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884节
郭松急得大喊:“快!快送回去抢救。”
郭怀颜也是中毒了,他已经六十余岁,不能和年轻力壮的士兵相比,吸入大量毒烟后便中毒昏迷。
一场大火一直烧到次日下午,唐军不断添加火油和夹竹桃粉片,足足抛了三千麻袋,会有什么战果,唐军也不知道。
一直到下午时分,火开始渐渐熄灭了,一场中雨不期而至,彻底浇灭了山火。
数千唐军开始上山搜寻,整个大山都变成一片黑色,到处是被被烧成黑炭的树木和各种动物的残骸。
很快,唐军在山腰防御处找到了大量敌军士兵的尸体,基本都是中毒后窒息而死,也有不少被大火烧成了焦炭,他们是准备逃回山上,最后困在火中烧死。
但山顶似乎依旧安然无恙。
李晟观察山顶片刻,果断令道:“派五百重盾士兵上山试探!”
唐军立刻派出一支五百人的重盾士兵向山上走去。
五百盾牌士兵手执大盾沿着山道两侧缓缓而行,走到大半时,山顶忽然发一声喊。
滚木礌石纷纷滚下,士兵们连忙趴下,大石过后,紧接着山上乱箭齐发,箭矢如雨点般射来。
五百盾牌士兵又慢慢撤退下去,他们的任务并不是攻打山顶,而是试探山顶虚实。
为首郎将向李晟禀报道:“启禀大帅,从对方的箭矢数量来看,山上弓箭手大概有三千人左右,士兵人数估计比这个人数更多,但应该也多不了多少。”
李晟望着山顶问道:“到山顶有多远?”
“大概一里左右!”
“距离他们多远开始射击和投石?”
“一百五十步左右!”
李晟点点头令道:“用大黄弩上大箭雷,掩护刀盾军冲顶!”
当即上去一百名重弩手,每人有两名上弦协助手,重弩手开始向山上移动,后面还有数千唐军刀盾兵。
距离山顶大概还有两百五十步时,为首郎将一摆手,所有人都停住了脚步。
一百名重弩手举起大黄弩,瞄准山顶,旁边协助士兵点燃了火绳,燃烧到红点,百支箭雷一齐发射,瞬间射上了山顶,只听见山顶响起一连串的爆炸声,还有士兵的哭喊声。
趁着这个机会,两千刀盾军迅速向山上疾奔,紧接着第二轮箭雷射出,山顶上再次响起一连串爆炸。
在三轮箭雷的掩护下,两千刀盾军成功杀上山顶,箭雷也同时停止了射击。
山顶上一片狼藉,到处都是炸死炸伤的士兵,高墙被炸塌了几段。
忽然远处传来一身呐喊,密集的箭矢从墙洞内射出,唐军士兵举盾列队向墙洞内冲去,尽管不断有士兵被射中腿部倒地,还大部分士兵都冲进了高墙内。
弓箭已经没有用了,数千郭家士兵在郭松率领下大喊着冲上前,和唐军士兵激战在一起。
很快,又有六千长矛士兵和一千弩手冲上了山顶,唐军开始全面占据优势,和最后仅存的三千五百名士兵激战在一起。
最后一战一直打到黄昏时分才终于结束了,山顶上躺满了尸体,郭松和他父亲一样,被数十根长矛刺死,他手下的三千五百名最忠诚的郭氏私军也全部战死,唐军也付出了一千余人伤亡的代价。
山顶上,郭家所有人都被驱赶出来,这时,李晟才知道,家主郭怀颜因为中毒太深,今天上午断气了。
郭家五百八十口男女老幼全部被赶下山,另外南诏国也出卖了郭家,将郭家准备转移去骠国大平原的一百七十四人全部扣留,移交给了唐军。
唐军整整用了三天时间才把钓鱼山上的尸体全部清理干净,又用了五天时间将所有粮食、物资、财富全部运下山,从西汉水运往长安。
与此同时,天子李邺批准,郭家十四岁以上男子皆斩,其他家眷流放岭南,财产全部没收、
所有支持郭家的官员和豪族油吏部负责清算。
一个月后,巴蜀所有奴隶全部转为平民,成为继关中后,第二个彻底无奴的地区。
《唐朝旬刊》头版头条详细记录了郭家和贾家被灭亡的详细过程,以及其他巴蜀豪族的转变。
发行三万份,送往天下各地,一时间天下各地震动,各家豪强看懂了时局,都纷纷主动废奴,以获得稽查免除,以免被稽查时拔出萝卜带出泥。
到了年底,废奴令大功告成,大唐上下再无奴隶,提前两百年进入了宋朝的平民时代。
===
【新书也在同步上传,看完这一章,大家可以去《大隋的棋局》去看新的一章,别忘记收藏推荐哦!】
第1477章 封子为王
就在郭家被攻灭的同一时刻,湄公河三角洲出现一件蹊跷之事,一支朱罗国船队抵达了三角洲。
三角洲外侧海上有巡哨船只,三艘唐军巡哨船只发现了远处的船队。
“校尉,不像是货船!”
