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市井小人物 第78节
大堂门口来了一位老翁,他边上带着一位姑娘,乔家旺忙迎了过来,“您好,是要吃饭吧?”
老翁指了下门后的乔家兴,“小兄弟,让他过来就行,你去忙你的。”
第75章 猪肉炖粉条,锅包肉……
乔家旺回头看向弟弟,他没想太多,把弟弟喊了过来。
“您好,要吃点什么?我们店的招牌菜有红烧肉、糖醋鱼、白灼鲜虾……还有……”乔家兴报了一串的菜名,却发现对方有些眼熟,试着问,“老人家,我们是不是见过?”
老翁看乔家兴眼里都是疑惑,哈哈笑着,“看来你忘记了,有天傍晚,我和你要过一碗饭,记得了吗?”
“想起来了,原来是您!”看到对方还平安,乔家兴松了口气,又见对方衣裳整洁,且没有补丁,想来是寻到亲人,“那日我还想着,大半夜的,您去了哪里。看到您平安,真好。”
老翁看乔家兴时,眼中都是赞赏,“上回多谢你的饭,我才能顺利归家,不然可能饿死街头,连个收尸的都没有。今日过来,便是特意来光顾你家生意,有什么招牌菜,给我来几样。”
“您两个人有三道菜就好。红烧肉是招牌菜,您喜欢吃鱼吗?鱼也不错。”看老翁点头,乔家兴加了一碗糖醋鱼,“再来个青菜,或者汤羹就行,您看看,吃什么?”
面对客人,乔家兴很能说,不像相看时那般拘谨。
“来个山药羹,我家女子吃不了太辣。”老翁说话时,看了眼边上的女儿,“对了,你是这里的伙计吗?”
“可以这么说,我既是伙计,也是厨师。”乔家兴说着把单子递给他爹,“爹,这桌客人点的菜,您拿去给五妹妹。”
听到乔家兴对其他人的称呼,老翁心中大概明白,他说自己姓曹,让乔家兴喊自己曹伯。
乔家兴应了一声好,转头看到又有客人,赶忙去招呼。
红烧肉提前炖好,乔满仓端来前热了一下,浓稠的琥珀色挂在五花肉上,酱香味中带了一丝丝的甜味。
“您慢用,这是红烧肉和山药羹,鱼是现杀的,所以得再等一会儿。”乔满仓还拿来饭,“用红烧肉的汤汁拌饭很好吃,你们可以尝一下。”
曹伯笑着说好,转头慈爱地把红烧肉推到女儿边上,“媛儿,你多吃一点。”
“您也吃。”曹媛低着头,给父亲夹菜,“家中耕种正忙,您干嘛带我进城?等我们回去,哥哥嫂嫂又要说闲话。”
她是继室的女儿,也是父亲的老来女,与前头的哥哥姐姐差了好些岁数,一直不亲厚。
“你都十八了,你娘不在,我得替你把嫁妆操持起来。”曹伯夹了块红烧肉,软烂入味,肥肉在嘴里一抿就化,可见下了功夫去做,“多吃一点,明日我们再来。”
曹媛心疼钱,“咱们进城住客栈要钱,过路费是钱,您省着点花,明日我们买两个馒头,吃了就回去。”
“不着急,我都七十了,也该享享福,家里的田地一天不伺候不会怎么样。而且没分家,你哥哥他们敢说一句不好,到时候别想分家产!”曹伯硬气道,“你听话,明日我再带你去买首饰,等新衣做好,我们再回家去。”
他没有门牙,用山药羹和红烧肉汤汁拌饭,滑溜溜地,一口就咽下去。
吃饱喝足,曹伯付了银钱,得知乔记食铺早上也开业,他说明早也来。
乔家兴送曹家父女到门口,“您慢走。”
“好的,你回去忙吧。”曹伯挥挥手,搀扶着女儿回客栈去。
乔家也到了晚饭的点,乔绵绵今日做了猪肉炖粉条,还有锅包肉。
她对于美食,有着浓厚的兴趣,每次做饭,她都不觉得累,很乐意捣鼓各种吃的。
粉条提前泡了会,在猪肉煸炒出油脂后,再加入热水和粉条炖煮。
这会的粉条晶莹剔透,**弹弹,一口下去,汤汁里都是猪肉的荤香,却不油腻。
锅包肉炸好裹糖醋汁,脆而香甜,特别是乔家旺刀工极好,每一片肉都厚度均匀,吃起来正正好。
“五妹妹,你哪里学来的菜啊?”乔家兴从没见过这两碗菜,尝了一口锅包肉,酸甜香脆,瞬间被惊艳了,“好吃!”
