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挺好的,我收拾一下就能住。”刘知南还是比较满意这院儿的,院门儿处还有一棵碗口粗的桂花树,夏天能乘凉,秋天还能看看桂花,他挺喜欢桂花香,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等到秋天了。
杨黎笑道:“知南哥你满意就好,日后住在这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就知会一声,我就住前面。”
刘知南点了点头:“多谢。”
两人在院儿里站了会儿,就闻到了一股饭菜香飘来,闻着很香,刘知南吸了吸鼻子,辨别出里面有莲藕的味道。
杨黎转向左边,指了指刘知南隔壁的院子,“忘了说了,知南哥,这是你邻居,陈正哥的家,闻到香味儿没有,他正做饭呢,正哥的厨艺贼好,我时不时就去蹭饭,日后你们熟了,你也可以去蹭饭,他人好指定欢迎你。”
刘知南没有多说,他其实不是个擅长与别人打交道的人,在公司里他公事公办,只需要与客户利益牵扯就行,私下里他几乎没什么朋友,他已经忘了这种朋友间该怎么相处了。
杨黎却直接踩上了刘知南院子边上搁着的砖头,伸出头朝隔壁院儿喊:“正哥,在家做啥好吃的,有我的一份不?”
刘知南埋头踩着脚底下的一根枯草,过了几秒,他听到隔壁院儿传来了一声低沉浑厚的声音:“你来。”
振的他心轻颤了一下,这声音挺好听的,听着就阳气足精神旺。
杨黎高兴的从墙头上下来,问刘知南:“要不要我带你过去跟你邻居打打招呼,见一面儿?以后你有什么事儿就能找正哥帮忙,他啥都会。”
刘知南摇了摇头:“改天吧,今儿坐车坐的挺久,我还真有些累了,收拾收拾早点休息。”
杨黎也不强求,又简单交代了几句便走了,想来是赶着去隔壁院儿蹭饭去了。
他走后,刘知南把院门儿锁了,回屋里收拾行李。
*
杨黎推开了陈正家的门,刚进屋门就被一道黑色闪电扑了过来,险些给他扑倒。
“老板,别闹!”杨黎摸着黑色拉布拉多的大脑袋,被它扑腾的快要往后仰,“你可是又重了!这段时间怕是长胖了不少!”
一个男人从厨房里出后仰探出半个身子,看了眼杨黎,“是胖了两斤。”
杨黎囫囵的揉了几把肥实的狗头,“哥,你可别再让它胖了,养猪场的猪怕是都没它肥实。”
陈正在厨房轻笑了一声,“回头让它每天早上跟我跑步去。”
“你做什么好吃的呢?”杨黎站在厨房门口探进去头,看着赤着上身系着围裙的陈正,单手插腰右手拿着汤勺搅弄着汤锅。
陈正:“莲藕炖排骨。”
“嚯,这个好吃,我爱吃莲藕,粉糯糯的。”
陈正笑了声:“回去的时候给婶儿带一碗。”
杨黎感动道:“怪不得我妈老是夸你,说你比亲儿子还亲。”
陈正没说话,往汤里放了一把葱花。
杨黎自来熟的从碗柜里拿碗筷,边拿边说:“哥,你隔壁有人儿住了,以后你就有邻居了。”
陈正端了汤碗出来,轻轻睨眼看了看杨黎,“来养老的?”
杨黎看着他隆起的二肱头肌肉,羡慕的眼红,他哥的身材真是越来越牛皮了。
“养什么老啊,人家一个年轻小伙儿,从城里来的,长的白白净净,看着就是个文化人,比我大两岁。”
陈正嗯了声,站在饭桌前将身上的围裙解了下来,露出紧实的腰腹,腹肌有力的起伏着,流畅的倒三角线最后隐在工装裤腰下。
杨黎拉开椅子坐下,迫不及待的动起了筷子,刚出锅的莲藕排骨汤就是香。
吃完饭,杨黎提着白瓷罐子准备回去了,陈正叫住了他。
“正哥,还有事儿?”
陈正又从厨房里提一个白瓷汤罐出来,“我那新邻居刚来,锅碗瓢盆都没有,怕是天然气都停费没通,给他顺手捎一罐去,好歹来了咱这地儿也有口热饭吃。”
杨黎冲他竖了一下大拇指,“我正哥人贼好。”
第4章
刘知南找了个毛巾将衣柜擦干净后把带来的衣裳都放了进去,他想拖一下屋里的地板,却没有拖把,正思虑着要不要用毛巾先擦擦的时候,院门儿外就传来了杨黎的声音。
“知南哥,你在吗?”
