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陈益 第619节
  泰诚铁平分局有便衣大队,职能围绕坑蒙盗抢嫖娼等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违法犯罪,王哥是便衣大队下的普通正式民警。
  “喂?王哥,省厅的陈益陈总队长来了……那个啥……调研组……”
  青年小声说着什么。
  “谁来了?!!”
  不等青年说完,王哥在电话里大声询问,惊的不轻。
  层层上报的速度很快,这位王哥直接打给了队长,队长立即报告了分管副局,副局通知了局长。
  局长还在市里开会,整个人有点懵,陈益来了泰诚?
  调研组不是去睢城江城和邑城吗?来泰诚干什么?
  他连会也不开了,挨个给副局长打电话。
  泰诚铁平分局有六个副局,分管着辖区各派出所以及局内大队和部门,他打电话的目的很简单:是不是谁惹乱子了。
  得到了否定的回答。
  一切正常啊,泰诚太平的很。
  局长不信,陈益带着调研组一声不吭来了泰诚肯定有原因,总不能是喝茶吧!
  先见了面再说。
  他下了死命令,不管大家在干什么,全给我回去!就算在医院也拿着吊瓶到场!
  晚上的铁平分局开始热闹起来,一辆接一辆轿车驶进停车场,下车后众人小声交流两句后,快步进了大厅。
  没见人。
  一问才知道,陈益去了会议室,等着呢。
  几人没有着急,拉着青年辅警仔细询问情况,比如调研组来干啥,说了什么,心情怎么样,是愉快的还是愤怒的。
  青年哪里见过这阵势,平日里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局长来了七个,又被吓住,啥也回答不上来。
  很好的一个机会,没把握住,要是有点眼力见,未来的路能走宽。
  可惜了。
  “你……要你有啥用!谁招进来的?!”
  其中一名副局气的不轻,甩下一句话离开。
  青年委屈。
  自始至终那位陈队长都没说一个字啊,你问的这些谁能答上来。
  也有道理,但他忽略了一件事,人家不说,你其实可以主动问问,聊聊,就算问不出什么,汇报自己工作也是可以的,顺便夸夸铁平分局。
  对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有点难了。
  难不是理由,能力不行罢了,领导只看结果,若是嘴巴厉害会察言观色,是绝对可以和陈益搭上话的。
  会议室的门打开。
  陈益转头,站起了身。
  “陈队!哈哈,第一次见面啊!”
  “李局。”
  陈益客气的和对方握手。
  一番商业互吹后大家正准备落座,陈益适时阻止,笑着说道:“怪我没和下面的人说明白,这次来泰诚啊,是有一起刑事案件想咨询,泰诚的,没想到惊动各位副局都过来了,真是不好意思,怨我。”
  闻言,大家原地站住,面面相觑,最终将视线齐齐放在了某位中年男子身上。
  那是铁平分局分管刑侦的副局长,于坡。
  于坡始料未及毫无准备,愣在了那。
  局长是人精,立即招呼其他人先离开。
  刚才的道歉他是不信的,眼下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避免,一个电话的事而已。
  陈益一个字都不说直接突击,颇有些……兴师问罪的意思,四不两直就差两直了。
  他倒是不怕陈益,刑侦总队管不了地方局长,但是怕调研组啊,有这个名头谁心里都发虚。
  会议室很快清空了一大半,几人这才落座。
  “陈队。”局长脸带笑容,“听说不是去睢城江城邑城调研吗?怎么突然来泰诚了?”
  明知故问,陈益刚刚说完为了刑事案件。
  陈益依然很客气,解释道:“邑城调研刚刚结束,本来要返回阳城,但听说了一个案子,顺道来看看。”
  从邑城到阳城,中间确实路过泰诚。
  局长哦了一声,看向于坡,后者接过话头:“陈队,什么案子?”