“从别人那听说来的,我就随便试试。
不是总有客人问有这个菜,或者那个菜吗?我遇到了会多问几句,和他们聊一聊。“乔绵绵随便找个理由搪塞,“好吃就多吃点哎,这个粉条特别好吃,可以用汤拌饭。”
她喜欢各种各样的汤拌饭,也喜欢换着花样吃,每天不一样口味,吃不一样东西,是她一天里最大的盼头。
乔家兴不疑有他,学着妹妹的样子用汤拌饭,再来一筷子的粉条,香得很!
其他人同样吃得满足,最后还是乔满仓问了句,“我怎么感觉,有两日没见到陆大人了?”
林氏道,“陆大人说有个什么任务,要出城去一段日子,他还把钥匙给了我,说有什么事,让我们帮忙看一下。”
陆昭找过来时,林氏还蛮意外,心想陆昭对她真信任。
“那他去多久?”乔满仓问。
林氏摇摇头,“他们当官的事,我哪里敢多问?想来要一些日子,不然没必要把钥匙给我。他这活,还是太凶险,比不上读书人。”
说到读书人,林氏想到了徐明轩,“这不是端午了么,徐秀才回来没?”
乔满仓说没有,“徐兄说了,徐秀才要刻苦读书,下次回来在中秋时候。说来读书也不容易,听说天刚亮就要起来,得读到后半夜才能睡。为了考个功名,大家都不容易。你怎么只关心徐秀才,不关心下自家女婿?”
“谁说我不关心了?”林氏瞪了眼自家男人,“王闯端午会回来,王夫人给咱家送糯米时就说了,你忘记了吗?”
王家开米行,现在和他们成了亲家,节日都会互相送礼。王家分家后,王夫人更没什么事,便带着林夏禾一块去铺子里吃饭,正好送节礼。
乔满仓挠挠头,“最近太忙,我给忘记了。”
说到端午,便要包粽子吃,林氏让乔满仓明日多留一些肉,“绵绵喜欢吃肉粽,我再泡一些红豆,到时候做两种口味。”
糯米已经泡下去,等着明日拿来包粽子。
乔绵绵确实喜欢吃肉粽,还要大块肉,才吃得过瘾。
一顿饭结束,碗底的汤都被大家吃干净,林氏和胡倩倩端着碗去后厨,乔绵绵则是在一旁漱口,“娘,外祖父他们不是有养鸡鸭么,你要不要让他们多养一点,到时候全卖给我们。今日我去买鸡,那些人看我年轻,一开始故意抬高价格,被我拆穿了还嘴硬。如果外祖父他们有养鸡,既可以给他们增加收益,咱们也不用天天去找人买鸡买鸭。”
“还有大姐家,她家住小山坡上,围个一块地,多养一些,姐夫就不用去打猎。您不是最担心姐夫打猎?”
最后一句话,戳中林氏的心事,她确实记挂大女婿。打猎有风险,小时候他们村里猎户被老虎给撞见,直接摔山崖下,可怕得很。
想到自己有些日子没回娘家,林氏心动了,“回头我和他们说说,看看他们愿不愿意。”
“别等了,您想想,养鸡养鸭又不是养十天半个月能吃。怎么也得三四个月,得好些日子。”乔绵绵道,“既然端午到了,咱家又开了铺子,您是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女儿,也该回去看看。”
“你这丫头,反而教我做事起来?”林氏笑了起来。
“我说实话嘛,以后等我出嫁后,你不想我常回来看看?”说着,乔绵绵又去看她大嫂,“大嫂,你也想回去看看吧?”
