并未被奇景所迷,她阖眼,摒弃眼耳口鼻的感知,以心观世。
再次睁眼,宋从心眼前所见天翻地覆。
金丝,数之不尽的金丝。
细入毫芒的金丝自四面八方而来,穿行云间,奔涌如河。宋从心面色发白,她“看见”浩瀚无垠的宇宙,千万光年外的一场塌缩将星辰湮埋;无穷无尽的金丝织成了天幕,远处的仙宫却扭曲成一片混沌的黯色。连光芒都被吞没的黑暗里,任何物质都会扭曲湮灭。那是黑洞,是深渊,是涡流,是看一眼都将万劫不复的死灭。
初入此地所见的渺茫云烟,竟是蒙住凡胎肉眼、避免她被某种诡谲感知刺伤的纱帘。
宋从心瞬间收回神识,只觉寒毛倒竖。
“嗯?”明尘回首,“天枢竟已替你开过心眼了吗?哼,多事。”
“……”宋从心呆滞,以为自己听错了。
“莫要强开心眼,此处已是天外,距离虚空仅有一线之遥。”明尘没有太多师长的架子,也不觉得自己对天枢的不满有何不妥,“天枢修行灵觉之道,此道钻研越深,便越是与诡秘疯狂相伴。她自己是朝闻道夕可死矣,却不体谅别家长辈的忧虑心切。”
“天外?”宋从心沉吟,“相传,无极道门每一代的修真者都会归隐剑冢,藉由禁地中的天门羽化登仙。世人皆传第一仙宗有登仙秘法,实则禁地内是宗门先贤为后来者开辟的险途。先贤飞升时,会将毕生所得存于此,故而天门也是宗门的传道秘境。”
若这个传说是真的,那无极道门的先贤确实高瞻远瞩。他们将宗门的道统封存在天外,即便宗门遭遇灭门之灾,火种也能流传下来。
“是,也不是。”明尘缓缓道,“此地确实是宗门的传教秘境,但在更久远的从前,它被称作‘无极’。”
——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
“我们所处的人世与混沌虚空之间有一层界,这层界便是‘无极’。古时,修真者神游太虚,亦或观星士夜瞻天象,便是以神魂之身入无极之野。寻常修士想要触碰一线灵光都须要漫长的索悟,但先贤却敢于耗费数代人的心血于无极开辟道场。于当世而言,确实堪称壮举。
“然而。”
当。一声厚重的钟鸣响起。
几乎是一错眼的间隙,那看似遥不可及的仙宫便近在眼前。宋从心看见成千上万道透明的影子从身旁走过,向着远方的殿宇,如跃龙门的鲤鱼。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人负匣,有人持剑。他们都穿着无极道门的服饰,衣摆上的水纹剑徽各有不同。内门弟子,长老,掌门。更有甚者,他们的服饰熟悉而又陌生,似有如今无极道门宗服的痕迹,又在细节与样式上有微妙的不同——那份不同源自朝代的变更。他们与宋从心不是同个时代的人。
“那是无极道门历代的求道者。”明尘驻足不前,看着那些泛着金光的人影,直到他们逐渐消失,“古时的修真者仅能以神魂窥得无极之景,而能以肉身飞升至此的修士便已脱胎凡骨,成就仙身。他们本可以在此观摩先贤留下的道义,参悟先贤留下的天机,从而彻底蜕生,洞破虚空。”
本可以?宋从心咽下心中的震撼,望向师尊。
明尘神色平静。
“我是无极道门第二十代门徒,师从七仙之一的道衍散人。他飞升前夕,曾唤为师至其座下,拉着我的手,忠言苦口,谆谆告诫。
“他说,徒儿,为师知道你天赋过人。再过些年,你修为必将与为师齐身。然,而师弟师妹年岁尚小,宗门须有挑梁者。你且代为师照拂宗门百年,可否?
