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关如琅被秦娘子亲自领上二楼的雅间,装作忙得脚不沾地往后厨去的谢九九才转身回来。
那人看自己的眼神不对,虽没恶意但明显往自己身上看了好几眼。
谢九九有些猜到了他恐怕是关家的人,关如琅虽没有什么都没说,但他带来的两个管事,身上的衣料子跟那个严管事和韦管事是一样的。
还有,他们自己或许感觉不到,但谢九九却能真切的从他们身上看出一股子‘味儿’来,那股味儿或许就是高门大户里的人才有的,谢九九说不清,但她就是感觉到了。
第43章
果然,不管是坐在楼下的这两桌还是楼上的人,坐下就没再挪过地方。
好在几桌人出手大方,紧着云客来的菜牌上的招牌菜全点了一遍,萝卜丝煮鲫鱼楼下连点了两份,第一锅的汤都被分着喝了还不够,又点了一份才吃上用鱼汤煮的青菜。
谢九九见他们肯花银子又挺老实的就没多管,直到中午的客人都走干净了,炸货档口收了,跑堂的把门板关上半边,一楼只留下靠窗的那两桌人。
秦娘子给他们一人上了一碗茶水,一碟子瓜子一碟子花生,再加上一盘牛乳糖一盘冰糖柑,占住了嘴再怎么枯等也不无聊了。
谢九九的习惯,每天中午和晚上收了银子先粗略算一遍,顺便记下来每天的出菜量和客人之间的反馈,等凑满一个五天再算一个细账。
一个月三十天,等到月底盘账的时候不光账面清楚,哪一天菜送得迟了鱼不新鲜的比平时多了几条都一目了然,做生意嘛该大方让利的时候得大方,该斤斤计较的时候就要死抠死抠。
要不然时间长了,供货的这些老板们送来的东西多少都要掺些水分。这就是为什么老有人说一家饭馆总是刚开业的时候味道最好,时间一长就慢慢慢慢不好吃的原因。
有些东家大撒手,掌柜的又是拿多少银子做多少事,往往等到生意不好到东家都觉得不对劲的时候,想改都改不回来了。
这些都是以前谢德昌在世的时候跟谢九九说的道理,谢九九一直记着。
所以她现在才会每天不厌其烦的把云客来的大小事情都记下来,宁愿把裴元一个人扔在府城都得回来。
云客来就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就像老百姓种田一样,人哄地皮地哄肚皮,自己守着云客来不糊弄,云客来自然能给自己应得的回报。
即便二楼坐着贵人,谢九九依旧不慌不忙站在柜台后面扒拉她的算盘珠子。
等到把账和事都记下了,去后院小屋里洗了把脸,对着铜镜把发髻松散处梳紧,又扯了扯衣裙确定没有哪里失礼,这才施施然上了二楼。
“贵人今天可吃好了?”
“吃好了,那个叫秋收的小子说得果然没错。来了容县就得来云客来吃饭,要不然就白来了。”
桌上的菜已经撤下去了,这会儿摆在桌上的只有一壶茶和几碟子糕点。糕点就是很普通的灯芯糕、白糖糕,唯一特殊些的就是摆在中间的一叠月饼,中秋马上就要到了总得应应景儿。
关如琅看着站在自己跟前一脸笑盈盈模样的谢九九,脸上有疑惑却没有忐忑,更加没有因为自己这个客人吃完了饭赖着不走的怒意,就知道自己的身份她就算不知,也该是猜到七八分了。
“谢掌柜,坐下说。”
“那就多谢贵人了。”
都是聪明人,都知道自己猜准了但是都没戳破,关如琅抬手让了让谢九九,本就只有半个屁股挨着椅子的管事,立马就起身把关如琅对面的椅子抽开来,方便谢九九坐下。
“贵人听口音,是京城来的吧。容县离京城千里迢迢,再有几日就是中秋节,贵人不留在家里过节想必是有要事。
来容县找到落脚的客栈了吗,咱们这条街上的客栈好是好,不过靠近南城城门和码头人杂了些。要是贵人不嫌麻烦,我让店里的跑堂带路,城东有个去年刚开张的客栈,住着舒服。”
谢九九最不缺的就是耐心,关家的人不知道怎么回事从主子到奴仆都一个德行,人都来了却不会有话好好说。
之前那个姓严的和姓韦的管事,都找到关氏家里去了说话还要说一半藏一半,才把局面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非得关家亲自说出个一二三,关氏才肯回京。
