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之为母当自强 第17节
一回到家马就马不停蹄地准备晚饭。
手撕鸡最简单,直接倒入盘中就可以了。
张桂香回家放好东西赶紧过来帮忙。
厨房太小,两个人在里面不好做事,林秋把葱姜蒜辣椒给她,请她帮忙掐头去尾去梗,王珊也搬着小板凳过去帮忙扒蒜。
林秋淘好米,把饭锅放到煤气灶上煮,同时把五花肉切片,装盘备用。又把鲈鱼冲洗干净,在鱼身上改了几个花刀,撒了点盐抹匀,放到一旁腌制。丝瓜去皮切片放到菜盆里泡水防止氧化变黑。
等张桂英把葱姜蒜辣椒处理好送进来,林秋冲洗干净,拿起刀,该切丝切丝改切片切片,顺便把姜片葱段塞进鱼肚子里。
待饭熟以后,把炒锅架上煤气灶。冷水下锅,加入葱头姜片和料酒,把排骨放下去焯水。焯好水后,把排骨放进高压锅,加水,开大火炖。炖排骨期间,林秋又麻利地把虾去头,抽出虾线。
高压锅上汽后放到一边冷却,晚餐正式开炒。
冷锅放油,烧开,倒入五花肉煸炒至肉变色,盛出。倒入青椒,加盐,炒至断生,再加入之前盛出来的肉翻炒均匀,淋点锅边酱油,一道经典的辣椒炒肉就做好了。
洗锅,烧干,倒油,加入葱姜蒜炒香,再把高压锅里的排骨连汤倒入锅中,大火收汁,快出锅时加入青红辣椒,再用酱油上色,红烧排骨出锅了。
水产太早出锅容易冷掉变腥,林秋决定先做丝瓜蛋汤。起锅烧油,下入丝瓜炒至变软出水,加入开水,焖煮三分钟,然后开盖把鸡蛋液倒入,清甜爽口的丝瓜汤就做好了。
王修仁刚进屋门就被林秋指使去请赵哥,他屁颠屁颠地往外跑,回来的时候,除了把赵哥带来,还拎回两瓶啤酒。
林秋趁他请人这段时间把白灼虾做,还调了个蘸汁,现在正在蒸鱼。
王修仁回来后,把桌子摆到屋中间,把三把椅子放好,又从门边搬来两条自己做的小板凳。
当林秋把热油浇到鱼上,淋上生抽时,一顿丰盛的晚餐宣告完成。
面对这样一桌丰盛的晚餐,赵大龙两公婆,直接开干。
“林妹子,没想到你手艺这样好!跟你比,我煮的那是猪食一样!”张桂香夹起一块排骨,轻轻一抿,骨肉分离。
林秋谦虚道:“哪有嫂子你讲的这么夸张!你不嫌弃就好!””
赵大龙吃了一筷子青椒炒肉,又喝了一口啤酒,“这辣椒够味!”
“多吃菜少吃饭!”王修仁张罗,“来,赵哥,我们碰一个,感谢你和嫂子对我两公婆的照顾!”
两个杯子轻轻碰在一起。
赵大龙饮了一大口,夹起手撕鸡里的花生米慢慢咀嚼,“小王林妹子,你们搞起这么客气做么子?大家都是老乡,在外地互帮互助是应该的!”
“赵哥,要不是你,我和我堂客估计像两只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哪有现在的好日子!”王修仁又给自己倒了一杯,“多的不说,你这个大哥我是认下了!”
“好!我也认下你这个老弟了!”赵大龙爽快地应下,“来,再碰一个!”