“百年不长,我应下此事。师尊了结了最后一桩心事,次日便步入了剑冢。临别前,他说,徒儿,为师知道你必然是自我之后的第二位飞升者,世人皆不及你。为师会在你将行的道路上留下刻语,助你大道显明。你飞升后,切记要去天门内察看,切记,切记。”
三声切记,哀哀慈心。
这是宋从心第一次听师尊说起自己的往事。平日里,都是她在说,明尘在听。
明尘活了太久,熬死了故人,熬走了时代。就连曾经不愿忘怀的一切,都已被扫进故纸堆里。然而千年过去,明尘仍记得师长飞升前的殷殷教诲,记得道衍散人紧蹙的眉头,放不下的话语。他也曾有把酒言欢的挚友、并肩而立的同门、憧憬仰望的师尊。他也曾是这片大地上踟蹰独行的稚子,被人牵着手走过最初坎坷不平的路。
宋从心听得入神,不知不觉间,明尘已牵着她来到殿前。他先她一步,推开了那扇尘封的殿门。
“故而,为师飞升之时,循着师长的教诲,推开了这扇门。”
殿门缓缓开启,它没有任何分量,却让人恍惚听见了时光轧过的声音。宋从心突然意识到,她正在经历师尊当年经历过的,见证他曾经见证的。
然而,随着殿门洞开,宋从心瞳孔
放大。
空荡荡的大殿中,没有人影,没有摆设。八方支柱,正殿灰墙,只有一行用剑纂下的古言,霸道无比地烙印进观者的眼眶。
明尘的语气依旧平淡。
“殿中确有师尊留下的刻语。”
短短九字,触目惊心。
[吾徒明尘,其自戕于此。]
第367章
[本章有大量疯狂、猎奇、掉san的描写,不喜慎入。]
宋从心无法想象,当年推开殿门的师尊看到这一行字,究竟是什么心情。
师长留予徒弟的最后一句诫语,竟是一句命他自裁的使令。
宋从心下意识攥紧了明尘的手,像是要将他锚定般牢牢地抓住,怕眼前人无声无息地消失,也怕他只是一抹旧日的幻影。察觉到弟子的不安,明尘收回视线,另一手覆上弟子的手背,安抚似的轻拍。他仍是沉静平和的,好像世间没有任何事能将他击垮。
“拂雪,无事。都已经过去了。”少年明尘弯眸笑叹,眼中竟有几分狡黠,“为师之后又活了千年,自然是没有顺师长之意的。你看,为师是暖的。”
明尘用手背贴了贴宋从心的脸颊,但这调皮的举动并没有抚平弟子紧蹙的眉头。明尘遗憾收手,平静地将故事续了下去:“当年为师看到这行字,确实心感诧异。但哪怕只是一瞬,为师都没想过要遵从这句刻语。你要知道,师长虽是引领徒弟前行的先驱,但这并不代表盲从与愚信。为师如此,愿你也是。”
“徒儿明白。”宋从心缓缓吸气,她艰涩地转头,再次将目光投入殿中,“天外究竟发生了什么,才让师祖留下如此绝望的刻语?”
道衍散人当然不是包藏祸心,亦或是嫉妒自己的徒弟才留下这么一句近乎诅咒的恶语。联系先前种种,宋从心推断道衍散人大抵是飞升至此,却发现了天外的异象。他试图寻找破局的契机,好为后人开辟生路。但最终,他失败了。万念俱灰之际,道衍散人唯一能留给后人的,只剩这一句刻语。
“永久城一行,女丑曾告诉弟子,自千年伊始,世间已无人飞升。”宋从心仔细端详墙上的剑痕,道衍散人落下的每一笔都是刚烈果决的,没有犹疑,没有颤抖,“她试图以此动摇弟子的立场,将永留民的失道归咎于无可奈何。神舟倾覆在即,修士却无法以登仙之法逃离此世。三界被迫成了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天地众生皆是熔炉中的蝼蚁。永留民中除了为人皇氏使命奔波的那批人外,另有人数可观的一批信徒,是为了飞升。”
譬如玄中。