“啊?”
突然被点到的胡倩倩愣了下,赶忙看了婆母一眼,“绵绵,我爹肉摊在咱们铺面附近,时常都能见到他。”
见到了就会停下说话,问问生意好不好,再聊聊家中情况。娘家知道她有孕,还会时不时给她带点吃的用的,说想回去?也还好。
乔绵绵笑呵呵地还想说两句,她娘让她快去洗手,“知道了,端午后我就回去。”
一家子收拾得差不多,天已经微微暗下来,他们回家后,各自去歇息。
第二天一早,曹伯父女果然来了,还是食铺里的第一个客人。
乔家兴正在生火,林氏擀面条,她是个话多的,问曹伯家住哪个村子,又有几口人,“曹家村啊,那离我娘家不远。我娘家是林家村,您知道吧?”
“知道,年轻的时候,我还去你们村里卖过年糕,那时候挑个担子走街串巷,特别是腊月里,挨家挨户都要买年糕。”曹伯站在灶台前,一边和林氏说话,一边看乔家兴烧火切肉,“现在我卖不动了,我孙子们有卖,你可能都认识。”
林氏想了想,还真有印象,“腊月里确实有人来卖年糕,不过有个高一点,有个胖一点,每年来的人不一样。”
“你说的可能是我儿子。如今我儿子们也老了,是家里孙子们在做。”曹伯说话时,面条已经煮好。
在面条上加几块卤肉,再来一勺高汤,热气腾腾的卤肉面就做好了。
乔家兴端了一碗面条,曹媛端另一碗。
坐下后,曹媛小声道,“不是说了,您吃肉,我吃素面就行,您干嘛非要花这个钱?”
“媛儿啊,你爹我死里逃生一次,才明白一个道理,人活着的时候要好好活,别操心那么多。这次我去看你叔叔,回来的路上山崩了和你哥哥走散,差点回不来,你知道我最放不下什么吗?”曹伯说着,分了两块卤肉给女儿,“人年纪大了,吃不了那么多。”
曹媛说知道,父亲最放心不下她。
“是啊,爹最放不下你。你侄儿年纪都比你大,更别说你哥哥们。我怕我回不去,你被他们随便打发了,咬着牙都要走回去。吃吧,吃饱了爹带你去买首饰,给你准备多点嫁妆。”曹伯说着,看到乔家兴擦桌子,夸道,“小兄弟,你家面条很不错,你们一家子都来干活吗?”
“是啊,小本经营,请不了人帮忙,只能大家伙一块来干。”乔家兴问,“您慢点吃,有什么事尽管喊我们。”
“你媳妇呢,你这个年纪,应该成家了吧?”曹伯语气随意。
乔家兴“啊”了一声,说没有成家。
林氏笑呵呵地接话,“正在给他找呢。”
“原来是这样。”曹伯慢悠悠地吃完面条,给了钱后,问乔家兴能不能帮个忙,“是这样,我带小女来城里买东西,但你也看到,我腿脚不方便,又不熟悉临安城的车马行。等我回家时,你能不能帮我租个马车,我会给你另外的钱,不让你白跑一趟。”
“哎呀,这是随手的事,不需要工钱。您只要说什么时候,哪一家客栈,我帮你喊辆马车过去。”乔家兴想着曹家父女是客人,帮点小忙也应该,收人钱没必要,说出去太难听。
曹伯点点头,“好,那到时候麻烦你了。”
和女儿离开街市,曹伯才问,“你觉得乔家这个小兄弟,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曹媛装傻。
“我死之前,得给你找个放心的婆家,不然我闭不上眼睛。”曹伯走得慢,说话也慢,“当年你娘逃难到我们村里,她是个寡妇,说没有依靠,想寻个过日子的人。我都是五十岁的人了,没想过这个事,但村子里的赖汉得知你娘想寻人家,夜里跑到破庙里去,正好被我撞见,你娘便背着包袱到我家。”
说着,曹伯笑了笑,眼中闪过一抹苦涩,“还好我够命长,先走的不是我,不然我真放心不了。”
爹娘过去的事,尽管曹媛听过许多遍,还是会眼眶湿润,“爹,别说了。”
“这有啥?你是年纪小,经历的事不多,才那么容易掉眼泪。”
曹伯停下,让女儿擦眼泪,“你在家中再勤快,再能干,你哥哥们也不会真心待你。媛儿啊,人就一辈子,你得过得自私点,彪悍一点,你爹我才能安心,知道吗?”
