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陈益 第190节
朱玉磊:“您指的是?”
陈益:“比如心情之类的,有没有异样。”
朱玉磊说道:“没觉得啊,和以前一样,见了面随便聊聊各自最近一段时间如何,吃完饭就走了。”
陈益继续询问:“他和谁有过矛盾吗?”
朱玉磊果断道:“没有。”
“曹宇宁是一个很宅的人,而且性格内向,大学之后就很少交朋友了,这也是他选择考研留校的原因。”
“留校当老师,也就不用进社会处理新的人际关系了,很舒服,这是他的原话。”
“学校里除了学生都是熟人,这么多年了,能有什么矛盾,反正我是没听他提起过。”
“偶尔吐槽两句,也都是工作上的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算不上矛盾。”
陈益:“以前也没有?”
朱玉磊:“没有。”
陈益点了点头:“那聊聊他转系的事情吧,这件事你了解吗?”
听到这里,朱玉磊来了精神:“了解了解,非常了解啊,当年他想转系的时候第一时间告诉的我,连他女朋友都不是第一个知道的。”
“后来周围人都反对,包括他女朋友,只有我支持。”
陈益:“因为关系好所以支持吗?”
朱玉磊:“对啊,作为哥们,当然要无条件支持他的所有决定,又不是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想做就做呗。”
“人生啊,开心最重要,他既然不喜欢历史专业了,就算读到了博士又能怎么样,还不如及时止损换个方向。”
陈益:“他当时是怎么和你说的,为什么要换专业。”
聊到这里,朱玉磊叹了口气,道:“应该是因为他父亲去世吧。”
“小的时候啊,曹宇宁受到父亲的影响,对历史一直非常感兴趣,单科成绩很好,后来考上大学也顺理成章选择了历史学。”
“然后呢?父亲去世了,精神支柱没了,他开始厌恶历史学,最终决定转系放弃。”
陈益说道:“仅仅是因为父亲去世而转系吗?如果他尊重父亲尊重历史专业,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才对,其中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朱玉磊:“谁知道呢,反正他只和我说要转系。”
陈益略微沉默,继续说道:“那请朱主任回忆一下,当时你和曹宇宁具体是怎么聊的,有没有比较特别的话,或者牵扯到其他原因的只言片语。”
朱玉磊思索起来:“你让我想想啊……时间有点久了。”
陈益:“好,不着急。”
他端起茶杯。
许久之后,朱玉磊看了过来,道:“他确实说过一句特别的话,搞不懂。”
“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我要转系学心理,读懂人性,升华别人,也救赎自己。”
“当时我问他发什么神经病,他又说神经病的不是我,是我爸,我爸走火入魔了。”
陈益目光一凝,感觉那扇通往真相的大门有了松动的迹象。
多查多问总归是没错的,现在总算是问到了一条疑似有用的信息。
反常,必有妖。
第140章 线索和推断对接
办公室内,赵启明几人面面相觑,这两句还真是挺奇怪的,一时间让人摸不着头脑。
虽然暂时无法搞懂,但可提取其中有两个重点。
第一,曹宇宁救赎自己。
第二,曹宇宁认为自己的父亲走火入魔了。
那么,他因何救赎自己,父亲又因何走火入魔?
再往深了想,曹宇宁父亲做了什么,能让曹宇宁给出走火入魔的评价。
“你们能听懂吗?”
说完,朱玉磊看了陈益一眼,继而又看向赵启明三人。
他很清楚,市局的刑警能上门询问关于曹宇宁的事情,肯定有原因的,要么曹宇宁出事了,要么曹宇宁犯罪了。
亦或者,牵扯到了刑事案件中。
以他对曹宇宁的了解,对方不可能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因此很有可能是出事了。
猜到这一点后,他非常迫切的想要知道曹宇宁到底怎么了。
刑警上门,出的事肯定小不了,但他已经被拒绝回答了一次,现在又不好继续多问,只能等警察走了之后,给曹宇宁妻子打个电话了解了解情况。
不过虽然不能直接问,旁敲侧击还是可以的。
所以,他才会问出这句话。
可惜陈益根本不正面回答他的问题,继续问道:“朱主任,曹宇宁的父亲是真的因病去世吗?”
这个问题让朱玉磊诧异了一下,点头:“当然是真的啊。”
“曹宇宁父亲住院那段时间,我还隔三差五的拎东西前去看望,偶尔也听到了医生怎么说,就是胃病和高血压。”
陈益:“怎么导致的?”