“弟子若没有猜错,‘已无法飞升’是永留民用以渗透上清界的底牌。玄中叛变不过是沉疴日久后的一次病喘。在这之前,应当有更多人在暗中倒向了外道。”宋从心抿唇,只看清平留下的天书,会错以为明尘因不理世事而导致上清界风气败坏。但数百年来,外道怎么可能从不对上清界进行腐蚀?恐怕在世人看不见的地方,已有不少仙门弟子因此遭劫,或被清理门户,或因贪婪魂骨皆消。而能经手这些,在不造成恐慌的情况下抚平一切波澜的人,只有明尘。
明尘微笑不语,他眼神柔和,似在鼓励她说下去。
宋从心嗓子发涩,她想,自己或许还不够决断。至少,她暂时还无法想象自己对同门拔剑的情景。
“但我相信师尊,无法飞升或许另有缘由。而姜佑……祂遁入虚空前,曾将祂对虚空的钻研成果留给了我。”姜佑将力量传承给了灵希,却将知识留给了宋从心,祂让灵希成为督促拂雪不可行差踏错的眼,却将延续道路的希望留给了拂雪,“上古时期的修真者,两百年便可习得大乘,得以领受天恩。他们传下道统,择捡出拥有灵根的道体,并立下登天者贵落足者卑的铁律。这是因为神舟本就是延续族群的巢,他们必须挑选培养出能在天外存活下去的个体,这是族群先行者的使命。
“后来,人皇氏推翻了上古神明的统治,成为众生的领袖,便也不得不接过这份责任——为族群谋求一条生路。人皇氏不愿放弃没有灵根的凡人,便选择了化全为一的路径。若人皇氏的计划得成,从此族群上下只会发出相同的声音。族群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将摒弃私欲,彼此之间再无分歧。祂们共享知识、情感、生命,为族群和团体的利益奉献所有,且不会为此生出冗杂的感情。”
宋从心抬手,掌中出现一条骨龙的虚影。灰鱼是骨龙的血肉,骨龙是灰鱼的巢穴。祂们盘旋,滑出宋从心的掌心。
宋从心抬手一指,时间的指针被她隔空拨动。无形的时光加诸在骨龙与灰鱼身上,肉眼可见的变化如一页页翻过的书。
灰鱼不断生长,不断死亡,其鳞与灰落在骨龙身上,令其表层的白垩质越垢越厚。而灰鱼也在千万年的光阴中长出红蓝两色的神经触须,诞生灵智,开始思考。
祂们散于星海,不断拓荒,其中无数的个体遭遇危险,破灭消亡。但祂们获知的讯息、学到的知识会流回族群,成为集体的养料。
而为了生存与探索,祂们的形态也在不断变化。漫长的时光中,灰鱼先是长出骨骼质地的尖刺与外甲,后来因无法进行精细的操作,外甲之下又长出柔软透明的触肢,里面密密麻麻长满了神经触须。祂们不需要视力,所以没有眼睛;不需要落地,所以没有双腿。祂们通过触须感知外界的一切,衍生出一套以信息素为主的语言。祂们没有交媾与繁衍的概念,因为只要不断吞噬、获取养分,族群就能源源不断地分裂出孢子的个体。
祂们在星海中,也遭遇过毁灭式的打击。但极端特化的生长力与舍弃一切情感的理性,族群存活了下来。
“绮丽的族群。”明尘如此评价,他眼中既无厌憎,也无欣赏之意,“祂们有名字吗?”
宋从心沉默良久,道:“天书将其命名为‘白垩种’。祂们会忘记了神舟的历史,少数几个字符被视作进化的标志。”
自从天书脱离宿体,宋从心不能再随意调度天书的能力。但从清平手中接过火种后,宋从心与天书签订了另一份契约,人字碑也被封进了太虚宫里。宋从心拥有了“追时衍化”与“解读”的能力。她能解构世间万物,拨动时间的前进与逆转,从而推衍一颗种籽的无数种可能。
“天道认可了姜佑,因为这也是族群的出路之一。”宋从心苦笑,“哪怕再也不能以‘人’的形态存在,但祂们确实是宇宙的一种可能性。”
明尘静静地注视着她:“你认可吗?”