赵大龙和王修仁一边喝酒一边讲着工地上的趣事,林秋在一旁同张桂香边吃讲些八卦,不时照顾王珊,而王珊则一口排骨一口虾吃的不亦乐乎,偶尔还会被投喂一点鱼肉,一桌人吃到了月上柳梢头,吃到王珊睡着了。
生命中的迁徙充满了人生况味,远在他乡,但能遇到契合的老乡是多么幸运啊!从此,喜乐有分享,冷暖有相知,同量天地宽,共度日月长。
第23章 路子
一进入五月,天气就热起来,白花花的日头晒得人晕晕的。
五六七月份是制衣厂开始进入淡季,为了保证人人都能拿到基本工资,每天分到手的活计数量有限。
林秋飞快地踩着缝纫机,把自己那份任务完成,吃过中饭连假都不用请,就冒着火辣辣的太阳走回家。
老职工们有经验了,纷纷找路子出去打零工,林秋这两天也在琢磨着该搞点什么营生,不然靠这点工资维持房租都难。
林秋回到家,拿出小本子,算了算有些发愁,这个月的工资有个百来块钱就很不错了。
一百块钱放到老家的话不算少,但架不住在鹏城吃穿住行都要钱。本来计划每个月的开销由自己负担,王修仁的工资攒起来,现在看来这个计划实施有点难,至少淡季这几个月是这样,除非能找到来钱的路子。
中午的太阳愈发猛烈,空气似乎被晒到静止了,一丝风都没有。即使把窗户打开,狭小的租屋仍然像蒸笼一样,憋闷得很。屋里的人即使拿着蒲扇不停地扇,仍然汗流浃背,浑身黏糊糊的,只能够跑去洗手间再洗个澡。林秋终于明白为什么鹏城人管洗澡叫做冲凉了。
下午林秋去托儿所接王珊回家,一路上心不在焉,差点被自行车撞到。突然,她看着自行车后座的白色泡沫箱灵机一动,一个主意在脑海中浮现。
林秋越想越觉得可行,一时间信心满满,走路带风。接到王珊后,破天荒地在路边买了一支棒棒冰,对折,母女俩一人一半。
“妈妈今天好开心哦!”王珊拿着棒冰舔了舔,眼睛笑成月牙。
这是林秋头一回买棒冰给王珊吃,她年纪小,怕她吃冰的东西拉肚子。其实林秋咬着棒冰就有点后悔了。
母女俩享受了冰冰凉的棒冰,逛了一圈菜市场,拎着三两瘦肉一条黄瓜回了租屋。
天气热,林秋打发王珊坐到地上铺着的凉席上去玩,然后烧水煮面条,面条熟了以后过了三遍凉水,滴了点油拌匀,摊在沥水篮里。
把黄瓜切成丝放到一个碗里备用,将瘦肉和生姜一起剁成沫,放油煸炒,放入调好的料汁小火慢炖十分钟收汁就可以装到碗里放凉。料汁看自己的喜好,林秋喜欢把黄豆酱、生抽、老抽、蚝油料酒加水调汁。
简简单单一顿饭下来,林秋已经浑身湿透,只能再次冲了个澡。
王修仁回家第一件事也是把身上的木屑冲干净,夏天汗大,木屑黏在皮肤上痒痒的,越挠越痒。
洗完出来,林秋已经把三碗凉面分好。大中小三个碗一字排开,油亮的凉面上面铺陈着飘香四溢的肉酱和清脆爽口的黄瓜,让因天热食欲不振的一家人胃口全开。
这顿简单的凉面让一家三口吃得肚子鼓鼓,吃完也不着急洗碗,坐在凉席上消食。
“你说我每天下午去批发冰棍去街上卖怎么样?”林秋望着王修仁。
“卖冰棍!”王修仁纳闷,“怎么会想着做这个?”
“现在厂里的单越来越少,分到手里的活不要两个小时就踩完了。”林秋有些发愁,“其他人也都在四处找路子,不然这几个月不好过啊!”
王修仁还真没想到制衣厂的淡季这样淡,连这一片最大的厂红袖都是这样,那其他小厂岂不是直接关厂停工?
“你别急,明日满哥来工地,我去找他打听一下再决定”王修仁偏过头去看她,“满哥在这一片这么多年了,什么门路都晓得一点。”
“那好咯!”林秋答应,“本来想着多挣点钱买风扇来着!唉。”
“买吧!”王修仁看着女儿热得通红的脸,“总是要买的,这天越来越热了!”
“再看看吧!”林秋还在想着卖冰棒的事。
……
第二天,杨贵满来到工地,就看到王修仁一脸有事相求地看着他。
检查完工地,杨贵满把王修仁喊到一边,“说吧!有什么事?是不是要支钱?”
“不是!不是!”王修仁飞快地摆手,“就是我老婆想去批冰棍卖,我不晓得这个事做的不,想请教一下满哥。”
“我还以为什么事呢!”杨贵满放下心来,刚才这小子一直盯着他,让他心里发毛,“你老婆不是进了制衣厂!怎么又要卖冰棍?”