校尉张琦认出了这种宽扁的船型。不就是去年被他们击沉的朱罗国战船吗?
他冷哼了一声,“这帮瘪三又来了,立刻回去禀报!”
巡哨船掉头返回了三角洲,向安古城主将郑广宁汇报最新发现,去年朱罗国军队表现得太糟糕,不堪一击,给唐军将士留下深刻的印象。
唐军上下从骨子里轻视他们,郑广平当即和杜环商议对策,杜环缓缓道:“朱罗国必然是来抢粮食和财物,虽然朱罗国战力比较弱,但唐军还是不能大意,我建议立刻向交州水军求援。”
郑广平沉吟一下道:“卑职担心交州水军过来,时间上就有点来不及了。”
杜环微微一笑,“水军只管海战,路上方面还是得靠我们自己,我们有强大的火器,三千军不惧任何人!”
郑广平点点头,“卑职知道该怎么做了!”
郑广平在海港到安古城的必经之路进行了部署。
三千军队便埋伏在不远处的树林内。
一个时辰后,朱罗国的船队抵达海港,两万士兵开始下船集结。
只集结了一半,已经集结完成的一万朱罗国军队便已经急不可耐,掉头向安古城杀去。
安古城距离海港码头只有一里,有一条宽阔平坦的土路相连,一万朱罗国士兵在土路上疾奔,很快就要靠近城池。
忽然,从数十步外的壕沟里站起几名唐军士兵,张弓搭箭,将几支火箭射向敌军脚下。
谁也没有想到,有点泥泞、气味颇重的泥路轰地一下燃烧起来,朱罗国士兵措不及防。数千人瞬间被烈火吞没了。
朱罗国士兵恐惧得大喊大叫,后面的士兵转身便跑,就在这时,埋在土中的五十颗铁铁火雷爆炸了,这可是炸药,炸得朱罗国士兵血肉横飞,死伤遍地。
“呜——”
唐军的号角声吹响,三千军队从树林内杀出,幸存的朱罗国士兵大败,唐军在后面追杀。
那些刚刚下船的士兵又争先恐后逃上船去,朱罗国士兵就像被追赶的家禽家畜一样,鸡飞狗跳,狂命奔逃。
不等士兵全部上船,一艘艘大船便掉头向海中逃走。
剩下的三千余士兵逃走无门,跪地投降,唐军也正好需要战俘耕种官田,郑广平便下令接受了朱罗国士兵的投降。
这一战,烧死、炸死、杀死了四千余朱罗国士兵,投降三千五百人。
当天,这三千五百名战俘便被唐军驱赶着下田插秧了。
用战俘的感觉非常好,这些朱罗国士兵欺软怕硬,服从性很强,非常容易管理,三百唐军士兵就把三千五百人收拾得服服帖帖。
发生在湄公河三角洲的事情通过鹰信一站站中转,向长安发去,几天后,杜环的报告便摆放在天子李邺的御案上。
李邺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按照他的计划,他应该是明年或者后来才开始对朱罗国,朱罗国的铁矿含铁量普遍在百分之六十以上,优质铁矿石甚至达到百分之七十。
这是最让李邺动心的原因,实在是大唐的铁矿石的含铁量只有百分之二十多,品级太低了。
他们抢占的澳洲倒是产高品位铁矿石的宝地,但那是以后的事情,远水不解近渴,李邺需要大量生铁,否则蒸汽机发挥不了最大效应。
有了足够的生铁,蒸汽机车就出现了,能耕地,能挖煤,能在码头卸货,还有铁皮船也会出现,甚至可以造成高强度的切削刀具,原始的机床也就出现了,螺丝螺帽也会发明出来,铁轨钢也能造出来。
只有那时,大唐的铁器时代真的要来临了。
李邺终于下定了决心,从现在开始,他要为征服朱罗国做准备。
回到后宫书房,李邺派宫女把皇后请来。
不多时,独孤新月匆匆赶来书房。
就在半个月前,独孤新月终于接到一个让她悲痛欲绝的消息,她的父亲独孤烈还是在独孤岛上不幸去世,安葬在独孤岛上。
天子李邺追封独孤烈为平王,谥号忠勇,赐他以王侯之礼下葬。
独孤新月悲痛了半个月,这两天才终于从悲痛中渐渐走出来。
“夫君找我有事?”