“无论我认不认可,这种可能性都切实地存在。所以,我能理解,师尊为何无法阻止姜佑。”宋从心十指收拢,绮丽的光影消弭无踪,“神舟搁浅,湮灭一切的黑潮已近在眼前。古神明遁入虚空,封死退路,实则是为了将黑潮阻挡在无极外面。世人无法飞升,因为灾厄盘亘于外,等待着吞噬我们的一切。”
这是宋从心基于自己查证的一切得出的结论。
“不,拂雪。世人难以飞升,确实是为师所为。”明尘轻笑,他负手而立,望向那铭刻九字的墙面,“当年,为师登临至此,大道煌煌,触手可及。即便师长留下的这句刻语,我也不甘心滞足不前。为师和你一样,摸索过这九字的每一个笔划,感受其中的剑意,推断师长刻下这行字的心境。最终,我将目光投向天外。”
明尘朝宋从心伸出手,他拳头攥起,缓缓松开,露出一颗——
“……石头?”
“嗯。是石头。”
宋从心盯着不管怎么看都跟路边捡来的没两样的石头,眼神略有茫然。
“言语再如何精辟,传递间也常有谬误。所以还是亲眼所见,方显真实。”明尘将石头拢回,淡然道,“更何况,文字是文明的结晶,而有些东西本就是文明之敌。所以无法用言辞阐述,也算合乎情理。”
宋从心敏锐察觉到师尊话语中的冷意:“师尊平日多有缄口,莫非……?”
“语言于为师而言,确实有特殊的意义。”明尘牵着宋从心走出大殿,话语一转,“不过有时候词不达意,或是对无关之人白费口舌,也实在劳心。”
宋从心:“……”
懂了,师尊还是不想长嘴。
宋从心跟在明尘身后,顺着云梯走向高处。直到两人在天穹之下站定,明尘才拿起那枚石子。
“为师记得,拂雪曾链结过灵希的神魂,分享过她的五感。”明尘颔首示意,“此法,也对为师试一次吧。”
没关系吗?宋从心依言闭上了眼睛,催动明觉之神的权能,搭建共感的桥梁。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要么宋从心强到能完全掌控对方,要么对方对自己全心信赖、毫无防备。与另一人共享感官就好比持刀去刺对方的眼睛,而那人要忍住躲避反抗的本能反应。
宋从心的灵触刺入明尘的天灵,她相信师尊能忍住反击的本能,却没想到建立共感的过程顺利得不可思议。再次睁眼,宋从心“看见”了自己。
“为师将耳目借予你。”明尘道,“以此作为屏障,无论你看见什么,感受到什么,灵魂都不受污染侵蚀。但,拂雪,你须得明了,有时崩毁并非来自外界的污染,而是来自内心理念的破裂。固守灵台清明,保持正念与怀疑。不要让那些东西动摇你,夺走你,明白吗?”
宋从心心弦紧绷,郑重颔首。她终于要触及那个危险的秘密——那个令人皇氏、姜佑都为之疯执的秘密。
唰。石子被高高抛起,宋从心的视野也随之升高。重力消失,烟云消散,平平无奇的石子径直冲入混沌与黑暗。它不断上升,上升,亦或是不断下坠,下坠……
时间与空间的感知被无限拉长,诡谲的错逆感再次来袭。石子穿过云层,升入星海。宇宙万籁俱寂,落入其中的物什永远也听不见触底的回音。宋从心有一种自己变成这颗石子的错觉,魂魄几乎要陷进黑暗的涡流里。突然,石子撞进一片粘稠的“水域”,天幕像湖面般泛起吊诡的涟漪。
天外怎会有水?这个念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很快便被抹去。
不要思考,不要求证,不要推理。宋从心警告自己。她所见的一切都将违背常理,违背认知。她只需要见证,如此而已。
……
石子没入黑水。
石子仍在上升。
石子开始剧烈地震颤,青灰色的表层龟裂出殷红的裂缝。红光在裂隙间闪烁,一臌一胀,似泵血的脏器在搏动。
然后,诡异的事发生了。
“……”
宋从心忍住薅一把师尊脑袋的冲动,斟酌明尘方才的话语:“……弟子有许多困惑,师尊。”
“嗯,为师知道。”明尘牵起宋从心的手,迈步往前,道,“不急。你所困惑不解的,为师会一一说与你听。”