“这不是淡季嘛,她们制衣厂没什么事做了,她想找条路子挣点生活费。”
“你老婆不错,是个勤快人!”杨贵满点头夸赞,想了想,“你要你老婆明日去西乡那边的老冰棍厂找陈主任,他是管冰棍批发的,我等下给他打个电话。”
“谢谢满哥!谢谢满哥!”王修仁感激不尽,“又给满哥添麻烦了!”
“这是小事。不必放在心上!”杨贵满觉得这算不上麻烦,只是牵根线,冰棍厂反正要把冰棍批发出去,批给谁不是批呢?又不少他的钱。
“对了,你有自行车没!”杨贵满看着傻乐的王修仁多问了一句。
王修仁有些摸不着头脑,“没有。怎么啦?”
“你这傻小子!难道要你老婆抱着箱子出去卖冰棍呀!”杨满贵给了王修仁一个爆栗子,“不晓得疼老婆的傻小子!”
“我那还有一辆旧自行车,破是破了点,但还能用。你今日下班推回去,不要用了再还我!”杨贵满打算帮人帮到底。
“满哥……”王修仁感动地看着杨贵满,眼眶都红了。
“别用这种恶心的眼神看着我!娘里娘气!”杨贵满嫌弃得很,“感谢我就好好帮我做事,监工监严点!”
王修仁拍着胸脯保证,“满哥你不讲我也是这么干的!”
“行了,去做事吧!”
杨贵满之所以帮忙,一方面是老乡情和赵大龙的面子,更多的是他欣赏勤快人。他虽然没读什么书,但他相信一句话:天道酬勤。王修仁只要有事做就每日来工地,在他眼里是勤快人;王修仁的老婆虽然没见过,但听说在制衣厂是拿高工资的,肯定也不赖。他想看看这两口子通过勤劳能走到哪个地步?
家勤业兴,人勤事成。
生活从来不会亏待每一个勤奋积极的人,生活的强者,永远属于勤苦努力的人。当你足够勤奋,足够努力的时候,幸运自然来敲门。
第24章 卖冰棍
当王修仁把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搬进屋时,林秋就知道这件事差不多妥了。
“这事多亏了满哥!”王修仁灌了一大杯冷茶,“我本来是打算问下他这件事能不能干?结果他直接和西乡老冰棍厂的陈主任联系了,你明天直接去找陈主任就可以了!”
掀起衣服往脸上擦了一把汗,王修仁继续说:“满哥看我们家没有自行车,又把自行车借给我们!他对我这么好,真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他?”
林秋也没想到杨贵满帮了个这么大的忙,试探道:“等哪天有空,请满哥吃饭怎么样?”
“也行!”王修仁想了想,“人家这么帮我们,我们要更攒劲,才不会浪费别人的一片心意!”
“这是肯定的。”林秋不用他说也知道该怎么做,“你快去冲一下!冲完准备吃饭。”
王修仁听到拿起衣服朝卫生间走去。
吃完饭,两人稍微商量了一下,就把明天卖冰棍的大致方向定了下来。
自从进入淡季以后,一家人就没去外面吃早餐了。煮一锅鸡蛋挂面放几根昨日晚餐预留的青菜,三个人就能吃得饱饱的,味道不差还经济实惠。
吃完以后,上班的上班,上托儿所的上托儿所。
林秋送完女儿照例到厂里领了当日的活计。想着今天下午要做的事情,缝纫机踩得飞快,不到十点就把任务完成了。
外面太阳很大,林秋沿着树荫走回家。
她头戴草帽,脖子上挂着毛巾,推着自行车准备出发了,路过小卖部,想了想,买了包红塔山揣到兜里。
自行车是二八的男式车,对于娇小的个子来说有点大,只能够推着慢慢走。差不多走了半个小时才走到西乡的老冰棍厂。
大概陈主任提前交代了,所以一听林秋说来找陈主任,一个负责批发的工作人员立马跑到里面去通知。
不多久,陈主任一边和人道谢一边走了出来。
“小林,你过来!”
陈主任走到不远处的香樟树下,林秋马上推着车子跟过去。
陈主任五十出头,个头不是很高,胖乎乎的脸上一脸笑意,很是亲切,“小林是吧?说说看你是怎么打算的?”
“是的,陈主任,我是林秋。”林秋有点紧张,“我暂时打算一天批两次,这次先批五十根老冰棍。”
“那你这没什么赚头啊!”陈主任很有经验,“你是老杨介绍过来的,我就多讲两句,听不听随你!”