对于其他孩子,曹伯心知肚明,三十几岁那会,就有人给他介绍续弦,奈何儿子们不肯。拖到后面他没了想法,老天爷又给他一段缘分。活了半辈子,他才知道,死后虚名不重要,他
要是不硬气点,家中妻女过不了好日子,后面便把家里的钱都把在手里,儿子们变得听话多了。
曹媛点点头,扶着她爹继续往前。
“我给你存了一笔银子,若是你嫁到庄稼人家,钱给你买田地,以后收租过日子,一辈子不愁吃喝。要是嫁到城里,便用来买铺面,自己做点小本生意,或者租给旁人也行。”曹伯一边走,一边交代,他知道自个儿的身子骨,得趁着能说能走的时候,把话都说清楚,把事都办完。
第76章 龙井虾仁,酸菜大棒骨……
首饰头面买了,曹伯却没力气去乔记食铺吃午饭,人上了年纪,身子骨不中用。回客栈的路上,寻了一家药铺拿药。
“老先生的身子孱弱,并不适合出行,还是尽量在家中静养。”李郎中给抓了药。
曹媛不放心地问,“大夫,我爹没大事吧?”
“这个……”李郎中看到曹伯微微摇头,转而道,“人上了年纪都这样,你好好伺候,别让他累着。”
老翁指了下门后的乔家兴,“小兄弟,让他过来就行,你去忙你的。”
第75章 猪肉炖粉条,锅包肉……
乔家旺回头看向弟弟,他没想太多,把弟弟喊了过来。
“您好,要吃点什么?我们店的招牌菜有红烧肉、糖醋鱼、白灼鲜虾……还有……”乔家兴报了一串的菜名,却发现对方有些眼熟,试着问,“老人家,我们是不是见过?”
老翁看乔家兴眼里都是疑惑,哈哈笑着,“看来你忘记了,有天傍晚,我和你要过一碗饭,记得了吗?”
“想起来了,原来是您!”看到对方还平安,乔家兴松了口气,又见对方衣裳整洁,且没有补丁,想来是寻到亲人,“那日我还想着,大半夜的,您去了哪里。看到您平安,真好。”
老翁看乔家兴时,眼中都是赞赏,“上回多谢你的饭,我才能顺利归家,不然可能饿死街头,连个收尸的都没有。今日过来,便是特意来光顾你家生意,有什么招牌菜,给我来几样。”
“您两个人有三道菜就好。红烧肉是招牌菜,您喜欢吃鱼吗?鱼也不错。”看老翁点头,乔家兴加了一碗糖醋鱼,“再来个青菜,或者汤羹就行,您看看,吃什么?”
面对客人,乔家兴很能说,不像相看时那般拘谨。
“来个山药羹,我家女子吃不了太辣。”老翁说话时,看了眼边上的女儿,“对了,你是这里的伙计吗?”