朱玉磊:“啊?”
陈益重复道:“任何疾病都有诱因,你听医生说过原因吗?”
朱玉磊仰头作沉思状:“和生活习惯有关。”
问到这里,陈益拿出手机搜了搜,口中说道:“高血压的原因之一有抑郁。”
“曹宇宁父亲是积郁成疾吗?他心情怎么样。”
听得此话,朱玉磊有所恍然:“你这么一说还真是,曹叔那段时间的心情确实很差啊,整天也不知道在想什么,都不愿意跟我聊天,害得我一度以为哪里得罪他了。”
陈益习惯性揉了揉手指,自语道:“看来,曹宇宁知道他在想什么。”
朱玉磊听不清:“嗯?您说什么?”
陈益摇头:“没什么。”
“然后在曹宇宁父亲去世后不久,曹宇宁便有了转系的打算,是吗?”
朱玉磊点头:“是的,所以我说他的转系应该是因为父亲的去世。”
“在曹宇宁眼中,父亲是他一生的榜样,这件事对曹宇宁打击还是非常大的。”
陈益:“再往前,高中时期,初中时期乃至小学时期,在此过程中曹宇宁有什么巨大变化吗?”
“或者说,曹宇宁的家庭是否存在突然的变化?”
朱玉磊大概回忆了一下,说道:“我印象中是没有。”
陈益:“曹宇宁的性格三观怎么样?”
朱玉磊回答:“就是普通人,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本来就是个内向的人,自从他父亲去世之后,更不爱说话了,跟我在一起喝酒的时候也没有以前活跃。”
“他生活的全部只有两样东西,一个是家庭,一个是讲台。”
半个小时后,陈益几人走出了街道办事处。
这次还真没有白来,现在对曹宇宁的了解,更加的具体和直观。
尤其是……那句奇怪的话。
“陈组长,救赎和走火入魔,你觉得代表什么呢?”赵启明开口:“既然是救赎的话,那肯定有罪,要是有罪的话,那肯定有受害者啊,有受害者此案不就是仇杀?”
仇杀的可能性一直没有排除,这一点很容易联想。
陈益点燃一根香烟,说道:“目前看来,仇杀的可能性增加了,基于这一点,为什么会牵扯到曹宇宁的父亲呢?”
“我们好好想想这句话:读懂人性,升华别人,也救赎自己。”
“往具体说,读懂什么样的人性?救赎什么样的自己?”
赵启明摇头,卓云和秦飞亦是沉默,无中生有这非常难分析。
陈益继续开口:“之后,就是父亲走火入魔。”
“曹宇宁说父亲走火入魔而不是自己,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关键点很有可能在在曹宇宁父亲身上。”
“曹宇宁想要读懂的,是父亲或者别人,救赎的,是父亲带来的罪。”
“那么,我们抛开曹宇宁,直接将目光放在他的父亲身上,在基于仇杀的假设下,可以做一个大胆推断。”
“凶手想杀的,根本不是曹宇宁。”
听得此话,三人脸色一变。
陈益:“凶手想杀的,其实是曹宇宁的父亲,但是发现曹宇宁父亲死了。”
“不管是因为父债子偿还是因为其他理由,总之凶手将某笔账,直接算在了曹宇宁头上,导致曹宇宁残忍被杀。”
“我现在好像有点明白,死者曹宇宁脸上的表情为何比较丰富了,甚至我还看到他肌肉在笑。”
“如果假设成立,推断成立的话,曹宇宁是真的在笑,但不是开心的笑,而是苦涩的笑。”
“也许他读懂了人性,也升华了别人,更救赎了自己,最终还是没有逃脱……殃及池鱼的祸端。”
赵启明倒吸一口冷气,虽然只是推断,但他却觉得相当合理,完全可以和曹宇宁的那两句话重合。
不愧是省厅重点培养的人,其思维能力自己是比不上的。
在陈益的引导下,他的思路也被打开,紧接着开口:“这就是曹宇宁转系的真正原因吧?”
“本来曹宇宁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但他父亲在临终之前告诉了他什么事,这才导致曹宇宁深受震撼和打击,毅然转系。”
陈益缓缓吐出一口烟雾,点头道:“合理,我们顺着这个逻辑继续往下想,他为什么一定要转系。”
“本来我们以为曹宇宁的转系原因,是因为父亲的死让他对历史学失去了兴趣,现在看来并没有那么简单。”
陈益:“比如心情之类的,有没有异样。”
朱玉磊说道:“没觉得啊,和以前一样,见了面随便聊聊各自最近一段时间如何,吃完饭就走了。”
陈益继续询问:“他和谁有过矛盾吗?”