手撕鸡最简单,直接倒入盘中就可以了。
张桂香回家放好东西赶紧过来帮忙。
厨房太小,两个人在里面不好做事,林秋把葱姜蒜辣椒给她,请她帮忙掐头去尾去梗,王珊也搬着小板凳过去帮忙扒蒜。
林秋淘好米,把饭锅放到煤气灶上煮,同时把五花肉切片,装盘备用。又把鲈鱼冲洗干净,在鱼身上改了几个花刀,撒了点盐抹匀,放到一旁腌制。丝瓜去皮切片放到菜盆里泡水防止氧化变黑。
等张桂英把葱姜蒜辣椒处理好送进来,林秋冲洗干净,拿起刀,该切丝切丝改切片切片,顺便把姜片葱段塞进鱼肚子里。
待饭熟以后,把炒锅架上煤气灶。冷水下锅,加入葱头姜片和料酒,把排骨放下去焯水。焯好水后,把排骨放进高压锅,加水,开大火炖。炖排骨期间,林秋又麻利地把虾去头,抽出虾线。
高压锅上汽后放到一边冷却,晚餐正式开炒。
冷锅放油,烧开,倒入五花肉煸炒至肉变色,盛出。倒入青椒,加盐,炒至断生,再加入之前盛出来的肉翻炒均匀,淋点锅边酱油,一道经典的辣椒炒肉就做好了。
洗锅,烧干,倒油,加入葱姜蒜炒香,再把高压锅里的排骨连汤倒入锅中,大火收汁,快出锅时加入青红辣椒,再用酱油上色,红烧排骨出锅了。
水产太早出锅容易冷掉变腥,林秋决定先做丝瓜蛋汤。起锅烧油,下入丝瓜炒至变软出水,加入开水,焖煮三分钟,然后开盖把鸡蛋液倒入,清甜爽口的丝瓜汤就做好了。
王修仁刚进屋门就被林秋指使去请赵哥,他屁颠屁颠地往外跑,回来的时候,除了把赵哥带来,还拎回两瓶啤酒。
林秋趁他请人这段时间把白灼虾做,还调了个蘸汁,现在正在蒸鱼。
王修仁回来后,把桌子摆到屋中间,把三把椅子放好,又从门边搬来两条自己做的小板凳。
当林秋把热油浇到鱼上,淋上生抽时,一顿丰盛的晚餐宣告完成。
面对这样一桌丰盛的晚餐,赵大龙两公婆,直接开干。
“林妹子,没想到你手艺这样好!跟你比,我煮的那是猪食一样!”张桂香夹起一块排骨,轻轻一抿,骨肉分离。
林秋谦虚道:“哪有嫂子你讲的这么夸张!你不嫌弃就好!””
赵大龙吃了一筷子青椒炒肉,又喝了一口啤酒,“这辣椒够味!”
“多吃菜少吃饭!”王修仁张罗,“来,赵哥,我们碰一个,感谢你和嫂子对我两公婆的照顾!”
两个杯子轻轻碰在一起。
赵大龙饮了一大口,夹起手撕鸡里的花生米慢慢咀嚼,“小王林妹子,你们搞起这么客气做么子?大家都是老乡,在外地互帮互助是应该的!”
“赵哥,要不是你,我和我堂客估计像两只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哪有现在的好日子!”王修仁又给自己倒了一杯,“多的不说,你这个大哥我是认下了!”
“好!我也认下你这个老弟了!”赵大龙爽快地应下,“来,再碰一个!”
