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陈益 第197节
  甚至还不排除,凶手当年也经历了这个过程。
  这些看不见的线只要抓住,距离案件侦破就会更近,要是能问到关于凶手的蛛丝马迹,那就是意外收获了。
  陶尚立那边陈益今天已经约好了,两点半在距离江城市局不远的一处饮品店见面。
  地点是赵启明推荐的,那个地方主打户外,靠着一条河,非常安静不会有人打扰更不会有人偷听。
  在这两天的时间里,何时新也顺便调查了六人的详细资料,深挖之下,得到了一条信息。
  曹宇宁的父亲曹茂军,似乎在一个比较小的圈子里,有着一定名气和地位。
  这个圈子,是文物鉴定圈。
  这条信息,正好和之前在曹茂军家里的发现,对上了。
  此刻,陈益正在思考这件事。
  旁边,赵启明开口:“曹茂军有不俗的鉴定能力,应该不会不知道真假吧?”
  前两天走访孙健力家人的时候,他们推测孙健力可能拿到了假货。
  两条线索,似乎有冲突。
  陈益摸着下巴,说道:“赵队长,我们的思维一定要打开不要局限。”
  “如果孙健力当年大发雷霆是因为手里的是假货,那么曹茂军就是把他给骗了,这不就合理了么。”
  赵启明微愣:“哦对,这倒是,那这个案子又复杂了啊,岂不是又延伸出多种可能。”
  “因为被骗所以杀人,有可能吧?”
  另一边,何时新将目光从电脑上移开,看了过来:“赵队长是说,凶手是被骗的那一个,以为只有自己拿的是假货,让其他人给坑了,愤怒之下做了这起连环命案。”
  赵启明:“对啊,陈组长觉得呢?”
  陈益:“有这种可能,但不大。”
  “曹茂军是具备鉴定能力的那一位,没理由逮着一个人坑,除非就是单纯看某个人不顺眼。”
  “就算如此,对方出去后很快就能发现不对,那后续的麻烦可就来了。”
  “这件事,不符合人的正常心理和行为逻辑。”
  闻言,几人点头,确实不太可能。
  陈益:“先不想了,走吧,我们去见见专业人士。”
  第145章 六人关联,对号入座
  下午两点,天气晴朗,空气中带着微风,吹在人身上感觉非常的舒适。
  护城河旁,景色如诗如画,树叶纷飞而下,染上了秋天的金黄。
  如镜的水面,映照出饮品店餐桌的倒影,那是刚刚见面的陈益和陶尚立。
  “陶先生,你好你好,我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年轻的考古学家,年轻有为,年轻有为啊。”
  赵启明客气说了一句,几人算是认识了。
  陶尚立和大半年前相比没什么变化,就是发型短了一些,增添了一丝陌生感。
  “赵队长谬赞了,愧不敢当。”
  陶尚立已经知道了对方的身份,说实话还是有些吃惊的。
  江城刑侦支队和阳城刑侦支队联手侦办的案子,恐怕不会是什么小事。
  语罢,他转头看向陈益,笑道:“陈警官,我们直接聊正事吧,具体是哪一方面呢?”
  陈益早已想好了问询方向,此刻开口:“尚立,你是考古学家,对盗墓应该也了解一些吧?”
  陶尚立点头:“当然,殊途同归,其实我们和那些违法犯罪分子的目的是一样的。”
  “而且在有些方面,他们甚至比我们要更加专业。”
  “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去了解盗墓贼的手段,说实话还是很有用的。”
  陈益点头。
  该说不说,盗墓这个行当的确是个技术活,没点能耐的人还真干不了。
  “那这些人在技术上有什么特殊要求吗?比如需要会些什么之类的,如果是外行的话,有没有可能参与其中?”
  陶尚立说道:“这一点就相对自由了,随便一个人只要知道地点,都可以去。”
  “不过所谓古墓,危险是少不了的,而且这些危险不仅仅来自于古墓内的机关。”
  “要是什么都不懂,失败倒是小事,很有可能会死在里面。”
  “所以理论上谁都可以干,但懂点技术的话,可以增加成功的概率和安全。”
  陈益:“明白了,那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我知道了一个古墓地点,想去看看里面有什么好东西,但缺少人手,那我应该找点什么样的人呢?”
