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不良人 第23节
  “这个无妨,赵兄可以备下一些存稿,然后我们十回十回的出,一次就一小册子,这样还能培养书友的追读欲望。”
  好家伙,连饥饿营销都搞上了,这小胖子真有几手。
  看来有的人天生是经商的人才,赵洵显然不在其列。
  这倒也无妨,术业有专攻嘛。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比较合适。
  只是赵洵在思考写什么类型的小说比较合适。
  三国?水浒?红楼?
  这些名著在一般的封建王朝或许会比较畅销,但在魔改版有修行者的仙侠世界或许就不吃香了。
  那么西游、聊斋这样的志怪小说似乎会比较容易火。毕竟这个时代是真的有妖有魔的。
  亦或者去写西厢记,金瓶梅?
  便在赵洵神思之际,觉得似乎有人在摇他。
  定睛瞧去不是贾兴文又是谁。
  “贾大哥?”
  “冯大人来了,还不行礼!”
  赵洵觉得此刻空气都凝滞了,露出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冲冯昊行叉手礼道:“卑职赵洵见过冯大人。”
  “咳咳,赵洵你跟我出来一趟。”
  赵洵有些疑惑的跟了出去,心道有啥事不能在屋里说,还要避开贾大哥和旺财。
  罢了,谁叫冯昊是大脑袋呢,既然他是老大自然他说了算。
  冯昊走出几十步,来到一颗大槐树下方是压低声音道:“方才齐王世子来到不良人衙署,说是想请你去赴宴,你意下如何?”
  此刻的冯昊已经完全对赵洵刮目相看。
  饶是如此,他也很好奇堂堂齐王世子为何会主动邀请赵洵赴宴。
  “齐王世子?卑职与齐王世子并不相熟啊。”
  赵洵一脸懵逼,一双人畜无害的大眼睛闪了闪,blingbling的。
  “你和齐王世子或许不认识,但是和他妹妹应该见过吧?”
  “永和大…永和县主?”
  赵洵一拍脑袋,这才恍然大悟。
  永和县主是齐王李象的女儿,她在曲江的时候倾慕于赵洵的诗才,回到齐王府后肯定没少说赵洵的好话。
  所以齐王李象肯定对赵洵很有好感。
  显隆帝的这些儿子们,包括太子在内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这位齐王也不例外。
  明面上齐王不关心朝政,实则暗中培植党羽结党营私。
  对此显隆帝也不打压,似乎是想要用齐王来平衡太子的势力。
  帝王术说到底就是平衡。
  天家无亲情,儿子往往是皇帝最大的威胁。只要把握好火候,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看着儿子们窝里斗,或许才是显隆帝最希望看到的局面吧。
  所以不是齐王世子想要结交赵洵,而是齐王李象想要将赵洵收编。
  只是他身份敏感,不方便抛头露面,这才会让儿子出面。
  赵洵心中腹诽,既然如此还不如让永和县主出面呢。
  虽然李太平确实平了点,但好歹是个妹子啊。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这个道理齐王难道不懂吗?
