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迎上伊拉拉错愕目光,他既不心虚、也不愧疚,反而是扬起了浅浅的笑容。
他的蓝色眼睛里闪过狡黠和期待之色。
伊拉拉瞬间明白了莫里亚蒂的意思。
——让她站出来,控制住眼前的混乱局面。
莫里亚蒂肯定有办法,但他为什么不自己站出来?伊拉拉的脑子转的飞快:因为工人并不认识他。尽管莫里亚蒂出资帮助了火柴厂,可对工人们来说,他只是个别人口中的名字,没有任何存在感。
但女工们见过伊拉拉,也知道伊拉拉为她们做过什么。
然而克里斯蒂娜都不能劝阻,伊拉拉说到底也是外人。她不完全了解工人们的生活,而工人们也不彻底信任她……等等。
伊拉拉有了思路。
威克汉姆说得对,工人们没有目的,只是听说了工厂准备要求她们“自愿捐款”后而发泄情绪。
既然劝阻没有,就顺杆爬。
她深吸口气,拔高声音。
“琳达说的对极了!”
伊拉拉主动上前,一边挤过人群,一边大喊:“我们不能继续忍气吞声了,得做出行动来!”
话音落地,周遭人群情激昂:“没错!”
伊拉拉接着开口:“白磷最为易燃,一把火就能烧了火柴厂,怕他们什么?!”
“没错!”
“起了几次火,我比谁都清楚!”
伊拉拉见状,进一步煽风点火:“没了火柴厂,大伙就再也不用工作了!”
这句话却没有得到更多的响应。
周围的人这才看向伊拉拉,发现这名呐喊的年轻姑娘并非工厂的人。
伊拉拉已经奋力挤到了人群前。
“我这就砸锁,火把在哪里?我来烧第一道!”她说。
“——等等!”
刚刚还怒火中烧的老工人琳达,猛然反应过来:“你胡闹什么,福尔摩斯小姐,烧了工厂,大家靠什么吃饭?”
看,这就是外人的作用。
愤怒的工人,自行划分出了两个“阵营”:一派认同克里斯蒂娜,尚且留有几分理智。但这群人没往前凑,始终站在人群之后。
另外一派的领头人显然是老工人琳达,她不管不顾就往前冲,只为了发泄怒火。
莫里亚蒂将伊拉拉推了进来,她哪一派也不是,她压根不是工人,对老琳达等老工人而言,和她们不是一伙的。
现在伊拉拉一个外人附和她们,直言要烧掉工厂,极端的宣言反倒是犹如一盆冷水,让情绪激烈的工人们瞬间冷静下来。
伊拉拉抓住机会,一把摘下帽子,跳到了高处。
昏暗的路灯照亮了她的身影,长裤勾勒出窈窕身影——在十九世纪,这样的穿着可谓极不检点。
但此时此刻,不同寻常的打扮反倒是给伊拉拉增添了几分让人信服的特立独行。
“老琳达,看你刚刚辱骂愤慨的样子,我还以为你终于想通了,打算支持罢工、烧了工厂呢!”她点出了琳达的名字,让全体的愤怒变成了个人的行为,“要是不打算烧工厂,你带头闹事要做什么?工厂都关门了,里面除了火柴,什么都没有!”
她的指责像是动用了魔法,刚刚才无比激动的人群,骤然安静下来。
老琳达被点了名,因磷中毒而变形的面孔闹了个红脸。但她仍然嘴硬:“小丫头,就知道耍嘴皮子,到头来你也没搞清楚疫病的源头!”
“你们制造火柴需要时间,难道化验不需要时间吗?”