现在关家来了人,明明府城也有水陆码头,却偏偏先往容县来。谢九九不信他不知道他外甥入赘给了自己,自家在容县是开饭庄的,饭庄的名字就是云客来。
既然都知道了,来了为什么不自报家门,非要学着戏台上的搞什么白龙鱼服那一套。不说是吧,那就不要说了,有本事一辈子别说。
严管事寄回家里的信上就说了谢家的姑娘是个人物,牙尖嘴利不说也是真能干,脾气大本事也不小。现在见了真人,老严还真没说假话。
一口一个贵人的说着客气话,话里的意思却都是赶客。先是奚落自己明明有要事来岳州,偏又不肯坦诚相待。又点明要送自己去客栈,那就是连招待客人都懒得招待了。
关如琅清楚自己这一出已经让谢九九不舒服了,当即起身浅浅作了个揖,又让身边的管事把在船上早就写好的拜帖亲自交到谢九九手中,这才自报家门。
“家里收到严管事寄回来的信,母亲当场就激动得昏死过去。请了太医去府里诊治,次日醒来便哭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庞氏今年六十七,再有三年就该做七十大寿。都说七十古来稀,六七十的老人,年轻的时候又经历过贬谪流放,之前严管事说的老夫人病重并不是虚言。
现在知道了流落在外多年的女儿给人当了外室,生了个儿子又入赘给了商户人家做女婿,心里那滋味真真是五味杂陈,是说不出来的苦。
“我知道你们因为什么不满,此事我不辩解,只希望谢老板能明白,关家和寻常官宦人家不一样,这些年起起落落经历得多了,对人对事就难免小心。”
“但我家想要把姐姐找到带回去,也并无半点虚假。
你方才也说过几天就是中秋了,要是关家不是真心实意寻亲,我又何必请了长假耽误公事,一路从京城到容县来。便是虚情,做到这个份上是不是也有几分真意了。”
关如琅说是不辩解,其实还是字字句句都在解释。
关家被赦□□放之罪以后,回到京城并没有马上官复原职,只是把关家的宅子还给关家。
关家一大家子人
,守着宅子又熬了五年,直到当今圣上登基关家老爷才官复原职。只可惜之后还不到一年,关家老爷就一病不起死了。
之后又是三年丁忧,丁忧完了关家大爷关如璋连着三年把秀才举人进士全考中了,关家才算真正喘过一口气来。
有了这样的经历,不论是关家还是关如璋为人处世都是小心为上,别说关如琅的平安无事牌上的款是慎独,就是关如璋天天挂在嘴边的二字也是小心为上明哲保身。
这样的家风,没有彻底了解关氏的情况之前又怎么可能交底。哪怕是因为年幼家中受影响最小的关如琅,行事不也被影响了嘛。
明明是想要先来容县拜会谢家,可到了地方还是忍不住想要先把谢家里里外外打听清楚,这已经是关家人赖以生存的本能了。
关如琅的话说得滴水不漏,就是谢九九也没法再跟他计较什么。人家都把自家说得那么可怜了,自己要是还不能理解他的难处,岂不是不讲道理。
谢九九仔细把手中的拜帖看过一遍,拜帖上把关如琅的官职写得清楚明白,虽然谢九九不大了解左中允是什么,但从五品是什么意思她还是知道的。
府衙里的通判老爷才从六品,裴元血脉上的祖父就是在高州任通判,这些年裴老三在府城日子过得舒服得意,不就是因为有这么个好爹吗。
从五品的京官又比外任的从六品官员高到稀罕尊贵得多,人家现在愿意好声好气的让自己坐下已然是天大的脸面,要是自己不接这个面子,人家恐怕就没这么好说话了。
谢九九最识时务,想明白了自然也就不生气了。心里默念两遍这是关家的事,自己多看少说不要插手,等心情完全平复了便起身恭敬对关如琅行万福礼。
“关大人的来意民妇已经明白了,只是大人是先来容县而不去府城是何意我还是不明白,大人不妨直说,我和我家能做的,也绝不推辞。”
谢九九还以为关如琅过来是想要先劝说自己自愿跟裴元和离,等拿到自己的和离书,再以他的身份再去县衙拿回裴元入赘前写下的婚书,关家的外甥曾经给人做过上门女婿的事,到了京城就没人知道了。
“还不是我那个好外甥,说要想把我姐姐接回京城就必须光明正大,还要街坊四邻都知道我姐姐是被娘家人找到接回去的,且不能传出什么不好听的流言。”
岳州到底不比京城,外来的过江龙再厉害也比不过地头蛇,裴家要是暗地里作梗,关家不怕裴家,但一时间也没法子。