李邺点点头,“你先坐下!”
独孤新月坐下,李邺缓缓道:“我已经决定讨伐朱罗国,也就是产昆仑奴的地方,那边都是小黑人,我要在那边驻军,还要任命一个亲王,我想让李枋做朱罗国的国王。”
李枋便是金山灵的儿子,李邺的庶长子,今年十八岁了。
独孤新月点点头,“我没有意见,夫君还是要征求他本人的意见,朱罗国应该是在很遥远的地方吧!”
“是啊!确实很远,但朱罗国容易控制,百姓也容易臣服,一旦让大将成为总督,不管是谁都会在那里建国为帝,我从去年就开始考虑,我必须让自己的儿子成为朱罗国之主。”
“夫君既然深思熟虑,那就试一试吧!”
李邺随即派宦官去把蜀王李枋找来。
李枋来长安已经快一年了,经过祖父的悉心培养,李枋变化很大,变得更加自信,之前那种腼腆的女孩儿气质也渐渐在他身上消失。
他依然很文静,文静的另一边是理智和坚韧,这是父亲李邺血脉里留给他的品质,终于表现出来了。
“儿臣李枋给父皇请安!”
李枋跪下,恭恭敬敬给父亲磕头行大礼。
“起来吧!”
李枋站起身,李邺仔细打量一下儿子,他眉眼间像自己的英武气质更浓了一些,已经没有初见他时那种女孩儿般的腼腆了,这一点让李邺很满意,毕竟没有哪个父亲希望的儿子是娘娘腔。
“你对自己的未来有想法吗?”李邺笑问道。
“皇祖父想让儿臣将来主管大唐教育!”
李邺摇摇头,“那是你祖父的想法,朕想知道你自己的想法?”
李枋低下头,“儿臣不敢说!”
李邺脸一沉,“有什么不敢说?朕的儿子连挺直腰板的勇气都没有吗?”
郭怀颜也是中毒了,他已经六十余岁,不能和年轻力壮的士兵相比,吸入大量毒烟后便中毒昏迷。
一场大火一直烧到次日下午,唐军不断添加火油和夹竹桃粉片,足足抛了三千麻袋,会有什么战果,唐军也不知道。
一直到下午时分,火开始渐渐熄灭了,一场中雨不期而至,彻底浇灭了山火。
数千唐军开始上山搜寻,整个大山都变成一片黑色,到处是被被烧成黑炭的树木和各种动物的残骸。
很快,唐军在山腰防御处找到了大量敌军士兵的尸体,基本都是中毒后窒息而死,也有不少被大火烧成了焦炭,他们是准备逃回山上,最后困在火中烧死。
但山顶似乎依旧安然无恙。
李晟观察山顶片刻,果断令道:“派五百重盾士兵上山试探!”
唐军立刻派出一支五百人的重盾士兵向山上走去。
五百盾牌士兵手执大盾沿着山道两侧缓缓而行,走到大半时,山顶忽然发一声喊。
滚木礌石纷纷滚下,士兵们连忙趴下,大石过后,紧接着山上乱箭齐发,箭矢如雨点般射来。
五百盾牌士兵又慢慢撤退下去,他们的任务并不是攻打山顶,而是试探山顶虚实。
为首郎将向李晟禀报道:“启禀大帅,从对方的箭矢数量来看,山上弓箭手大概有三千人左右,士兵人数估计比这个人数更多,但应该也多不了多少。”
李晟望着山顶问道:“到山顶有多远?”
“大概一里左右!”
“距离他们多远开始射击和投石?”
“一百五十步左右!”
李晟点点头令道:“用大黄弩上大箭雷,掩护刀盾军冲顶!”