赵大龙和王修仁一边喝酒一边讲着工地上的趣事,林秋在一旁同张桂香边吃讲些八卦,不时照顾王珊,而王珊则一口排骨一口虾吃的不亦乐乎,偶尔还会被投喂一点鱼肉,一桌人吃到了月上柳梢头,吃到王珊睡着了。
生命中的迁徙充满了人生况味,远在他乡,但能遇到契合的老乡是多么幸运啊!从此,喜乐有分享,冷暖有相知,同量天地宽,共度日月长。
第23章 路子
一进入五月,天气就热起来,白花花的日头晒得人晕晕的。
五六七月份是制衣厂开始进入淡季,为了保证人人都能拿到基本工资,每天分到手的活计数量有限。
林秋飞快地踩着缝纫机,把自己那份任务完成,吃过中饭连假都不用请,就冒着火辣辣的太阳走回家。
老职工们有经验了,纷纷找路子出去打零工,林秋这两天也在琢磨着该搞点什么营生,不然靠这点工资维持房租都难。
林秋回到家,拿出小本子,算了算有些发愁,这个月的工资有个百来块钱就很不错了。
一百块钱放到老家的话不算少,但架不住在鹏城吃穿住行都要钱。本来计划每个月的开销由自己负担,王修仁的工资攒起来,现在看来这个计划实施有点难,至少淡季这几个月是这样,除非能找到来钱的路子。
中午的太阳愈发猛烈,空气似乎被晒到静止了,一丝风都没有。即使把窗户打开,狭小的租屋仍然像蒸笼一样,憋闷得很。屋里的人即使拿着蒲扇不停地扇,仍然汗流浃背,浑身黏糊糊的,只能够跑去洗手间再洗个澡。林秋终于明白为什么鹏城人管洗澡叫做冲凉了。
下午林秋去托儿所接王珊回家,一路上心不在焉,差点被自行车撞到。突然,她看着自行车后座的白色泡沫箱灵机一动,一个主意在脑海中浮现。
林秋越想越觉得可行,一时间信心满满,走路带风。接到王珊后,破天荒地在路边买了一支棒棒冰,对折,母女俩一人一半。
“妈妈今天好开心哦!”王珊拿着棒冰舔了舔,眼睛笑成月牙。
这是林秋头一回买棒冰给王珊吃,她年纪小,怕她吃冰的东西拉肚子。其实林秋咬着棒冰就有点后悔了。
母女俩享受了冰冰凉的棒冰,逛了一圈菜市场,拎着三两瘦肉一条黄瓜回了租屋。
天气热,林秋打发王珊坐到地上铺着的凉席上去玩,然后烧水煮面条,面条熟了以后过了三遍凉水,滴了点油拌匀,摊在沥水篮里。
把黄瓜切成丝放到一个碗里备用,将瘦肉和生姜一起剁成沫,放油煸炒,放入调好的料汁小火慢炖十分钟收汁就可以装到碗里放凉。料汁看自己的喜好,林秋喜欢把黄豆酱、生抽、老抽、蚝油料酒加水调汁。
简简单单一顿饭下来,林秋已经浑身湿透,只能再次冲了个澡。
王修仁回家第一件事也是把身上的木屑冲干净,夏天汗大,木屑黏在皮肤上痒痒的,越挠越痒。
洗完出来,林秋已经把三碗凉面分好。大中小三个碗一字排开,油亮的凉面上面铺陈着飘香四溢的肉酱和清脆爽口的黄瓜,让因天热食欲不振的一家人胃口全开。
这顿简单的凉面让一家三口吃得肚子鼓鼓,吃完也不着急洗碗,坐在凉席上消食。
“你说我每天下午去批发冰棍去街上卖怎么样?”林秋望着王修仁。
“卖冰棍!”王修仁纳闷,“怎么会想着做这个?”
“现在厂里的单越来越少,分到手里的活不要两个小时就踩完了。”林秋有些发愁,“其他人也都在四处找路子,不然这几个月不好过啊!”
王修仁还真没想到制衣厂的淡季这样淡,连这一片最大的厂红袖都是这样,那其他小厂岂不是直接关厂停工?
“你别急,明日满哥来工地,我去找他打听一下再决定”王修仁偏过头去看她,“满哥在这一片这么多年了,什么门路都晓得一点。”
“那好咯!”林秋答应,“本来想着多挣点钱买风扇来着!唉。”
“买吧!”王修仁看着女儿热得通红的脸,“总是要买的,这天越来越热了!”
“再看看吧!”林秋还在想着卖冰棒的事。
……
第二天,杨贵满来到工地,就看到王修仁一脸有事相求地看着他。
检查完工地,杨贵满把王修仁喊到一边,“说吧!有什么事?是不是要支钱?”
“不是!不是!”王修仁飞快地摆手,“就是我老婆想去批冰棍卖,我不晓得这个事做的不,想请教一下满哥。”
“我还以为什么事呢!”杨贵满放下心来,刚才这小子一直盯着他,让他心里发毛,“你老婆不是进了制衣厂!怎么又要卖冰棍?”