刘知南放下毛巾洗了洗手,出去开门。
打开院门儿就瞧见杨黎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一个白色瓷罐。
“我还以为你出去了呢。”
刘知南笑了笑,顺便问他:“正好想跟你打听一下,这附近有杂货店吗?”
杨黎:“有,离这儿一公里左右的镇子后街有杂货店儿,平时能用到的那儿都有,哥你缺啥?要是急着用,可以先去我家拿。”
刘知南:“不急,明天我自己去买,你回来是还有事儿吗?”
杨黎哦了一声,提起手里的汤罐,“陈正哥让我给你带罐汤喝,说你今晚上的晚饭不好解决。”
刘知南抿了抿唇,对这突来的善意有些受宠若惊,“谢谢,但是我还不是很饿。”
杨黎可不管,他只负责送,“天再晚些你就饿了,我都提来了,你可别再让我给正哥提回去。”
刘知南浅笑了下,只好接受下这份热情:“那就谢谢了。”
杨黎走后,刘知南提着那罐汤站在院子里朝隔壁看了过去,那也是一栋二层楼的小院儿,比他家的楼稍大些,有红色的拱顶,白色窗栏,偏欧式的洋气小楼。
此时能看到二楼一间房间的灯亮着,应该就是屋子的主人。
刘知南默默在心里对着他这新邻居道了谢,提着汤罐回屋了。
幸好是夏天,他带的薄被足够应付这气温,屋主留的床还能睡,床垫的透明膜都还没撕。
刘知南撕了透明膜,用毛巾将床来来回回擦拭了几遍,又清扫了天花板,这才将薄被垫了上去。
卫生清扫让他腰酸背疼有些疲乏,便直接倒头就打算睡了,岂料刚躺下没两分钟,肚子就叫了起来。
他这才想起顺手放在桌上的汤罐,只好再次起身。
打开那只白色汤罐,莲藕的香味便蹿进了他的鼻子,幸好罐子是双层保温,现下还是热乎的。
闻着味道是挺香的,他抱起汤罐尝试着喝了一口汤。
好喝!
莲藕的甜味儿融进了汤里,跟排骨的荤油味儿掺杂着,却又不腻人,油味儿不重,像是专门处理过排骨的荤油一样。
里面还搁了枸杞,大枣,想来是为了添些滋补。
刘知南没忍住,一口气喝了半罐子汤,这才拿起筷子开始吃里面的排骨和莲藕。
莲藕炖的粉糯,化在嘴里绵绵的,排骨更是一抿就脱骨,八分瘦肉中有一线肥肉,吃起来不柴口,只能说做饭的人会选食材。
一汤罐的莲藕排骨,最后只剩下几颗枸杞和大枣,其余全进了他的肚子。
刘知南打了个饱嗝,吃的发热出汗,特别满足。
他想起杨黎说的话,他这新邻居的厨艺确实好。
*
刺眼的阳光照射进屋里,窗外的鸟雀在房檐叽叽喳喳,刘知南睁开眼睛的时候有些恍惚,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现在身处何地。
躺着回了会儿神,他才缓缓起床,推开窗户时一阵和煦的风吹拂了进来,窗户外是一片风吹麦浪的金黄画卷。
没有城市的喧嚣,不需要定闹钟赶时间的踩点,不会有烦人的客户电话,只有蓝天,白云,麦浪和小院儿。
今天他需要去镇上买生活物资,虽然他不知道自己的死期是哪一天,但活在当下,有一天算一天。
穿着宽松的白t恤和短裤,踩着一双人字拖就出门了,若是让公司里的人看见他这幅模样,怕是都不敢认,可在这个地方仿佛闲适随意才是平常。
走在水泥路面的乡间道上,有骑着电动车出门的村民与他擦肩而过,对他这个新来的外乡年轻人也只是多投来两眼打量,眼里并没有排外和挑衅,只是好奇的探究。
路旁的农田里还有埋头种菜的老人,不厌其烦的将地里的杂草一根根拔除掉,刘知南见过超市里南来北往的很多蔬菜,却没有见过他们长在地里的模样,于是,停了脚步,静静的看着。
“后生,想吃啥?”戴着草帽的老人瞧着他,笑的满脸褶子一脸慈祥。
刘知南以为他是想卖菜给自己,他摇了摇头,礼貌拒绝:“谢谢,我不买菜。”
老人嘿了一声,“我是问你想吃番茄还是黄瓜?”