朱玉磊果断道:“没有。”
“曹宇宁是一个很宅的人,而且性格内向,大学之后就很少交朋友了,这也是他选择考研留校的原因。”
“留校当老师,也就不用进社会处理新的人际关系了,很舒服,这是他的原话。”
“学校里除了学生都是熟人,这么多年了,能有什么矛盾,反正我是没听他提起过。”
“偶尔吐槽两句,也都是工作上的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算不上矛盾。”
陈益:“以前也没有?”
朱玉磊:“没有。”
陈益点了点头:“那聊聊他转系的事情吧,这件事你了解吗?”
听到这里,朱玉磊来了精神:“了解了解,非常了解啊,当年他想转系的时候第一时间告诉的我,连他女朋友都不是第一个知道的。”
“后来周围人都反对,包括他女朋友,只有我支持。”
陈益:“因为关系好所以支持吗?”
朱玉磊:“对啊,作为哥们,当然要无条件支持他的所有决定,又不是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想做就做呗。”
“人生啊,开心最重要,他既然不喜欢历史专业了,就算读到了博士又能怎么样,还不如及时止损换个方向。”
陈益:“他当时是怎么和你说的,为什么要换专业。”
聊到这里,朱玉磊叹了口气,道:“应该是因为他父亲去世吧。”
“小的时候啊,曹宇宁受到父亲的影响,对历史一直非常感兴趣,单科成绩很好,后来考上大学也顺理成章选择了历史学。”
“然后呢?父亲去世了,精神支柱没了,他开始厌恶历史学,最终决定转系放弃。”
陈益说道:“仅仅是因为父亲去世而转系吗?如果他尊重父亲尊重历史专业,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才对,其中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朱玉磊:“谁知道呢,反正他只和我说要转系。”
陈益略微沉默,继续说道:“那请朱主任回忆一下,当时你和曹宇宁具体是怎么聊的,有没有比较特别的话,或者牵扯到其他原因的只言片语。”
朱玉磊思索起来:“你让我想想啊……时间有点久了。”
陈益:“好,不着急。”
他端起茶杯。
许久之后,朱玉磊看了过来,道:“他确实说过一句特别的话,搞不懂。”
“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我要转系学心理,读懂人性,升华别人,也救赎自己。”
“当时我问他发什么神经病,他又说神经病的不是我,是我爸,我爸走火入魔了。”
陈益目光一凝,感觉那扇通往真相的大门有了松动的迹象。
多查多问总归是没错的,现在总算是问到了一条疑似有用的信息。
反常,必有妖。
第140章 线索和推断对接
办公室内,赵启明几人面面相觑,这两句还真是挺奇怪的,一时间让人摸不着头脑。
虽然暂时无法搞懂,但可提取其中有两个重点。
第一,曹宇宁救赎自己。
第二,曹宇宁认为自己的父亲走火入魔了。
那么,他因何救赎自己,父亲又因何走火入魔?
再往深了想,曹宇宁父亲做了什么,能让曹宇宁给出走火入魔的评价。
“你们能听懂吗?”
说完,朱玉磊看了陈益一眼,继而又看向赵启明三人。
他很清楚,市局的刑警能上门询问关于曹宇宁的事情,肯定有原因的,要么曹宇宁出事了,要么曹宇宁犯罪了。
亦或者,牵扯到了刑事案件中。
以他对曹宇宁的了解,对方不可能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因此很有可能是出事了。
猜到这一点后,他非常迫切的想要知道曹宇宁到底怎么了。
刑警上门,出的事肯定小不了,但他已经被拒绝回答了一次,现在又不好继续多问,只能等警察走了之后,给曹宇宁妻子打个电话了解了解情况。
不过虽然不能直接问,旁敲侧击还是可以的。
所以,他才会问出这句话。
可惜陈益根本不正面回答他的问题,继续问道:“朱主任,曹宇宁的父亲是真的因病去世吗?”
这个问题让朱玉磊诧异了一下,点头:“当然是真的啊。”
“曹宇宁父亲住院那段时间,我还隔三差五的拎东西前去看望,偶尔也听到了医生怎么说,就是胃病和高血压。”
陈益:“怎么导致的?”