“这不是淡季嘛,她们制衣厂没什么事做了,她想找条路子挣点生活费。”
“你老婆不错,是个勤快人!”杨贵满点头夸赞,想了想,“你要你老婆明日去西乡那边的老冰棍厂找陈主任,他是管冰棍批发的,我等下给他打个电话。”
“谢谢满哥!谢谢满哥!”王修仁感激不尽,“又给满哥添麻烦了!”
“这是小事。不必放在心上!”杨贵满觉得这算不上麻烦,只是牵根线,冰棍厂反正要把冰棍批发出去,批给谁不是批呢?又不少他的钱。
“对了,你有自行车没!”杨贵满看着傻乐的王修仁多问了一句。
王修仁有些摸不着头脑,“没有。怎么啦?”
“你这傻小子!难道要你老婆抱着箱子出去卖冰棍呀!”杨满贵给了王修仁一个爆栗子,“不晓得疼老婆的傻小子!”
“我那还有一辆旧自行车,破是破了点,但还能用。你今日下班推回去,不要用了再还我!”杨贵满打算帮人帮到底。
“满哥……”王修仁感动地看着杨贵满,眼眶都红了。
“别用这种恶心的眼神看着我!娘里娘气!”杨贵满嫌弃得很,“感谢我就好好帮我做事,监工监严点!”
王修仁拍着胸脯保证,“满哥你不讲我也是这么干的!”
“行了,去做事吧!”
杨贵满之所以帮忙,一方面是老乡情和赵大龙的面子,更多的是他欣赏勤快人。他虽然没读什么书,但他相信一句话:天道酬勤。王修仁只要有事做就每日来工地,在他眼里是勤快人;王修仁的老婆虽然没见过,但听说在制衣厂是拿高工资的,肯定也不赖。他想看看这两口子通过勤劳能走到哪个地步?
家勤业兴,人勤事成。
生活从来不会亏待每一个勤奋积极的人,生活的强者,永远属于勤苦努力的人。当你足够勤奋,足够努力的时候,幸运自然来敲门。
第24章 卖冰棍
当王修仁把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搬进屋时,林秋就知道这件事差不多妥了。
“这事多亏了满哥!”王修仁灌了一大杯冷茶,“我本来是打算问下他这件事能不能干?结果他直接和西乡老冰棍厂的陈主任联系了,你明天直接去找陈主任就可以了!”
掀起衣服往脸上擦了一把汗,王修仁继续说:“满哥看我们家没有自行车,又把自行车借给我们!他对我这么好,真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他?”
林秋也没想到杨贵满帮了个这么大的忙,试探道:“等哪天有空,请满哥吃饭怎么样?”
“也行!”王修仁想了想,“人家这么帮我们,我们要更攒劲,才不会浪费别人的一片心意!”
“这是肯定的。”林秋不用他说也知道该怎么做,“你快去冲一下!冲完准备吃饭。”
王修仁听到拿起衣服朝卫生间走去。
吃完饭,两人稍微商量了一下,就把明天卖冰棍的大致方向定了下来。
自从进入淡季以后,一家人就没去外面吃早餐了。煮一锅鸡蛋挂面放几根昨日晚餐预留的青菜,三个人就能吃得饱饱的,味道不差还经济实惠。
吃完以后,上班的上班,上托儿所的上托儿所。
林秋送完女儿照例到厂里领了当日的活计。想着今天下午要做的事情,缝纫机踩得飞快,不到十点就把任务完成了。
外面太阳很大,林秋沿着树荫走回家。
她头戴草帽,脖子上挂着毛巾,推着自行车准备出发了,路过小卖部,想了想,买了包红塔山揣到兜里。
自行车是二八的男式车,对于娇小的个子来说有点大,只能够推着慢慢走。差不多走了半个小时才走到西乡的老冰棍厂。
大概陈主任提前交代了,所以一听林秋说来找陈主任,一个负责批发的工作人员立马跑到里面去通知。
不多久,陈主任一边和人道谢一边走了出来。
“小林,你过来!”
陈主任走到不远处的香樟树下,林秋马上推着车子跟过去。
陈主任五十出头,个头不是很高,胖乎乎的脸上一脸笑意,很是亲切,“小林是吧?说说看你是怎么打算的?”
“是的,陈主任,我是林秋。”林秋有点紧张,“我暂时打算一天批两次,这次先批五十根老冰棍。”
“那你这没什么赚头啊!”陈主任很有经验,“你是老杨介绍过来的,我就多讲两句,听不听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