刘知南抿了下唇,不好再拒绝,他不知道待会儿能不能用手机支付。
“番茄。”
老人听了话后,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绕到了黄瓜藤架后,过了会儿,手里提着一串红彤彤的小番茄出来。
“没打药的,我自家种的奶油小番茄,汁多又甜,好吃。”
他将那串番茄递给刘知南,语气里都是对自己种的番茄的自豪。
杨黎笑道:“知南哥你满意就好,日后住在这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就知会一声,我就住前面。”
刘知南点了点头:“多谢。”
两人在院儿里站了会儿,就闻到了一股饭菜香飘来,闻着很香,刘知南吸了吸鼻子,辨别出里面有莲藕的味道。
杨黎转向左边,指了指刘知南隔壁的院子,“忘了说了,知南哥,这是你邻居,陈正哥的家,闻到香味儿没有,他正做饭呢,正哥的厨艺贼好,我时不时就去蹭饭,日后你们熟了,你也可以去蹭饭,他人好指定欢迎你。”
刘知南没有多说,他其实不是个擅长与别人打交道的人,在公司里他公事公办,只需要与客户利益牵扯就行,私下里他几乎没什么朋友,他已经忘了这种朋友间该怎么相处了。
杨黎却直接踩上了刘知南院子边上搁着的砖头,伸出头朝隔壁院儿喊:“正哥,在家做啥好吃的,有我的一份不?”
刘知南埋头踩着脚底下的一根枯草,过了几秒,他听到隔壁院儿传来了一声低沉浑厚的声音:“你来。”
振的他心轻颤了一下,这声音挺好听的,听着就阳气足精神旺。
杨黎高兴的从墙头上下来,问刘知南:“要不要我带你过去跟你邻居打打招呼,见一面儿?以后你有什么事儿就能找正哥帮忙,他啥都会。”
刘知南摇了摇头:“改天吧,今儿坐车坐的挺久,我还真有些累了,收拾收拾早点休息。”
杨黎也不强求,又简单交代了几句便走了,想来是赶着去隔壁院儿蹭饭去了。
他走后,刘知南把院门儿锁了,回屋里收拾行李。
*
杨黎推开了陈正家的门,刚进屋门就被一道黑色闪电扑了过来,险些给他扑倒。
“老板,别闹!”杨黎摸着黑色拉布拉多的大脑袋,被它扑腾的快要往后仰,“你可是又重了!这段时间怕是长胖了不少!”
一个男人从厨房里出后仰探出半个身子,看了眼杨黎,“是胖了两斤。”
杨黎囫囵的揉了几把肥实的狗头,“哥,你可别再让它胖了,养猪场的猪怕是都没它肥实。”
陈正在厨房轻笑了一声,“回头让它每天早上跟我跑步去。”
“你做什么好吃的呢?”杨黎站在厨房门口探进去头,看着赤着上身系着围裙的陈正,单手插腰右手拿着汤勺搅弄着汤锅。
陈正:“莲藕炖排骨。”
“嚯,这个好吃,我爱吃莲藕,粉糯糯的。”
陈正笑了声:“回去的时候给婶儿带一碗。”
杨黎感动道:“怪不得我妈老是夸你,说你比亲儿子还亲。”
陈正没说话,往汤里放了一把葱花。
杨黎自来熟的从碗柜里拿碗筷,边拿边说:“哥,你隔壁有人儿住了,以后你就有邻居了。”
陈正端了汤碗出来,轻轻睨眼看了看杨黎,“来养老的?”
杨黎看着他隆起的二肱头肌肉,羡慕的眼红,他哥的身材真是越来越牛皮了。
“养什么老啊,人家一个年轻小伙儿,从城里来的,长的白白净净,看着就是个文化人,比我大两岁。”
陈正嗯了声,站在饭桌前将身上的围裙解了下来,露出紧实的腰腹,腹肌有力的起伏着,流畅的倒三角线最后隐在工装裤腰下。
杨黎拉开椅子坐下,迫不及待的动起了筷子,刚出锅的莲藕排骨汤就是香。
吃完饭,杨黎提着白瓷罐子准备回去了,陈正叫住了他。
“正哥,还有事儿?”
陈正又从厨房里提一个白瓷汤罐出来,“我那新邻居刚来,锅碗瓢盆都没有,怕是天然气都停费没通,给他顺手捎一罐去,好歹来了咱这地儿也有口热饭吃。”
杨黎冲他竖了一下大拇指,“我正哥人贼好。”
第4章
刘知南找了个毛巾将衣柜擦干净后把带来的衣裳都放了进去,他想拖一下屋里的地板,却没有拖把,正思虑着要不要用毛巾先擦擦的时候,院门儿外就传来了杨黎的声音。
“知南哥,你在吗?”
刘知南放下毛巾洗了洗手,出去开门。
打开院门儿就瞧见杨黎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一个白色瓷罐。
“我还以为你出去了呢。”
刘知南笑了笑,顺便问他:“正好想跟你打听一下,这附近有杂货店吗?”