  当然抱怨归抱怨,齐王世子的邀约还是得赴的。
  不过是去赴个宴,又不是卖身,赵洵没什么可怕的。
  …
  …
  第29章 赴宴乐游原
  齐王世子李建业邀请赵洵赴宴的地点并不在齐王府中,而在乐游原的别院。
  道理很简单,为了防止朝中那些御史言官借题发挥,攻讦齐王。
  这些言官就是一条条疯狗,稍微给他们一些机会就会开始疯狂的撕咬。
  而如果选择在别院设宴,一来隐蔽,二来从名义上也可以淡化齐王的影响。
  当然,这些也只是相对的。
  言官们若是认了死理,死缠烂打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这些都不是李建业现在要考虑的问题。
  作为一名喜好诗词歌赋的皇室宗亲,当李建业听到赵洵的那首秋词后,直是激动的无以复加。
  甚至都不用父王与他交待,他自己都想主动结交赵洵。
  李建业出生高贵,但却并没有太多世子的架子,平日里与府中的门客经常一起吟诗作赋。
  但那些门客所作诗篇十分普通,鲜少有能直击李建业心扉的。
  这首秋词则不然,句句在理,字字精辟。
  即便是那些久誉盛名的大诗人也不一定能够作出比这还好的诗来。
  所以李建业托人找到了不良帅冯昊,打算借他的关系邀请赵洵来赴宴。
  冯昊是赵洵的顶头上司,照理来说,赵洵要给他这个面子。
  但是这毕竟只是一个私约。
  若是赵洵抵死不从,李建业也没有什么法子。
  文人嘛,或多或少是有一些小脾气的。
  不过让李建业欣慰的是,赵洵最终还是同意前来了。
  乐游原乃是长安权贵们登高游玩的场所,原上建有数不尽的别院。
  不仅齐王府有,成国公府也有。
  赵洵轻车熟路的骑马而来,来到齐王宅邸前,见到一个丰神俊朗身材修长的年轻人,心道这位一定就是传说中的齐王世子李建业了。
  他当即翻身下马,将马匹交给仆从,躬身冲李建业行了一记叉手礼。
  “赵洵见过世子殿下。”
  这李建业今日穿了一身蜀锦青袍,头发用一根桃木簪子穿着,略微显得有些随意。
  不过这丝毫没有遮掩住他的贵气。
  这是真真正正的贵胄子弟,紫金贵气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
  “哈哈,明允啊,你可算是来了。本世子是盼星星盼月亮,盼着你来呢。”
  李建业喜笑颜开道:“今日是私宴,就不必过于拘礼了。”
  “那可不行,礼不可废嘛。”
  赵洵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虽然成国公府小公爷的身份也很显赫,但和堂堂齐王世子比起来,还是差了一截。
  “明允,那本世子也不和你客套了,我们里面说。”
  说罢李建业便转身走进别院,赵洵跟在了后面。
  不得不说,齐王确实是财大气粗,区区一座乐游原的别院,都修建的富丽堂皇。
  不管是供人居住的宅邸,亦或是娱乐消遣的园林、戏台都十分精致,挑不出丝毫的毛病来。
  赵洵心道光是修建这样一个别院就得上万两银子吧?
  这样的别院齐王在长安城中、城郊至少有十几套,这可就是十几万两银子。再加上齐王府上下几百口人的开销,光是靠着齐王那点俸禄肯定是不够的。
  当然了,齐王还有部分天子赐予的皇庄,但皇庄产的主要是粮食,变现很困难。
  所以齐王府的主要进项应该靠的还是做生意或者是下边人的孝敬。
  这在封建王朝没有啥好说的,皇权大于天嘛。就连赵洵本身也是受益者。
  看的出来,齐王世子李建业是个十分文雅之人,而且从内到外都散发出一股浓厚的儒雅气息。
  这一点和永和县主李太平很不一样。
  县主殿下虽然乍一看来也很是贵雅,但相处久了就会觉得很不自在,仿佛她的一切都是装的,她很想要把这个壳子去掉一样。
  但是世子殿下就不同,都说儒家善于养气,世子殿下应该是养气养到一定境界了。
  李建业将赵洵引到一方池塘包围的六角亭子处,当先撩起袍子下摆坐定,继而和声道:“明允坐吧,这里没有外人,不必拘束。”
  赵洵微微颔首,继而坐定。
  “明允啊,舍妹自从曲江游湖时听了你的那首《秋词》就整日念叨,本世子也觉得这首诗作的极佳,故而想要请你来乐游原上宴饮,顺带着吟诗作赋,探讨一二。”
  嗯,这不就是后世文艺青年的茶话会嘛,身为科班出身的文科生,赵洵对这种场面是再熟悉不过了。
  只不过相较于古人,后世文艺青年的文学素养还是差了些。
  “世子殿下过奖了,拙作一首让县主殿下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