朱玉磊:“啊?”
陈益重复道:“任何疾病都有诱因,你听医生说过原因吗?”
朱玉磊仰头作沉思状:“和生活习惯有关。”
问到这里,陈益拿出手机搜了搜,口中说道:“高血压的原因之一有抑郁。”
“曹宇宁父亲是积郁成疾吗?他心情怎么样。”
听得此话,朱玉磊有所恍然:“你这么一说还真是,曹叔那段时间的心情确实很差啊,整天也不知道在想什么,都不愿意跟我聊天,害得我一度以为哪里得罪他了。”
陈益习惯性揉了揉手指,自语道:“看来,曹宇宁知道他在想什么。”
朱玉磊听不清:“嗯?您说什么?”
陈益摇头:“没什么。”
“然后在曹宇宁父亲去世后不久,曹宇宁便有了转系的打算,是吗?”
朱玉磊点头:“是的,所以我说他的转系应该是因为父亲的去世。”
“在曹宇宁眼中,父亲是他一生的榜样,这件事对曹宇宁打击还是非常大的。”
陈益:“再往前,高中时期,初中时期乃至小学时期,在此过程中曹宇宁有什么巨大变化吗?”
“或者说,曹宇宁的家庭是否存在突然的变化?”
朱玉磊大概回忆了一下,说道:“我印象中是没有。”
陈益:“曹宇宁的性格三观怎么样?”
朱玉磊回答:“就是普通人,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本来就是个内向的人,自从他父亲去世之后,更不爱说话了,跟我在一起喝酒的时候也没有以前活跃。”
“他生活的全部只有两样东西,一个是家庭,一个是讲台。”
半个小时后,陈益几人走出了街道办事处。
这次还真没有白来,现在对曹宇宁的了解,更加的具体和直观。
尤其是……那句奇怪的话。
“陈组长,救赎和走火入魔,你觉得代表什么呢?”赵启明开口:“既然是救赎的话,那肯定有罪,要是有罪的话,那肯定有受害者啊,有受害者此案不就是仇杀?”
仇杀的可能性一直没有排除,这一点很容易联想。
陈益点燃一根香烟,说道:“目前看来,仇杀的可能性增加了,基于这一点,为什么会牵扯到曹宇宁的父亲呢?”
“我们好好想想这句话:读懂人性,升华别人,也救赎自己。”
“往具体说,读懂什么样的人性?救赎什么样的自己?”
赵启明摇头,卓云和秦飞亦是沉默,无中生有这非常难分析。
陈益继续开口:“之后,就是父亲走火入魔。”
“曹宇宁说父亲走火入魔而不是自己,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关键点很有可能在在曹宇宁父亲身上。”
“曹宇宁想要读懂的,是父亲或者别人,救赎的,是父亲带来的罪。”
“那么,我们抛开曹宇宁,直接将目光放在他的父亲身上,在基于仇杀的假设下,可以做一个大胆推断。”
“凶手想杀的,根本不是曹宇宁。”
听得此话,三人脸色一变。
陈益:“凶手想杀的,其实是曹宇宁的父亲,但是发现曹宇宁父亲死了。”
“不管是因为父债子偿还是因为其他理由,总之凶手将某笔账,直接算在了曹宇宁头上,导致曹宇宁残忍被杀。”
“我现在好像有点明白,死者曹宇宁脸上的表情为何比较丰富了,甚至我还看到他肌肉在笑。”
“如果假设成立,推断成立的话,曹宇宁是真的在笑,但不是开心的笑,而是苦涩的笑。”
“也许他读懂了人性,也升华了别人,更救赎了自己,最终还是没有逃脱……殃及池鱼的祸端。”
赵启明倒吸一口冷气,虽然只是推断,但他却觉得相当合理,完全可以和曹宇宁的那两句话重合。
不愧是省厅重点培养的人,其思维能力自己是比不上的。
在陈益的引导下,他的思路也被打开,紧接着开口:“这就是曹宇宁转系的真正原因吧?”
“本来曹宇宁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但他父亲在临终之前告诉了他什么事,这才导致曹宇宁深受震撼和打击,毅然转系。”
陈益缓缓吐出一口烟雾,点头道:“合理,我们顺着这个逻辑继续往下想,他为什么一定要转系。”
“本来我们以为曹宇宁的转系原因,是因为父亲的死让他对历史学失去了兴趣,现在看来并没有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