当即上去一百名重弩手,每人有两名上弦协助手,重弩手开始向山上移动,后面还有数千唐军刀盾兵。
距离山顶大概还有两百五十步时,为首郎将一摆手,所有人都停住了脚步。
一百名重弩手举起大黄弩,瞄准山顶,旁边协助士兵点燃了火绳,燃烧到红点,百支箭雷一齐发射,瞬间射上了山顶,只听见山顶响起一连串的爆炸声,还有士兵的哭喊声。
趁着这个机会,两千刀盾军迅速向山上疾奔,紧接着第二轮箭雷射出,山顶上再次响起一连串爆炸。
在三轮箭雷的掩护下,两千刀盾军成功杀上山顶,箭雷也同时停止了射击。
山顶上一片狼藉,到处都是炸死炸伤的士兵,高墙被炸塌了几段。
忽然远处传来一身呐喊,密集的箭矢从墙洞内射出,唐军士兵举盾列队向墙洞内冲去,尽管不断有士兵被射中腿部倒地,还大部分士兵都冲进了高墙内。
弓箭已经没有用了,数千郭家士兵在郭松率领下大喊着冲上前,和唐军士兵激战在一起。
很快,又有六千长矛士兵和一千弩手冲上了山顶,唐军开始全面占据优势,和最后仅存的三千五百名士兵激战在一起。
最后一战一直打到黄昏时分才终于结束了,山顶上躺满了尸体,郭松和他父亲一样,被数十根长矛刺死,他手下的三千五百名最忠诚的郭氏私军也全部战死,唐军也付出了一千余人伤亡的代价。
山顶上,郭家所有人都被驱赶出来,这时,李晟才知道,家主郭怀颜因为中毒太深,今天上午断气了。
郭家五百八十口男女老幼全部被赶下山,另外南诏国也出卖了郭家,将郭家准备转移去骠国大平原的一百七十四人全部扣留,移交给了唐军。
唐军整整用了三天时间才把钓鱼山上的尸体全部清理干净,又用了五天时间将所有粮食、物资、财富全部运下山,从西汉水运往长安。
与此同时,天子李邺批准,郭家十四岁以上男子皆斩,其他家眷流放岭南,财产全部没收、
所有支持郭家的官员和豪族油吏部负责清算。
一个月后,巴蜀所有奴隶全部转为平民,成为继关中后,第二个彻底无奴的地区。
《唐朝旬刊》头版头条详细记录了郭家和贾家被灭亡的详细过程,以及其他巴蜀豪族的转变。
发行三万份,送往天下各地,一时间天下各地震动,各家豪强看懂了时局,都纷纷主动废奴,以获得稽查免除,以免被稽查时拔出萝卜带出泥。
到了年底,废奴令大功告成,大唐上下再无奴隶,提前两百年进入了宋朝的平民时代。
===
【新书也在同步上传,看完这一章,大家可以去《大隋的棋局》去看新的一章,别忘记收藏推荐哦!】
第1477章 封子为王
就在郭家被攻灭的同一时刻,湄公河三角洲出现一件蹊跷之事,一支朱罗国船队抵达了三角洲。
三角洲外侧海上有巡哨船只,三艘唐军巡哨船只发现了远处的船队。
“校尉,不像是货船!”
校尉张琦认出了这种宽扁的船型。不就是去年被他们击沉的朱罗国战船吗?
他冷哼了一声,“这帮瘪三又来了,立刻回去禀报!”
巡哨船掉头返回了三角洲,向安古城主将郑广宁汇报最新发现,去年朱罗国军队表现得太糟糕,不堪一击,给唐军将士留下深刻的印象。
唐军上下从骨子里轻视他们,郑广平当即和杜环商议对策,杜环缓缓道:“朱罗国必然是来抢粮食和财物,虽然朱罗国战力比较弱,但唐军还是不能大意,我建议立刻向交州水军求援。”
郑广平沉吟一下道:“卑职担心交州水军过来,时间上就有点来不及了。”
杜环微微一笑,“水军只管海战,路上方面还是得靠我们自己,我们有强大的火器,三千军不惧任何人!”
郑广平点点头,“卑职知道该怎么做了!”