那人看自己的眼神不对,虽没恶意但明显往自己身上看了好几眼。
谢九九有些猜到了他恐怕是关家的人,关如琅虽没有什么都没说,但他带来的两个管事,身上的衣料子跟那个严管事和韦管事是一样的。
还有,他们自己或许感觉不到,但谢九九却能真切的从他们身上看出一股子‘味儿’来,那股味儿或许就是高门大户里的人才有的,谢九九说不清,但她就是感觉到了。
第43章
果然,不管是坐在楼下的这两桌还是楼上的人,坐下就没再挪过地方。
好在几桌人出手大方,紧着云客来的菜牌上的招牌菜全点了一遍,萝卜丝煮鲫鱼楼下连点了两份,第一锅的汤都被分着喝了还不够,又点了一份才吃上用鱼汤煮的青菜。
谢九九见他们肯花银子又挺老实的就没多管,直到中午的客人都走干净了,炸货档口收了,跑堂的把门板关上半边,一楼只留下靠窗的那两桌人。
秦娘子给他们一人上了一碗茶水,一碟子瓜子一碟子花生,再加上一盘牛乳糖一盘冰糖柑,占住了嘴再怎么枯等也不无聊了。
谢九九的习惯,每天中午和晚上收了银子先粗略算一遍,顺便记下来每天的出菜量和客人之间的反馈,等凑满一个五天再算一个细账。
一个月三十天,等到月底盘账的时候不光账面清楚,哪一天菜送得迟了鱼不新鲜的比平时多了几条都一目了然,做生意嘛该大方让利的时候得大方,该斤斤计较的时候就要死抠死抠。
要不然时间长了,供货的这些老板们送来的东西多少都要掺些水分。这就是为什么老有人说一家饭馆总是刚开业的时候味道最好,时间一长就慢慢慢慢不好吃的原因。
有些东家大撒手,掌柜的又是拿多少银子做多少事,往往等到生意不好到东家都觉得不对劲的时候,想改都改不回来了。
这些都是以前谢德昌在世的时候跟谢九九说的道理,谢九九一直记着。
所以她现在才会每天不厌其烦的把云客来的大小事情都记下来,宁愿把裴元一个人扔在府城都得回来。
云客来就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就像老百姓种田一样,人哄地皮地哄肚皮,自己守着云客来不糊弄,云客来自然能给自己应得的回报。
即便二楼坐着贵人,谢九九依旧不慌不忙站在柜台后面扒拉她的算盘珠子。
等到把账和事都记下了,去后院小屋里洗了把脸,对着铜镜把发髻松散处梳紧,又扯了扯衣裙确定没有哪里失礼,这才施施然上了二楼。
“贵人今天可吃好了?”
“吃好了,那个叫秋收的小子说得果然没错。来了容县就得来云客来吃饭,要不然就白来了。”
桌上的菜已经撤下去了,这会儿摆在桌上的只有一壶茶和几碟子糕点。糕点就是很普通的灯芯糕、白糖糕,唯一特殊些的就是摆在中间的一叠月饼,中秋马上就要到了总得应应景儿。
关如琅看着站在自己跟前一脸笑盈盈模样的谢九九,脸上有疑惑却没有忐忑,更加没有因为自己这个客人吃完了饭赖着不走的怒意,就知道自己的身份她就算不知,也该是猜到七八分了。
“谢掌柜,坐下说。”
“那就多谢贵人了。”
都是聪明人,都知道自己猜准了但是都没戳破,关如琅抬手让了让谢九九,本就只有半个屁股挨着椅子的管事,立马就起身把关如琅对面的椅子抽开来,方便谢九九坐下。
“贵人听口音,是京城来的吧。容县离京城千里迢迢,再有几日就是中秋节,贵人不留在家里过节想必是有要事。
来容县找到落脚的客栈了吗,咱们这条街上的客栈好是好,不过靠近南城城门和码头人杂了些。要是贵人不嫌麻烦,我让店里的跑堂带路,城东有个去年刚开张的客栈,住着舒服。”
谢九九最不缺的就是耐心,关家的人不知道怎么回事从主子到奴仆都一个德行,人都来了却不会有话好好说。
之前那个姓严的和姓韦的管事,都找到关氏家里去了说话还要说一半藏一半,才把局面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非得关家亲自说出个一二三,关氏才肯回京。
现在关家来了人,明明府城也有水陆码头,却偏偏先往容县来。谢九九不信他不知道他外甥入赘给了自己,自家在容县是开饭庄的,饭庄的名字就是云客来。