伊拉拉毫不客气地反驳:“我会耍嘴皮子,才把格雷福斯准备立雕塑的消息带了回来。”
这下连老琳达都不说话了。
若是伊拉拉带回的消息,工人们还得感谢她。而刚刚老琳达急头白脸,险些连伊拉拉也一起骂了。
刚刚还跟着冲动的人群,慢慢的,一个一个冷静下来。
“老琳达,你又带头冲动。”
“福尔摩斯小姐也是给了钱的,她帮着咱们,这没的说。”
“连消息都是她带回来的。”
高声咒骂转为低声议论,伊拉拉这才抓住机会看向克里斯蒂娜。
被当成众矢之的的工人代表,终于松了口气。她感激地看向伊拉拉,压低声音:“谢谢你,福尔摩斯小姐,这要是继续下去……我不敢想后果。”
克里斯蒂娜希望大家能团结一心抗争,却不是无脑往前冲。
伊拉拉很理解她的担忧——好不容易哈德利女士一篇《伦敦的白奴制》,让民众看到了火柴厂工人的困境,现在社会舆论在她们这里。
若是引起混乱,上了社会新闻,只会让格雷福斯抓住机会,大肆宣传工人只是一群暴()民。
反抗也得有理性才行。
伊拉拉的反向激将分外有用,本就不赞同老琳达、却碍于她的威望不敢开口的年轻工人,总算找到了机会。
“福尔摩斯小姐。”
一名看起来不过十四五岁的女工挤到前方,昂起头看向站在高处的伊拉拉:“那我们该怎么办?”
无数视线投射过来,数不清的希望压在了伊拉拉的肩头。
她本能地抬眼,站在高处、越过所有人的头顶,看向街道的另外一侧。
詹姆斯·莫里亚蒂依旧保持着温和笑意,察觉到伊拉拉的目光,他甚至摘下了自己的帽子。
一个脱帽礼,似乎是对接下来的“演出”表示期待。
这家伙……好一个看客啊。
伊拉拉顿觉好气,又略感好笑。
恐怕是早就筹谋好了吧,莫里亚蒂很是享受做幕后规划的快乐——谁来扮演什么角色,由他说了算。就这么伸手轻轻一推,却让伊拉拉成为了工人们的救命稻草。
但伊拉拉不介意。
她必须在现场说服这几位顽固的老工人。
第31章 犯罪顾问小姐。
穿越成为福尔摩斯家的小妹, 已经够惊心动魄了。
而伊拉拉怎么也没想到,她只是想逃到伦敦,找些好玩的事情,却站在了所有工人面前。
伦敦的夜晚也是肮脏的, 雾霾与尘土让昏暗的煤油路灯变得更为晦涩。伊拉拉站在辉光火柴厂外的高台上, 下方一双双看向自己的眼睛, 犹如天幕颠倒,点缀着一颗颗辰星。
詹姆斯·莫里亚蒂轻轻一推, 居然把她推到了如此高度。
伊拉拉深吸口气。
她看向挤到人群前方的年轻女工,对方比伊拉拉年纪还小, 因为长时间营养不良,更是羸弱又苍白。
“你叫什么?”伊拉拉问。
“邦妮。”女工回答。
“邦妮, ”伊拉拉颔首, 而后指向身后的火柴厂大门,“厂门结不结实,你比我清楚。我现在就能抄起斧头砸开门锁,轻而易举地带领大家进去, 可是进去之后要做什么呢?”
邦妮迷茫地眨了眨眼:“我……我不知道。”
伊拉拉又看向老琳达。
“你最为生气, ”伊拉拉又问, “你又打算做什么?”
老琳达哽住。
她支支吾吾半天,最终恼羞成怒:“和你有什么关系?!”
伊拉拉重重点头, 拔高声音:“所以你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老琳达:“你——”
年迈的工人还想辩驳, 然而伊拉拉已然不再看她,而是抬头看向沉默的众人。
“砸开锁,什么都不做,”她字句铿锵,“因为我们要砸的不是工厂的锁, 而是阻拦所有人争取正当权益和为人尊严的锁!我问问大伙,夏洛蒂·哈德利女士的文章,那篇《伦敦的白奴制》,你们谁看了?”
问题落地,众人面面相觑。
一篇文章引起社会讨论,作为当事人们,火柴厂的工人自然知情。
“我……我看了的!”人群之中,有人高举右手。
紧接着,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我不识字,可也叫女儿读给我听。”
“街头巷尾都在讨论,怎么能不知道?”
