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好啊。”编剧仔细想了想合理性,顺口说道,“正好最近因为勒布朗,斯坦福新生的话题度还挺高。”
  又是路易斯·勒布朗!
  麦莉终于还是没有沉住气,在不知道是第几次提起了去斯坦福的勒布朗之后,她拿起了手机又再次给对方发了一条消息。
  【我也要去斯坦福啦!】
  正在斯坦福大学校园图书馆里的路易斯是跟同伴一起走出场馆的时候才发现他的收件箱里塞满了未读短信。
  公众人物比较可怜的一点在于他们完全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美国大学会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官方注册好的学生邮箱,用于日常的作业及考试通知,学生如果有课业上的困惑也可以直接通过这个邮箱来联系老师。
  但此邮箱的格式十分统一,甚至在校内网只要一搜名字就会自动跳出关联的联系人。
  于是路易斯的学生邮箱里除了学校发来的邮件之外,还会收到各式各样的广告、示爱信、恐吓信。
  好在他脑子还算好使,及时使用了outlook的筛选功能,把一系列不相干的非校园实名账户和工作邮箱的东西全部过滤了。
  他同时也很庆幸美国的手机号码都是非实名制,就算被狗仔或stalker扒出了号码,他只要换一张卡就可以断绝私人号码所收到的骚扰。
  可就是在他泡图书馆的3个小时里,私人的信息还是收到了数封。
  撇去派对邀请和一些新认识的同班同学的寒暄,路易斯边走边过滤着无用的消息,很快就读到了麦莉的那条短信。
  “史蒂文,有时候我真的觉得软件的已读功能很无聊。”路易斯对同伴抱怨道,“一些不知道该怎么回复的消息偏偏要显示你已经看了。”
  同伴是他的同班同学,以sat满分考入斯坦福数学系的宾州制造业大王之子:“是啊,一般我会选择给他们点个赞。”
  “明智的建议。”路易斯双击了麦莉的消息,果然一颗红心就出现在了那条信息的底端。
  史蒂文的眼睛因为加州毒辣的阳光微眯着,倒是没有把路易斯的这点插曲放在心上,脑子里想的还是自己发小前些天所给出的建议:“你说我去辅修计算机科学怎么样?”
  “我以为你会辅修管理学。”路易斯的注意力立即转移,他在入校之前在经纪人面前表现地对所选专业十分笃定那也只是因为米勒并不是合适的给予正确建议的人选,“其实我一开始有想过要不要学金融。”
  史蒂文耸了耸肩:“我们家有专门的信托基金管理委员会,我不认为我会学的比专攻这些几十年的人更厉害。”
  话虽然这样说,但该有的金融知识他也从小就在家族的培养下耳濡目染。
  要是基金管理委员会的人真敢把他当傻子耍,那还不知道被耍的人是谁。
  “有道理。”路易斯附和的同时也没有舍弃自己的个人观念,“我个人的习惯是从来不在自己一窍不通的时候就涉及某个领域,所以目前我的投资还是打算交给专业的团队来完成。”
  换句话说就是他这个人对他人的信任度有限,就算有法律和规章的约束,他还是不可能把自己的资产全部放任给别人来打理,而自己却一无所知。
  史蒂文却表示:“当你的财富多到你已经不会有数字上的概念之后,你就会发现规划每一笔收入比赚取他们更难。所谓的金融知识其实都是从一笔笔小款子上日积月累的投放实验中所总结出来的,自学就行。”
  路易斯早就已经开始自学金融知识,只不过他很清楚能够印刷成纸质出版的作品终归还是掌握话语权的少部分人希望他所看到的,真正想要靠着风投来发财,还是得对前沿的最新形势嗅觉灵敏。
  史蒂文继续说:“但计算机科学早晚会占据主导地位,进行计算机产业的自主创业是未来的大方向,只有当你对计算机科学有所了解你才会更清晰地知道该如何进行投资以及自我信息保护。”
  “21世纪是信息科学的世纪。”路易斯觉得史蒂文说的有道理,“我认同这是个很有前景的方向。”
  硅谷的互联网大佬们的成功已经激起了不少人的眼红,新兴富豪开始崛起,靠的正是在之前未曾被人所了解过的信息行业。
  “暑假的时候我就在考虑这件事,”史蒂文在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后就靠着家里的人脉去了硅谷实习,学的不是管理,而是去了技术岗应聘最简单的操作员,“大学四年里有太多可以做的事情了,学业项目里的高绩点绝对不是全部。”
