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重生) 第413节
  《集结号》首映礼的时候,《投名状》票房上映四天,势头不减,票房接近一亿。
  12月12日。
  《集结号》上映。
  首日票房压过《投名状》一头,拿下1600万的佳绩。
  上映六天的《投名状》票房一亿两千万。
  12月17日。
  《集结号》首周末八千万,上映五天票房过亿。
  证明了冯小刚强大的票房号召力。
  《投名状》《集结号》票房相继过亿,你追我赶。
  如此火热的票房,媒体直呼最强贺岁档来袭。
  加快速度,冲冲冲!
  第111章 佟丽婭吃烤鸭,回归电影
  沈三通约佟丽婭吃烤鸭。
  正经的烤鸭。
  佟丽婭边卷饼边问:“明天《生快2》要首映,竞争好激烈啊。”
  今年贺岁档,媒体称之为电影商业化以来,最强贺岁档,神仙打架。
  古装大片、战争大戏、青春喜剧。
  沈三通张开嘴,一口吃下卷好的饼:“我的戏可是影史续集,媒体瞎炒作,这些天我看开了,以后再无幻想。”
  佟丽婭抽出手指,羞涩又嗔怪的瞪了他一眼:“有什么烦心事,还看开了,什么难得到你?”
  沈三通从《南京》剧组出来,真对一些事看开了:“就是觉得解构挺没意思的。”
  “真不如好好做电影,至少有踏实的感觉。”
  “就说今年贺岁档。”
  “媒体强造悬念,港岛导演和大陆导演的对撞。”
  “我代表的新一代,和大陆老一代商业导演代表冯小刚的对撞。”
  “各种解读之下,赋予了这个贺岁档不同的意涵。”
  “而实际上,我第一部《超市》,在《天下无贼》和《功夫》之后上映,最终成绩超过了它们。”
  “那一次不是对撞吗?”
  “然而很多媒体有意无意的忽略这个事实。”
  “好一点的,找各种理由。”
  “什么《超市》作为处女作观众要求低,过度炒作,媚俗,谄媚观众,利用了观众对于国产电影的期待,塞了不是很搭的主题曲、插曲,加上《乾元大帝》积累的人气,电影本身还是有差距的。”
  “还有,连理由都不找,直接忽视。”
  “《超市》之外,有《生快1》,还有我监制的《石头》,疯狂第三部《赛车》。”
  “早就证明了大陆班底的强大,大陆演员一样有号召力。”
  “可媒体就不愿意提及这些电影的意义。”
  “从《超市》开始,主流媒体,声音大的媒体,不待见我。”
  “今年贺岁档,媒体自己设定了议程,之前不叫对撞,撞了也不算,现在才是。”
  沈三通累了。
  刘翔夺冠,哪个媒体完全解读了其中意义?
  黑成了一坨翔。
  对,翔和屎挂上钩,和同志、小姐、小粉红一样污名化。
  后世认为是一名叫“军神李翔”的网友,在贴吧里舌战群雄三天三夜,弄出来的。
  但其实08年就有。
  猜猜指谁,谁在污名化?
  哪怕是后世,又有多少媒体说清楚孙杨称霸自由泳的意义?
  11年,那个氛围,有人说国和党没有关系,孙杨在微博回了一句,我觉得有关系。
  甚至到了24年,潘展乐成为游的最快的人类,也没有媒体深挖。
  无视了。
  佟丽婭想了想确实如此,吐槽道:“这些媒体太过分了!做成了一些事,媒体不盖章,好像也没有什么。”
  沈三通见她气鼓鼓的,不由乐了:“是啊,好像做成了不算什么,失败了也没有什么,都没有意义。”
  “《投名状》有这个表现,还不是我给陈可辛上了压力?”
  “媒体在吹港星有票房号召力,甚至还吹起了周润发有国际号召力!他都没出演!”
  “李连傑能卖碟片就算了,周润发有什么?”
  “但因为港台在娱乐行业的先发优势,和一些影视公司、电视台、媒体报纸有深厚合作关系,就默认了。”
  前世,《投名状》表现非常差。
  但宣发投入很大。
  光是首映式就在北京、上海、香港、泰国、新加坡五地举办。
  每到一处陈可辛和吴君如,李连傑、刘德华一起出席,捧场的明星也很多,称得上每一场都是明星云集。
  东南亚市场,《投名状》正面迎上了《我是传奇》,惨败。
  首映一千万,低于最低预期。
  发行方各种吹逼,《投名状》通吃整个华语地区,首周末大陆票房9800万,超过之前《黄金甲》9600万首周票房。
  特意强调,除了票房好,《投名状》口碑也好,叫好又叫座。
  实际上,人为制造观影热潮,骗人入场。
  最后韩三平为了收回成本,强制院线给排片,使了很多不好看的招。
  看电影没选择,只能看这个,才破了两亿票房,收回中影投资。
  这一世,有了沈三通,陈可辛这部真·《投名状》,好了很多。
  相比前世,陈可辛不敢玩的太过分。
  但要是细究,依然很多问题,票房不及《集结号》。
  不过因为是港岛导演,媒体就很宽容,各种吹嘘。
  佟丽婭狐疑道:“《投名状》和你有关?不会吧,哼哼,感觉你在骗人。”
  沈三通没做解释。
  他最近在反思,庆幸没改《南京》。
  没必要掺和进去,显得他太那啥,多管闲事,还有点憋屈。
  就算改了,恐怕也是吃力不讨好。
  真·《投名状》也算是个教训,陈可辛面目要等下一部戏才能暴露。
  至于陈可辛不坑,变了个人?
  不可能,本性难移。
  甚至因为这版投名状还算可以,大概率会坑的更大。
  其实烂东西就该让其烂掉。
  话说回来,《投名状》那么明显坑钱坑人,说句话也正常。
  《南京》这样的题材,有可能改变,他总要试试。
  《色·戒》是不是一种引导?
  确实是。
  前世没有《卧虎藏龙》那么成功,但也做到了。
  《色·戒》之后的很多戏,《南京》《拉贝日记》《金陵十三钗》《赤壁》,都要加床戏。
  这是总局发了明文规定,不准炒作床戏,不准用激情戏做卖点的情况下。
  《南京》是陆川关系深厚。
  《金陵》是老谋子。
  《赤壁》是国际大导吴宇森。
  《拉贝日记》是中美合拍片,华谊出品。
  各有各的关系,都是关系深厚的妖怪。
  总局不踩刹车,不做规定的话,绝对一水三级。
  会和《卧虎藏龙》一样,跟着指挥棒走。
  仔细想想,里面还有博弈的影子。
  自贸区要合作,美国就引导来拍大屠杀题材,引导情绪。
  往里面疯狂塞私货,最有名的就是《金陵》弄了出白人和倪妮的床戏,白人救世主。
  可这些都是支流。
  主流是大陆制作崛起,电影类型逐渐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