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587节
  「想你了呗。」林朝阳说。
  陶玉墨抱怨道:「你们夫妻俩就不能带带孩子?没看我正忙着呢吗?」
  「忙什么?玩游戏啊?」
  办公室里的电视机正亮着,荧幕上红帽子的马里奥站在海之国地图上一动不动,电视里传来那标志性的音效声。
  还没等陶玉墨说话,冬冬跑过去搓起了手柄。
  不到五秒,马里奥倒地阵亡,
  陶玉墨心痛,少了条命,还让她怎么通关?
  自从公司开张,她就把家里的电脑、游戏机和卡带都一股脑搬了过来。
  再加上前几天公司采购回来的一些游戏相关设备,砂糖游戏开张后不像是后游戏公司,倒更像是文具店或者是机铺。
  七十年代雅达利主机在香江流行开,但一台主机需要1000港元,电视机需要1000到2000港元,
  再加上游戏卡带,想要玩上游戏机至少要花个3000港元。
  对于普通香江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很多游戏爱好者买不起游戏机,偏偏又有需求,于是这便成了一些文具店店主的生财之道。
  店里摆上几台游戏机,疯狂收割小学生们的荷包。
  机铺,即内地的游戏厅,专门玩街机的地方。
  「你们公司人就这么几个,游戏机可不少。」
  砂糖游戏目前一共五人,除了陶玉墨这个老板,何志文、姚壮宪、杨渊升三人负责游戏开发,
  还有一个叫吴嘉欣的年轻女孩,兼任财务和文员。
  林朝阳四处看了看,目测发现了至少8台游戏主机,5台电脑,1台街机。
  其中电脑属于办公设备,而游戏机大多是陶玉墨的。
  「做游戏嘛,首先得会玩游戏!」
  陶玉墨信口胡一句,没想到林朝阳却认真的点了点头,「有点道理!”
  她误打误撞的获得了认可,心下高兴,拉着林朝阳去看公司这两天的成果。
  杨渊升正在dos系统上哼哼的敲代码,屏幕上的字母和数字单拎出来林朝阳都认识,但组合到一起就不行了。
  好在有不需要动脑子看的成果,陶玉墨把何志文主笔的人物设计图和场景设计图拿出来,带着炫耀的语气对林朝阳说:「姐夫,你瞧!”
  「这是我们公司第一款游戏,《大富翁》。」
  林朝阳看着这些精美的设计图,问:「效率这么高?」
  「志文他在玉郎机构的时候一周画两三百张图,这算什么!」陶玉墨的语气很为手下人的能力感到骄傲。
  林朝阳一张张看完设计图,这美术水平可比原版的《大富翁》强多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6月份我们这款游戏就能上市。」陶玉墨又说。
  后世姚壮宪做《大富翁》时还是个半吊子,自己一个人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才做好。
  如今来到砂糖公司,团队作战,不仅美术水平直线飞升,效率也指数级提升。
  「干得不错!」
  林朝阳的夸奖让陶玉墨面露欣喜,然后他说道:「行了,你们先忙着吧,我还有点事。」
  说完他正要离开,陶玉墨却喊住了他,「把孩子带走啊!」
  「他们要找小姨,我有什么办法?」林朝阳很不负责任的说了一句,又朝跟来的阿娣说:「阿娣,帮着照看点,别影响了玉墨的工作。‘
  「好的,先生。」阿娣恭谨应道。
  陶玉墨顿感气闷,蹲下身子看向两个对她虎视耽耽的小家伙,「你们俩老实点,小姨还要工作,知道吗?」
  「知道了。」
  兄妹俩异口同声的答道。
  陶玉墨满意的点点头,刚转身,就被晏晏拉住了衣角。
  「小姨小姨,我要尿尿!」
  陶玉墨长叹了一口气,我都当老板了,为什么还得看孩子?
  离开了皇子大厦的林朝阳,驱车来到明报大厦。
  他今天来是为跟明报出版社签合同,《入师》的稿子已经交给了明报出版社,只等5月下旬《收获》发表后,这部小说便会在香江上市。
  他跟明报出版社是老关系了,见面跟董桥闲聊几句,就签好了合同。
  「朝阳,你们家的新闻业务还有扩大规模的打算吗?」董桥突然问了一嘴。
  玉郎机构现在姓林,旗下有《天天日报》《清新周刊》《青春》等数家报刊,在香江报业不算是排头兵,但也有些地位。
  林朝阳略感意外,随即想到了什么,「能扩大规模当然最好,只是目前没有太合适的机会。」
  「要是现在有个机会呢?」董桥意味深长的说。
  「什么意思?」
  「查先生有意退隐江湖了。」
  林朝阳刚才心中已有猜测,从董桥口中听到确切的答案,他心中忍不住盘算了起来。
  《明报》创立至今整30年,早已从最初的单一报纸发展成为如今的报业集团,旗下有《明报》
  《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明报晚报》《华人夜报》等诸多报刊。
  除此之外,还有明报出版社、明窗出版社、翠明假期旅行社等产业。
  香江的报业历来发达,这么一座几百万人口的小城里,仅仅是上市的报业公司就有5家。
  包括了英皇集团控制的新系机构、胡仙家族控制的文化传信和星岛报业、马氏家族控制的东方报业以及郭鹤年控制的《南华早报》。
  但就资产规模而言,5家上市公司中也仅有市值超过30亿港元的星岛报业和东方报业敢说稳压明报集团一头。
  香江一座几百万人口的城市为何可以容纳如此多的报业公司?