“可以这么说,我既是伙计,也是厨师。”乔家兴说着把单子递给他爹,“爹,这桌客人点的菜,您拿去给五妹妹。”
听到乔家兴对其他人的称呼,老翁心中大概明白,他说自己姓曹,让乔家兴喊自己曹伯。
乔家兴应了一声好,转头看到又有客人,赶忙去招呼。
红烧肉提前炖好,乔满仓端来前热了一下,浓稠的琥珀色挂在五花肉上,酱香味中带了一丝丝的甜味。
“您慢用,这是红烧肉和山药羹,鱼是现杀的,所以得再等一会儿。”乔满仓还拿来饭,“用红烧肉的汤汁拌饭很好吃,你们可以尝一下。”
曹伯笑着说好,转头慈爱地把红烧肉推到女儿边上,“媛儿,你多吃一点。”
“您也吃。”曹媛低着头,给父亲夹菜,“家中耕种正忙,您干嘛带我进城?等我们回去,哥哥嫂嫂又要说闲话。”
她是继室的女儿,也是父亲的老来女,与前头的哥哥姐姐差了好些岁数,一直不亲厚。
“你都十八了,你娘不在,我得替你把嫁妆操持起来。”曹伯夹了块红烧肉,软烂入味,肥肉在嘴里一抿就化,可见下了功夫去做,“多吃一点,明日我们再来。”
曹媛心疼钱,“咱们进城住客栈要钱,过路费是钱,您省着点花,明日我们买两个馒头,吃了就回去。”
“不着急,我都七十了,也该享享福,家里的田地一天不伺候不会怎么样。而且没分家,你哥哥他们敢说一句不好,到时候别想分家产!”曹伯硬气道,“你听话,明日我再带你去买首饰,等新衣做好,我们再回家去。”
他没有门牙,用山药羹和红烧肉汤汁拌饭,滑溜溜地,一口就咽下去。
吃饱喝足,曹伯付了银钱,得知乔记食铺早上也开业,他说明早也来。
乔家兴送曹家父女到门口,“您慢走。”
“好的,你回去忙吧。”曹伯挥挥手,搀扶着女儿回客栈去。
乔家也到了晚饭的点,乔绵绵今日做了猪肉炖粉条,还有锅包肉。
她对于美食,有着浓厚的兴趣,每次做饭,她都不觉得累,很乐意捣鼓各种吃的。
粉条提前泡了会,在猪肉煸炒出油脂后,再加入热水和粉条炖煮。
这会的粉条晶莹剔透,**弹弹,一口下去,汤汁里都是猪肉的荤香,却不油腻。
锅包肉炸好裹糖醋汁,脆而香甜,特别是乔家旺刀工极好,每一片肉都厚度均匀,吃起来正正好。
“五妹妹,你哪里学来的菜啊?”乔家兴从没见过这两碗菜,尝了一口锅包肉,酸甜香脆,瞬间被惊艳了,“好吃!”
“从别人那听说来的,我就随便试试。
不是总有客人问有这个菜,或者那个菜吗?我遇到了会多问几句,和他们聊一聊。“乔绵绵随便找个理由搪塞,“好吃就多吃点哎,这个粉条特别好吃,可以用汤拌饭。”
她喜欢各种各样的汤拌饭,也喜欢换着花样吃,每天不一样口味,吃不一样东西,是她一天里最大的盼头。
乔家兴不疑有他,学着妹妹的样子用汤拌饭,再来一筷子的粉条,香得很!
其他人同样吃得满足,最后还是乔满仓问了句,“我怎么感觉,有两日没见到陆大人了?”
林氏道,“陆大人说有个什么任务,要出城去一段日子,他还把钥匙给了我,说有什么事,让我们帮忙看一下。”
陆昭找过来时,林氏还蛮意外,心想陆昭对她真信任。
“那他去多久?”乔满仓问。
林氏摇摇头,“他们当官的事,我哪里敢多问?想来要一些日子,不然没必要把钥匙给我。他这活,还是太凶险,比不上读书人。”
说到读书人,林氏想到了徐明轩,“这不是端午了么,徐秀才回来没?”
乔满仓说没有,“徐兄说了,徐秀才要刻苦读书,下次回来在中秋时候。说来读书也不容易,听说天刚亮就要起来,得读到后半夜才能睡。为了考个功名,大家都不容易。你怎么只关心徐秀才,不关心下自家女婿?”