“第一时间我就买来读了,哈德利女士写的太对了。”
伊拉拉扬起笑容。
还不错,同时她也在心底庆幸。
该说不说,这也就是在伦敦。换成北方工业小镇,哈德利女士的文章能不能发表都得两说。
“大家都读过了,”伊拉拉放缓声音,“同样的,格雷福斯也读过了。他读过那篇文章,才提议要工人们‘自愿捐款’,为首相建立雕像——这是他怕了!怕所有人看过来,包括首相都看过来,看到他有多么黑心。
“听我一言,女士们、还有少部分的先生们!这是我们发生呐喊的机会,而不是作乱的机会。”
他的蓝色眼睛里闪过狡黠和期待之色。
伊拉拉瞬间明白了莫里亚蒂的意思。
——让她站出来,控制住眼前的混乱局面。
莫里亚蒂肯定有办法,但他为什么不自己站出来?伊拉拉的脑子转的飞快:因为工人并不认识他。尽管莫里亚蒂出资帮助了火柴厂,可对工人们来说,他只是个别人口中的名字,没有任何存在感。
但女工们见过伊拉拉,也知道伊拉拉为她们做过什么。
然而克里斯蒂娜都不能劝阻,伊拉拉说到底也是外人。她不完全了解工人们的生活,而工人们也不彻底信任她……等等。
伊拉拉有了思路。
威克汉姆说得对,工人们没有目的,只是听说了工厂准备要求她们“自愿捐款”后而发泄情绪。
既然劝阻没有,就顺杆爬。
她深吸口气,拔高声音。
“琳达说的对极了!”
伊拉拉主动上前,一边挤过人群,一边大喊:“我们不能继续忍气吞声了,得做出行动来!”
话音落地,周遭人群情激昂:“没错!”
伊拉拉接着开口:“白磷最为易燃,一把火就能烧了火柴厂,怕他们什么?!”
“没错!”
“起了几次火,我比谁都清楚!”
伊拉拉见状,进一步煽风点火:“没了火柴厂,大伙就再也不用工作了!”
这句话却没有得到更多的响应。
周围的人这才看向伊拉拉,发现这名呐喊的年轻姑娘并非工厂的人。
伊拉拉已经奋力挤到了人群前。
“我这就砸锁,火把在哪里?我来烧第一道!”她说。
“——等等!”
刚刚还怒火中烧的老工人琳达,猛然反应过来:“你胡闹什么,福尔摩斯小姐,烧了工厂,大家靠什么吃饭?”
看,这就是外人的作用。
愤怒的工人,自行划分出了两个“阵营”:一派认同克里斯蒂娜,尚且留有几分理智。但这群人没往前凑,始终站在人群之后。
另外一派的领头人显然是老工人琳达,她不管不顾就往前冲,只为了发泄怒火。
莫里亚蒂将伊拉拉推了进来,她哪一派也不是,她压根不是工人,对老琳达等老工人而言,和她们不是一伙的。
现在伊拉拉一个外人附和她们,直言要烧掉工厂,极端的宣言反倒是犹如一盆冷水,让情绪激烈的工人们瞬间冷静下来。
伊拉拉抓住机会,一把摘下帽子,跳到了高处。
昏暗的路灯照亮了她的身影,长裤勾勒出窈窕身影——在十九世纪,这样的穿着可谓极不检点。
但此时此刻,不同寻常的打扮反倒是给伊拉拉增添了几分让人信服的特立独行。
“老琳达,看你刚刚辱骂愤慨的样子,我还以为你终于想通了,打算支持罢工、烧了工厂呢!”她点出了琳达的名字,让全体的愤怒变成了个人的行为,“要是不打算烧工厂,你带头闹事要做什么?工厂都关门了,里面除了火柴,什么都没有!”
她的指责像是动用了魔法,刚刚才无比激动的人群,骤然安静下来。
老琳达被点了名,因磷中毒而变形的面孔闹了个红脸。但她仍然嘴硬:“小丫头,就知道耍嘴皮子,到头来你也没搞清楚疫病的源头!”
“你们制造火柴需要时间,难道化验不需要时间吗?”
伊拉拉毫不客气地反驳:“我会耍嘴皮子,才把格雷福斯准备立雕塑的消息带了回来。”
这下连老琳达都不说话了。
若是伊拉拉带回的消息,工人们还得感谢她。而刚刚老琳达急头白脸,险些连伊拉拉也一起骂了。
刚刚还跟着冲动的人群,慢慢的,一个一个冷静下来。
“老琳达,你又带头冲动。”
“福尔摩斯小姐也是给了钱的,她帮着咱们,这没的说。”
“连消息都是她带回来的。”
高声咒骂转为低声议论,伊拉拉这才抓住机会看向克里斯蒂娜。
被当成众矢之的的工人代表,终于松了口气。她感激地看向伊拉拉,压低声音:“谢谢你,福尔摩斯小姐,这要是继续下去……我不敢想后果。”
克里斯蒂娜希望大家能团结一心抗争,却不是无脑往前冲。
伊拉拉很理解她的担忧——好不容易哈德利女士一篇《伦敦的白奴制》,让民众看到了火柴厂工人的困境,现在社会舆论在她们这里。
若是引起混乱,上了社会新闻,只会让格雷福斯抓住机会,大肆宣传工人只是一群暴()民。
反抗也得有理性才行。
伊拉拉的反向激将分外有用,本就不赞同老琳达、却碍于她的威望不敢开口的年轻工人,总算找到了机会。
“福尔摩斯小姐。”
一名看起来不过十四五岁的女工挤到前方,昂起头看向站在高处的伊拉拉:“那我们该怎么办?”