宋从心随师尊一同步入云中,她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脚下也轻飘得没有落地的实感。忽而,明尘抬袖一拂,云开雾散。一缕天光照落在身,显出脚下云石为阶的天途。宋从心踏上台阶,极目远眺,宏伟巍峨的仙宫在云间若隐若现。它们似乎距离自己很远,又仿佛触手可及。这种虚浮不实之感,令人隐隐感到扭曲。
宋从心对那仙宫的建筑样式并不陌生,那是无极道门特有的琳琅玉质。九宸山灵炁充沛,采来筑房的山石随着岁月的洗涤会呈现出青玉的质地。是以道门建筑无需雕梁画栋,简素即是至雅。耸立云间的仙宫,
雄伟壮丽的云海,触手可及的苍穹,一切的一切,就仿佛……这里便是修真者求索一生的尽头。
……不对。宋从心并未被奇景所迷,她阖眼,摒弃眼耳口鼻的感知,以心观世。
再次睁眼,宋从心眼前所见天翻地覆。
金丝,数之不尽的金丝。
细入毫芒的金丝自四面八方而来,穿行云间,奔涌如河。宋从心面色发白,她“看见”浩瀚无垠的宇宙,千万光年外的一场塌缩将星辰湮埋;无穷无尽的金丝织成了天幕,远处的仙宫却扭曲成一片混沌的黯色。连光芒都被吞没的黑暗里,任何物质都会扭曲湮灭。那是黑洞,是深渊,是涡流,是看一眼都将万劫不复的死灭。
初入此地所见的渺茫云烟,竟是蒙住凡胎肉眼、避免她被某种诡谲感知刺伤的纱帘。
宋从心瞬间收回神识,只觉寒毛倒竖。
“嗯?”明尘回首,“天枢竟已替你开过心眼了吗?哼,多事。”
“……”宋从心呆滞,以为自己听错了。
“莫要强开心眼,此处已是天外,距离虚空仅有一线之遥。”明尘没有太多师长的架子,也不觉得自己对天枢的不满有何不妥,“天枢修行灵觉之道,此道钻研越深,便越是与诡秘疯狂相伴。她自己是朝闻道夕可死矣,却不体谅别家长辈的忧虑心切。”
“天外?”宋从心沉吟,“相传,无极道门每一代的修真者都会归隐剑冢,藉由禁地中的天门羽化登仙。世人皆传第一仙宗有登仙秘法,实则禁地内是宗门先贤为后来者开辟的险途。先贤飞升时,会将毕生所得存于此,故而天门也是宗门的传道秘境。”
若这个传说是真的,那无极道门的先贤确实高瞻远瞩。他们将宗门的道统封存在天外,即便宗门遭遇灭门之灾,火种也能流传下来。
“是,也不是。”明尘缓缓道,“此地确实是宗门的传教秘境,但在更久远的从前,它被称作‘无极’。”
——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
“我们所处的人世与混沌虚空之间有一层界,这层界便是‘无极’。古时,修真者神游太虚,亦或观星士夜瞻天象,便是以神魂之身入无极之野。寻常修士想要触碰一线灵光都须要漫长的索悟,但先贤却敢于耗费数代人的心血于无极开辟道场。于当世而言,确实堪称壮举。
“然而。”
当。一声厚重的钟鸣响起。
几乎是一错眼的间隙,那看似遥不可及的仙宫便近在眼前。宋从心看见成千上万道透明的影子从身旁走过,向着远方的殿宇,如跃龙门的鲤鱼。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人负匣,有人持剑。他们都穿着无极道门的服饰,衣摆上的水纹剑徽各有不同。内门弟子,长老,掌门。更有甚者,他们的服饰熟悉而又陌生,似有如今无极道门宗服的痕迹,又在细节与样式上有微妙的不同——那份不同源自朝代的变更。他们与宋从心不是同个时代的人。
“那是无极道门历代的求道者。”明尘驻足不前,看着那些泛着金光的人影,直到他们逐渐消失,“古时的修真者仅能以神魂窥得无极之景,而能以肉身飞升至此的修士便已脱胎凡骨,成就仙身。他们本可以在此观摩先贤留下的道义,参悟先贤留下的天机,从而彻底蜕生,洞破虚空。”
本可以?宋从心咽下心中的震撼,望向师尊。
明尘神色平静。
“我是无极道门第二十代门徒,师从七仙之一的道衍散人。他飞升前夕,曾唤为师至其座下,拉着我的手,忠言苦口,谆谆告诫。
“他说,徒儿,为师知道你天赋过人。再过些年,你修为必将与为师齐身。然,而师弟师妹年岁尚小,宗门须有挑梁者。你且代为师照拂宗门百年,可否?