既然都知道了,来了为什么不自报家门,非要学着戏台上的搞什么白龙鱼服那一套。不说是吧,那就不要说了,有本事一辈子别说。
严管事寄回家里的信上就说了谢家的姑娘是个人物,牙尖嘴利不说也是真能干,脾气大本事也不小。现在见了真人,老严还真没说假话。
一口一个贵人的说着客气话,话里的意思却都是赶客。先是奚落自己明明有要事来岳州,偏又不肯坦诚相待。又点明要送自己去客栈,那就是连招待客人都懒得招待了。
关如琅清楚自己这一出已经让谢九九不舒服了,当即起身浅浅作了个揖,又让身边的管事把在船上早就写好的拜帖亲自交到谢九九手中,这才自报家门。
“家里收到严管事寄回来的信,母亲当场就激动得昏死过去。请了太医去府里诊治,次日醒来便哭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庞氏今年六十七,再有三年就该做七十大寿。都说七十古来稀,六七十的老人,年轻的时候又经历过贬谪流放,之前严管事说的老夫人病重并不是虚言。
现在知道了流落在外多年的女儿给人当了外室,生了个儿子又入赘给了商户人家做女婿,心里那滋味真真是五味杂陈,是说不出来的苦。
“我知道你们因为什么不满,此事我不辩解,只希望谢老板能明白,关家和寻常官宦人家不一样,这些年起起落落经历得多了,对人对事就难免小心。”
“但我家想要把姐姐找到带回去,也并无半点虚假。
你方才也说过几天就是中秋了,要是关家不是真心实意寻亲,我又何必请了长假耽误公事,一路从京城到容县来。便是虚情,做到这个份上是不是也有几分真意了。”
关如琅说是不辩解,其实还是字字句句都在解释。
关家被赦□□放之罪以后,回到京城并没有马上官复原职,只是把关家的宅子还给关家。
关家一大家子人
,守着宅子又熬了五年,直到当今圣上登基关家老爷才官复原职。只可惜之后还不到一年,关家老爷就一病不起死了。
之后又是三年丁忧,丁忧完了关家大爷关如璋连着三年把秀才举人进士全考中了,关家才算真正喘过一口气来。
有了这样的经历,不论是关家还是关如璋为人处世都是小心为上,别说关如琅的平安无事牌上的款是慎独,就是关如璋天天挂在嘴边的二字也是小心为上明哲保身。
这样的家风,没有彻底了解关氏的情况之前又怎么可能交底。哪怕是因为年幼家中受影响最小的关如琅,行事不也被影响了嘛。
明明是想要先来容县拜会谢家,可到了地方还是忍不住想要先把谢家里里外外打听清楚,这已经是关家人赖以生存的本能了。
关如琅的话说得滴水不漏,就是谢九九也没法再跟他计较什么。人家都把自家说得那么可怜了,自己要是还不能理解他的难处,岂不是不讲道理。
谢九九仔细把手中的拜帖看过一遍,拜帖上把关如琅的官职写得清楚明白,虽然谢九九不大了解左中允是什么,但从五品是什么意思她还是知道的。
府衙里的通判老爷才从六品,裴元血脉上的祖父就是在高州任通判,这些年裴老三在府城日子过得舒服得意,不就是因为有这么个好爹吗。
从五品的京官又比外任的从六品官员高到稀罕尊贵得多,人家现在愿意好声好气的让自己坐下已然是天大的脸面,要是自己不接这个面子,人家恐怕就没这么好说话了。
谢九九最识时务,想明白了自然也就不生气了。心里默念两遍这是关家的事,自己多看少说不要插手,等心情完全平复了便起身恭敬对关如琅行万福礼。
“关大人的来意民妇已经明白了,只是大人是先来容县而不去府城是何意我还是不明白,大人不妨直说,我和我家能做的,也绝不推辞。”
谢九九还以为关如琅过来是想要先劝说自己自愿跟裴元和离,等拿到自己的和离书,再以他的身份再去县衙拿回裴元入赘前写下的婚书,关家的外甥曾经给人做过上门女婿的事,到了京城就没人知道了。
“还不是我那个好外甥,说要想把我姐姐接回京城就必须光明正大,还要街坊四邻都知道我姐姐是被娘家人找到接回去的,且不能传出什么不好听的流言。”
岳州到底不比京城,外来的过江龙再厉害也比不过地头蛇,裴家要是暗地里作梗,关家不怕裴家,但一时间也没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