无数视线投射过来,数不清的希望压在了伊拉拉的肩头。
她本能地抬眼,站在高处、越过所有人的头顶,看向街道的另外一侧。
詹姆斯·莫里亚蒂依旧保持着温和笑意,察觉到伊拉拉的目光,他甚至摘下了自己的帽子。
一个脱帽礼,似乎是对接下来的“演出”表示期待。
这家伙……好一个看客啊。
伊拉拉顿觉好气,又略感好笑。
恐怕是早就筹谋好了吧,莫里亚蒂很是享受做幕后规划的快乐——谁来扮演什么角色,由他说了算。就这么伸手轻轻一推,却让伊拉拉成为了工人们的救命稻草。
但伊拉拉不介意。
她必须在现场说服这几位顽固的老工人。
第31章 犯罪顾问小姐。
穿越成为福尔摩斯家的小妹, 已经够惊心动魄了。
而伊拉拉怎么也没想到,她只是想逃到伦敦,找些好玩的事情,却站在了所有工人面前。
伦敦的夜晚也是肮脏的, 雾霾与尘土让昏暗的煤油路灯变得更为晦涩。伊拉拉站在辉光火柴厂外的高台上, 下方一双双看向自己的眼睛, 犹如天幕颠倒,点缀着一颗颗辰星。
詹姆斯·莫里亚蒂轻轻一推, 居然把她推到了如此高度。
伊拉拉深吸口气。
她看向挤到人群前方的年轻女工,对方比伊拉拉年纪还小, 因为长时间营养不良,更是羸弱又苍白。
“你叫什么?”伊拉拉问。
“邦妮。”女工回答。
“邦妮, ”伊拉拉颔首, 而后指向身后的火柴厂大门,“厂门结不结实,你比我清楚。我现在就能抄起斧头砸开门锁,轻而易举地带领大家进去, 可是进去之后要做什么呢?”
邦妮迷茫地眨了眨眼:“我……我不知道。”
伊拉拉又看向老琳达。
“你最为生气, ”伊拉拉又问, “你又打算做什么?”
老琳达哽住。
她支支吾吾半天,最终恼羞成怒:“和你有什么关系?!”
伊拉拉重重点头, 拔高声音:“所以你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老琳达:“你——”
年迈的工人还想辩驳, 然而伊拉拉已然不再看她,而是抬头看向沉默的众人。
“砸开锁,什么都不做,”她字句铿锵,“因为我们要砸的不是工厂的锁, 而是阻拦所有人争取正当权益和为人尊严的锁!我问问大伙,夏洛蒂·哈德利女士的文章,那篇《伦敦的白奴制》,你们谁看了?”
问题落地,众人面面相觑。
一篇文章引起社会讨论,作为当事人们,火柴厂的工人自然知情。
“我……我看了的!”人群之中,有人高举右手。
紧接着,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我不识字,可也叫女儿读给我听。”
“街头巷尾都在讨论,怎么能不知道?”
“第一时间我就买来读了,哈德利女士写的太对了。”
伊拉拉扬起笑容。
还不错,同时她也在心底庆幸。
该说不说,这也就是在伦敦。换成北方工业小镇,哈德利女士的文章能不能发表都得两说。
“大家都读过了,”伊拉拉放缓声音,“同样的,格雷福斯也读过了。他读过那篇文章,才提议要工人们‘自愿捐款’,为首相建立雕像——这是他怕了!怕所有人看过来,包括首相都看过来,看到他有多么黑心。
“听我一言,女士们、还有少部分的先生们!这是我们发生呐喊的机会,而不是作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