“百年不长,我应下此事。师尊了结了最后一桩心事,次日便步入了剑冢。临别前,他说,徒儿,为师知道你必然是自我之后的第二位飞升者,世人皆不及你。为师会在你将行的道路上留下刻语,助你大道显明。你飞升后,切记要去天门内察看,切记,切记。”
三声切记,哀哀慈心。
这是宋从心第一次听师尊说起自己的往事。平日里,都是她在说,明尘在听。
明尘活了太久,熬死了故人,熬走了时代。就连曾经不愿忘怀的一切,都已被扫进故纸堆里。然而千年过去,明尘仍记得师长飞升前的殷殷教诲,记得道衍散人紧蹙的眉头,放不下的话语。他也曾有把酒言欢的挚友、并肩而立的同门、憧憬仰望的师尊。他也曾是这片大地上踟蹰独行的稚子,被人牵着手走过最初坎坷不平的路。
宋从心听得入神,不知不觉间,明尘已牵着她来到殿前。他先她一步,推开了那扇尘封的殿门。
“故而,为师飞升之时,循着师长的教诲,推开了这扇门。”
殿门缓缓开启,它没有任何分量,却让人恍惚听见了时光轧过的声音。宋从心突然意识到,她正在经历师尊当年经历过的,见证他曾经见证的。
然而,随着殿门洞开,宋从心瞳孔
放大。
空荡荡的大殿中,没有人影,没有摆设。八方支柱,正殿灰墙,只有一行用剑纂下的古言,霸道无比地烙印进观者的眼眶。
明尘的语气依旧平淡。
“殿中确有师尊留下的刻语。”
短短九字,触目惊心。
[吾徒明尘,其自戕于此。]
第367章
[本章有大量疯狂、猎奇、掉san的描写,不喜慎入。]
宋从心无法想象,当年推开殿门的师尊看到这一行字,究竟是什么心情。
师长留予徒弟的最后一句诫语,竟是一句命他自裁的使令。
宋从心下意识攥紧了明尘的手,像是要将他锚定般牢牢地抓住,怕眼前人无声无息地消失,也怕他只是一抹旧日的幻影。察觉到弟子的不安,明尘收回视线,另一手覆上弟子的手背,安抚似的轻拍。他仍是沉静平和的,好像世间没有任何事能将他击垮。
“拂雪,无事。都已经过去了。”少年明尘弯眸笑叹,眼中竟有几分狡黠,“为师之后又活了千年,自然是没有顺师长之意的。你看,为师是暖的。”
明尘用手背贴了贴宋从心的脸颊,但这调皮的举动并没有抚平弟子紧蹙的眉头。明尘遗憾收手,平静地将故事续了下去:“当年为师看到这行字,确实心感诧异。但哪怕只是一瞬,为师都没想过要遵从这句刻语。你要知道,师长虽是引领徒弟前行的先驱,但这并不代表盲从与愚信。为师如此,愿你也是。”
“徒儿明白。”宋从心缓缓吸气,她艰涩地转头,再次将目光投入殿中,“天外究竟发生了什么,才让师祖留下如此绝望的刻语?”