  陈益:“命案。”
  听到命案两个字,于坡目光微凝。
  最近一段时间,铁平分局只办理过一起命案,死者叫闫丽娜。
  案件已经审结,嫌疑人无罪释放。
  这个案子,整个分局的人都知道,命案已经是重大刑事案件了,很长时间都遇不到一起。
  “是……闫丽娜的案子?”于坡试探性问道。
  陈益点头:“对。”
  于坡:“那个案子已经判完了啊。”
  陈益:“我知道,我想看一看卷宗。”
  于坡迟疑:“这……”
  他望向局长。
  局长奇怪:“瞅我干什么?陈队既然想看就去调,这又不是保密案件,再说了,就算是保密案件,陈队自己人有什么遮遮掩掩的。”
  于坡略微沉默,起身道:“好的,我马上去调。”
  待于坡离开会议室,李局等了一会,压低声音:“陈队,你是怎么突然知道这个案子的?”
  陈益轻笑:“巧合罢了。”
  见对方不愿说李局没有追问,换了一个问题:“这个案子什么情况?”
  陈益:“我得问您啊,有可复查的地方吗?”
  李局略微皱起眉头:“命案的审查非常严格,还经历了好几次开庭,应该没有复查的点,不过……”
  陈益看着他,等待下文。
  李局再次压低声音:“嫌疑人是于坡的侄子。”
  嗯?
  陈益笑容收敛,这条信息非常关键,虽然不能说明什么实质问题,他也相信于坡没有那么大胆子,但事实毕竟摆在那里,不能无视。
  至少,是存在动机来源的。
  为了侄子不至于吧?陈益还是愿意相信自己同事。
  人内心的信任天平不可能精准做到各百分之五十,越接近越公正,如果量化,陈益对于坡的信任是百分之五十以上,对刘萍的信任是百分之五十以下。
  无他,就因为于坡是自己人,人的情感肯定有偏移。
  如果当事者是陈益的朋友,情感会偏移的更多,但偏移归偏移,一切要事实说话,只要不徇私便是合格警察。
  就算是包拯,不也在极度为难的情感之下,斩了包勉么。
  “不避嫌吗?”陈益问。
  李局:“避嫌啊,他完全没有参与,案子是刑侦大队队长孙树祥办的,结案报告是其他副局签的,都和本案当事者没有任何关系。”
  陈益:“孙树祥和签字副局两人和于坡交情如何。”
  师徒、战友等,都需要考虑到。
  他现在是有罪推论,先怀疑了再说,局限在内部交流,不放在明面上。
  刘萍很大可能有高人指点,这位高人总归不会无缘无故冒出来。
  李局摆手:“陈队想多了,孙树祥刚从别的地方调来不久,签字的副局更别提了,和于坡不对付,不可能私下帮忙,说句……和陈队交心的话,没落井下石就不错了。”
  他不是情商低,像陈益这样的年轻领导,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要有所改变。
  年轻人,喜欢有啥说啥。
  陈益讶异,没想到李局会有如此言论,顿觉喜感,让他想起了某部电视剧里的情节。
  古装剧太子和当红亲王的交锋,犯案者是亲王的人,皇帝曰:若让亲王主审,多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若让太子主审,能株连多少就株连多少。
  最后,案件主审交给了别人,双方谁也没能插手。
  这个例子在本质上,倒是有相似之处。
  李局想表达的意思很简单,既然那位副局已经签字,说明就是真相,复查没有意义。
  正因为如此,对方才首先询问自己是怎么知道这起案件的,情报来源相当重要,能说明很多问题。
  陈益开口:“也就是说,正常查案正常办案正常审问,流程一切可查,不存在盲区。”
  李局:“对,陈队若是有疑虑,可以过一遍。”
  陈益:“看了卷宗再说。”
  聊着聊着于坡返回,将手里的卷宗放在了桌子上,陈益刚要打开,他按住档案盒说道:“陈队,你是想重查这个案子吗?”
  陈益收回了手,靠在椅子上和于坡对视,拿都拿来了,说这话可就没意思了。
  能感觉的到,于坡多少有些不满,毕竟嫌疑人身份在那,能理解,换做谁都一样。
  “于局,您想表达什么?”开口的是诸葛聪。
  程汉君同样说话:“调研组审查案件,应该没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