杨黎:“有,离这儿一公里左右的镇子后街有杂货店儿,平时能用到的那儿都有,哥你缺啥?要是急着用,可以先去我家拿。”
刘知南:“不急,明天我自己去买,你回来是还有事儿吗?”
杨黎哦了一声,提起手里的汤罐,“陈正哥让我给你带罐汤喝,说你今晚上的晚饭不好解决。”
刘知南抿了抿唇,对这突来的善意有些受宠若惊,“谢谢,但是我还不是很饿。”
杨黎可不管,他只负责送,“天再晚些你就饿了,我都提来了,你可别再让我给正哥提回去。”
刘知南浅笑了下,只好接受下这份热情:“那就谢谢了。”
杨黎走后,刘知南提着那罐汤站在院子里朝隔壁看了过去,那也是一栋二层楼的小院儿,比他家的楼稍大些,有红色的拱顶,白色窗栏,偏欧式的洋气小楼。
此时能看到二楼一间房间的灯亮着,应该就是屋子的主人。
刘知南默默在心里对着他这新邻居道了谢,提着汤罐回屋了。
幸好是夏天,他带的薄被足够应付这气温,屋主留的床还能睡,床垫的透明膜都还没撕。
刘知南撕了透明膜,用毛巾将床来来回回擦拭了几遍,又清扫了天花板,这才将薄被垫了上去。
卫生清扫让他腰酸背疼有些疲乏,便直接倒头就打算睡了,岂料刚躺下没两分钟,肚子就叫了起来。
他这才想起顺手放在桌上的汤罐,只好再次起身。
打开那只白色汤罐,莲藕的香味便蹿进了他的鼻子,幸好罐子是双层保温,现下还是热乎的。
闻着味道是挺香的,他抱起汤罐尝试着喝了一口汤。
好喝!
莲藕的甜味儿融进了汤里,跟排骨的荤油味儿掺杂着,却又不腻人,油味儿不重,像是专门处理过排骨的荤油一样。
里面还搁了枸杞,大枣,想来是为了添些滋补。
刘知南没忍住,一口气喝了半罐子汤,这才拿起筷子开始吃里面的排骨和莲藕。
莲藕炖的粉糯,化在嘴里绵绵的,排骨更是一抿就脱骨,八分瘦肉中有一线肥肉,吃起来不柴口,只能说做饭的人会选食材。
一汤罐的莲藕排骨,最后只剩下几颗枸杞和大枣,其余全进了他的肚子。
刘知南打了个饱嗝,吃的发热出汗,特别满足。
他想起杨黎说的话,他这新邻居的厨艺确实好。
*
刺眼的阳光照射进屋里,窗外的鸟雀在房檐叽叽喳喳,刘知南睁开眼睛的时候有些恍惚,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现在身处何地。
躺着回了会儿神,他才缓缓起床,推开窗户时一阵和煦的风吹拂了进来,窗户外是一片风吹麦浪的金黄画卷。
没有城市的喧嚣,不需要定闹钟赶时间的踩点,不会有烦人的客户电话,只有蓝天,白云,麦浪和小院儿。
今天他需要去镇上买生活物资,虽然他不知道自己的死期是哪一天,但活在当下,有一天算一天。
穿着宽松的白t恤和短裤,踩着一双人字拖就出门了,若是让公司里的人看见他这幅模样,怕是都不敢认,可在这个地方仿佛闲适随意才是平常。
走在水泥路面的乡间道上,有骑着电动车出门的村民与他擦肩而过,对他这个新来的外乡年轻人也只是多投来两眼打量,眼里并没有排外和挑衅,只是好奇的探究。
路旁的农田里还有埋头种菜的老人,不厌其烦的将地里的杂草一根根拔除掉,刘知南见过超市里南来北往的很多蔬菜,却没有见过他们长在地里的模样,于是,停了脚步,静静的看着。
“后生,想吃啥?”戴着草帽的老人瞧着他,笑的满脸褶子一脸慈祥。
刘知南以为他是想卖菜给自己,他摇了摇头,礼貌拒绝:“谢谢,我不买菜。”
老人嘿了一声,“我是问你想吃番茄还是黄瓜?”
刘知南抿了下唇,不好再拒绝,他不知道待会儿能不能用手机支付。
“番茄。”
老人听了话后,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绕到了黄瓜藤架后,过了会儿,手里提着一串红彤彤的小番茄出来。
“没打药的,我自家种的奶油小番茄,汁多又甜,好吃。”
他将那串番茄递给刘知南,语气里都是对自己种的番茄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