道衍散人当然不是包藏祸心,亦或是嫉妒自己的徒弟才留下这么一句近乎诅咒的恶语。联系先前种种,宋从心推断道衍散人大抵是飞升至此,却发现了天外的异象。他试图寻找破局的契机,好为后人开辟生路。但最终,他失败了。万念俱灰之际,道衍散人唯一能留给后人的,只剩这一句刻语。
“永久城一行,女丑曾告诉弟子,自千年伊始,世间已无人飞升。”宋从心仔细端详墙上的剑痕,道衍散人落下的每一笔都是刚烈果决的,没有犹疑,没有颤抖,“她试图以此动摇弟子的立场,将永留民的失道归咎于无可奈何。神舟倾覆在即,修士却无法以登仙之法逃离此世。三界被迫成了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天地众生皆是熔炉中的蝼蚁。永留民中除了为人皇氏使命奔波的那批人外,另有人数可观的一批信徒,是为了飞升。”
譬如玄中。
“弟子若没有猜错,‘已无法飞升’是永留民用以渗透上清界的底牌。玄中叛变不过是沉疴日久后的一次病喘。在这之前,应当有更多人在暗中倒向了外道。”宋从心抿唇,只看清平留下的天书,会错以为明尘因不理世事而导致上清界风气败坏。但数百年来,外道怎么可能从不对上清界进行腐蚀?恐怕在世人看不见的地方,已有不少仙门弟子因此遭劫,或被清理门户,或因贪婪魂骨皆消。而能经手这些,在不造成恐慌的情况下抚平一切波澜的人,只有明尘。
明尘微笑不语,他眼神柔和,似在鼓励她说下去。
宋从心嗓子发涩,她想,自己或许还不够决断。至少,她暂时还无法想象自己对同门拔剑的情景。
“但我相信师尊,无法飞升或许另有缘由。而姜佑……祂遁入虚空前,曾将祂对虚空的钻研成果留给了我。”姜佑将力量传承给了灵希,却将知识留给了宋从心,祂让灵希成为督促拂雪不可行差踏错的眼,却将延续道路的希望留给了拂雪,“上古时期的修真者,两百年便可习得大乘,得以领受天恩。他们传下道统,择捡出拥有灵根的道体,并立下登天者贵落足者卑的铁律。这是因为神舟本就是延续族群的巢,他们必须挑选培养出能在天外存活下去的个体,这是族群先行者的使命。
“后来,人皇氏推翻了上古神明的统治,成为众生的领袖,便也不得不接过这份责任——为族群谋求一条生路。人皇氏不愿放弃没有灵根的凡人,便选择了化全为一的路径。若人皇氏的计划得成,从此族群上下只会发出相同的声音。族群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将摒弃私欲,彼此之间再无分歧。祂们共享知识、情感、生命,为族群和团体的利益奉献所有,且不会为此生出冗杂的感情。”
宋从心抬手,掌中出现一条骨龙的虚影。灰鱼是骨龙的血肉,骨龙是灰鱼的巢穴。祂们盘旋,滑出宋从心的掌心。
宋从心抬手一指,时间的指针被她隔空拨动。无形的时光加诸在骨龙与灰鱼身上,肉眼可见的变化如一页页翻过的书。
灰鱼不断生长,不断死亡,其鳞与灰落在骨龙身上,令其表层的白垩质越垢越厚。而灰鱼也在千万年的光阴中长出红蓝两色的神经触须,诞生灵智,开始思考。
祂们散于星海,不断拓荒,其中无数的个体遭遇危险,破灭消亡。但祂们获知的讯息、学到的知识会流回族群,成为集体的养料。
而为了生存与探索,祂们的形态也在不断变化。漫长的时光中,灰鱼先是长出骨骼质地的尖刺与外甲,后来因无法进行精细的操作,外甲之下又长出柔软透明的触肢,里面密密麻麻长满了神经触须。祂们不需要视力,所以没有眼睛;不需要落地,所以没有双腿。祂们通过触须感知外界的一切,衍生出一套以信息素为主的语言。祂们没有交媾与繁衍的概念,因为只要不断吞噬、获取养分,族群就能源源不断地分裂出孢子的个体。
祂们在星海中,也遭遇过毁灭式的打击。但极端特化的生长力与舍弃一切情感的理性,族群存活了下来。
“绮丽的族群。”明尘如此评价,他眼中既无厌憎,也无欣赏之意,“祂们有名字吗?”
宋从心沉默良久,道:“天书将其命名为‘白垩种’。祂们会忘记了神舟的历史,少数几个字符被视作进化的标志。”
自从天书脱离宿体,宋从心不能再随意调度天书的能力。但从清平手中接过火种后,宋从心与天书签订了另一份契约,人字碑也被封进了太虚宫里。宋从心拥有了“追时衍化”与“解读”的能力。她能解构世间万物,拨动时间的前进与逆转,从而推衍一颗种籽的无数种可能。
“天道认可了姜佑,因为这也是族群的出路之一。”宋从心苦笑,“哪怕再也不能以‘人’的形态存在,但祂们确实是宇宙的一种可能性。”
明尘静静地注视着她:“你认可吗?”