  根据之前的推断,如果此案和盗墓有关,那么几人中一定有一个组织者,他将所有受害者集合了起来。
  因此在伙伴的选择上,应该具备一定的针对性,而不可能随便拉几个人。
  正如陶尚立刚才所说,危险性太大,得不偿失,最好是多花一点时间,去寻找让自己满意的人。
  选择的依据就比较关键了,也许能和受害者对上号。
  关于这个问题,陶尚立想了想,道:“首先是要找一个懂鉴定,懂墓穴线路的人,这一点很重要。”
  “除非是非常古老的墓,否则里面的东西存在赝品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需要一个懂鉴定的人掌眼,有选择性的去搜刮,充分利用可携带空间,去获取最大利益。”
  听到这里,陈益略微沉吟,冲赵启明伸出手。
  赵启明会意,从包里拿出一叠人物资料递给陈益。
  陈益接过后翻找,最终将曹茂军的名字,放在了桌面上。
  随后,他看向陶尚立问道:“咱们江城,哪一个朝代的墓比较多?”
  陶尚立道:“清墓,这一点毋庸置疑。”
  此时赵启明好奇:“清墓里也有赝品啊?那时候的技术就可以支撑文物造假了吗?”
  陶尚立笑着点头:“当然可以。”
  “有文献资料曾详细记载过清末的一次文物造假案,当时的受害者是张之洞,造假之物是一个陶罐,外部材料是用纸裹着蜡做的,能以假乱真。”
  “高仿这个行业利润极高,因此不管在哪个朝代都屡见不鲜。”
  赵启明恍然点头:“哦……原来是这样,明白了,受教。”
  果然是术业有专攻,要说查案对方肯定不行,要说考古自己也啥都不懂。
  听着两人的对话,陈益盯着曹茂军的资料看了一会,随即开口:“尚立,你继续说吧。”
  陶尚立:“好。”
  “懂鉴定的人找到之后,剩下的就是干活的人了。”
  “陈警官你的角色,行话就是支锅,也就是掌握情报的组织者。”
  “懂鉴定的人呢,就是掌眼。”
  “掌眼和支锅之后,就是懂行的工程师了。”
  “当然,他们不叫工程师,我就是这么个意思,直观一点,就好像是项目经理的位子。”
  “这个位子承上启下也很重要,最好是会点拳脚功夫,能解决未知和已知的危险,称之为排障。”
  “除了排障,若中途遇到同行竞争的话,也是他负责解决。”
  “掌眼负责文,工程师负责武。”
  听到这里,赵启明几人齐齐看向陈益。
  陈益翻了翻手中资料,随即将梁武拿了出来,摆在桌面上。
  陶尚立继续说道:“然后,就是苦力。”
  “下墓下墓,肯定是要有挖掘的人,以前在盗墓行当中,支锅一般都会找老实巴交的农民来负责这件事,预付工钱,不参与古董的分配。”
  “当然,如果苦力有点技术,那就不是苦力了,而是挖掘工。”
  “挖掘工,需要熟悉硬土和石层结构,找到薄弱点用最短的时间挖出盗洞,事半功倍。”
  陈益认真听着,随手拿出了孙健力的资料,这已经是三个人了。
  而陶尚立,也在此刻停止了声音。
  陈益等了一会,抬头道:“没了吗?”
  陶尚立:“这是最简单的结构,四个人已经可以了,一些不复杂危险性低的地方,完全可以顺利进入,安全离开。”
  陈益询问:“要是往复杂了说,还需要什么样的人?从需求和专业角度考虑。”
  陶尚立想了想,道:“医生,最好是精通解毒的医生。”
  “下墓受伤在所难免,其内不乏毒草毒虫,而且修墓的人也会故意设置有毒的陷阱。”
  “带一个会解毒治伤的医生,安全性就更高了。”
  陈益微微点头,抽出了黄宝旭的资料放在桌面上,这是第四个人。
  陶尚立看着陈益的动作,没有多问,更没有主动去看,他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还有吗?”陈益道。
  陶尚立:“还有就是爆破手。”
  “有些古墓非常难进,石层土层结构复杂,墓门牢固,连挖掘工也束手无策。”
  “这种情况,就需要炸药发挥作用了。”
  “带上一个爆破手,可保行动万无一失,这种就是非常专业的团队了,说明支锅考虑的很全面,确保不会无功而返。”
  “爆破手?”
  陈益看着手中的资料,视线放在了姚京的职业上:工厂化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