郑广平在海港到安古城的必经之路进行了部署。
三千军队便埋伏在不远处的树林内。
一个时辰后,朱罗国的船队抵达海港,两万士兵开始下船集结。
只集结了一半,已经集结完成的一万朱罗国军队便已经急不可耐,掉头向安古城杀去。
安古城距离海港码头只有一里,有一条宽阔平坦的土路相连,一万朱罗国士兵在土路上疾奔,很快就要靠近城池。
忽然,从数十步外的壕沟里站起几名唐军士兵,张弓搭箭,将几支火箭射向敌军脚下。
谁也没有想到,有点泥泞、气味颇重的泥路轰地一下燃烧起来,朱罗国士兵措不及防。数千人瞬间被烈火吞没了。
朱罗国士兵恐惧得大喊大叫,后面的士兵转身便跑,就在这时,埋在土中的五十颗铁铁火雷爆炸了,这可是炸药,炸得朱罗国士兵血肉横飞,死伤遍地。
“呜——”
唐军的号角声吹响,三千军队从树林内杀出,幸存的朱罗国士兵大败,唐军在后面追杀。
那些刚刚下船的士兵又争先恐后逃上船去,朱罗国士兵就像被追赶的家禽家畜一样,鸡飞狗跳,狂命奔逃。
不等士兵全部上船,一艘艘大船便掉头向海中逃走。
剩下的三千余士兵逃走无门,跪地投降,唐军也正好需要战俘耕种官田,郑广平便下令接受了朱罗国士兵的投降。
这一战,烧死、炸死、杀死了四千余朱罗国士兵,投降三千五百人。
当天,这三千五百名战俘便被唐军驱赶着下田插秧了。
用战俘的感觉非常好,这些朱罗国士兵欺软怕硬,服从性很强,非常容易管理,三百唐军士兵就把三千五百人收拾得服服帖帖。
发生在湄公河三角洲的事情通过鹰信一站站中转,向长安发去,几天后,杜环的报告便摆放在天子李邺的御案上。
李邺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按照他的计划,他应该是明年或者后来才开始对朱罗国,朱罗国的铁矿含铁量普遍在百分之六十以上,优质铁矿石甚至达到百分之七十。
这是最让李邺动心的原因,实在是大唐的铁矿石的含铁量只有百分之二十多,品级太低了。
他们抢占的澳洲倒是产高品位铁矿石的宝地,但那是以后的事情,远水不解近渴,李邺需要大量生铁,否则蒸汽机发挥不了最大效应。
有了足够的生铁,蒸汽机车就出现了,能耕地,能挖煤,能在码头卸货,还有铁皮船也会出现,甚至可以造成高强度的切削刀具,原始的机床也就出现了,螺丝螺帽也会发明出来,铁轨钢也能造出来。
只有那时,大唐的铁器时代真的要来临了。
李邺终于下定了决心,从现在开始,他要为征服朱罗国做准备。
回到后宫书房,李邺派宫女把皇后请来。
不多时,独孤新月匆匆赶来书房。
就在半个月前,独孤新月终于接到一个让她悲痛欲绝的消息,她的父亲独孤烈还是在独孤岛上不幸去世,安葬在独孤岛上。
天子李邺追封独孤烈为平王,谥号忠勇,赐他以王侯之礼下葬。
独孤新月悲痛了半个月,这两天才终于从悲痛中渐渐走出来。
“夫君找我有事?”
李邺点点头,“你先坐下!”
独孤新月坐下,李邺缓缓道:“我已经决定讨伐朱罗国,也就是产昆仑奴的地方,那边都是小黑人,我要在那边驻军,还要任命一个亲王,我想让李枋做朱罗国的国王。”
李枋便是金山灵的儿子,李邺的庶长子,今年十八岁了。
独孤新月点点头,“我没有意见,夫君还是要征求他本人的意见,朱罗国应该是在很遥远的地方吧!”
“是啊!确实很远,但朱罗国容易控制,百姓也容易臣服,一旦让大将成为总督,不管是谁都会在那里建国为帝,我从去年就开始考虑,我必须让自己的儿子成为朱罗国之主。”
“夫君既然深思熟虑,那就试一试吧!”
李邺随即派宦官去把蜀王李枋找来。
李枋来长安已经快一年了,经过祖父的悉心培养,李枋变化很大,变得更加自信,之前那种腼腆的女孩儿气质也渐渐在他身上消失。
他依然很文静,文静的另一边是理智和坚韧,这是父亲李邺血脉里留给他的品质,终于表现出来了。
“儿臣李枋给父皇请安!”
李枋跪下,恭恭敬敬给父亲磕头行大礼。
“起来吧!”
李枋站起身,李邺仔细打量一下儿子,他眉眼间像自己的英武气质更浓了一些,已经没有初见他时那种女孩儿般的腼腆了,这一点让李邺很满意,毕竟没有哪个父亲希望的儿子是娘娘腔。
“你对自己的未来有想法吗?”李邺笑问道。
“皇祖父想让儿臣将来主管大唐教育!”
李邺摇摇头,“那是你祖父的想法,朕想知道你自己的想法?”
李枋低下头,“儿臣不敢说!”
李邺脸一沉,“有什么不敢说?朕的儿子连挺直腰板的勇气都没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