“无论我认不认可,这种可能性都切实地存在。所以,我能理解,师尊为何无法阻止姜佑。”宋从心十指收拢,绮丽的光影消弭无踪,“神舟搁浅,湮灭一切的黑潮已近在眼前。古神明遁入虚空,封死退路,实则是为了将黑潮阻挡在无极外面。世人无法飞升,因为灾厄盘亘于外,等待着吞噬我们的一切。”
这是宋从心基于自己查证的一切得出的结论。
“不,拂雪。世人难以飞升,确实是为师所为。”明尘轻笑,他负手而立,望向那铭刻九字的墙面,“当年,为师登临至此,大道煌煌,触手可及。即便师长留下的这句刻语,我也不甘心滞足不前。为师和你一样,摸索过这九字的每一个笔划,感受其中的剑意,推断师长刻下这行字的心境。最终,我将目光投向天外。”
明尘朝宋从心伸出手,他拳头攥起,缓缓松开,露出一颗——
“……石头?”
“嗯。是石头。”
宋从心盯着不管怎么看都跟路边捡来的没两样的石头,眼神略有茫然。
“言语再如何精辟,传递间也常有谬误。所以还是亲眼所见,方显真实。”明尘将石头拢回,淡然道,“更何况,文字是文明的结晶,而有些东西本就是文明之敌。所以无法用言辞阐述,也算合乎情理。”
宋从心敏锐察觉到师尊话语中的冷意:“师尊平日多有缄口,莫非……?”
“语言于为师而言,确实有特殊的意义。”明尘牵着宋从心走出大殿,话语一转,“不过有时候词不达意,或是对无关之人白费口舌,也实在劳心。”
宋从心:“……”
懂了,师尊还是不想长嘴。
宋从心跟在明尘身后,顺着云梯走向高处。直到两人在天穹之下站定,明尘才拿起那枚石子。
“为师记得,拂雪曾链结过灵希的神魂,分享过她的五感。”明尘颔首示意,“此法,也对为师试一次吧。”
没关系吗?宋从心依言闭上了眼睛,催动明觉之神的权能,搭建共感的桥梁。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要么宋从心强到能完全掌控对方,要么对方对自己全心信赖、毫无防备。与另一人共享感官就好比持刀去刺对方的眼睛,而那人要忍住躲避反抗的本能反应。
宋从心的灵触刺入明尘的天灵,她相信师尊能忍住反击的本能,却没想到建立共感的过程顺利得不可思议。再次睁眼,宋从心“看见”了自己。
“为师将耳目借予你。”明尘道,“以此作为屏障,无论你看见什么,感受到什么,灵魂都不受污染侵蚀。但,拂雪,你须得明了,有时崩毁并非来自外界的污染,而是来自内心理念的破裂。固守灵台清明,保持正念与怀疑。不要让那些东西动摇你,夺走你,明白吗?”
宋从心心弦紧绷,郑重颔首。她终于要触及那个危险的秘密——那个令人皇氏、姜佑都为之疯执的秘密。
唰。石子被高高抛起,宋从心的视野也随之升高。重力消失,烟云消散,平平无奇的石子径直冲入混沌与黑暗。它不断上升,上升,亦或是不断下坠,下坠……
时间与空间的感知被无限拉长,诡谲的错逆感再次来袭。石子穿过云层,升入星海。宇宙万籁俱寂,落入其中的物什永远也听不见触底的回音。宋从心有一种自己变成这颗石子的错觉,魂魄几乎要陷进黑暗的涡流里。突然,石子撞进一片粘稠的“水域”,天幕像湖面般泛起吊诡的涟漪。
天外怎会有水?这个念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很快便被抹去。
不要思考,不要求证,不要推理。宋从心警告自己。她所见的一切都将违背常理,违背认知。她只需要见证,如此而已。
……
石子没入黑水。
石子仍在上升。
石子开始剧烈地震颤,青灰色的表层龟裂出殷红的裂缝。红光在裂隙间闪烁,一臌一胀,似泵血的脏器在搏动。
然后,诡异的事发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