“谁说我不关心了?”林氏瞪了眼自家男人,“王闯端午会回来,王夫人给咱家送糯米时就说了,你忘记了吗?”
王家开米行,现在和他们成了亲家,节日都会互相送礼。王家分家后,王夫人更没什么事,便带着林夏禾一块去铺子里吃饭,正好送节礼。
乔满仓挠挠头,“最近太忙,我给忘记了。”
说到端午,便要包粽子吃,林氏让乔满仓明日多留一些肉,“绵绵喜欢吃肉粽,我再泡一些红豆,到时候做两种口味。”
糯米已经泡下去,等着明日拿来包粽子。
乔绵绵确实喜欢吃肉粽,还要大块肉,才吃得过瘾。
一顿饭结束,碗底的汤都被大家吃干净,林氏和胡倩倩端着碗去后厨,乔绵绵则是在一旁漱口,“娘,外祖父他们不是有养鸡鸭么,你要不要让他们多养一点,到时候全卖给我们。今日我去买鸡,那些人看我年轻,一开始故意抬高价格,被我拆穿了还嘴硬。如果外祖父他们有养鸡,既可以给他们增加收益,咱们也不用天天去找人买鸡买鸭。”
“还有大姐家,她家住小山坡上,围个一块地,多养一些,姐夫就不用去打猎。您不是最担心姐夫打猎?”
最后一句话,戳中林氏的心事,她确实记挂大女婿。打猎有风险,小时候他们村里猎户被老虎给撞见,直接摔山崖下,可怕得很。
想到自己有些日子没回娘家,林氏心动了,“回头我和他们说说,看看他们愿不愿意。”
“别等了,您想想,养鸡养鸭又不是养十天半个月能吃。怎么也得三四个月,得好些日子。”乔绵绵道,“既然端午到了,咱家又开了铺子,您是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女儿,也该回去看看。”
“你这丫头,反而教我做事起来?”林氏笑了起来。
“我说实话嘛,以后等我出嫁后,你不想我常回来看看?”说着,乔绵绵又去看她大嫂,“大嫂,你也想回去看看吧?”
“啊?”
突然被点到的胡倩倩愣了下,赶忙看了婆母一眼,“绵绵,我爹肉摊在咱们铺面附近,时常都能见到他。”
见到了就会停下说话,问问生意好不好,再聊聊家中情况。娘家知道她有孕,还会时不时给她带点吃的用的,说想回去?也还好。
乔绵绵笑呵呵地还想说两句,她娘让她快去洗手,“知道了,端午后我就回去。”
一家子收拾得差不多,天已经微微暗下来,他们回家后,各自去歇息。
第二天一早,曹伯父女果然来了,还是食铺里的第一个客人。
乔家兴正在生火,林氏擀面条,她是个话多的,问曹伯家住哪个村子,又有几口人,“曹家村啊,那离我娘家不远。我娘家是林家村,您知道吧?”
“知道,年轻的时候,我还去你们村里卖过年糕,那时候挑个担子走街串巷,特别是腊月里,挨家挨户都要买年糕。”曹伯站在灶台前,一边和林氏说话,一边看乔家兴烧火切肉,“现在我卖不动了,我孙子们有卖,你可能都认识。”
林氏想了想,还真有印象,“腊月里确实有人来卖年糕,不过有个高一点,有个胖一点,每年来的人不一样。”
“你说的可能是我儿子。如今我儿子们也老了,是家里孙子们在做。”曹伯说话时,面条已经煮好。
在面条上加几块卤肉,再来一勺高汤,热气腾腾的卤肉面就做好了。
乔家兴端了一碗面条,曹媛端另一碗。
坐下后,曹媛小声道,“不是说了,您吃肉,我吃素面就行,您干嘛非要花这个钱?”