  原因就在于其影响力辐射东南亚,比如控制星岛报业和文化传信的胡仙家族,就起家于新加坡。
  后世仍畅销于东南亚,被国人旅游当作伴手礼带回的虎标万金油便是他们家的产业。
  星岛报业控制的《星洲日报》《虎报》《汇总报》等报纸就属于新加坡当地媒体。
  明报集团多年以来一直未曾上市,但论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早已经是香江首屈一指的报业集团。
  不管是林氏影业还是玉郎机构要吞下如此庞然大物都非易事,但林朝阳也知道,金庸年事已高,管理企业力有不逮,家中子弟又无一人对经营报业感兴趣,这是可以利用的地方。
  「帮我跟查先生约个饭吧。」林朝阳思付片刻,然后对董桥说。
  董桥无语道:「帮你约饭,那我不是自曝其短?」
  金庸有退隐之意这件事,外界并不知晓,即便是在明报集团内部,也仅有几个金庸的少数亲信知道。
  「你怕什么,说不定以后我就是你新老板了。」林朝阳打趣道。
  「等你当了老板再说。」
  董桥嘴上这么说,可还是替林朝阳传了个话。
  金庸的办公室在明报大厦七楼,分为两间,一间是书房,一间是会客室,四壁油漆,金碧辉煌他坐在雕花描金扶手椅上听着董桥说完,面色沉静,他为人不善言谈,管理报社经常以字条代替说话。
  「这么说来,他们也对明报感兴趣?」
  「林氏和玉郎机构明面上是林太经营,但林生出力甚多,他们夫妻是有大格局的生意人,知道您要退休,他们肯定不会错过的。」
  金庸要退休,第一要务并非是公司能卖多少钱,而是要为他自己辛苦打拼了一辈子的事业找个好的接班人。
  明报集团至今未上市,一直为香江报业巨头们所,早在68年便有《南华早报》欲与《明报》换股。
  但金庸考虑《南华早报》有英资背景,换股后必然会为《明报》带来肘,便拒绝了。
  87年之后,又陆续有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梅铎(默多克)的新闻集团、英国的《镜报》集团等相继表示出收购意愿,但金庸均未接纳。
  明报集团从来不缺好买家,可要找一个让金庸满意的买家却并不容易。
  董桥对林朝阳透露风声,完全是出自金庸的授意,否则借他个胆子他也不敢把这种事告诉林朝阳。
  「你想让他们夫妻俩当新老板?」金庸语气轻快的问。
  董桥坦诚道:「林太的为人和手腕在商界有口皆碑,不是报业出身这算个缺憾,不过我看这一年多,玉郎机构那几份刊物倒是经营的不错。」
  金庸没有说话,手指在椅子扶手上轻轻摩,面露思索。
  片刻后,他缓缓开口,「那就先吃顿饭,反正还有一个多月时间。」
  下个月是5月,月份并无特别,但《明报》创刊于1969年5月,到下月恰好是《明报》创立30周年。
  每年的创刊日,金庸都会举办一场茶话会,在今年的茶话会上,他将会对外宣布退休的消息。
  董桥没再说什么,退出了办公室。
  夜晚的深水湾,远处隐约有海浪声传来,偌大的别墅区灯光稀少,除了道路上的路灯,最闪耀的便是那些豪宅的灯火通明。
  75号别墅上个月刚换了主人,今天晚上突然亮起了灯,人影憧憧,看起来是在搬家。
  「真不再收拾收拾了?」林朝阳问陶玉书。
  「不收拾了。本来就挺好的,这么大的房子随便动一动就是几十上百万,没必要。”
  陶玉书向来心性质朴,不喜华服,深水湾75号的装修保持的很好,只是风格有点旧,但并不影响居住,在她看来这样的气质反而让人更舒服。
  这些天来,别墅经过了简单的修整已经具备了入住条件,今天是家具家电进家门的日子。
  干活有工人,林朝阳夫妻俩不需要操心,便站在阳台上聊天。
  陶玉书问:「你觉得我们有希望拿下明报集团?」
  刚才一见面,林朝阳便对她说了金庸要退休的消息,陶玉书同样很心动,但她却对掌握明报集团没什么信心。
  这几年一直有企业对明报集团感兴趣,各个来头都不小,不管是以林氏的名义还是以玉郎机构的名义,她都不认为会在收购中占据优势。
  「金庸现在年事已高,参与报社管理已经力不从心,这是他要退休的根本原因。
  明报集团是他一辈子的心血,他要为明报集团找个好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