  路易斯听出了言下之意,对方似乎是想邀请自己一同加入创业版图:“我同意你的观点。我也相信你会在这里找到最适合你的团队。”
  “路,你为什么想学数学系?”史蒂文听出来路易斯对自己的团队并没有太多的兴趣,他便换了一种方式来游说。
  “不是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专业的权利。”路易斯把利害关系剖析的很清晰,“我只是在我能力范围内选了一个兴趣最大挑战性最低的。”
  史蒂文很精明地笑起来:“看来你的演艺事业并没有红火到让你实现经济自由。”
  “没错。”路易斯一点都没有被戳破的难堪,反而很自然道,“毕竟我是自费上学。”
  短短三年的时间里他能够自费支付斯坦福大学本科的4年学费,外加一切生活开销,已经算是很会利用人气资源变现了。
  毕竟在美国想要享受高等教育并不是一项便宜的支出。
  gap year的存在并不全是为了提供给学生认识和了解真实社会的时间,更多的还是辛辛苦苦打工去赚取学费外加助学贷款才能勉强凑齐学费的普通学子。
  并不是每个身处名校的人都热爱学习,也有极少数的人只是为了混一个漂亮的文凭然后顶着世界名校的头衔收获名利。
  史蒂文相信路易斯并不是那少部分的人,但他也通过这番话猜到了路易斯注定不可能跟普通的大学生一样只需要专注校园内的世界:“我明白了,兄弟。你有需要帮忙的可以跟我说。”
  “我也想说这句话,伙计。”路易斯微笑着不卑不亢道,“如果你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也可以尽管开口。”
  双方都听懂了彼此的暗示,一个可以助利,一个可以助名。
  刚入学就已经开始物色合作对象的史蒂文当然不会把唯一的赌注压在路易斯的身上,但权衡利弊,对方的确是最快能够领会到他弦外之音的人。
  史蒂文伸出手,像是签约似的跟路易斯来了一个慎重考虑之后的握手言欢。
  日后的事情自由定论,但初步构建的这层友谊还算乐观。
  第12章
  受到漫天勒布朗入学斯坦福新闻通告包围的不只是麦莉·塞勒斯一个人。
  泰勒·斯威夫特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像她这样的创作型歌手最擅长的就是从生活中的各种地方来抓取自己的灵感,收集自己不同时期的不同心情,最后再把它们糅合起来创作成自己独特的音乐。
  她是对于自己的情绪觉察非常敏感的人,因此在她发现自己面对路易斯·勒布朗更容易产生心动的感觉之后,她就果断地想对如今的男友泰勒·洛特纳说一声抱歉。
  主动提出分手有一点新鲜,这在过去的感情经历中,她一直都是陷的更深的那一个。
  “我以为你打我电话是为了商议更重要的事。”路易斯·勒布朗在听了一小节还未问世的《back to december》的旋律之后很是不理解对方的脑回路,能够把对前男友的怀念写进歌词是不错,可更重要的难道不是对侃耶的突然示好做出回应吗,“比如你收到花车的心情。”
  抢话筒事件的后续舆论一直都站在泰勒·斯威夫特这边,建立在两家公司合作的基础上,路易斯·勒布朗和泰勒·斯威夫特都因为这件事涨粉不少。
  侃耶·威斯特成为了反面人物之后,他采取的洗白策略也很创作歌手:写歌道歉、送一车玫瑰。
  一直以真性情著称的他认为这样就足以一笔勾销颁奖典礼上的嫌隙,他的爱人金·卡戴珊也联合了社交媒体大肆宣扬着这件事。
  《与卡戴珊同行》这档真人秀让他们在舆论占据有利位置,尽管所有人都心里有数这家人参加的真人秀并非就真的说的都是真心话,可架不住吃瓜群众爱看,而他们一家人又能提供各种drama。
  至于路易斯,他对于自己那天晚上的英雄救美事件从未在公共场合进行过任何的发言,似乎他这么做仅仅只是出于内心的善良,并不打算拿这件事来博取热度。
  泰勒同样对于那天晚上的事情只字不提,媒体逼急了她也只是说感谢勒布朗的及时救场,然后在问及两人恋情时给予含糊暧昧地微笑回应。
  媒体想从她嘴里听来一些对于侃耶送花的回应,但她很聪明地一直都避而不谈,打着太极就是不表明态度。
  “还能有什么心情?”泰勒翻了个白眼,在电话里抱怨着这种道德绑架,“跟贾斯汀·比伯把我约出去然后只是拍整蛊节目一样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