“媛儿啊,你爹我死里逃生一次,才明白一个道理,人活着的时候要好好活,别操心那么多。这次我去看你叔叔,回来的路上山崩了和你哥哥走散,差点回不来,你知道我最放不下什么吗?”曹伯说着,分了两块卤肉给女儿,“人年纪大了,吃不了那么多。”
曹媛说知道,父亲最放心不下她。
“是啊,爹最放不下你。你侄儿年纪都比你大,更别说你哥哥们。我怕我回不去,你被他们随便打发了,咬着牙都要走回去。吃吧,吃饱了爹带你去买首饰,给你准备多点嫁妆。”曹伯说着,看到乔家兴擦桌子,夸道,“小兄弟,你家面条很不错,你们一家子都来干活吗?”
“是啊,小本经营,请不了人帮忙,只能大家伙一块来干。”乔家兴问,“您慢点吃,有什么事尽管喊我们。”
“你媳妇呢,你这个年纪,应该成家了吧?”曹伯语气随意。
乔家兴“啊”了一声,说没有成家。
林氏笑呵呵地接话,“正在给他找呢。”
“原来是这样。”曹伯慢悠悠地吃完面条,给了钱后,问乔家兴能不能帮个忙,“是这样,我带小女来城里买东西,但你也看到,我腿脚不方便,又不熟悉临安城的车马行。等我回家时,你能不能帮我租个马车,我会给你另外的钱,不让你白跑一趟。”
“哎呀,这是随手的事,不需要工钱。您只要说什么时候,哪一家客栈,我帮你喊辆马车过去。”乔家兴想着曹家父女是客人,帮点小忙也应该,收人钱没必要,说出去太难听。
曹伯点点头,“好,那到时候麻烦你了。”
和女儿离开街市,曹伯才问,“你觉得乔家这个小兄弟,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曹媛装傻。
“我死之前,得给你找个放心的婆家,不然我闭不上眼睛。”曹伯走得慢,说话也慢,“当年你娘逃难到我们村里,她是个寡妇,说没有依靠,想寻个过日子的人。我都是五十岁的人了,没想过这个事,但村子里的赖汉得知你娘想寻人家,夜里跑到破庙里去,正好被我撞见,你娘便背着包袱到我家。”
说着,曹伯笑了笑,眼中闪过一抹苦涩,“还好我够命长,先走的不是我,不然我真放心不了。”
爹娘过去的事,尽管曹媛听过许多遍,还是会眼眶湿润,“爹,别说了。”
“这有啥?你是年纪小,经历的事不多,才那么容易掉眼泪。”
曹伯停下,让女儿擦眼泪,“你在家中再勤快,再能干,你哥哥们也不会真心待你。媛儿啊,人就一辈子,你得过得自私点,彪悍一点,你爹我才能安心,知道吗?”
对于其他孩子,曹伯心知肚明,三十几岁那会,就有人给他介绍续弦,奈何儿子们不肯。拖到后面他没了想法,老天爷又给他一段缘分。活了半辈子,他才知道,死后虚名不重要,他
要是不硬气点,家中妻女过不了好日子,后面便把家里的钱都把在手里,儿子们变得听话多了。
曹媛点点头,扶着她爹继续往前。
“我给你存了一笔银子,若是你嫁到庄稼人家,钱给你买田地,以后收租过日子,一辈子不愁吃喝。要是嫁到城里,便用来买铺面,自己做点小本生意,或者租给旁人也行。”曹伯一边走,一边交代,他知道自个儿的身子骨,得趁着能说能走的时候,把话都说清楚,把事都办完。
第76章 龙井虾仁,酸菜大棒骨……
首饰头面买了,曹伯却没力气去乔记食铺吃午饭,人上了年纪,身子骨不中用。回客栈的路上,寻了一家药铺拿药。
“老先生的身子孱弱,并不适合出行,还是尽量在家中静养。”李郎中给抓了药。
曹媛不放心地问,“大夫,我爹没大事吧?”
“这个……”李郎中看到曹伯微微摇头,转而道,“人上了年纪都这样,你好好伺候,别让他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