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而谢九九在容县也多了一个诨名,好些闲汉泼皮提起裴元,都要捎带说上几嘴谢家那个河东狮,压制得男人连前程都不要了,真真厉害!
第59章
容县的县学一般,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学里的教谕殷世衡是个靠贡监入了国子监读书的贡生,书读得不好不坏,在国子监读了十年也没能考上监生。
倒是家里的生意越做越好,家里的妻子也已经给他生了三个孩子。
家信送到南直隶,一年比一年更能消磨殷世衡的意志。最后一次入乡试的考场,与其说是去考试不如说是最后给自己一个交代。
果不其然还是没考上,家里对此也算不上失望。还是拿银子开道给他谋了个在县学当教谕的缺,回到容县再不想那些蟾宫折桂光宗耀祖的事情,就安心守着妻子孩子过日子。
县学的教谕对殷世
衡来说就是份差事,每月薪俸三石粮食一年三十六石。岳州种水稻,这几年粮食收成不差,一两银子能买两石谷子,三十六石顶多换十八两银子。
殷世衡从没想过靠这点银子养家,也没想过兢兢业业教书再往上升为府学教授或是提学佥事,所以他管着的县学里的学生,下狠功夫的并不多。
但好在他家家境殷实,并不像许多别处的教谕那边侵吞廪生的廪米,或是一天到晚的找各种由头找学生们要好处捞油水。
该读的书他要教的都能教,学得会多少学得了多好便只能看个人的本事。
一大半的学生连殷世衡都不如,但每三年总有那么一两个比殷世衡强能考上举人的,又不至于让大伙儿对县学彻底扔在一旁不管。
这么一来,许多对人际往来不那么热衷的,家里条件一般只想有个地方安心读书的学生,比起不大不小还要花不少束脩的私塾,还是学选择往县学里来。
裴元没去府学也没有再回青松书院,而是选择来县学读书的第一天,殷世衡脸上的笑差点没挂住。
容县出了个小三元,这事不光容县的读书人都知道,整个岳州府甚至整个潭州都没有人不知道!
作为案首,为了以示考试公平,裴元的试卷是要被张贴出来的。殷世衡也看过他的试卷,除了诗赋确实缺了一点灵气,其他的不管是八股还是经义、策论,都写得鞭辟入里一针见血。
不光能看得出来裴元这人读书的基本功下得极其扎实,论证引述的角度也极为老辣。
只是这老辣间又带着一丝意气风发,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来,答卷的学生不是个土埋半截,做什么事情都要瞻前顾后,所有东西都能上秤称个斤两的老童生。
还有那一手标准精致的馆阁体,在国子监混了十年的殷世衡见过字写得好的多了去了,但裴元的字他还是打心底地叫了一声好。
殷世衡拿着花钱买来誊写的试卷好生看了几天,也感慨也羡慕,但感慨完也就完了。花钱买来的试卷也不知被压到哪本书底下,找都找不着。
直到裴元来县学报道,还给他带了一份额外的束脩,殷世衡才觉得这世上,活得长了真是什么事都能碰上。
作为花钱买来的监生,殷世衡从来没想过要跟裴元在学问上一较高下,他甚至很直白的问裴元,为什么会想要留在县学读书。
府学的教授章世铮,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想要做他的学生,裴元却来了县学。
殷世衡有些戏谑地拍一拍自己的额头:“裴远舟,我这个教谕和铁书先生那个府学教授,除了名字里都有个世字,其余的可就天差地别了啊。”
“殷教谕何必自轻,铁书先生有铁书先生的好处,县学和您自然也有您的长处。”
裴元当然不可能一直留在县学,可他如今不是一个人,他还有个刚生完孩子坐完月子的妻子,一个刚出月子刚褪了红皮猴子样儿,怎么看怎么像自己的女儿。
即便谢九九一直说女儿更像他,还拉了家里丈母娘来作证。非说阿满长得跟她小时候一模一样,还说裴元又不知道自己小时候长什么样子,纯纯欺负他眼下找不着关令仪来问。
那是他的负担也是他的牵挂,人一旦有了牵挂就很难走远。一向觉得自己什么都舍得下的裴元舍不下了,他得暂时停下来等一等谢九九和女儿。
他心仪谢九九,就如同诗经里写的那般,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谢九九虽不会弹琴吟诗,可谁让就是这么巧,自己作诗赋曲也那么不擅长。
两人兴致来了,只会夜里偷偷往后院厨房去,或下两碗面条或炒两个下酒菜,就着卤出来的五香花生米和酱板鸭,两人分一壶酒,吃好喝好了合盖一床被子去睡。
裴元喜欢这样的日子,他觉得他自己后半辈子都得过这样的日子。
他不能像以前书院里那些同窗一般,好几个月不回家一趟,回家了跟妻子坐在一处生疏得紧,连说话都不知该怎么说。孩子见着父亲都不怎么认识,还不如家里的长工奴仆熟悉。
说这话的同窗说起这些事的时候言语间满是戏谑和自嘲,好像真的没把这事放在心里,毕竟男子汉大丈夫岂能被那些小情小爱牵绊住。
但裴元生来心细,没错漏同窗醉酒之后侧过头,装出一副不胜酒力醉得狠了,其实是歪过头抬手把眼角的眼泪给擦了去的样子。
那个一向讲排场要体面,张口之乎者也闭口社稷天下的同窗,那一刻在裴元眼里特别像一只没人要的野狗。
这种事,只有疼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才是真疼。裴元觉得自从和谢九九成亲以后他就也养得金贵了,这份疼他肯定受不住。
裴元说不走就真的没走,除了每月一次往崔鹤儒那里去交功课看望老师,这个家世离奇经历更少见的小三元裴远舟,就真的这么安心在县学里留了下来。
同样留在县学读书的还有当初一起作保的周世安,周世安也考中了秀才,名次还在沈霁之前。
他家就他一个儿子,上面两个姐姐都嫁人了,剩下年近六旬的爹娘和妻子女儿,要他花银子托关系进府学他不乐意,之后一听裴元留在县学了,他便也颠颠的跟来了。
他是个话多的,在县学里跟谁坐在一起都忍不住要跟人说话,惹得谁都不耐烦他,最后只能挨着一向喜欢坐在讲堂最后面的裴元身边。
裴元对此是无所谓了,周世安是话多,但并不是个没分寸乱嚼舌根的。他说裴元便听着,至少比讲堂上的殷世衡讲得有意思。
他一来,何云驰自然也跟了来。一个跟着一个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外面就开始传说,容县有三个才子,裴远舟、周平之和何云驰。
为此沈霁还专门从府城来了一趟,铁青着脸在县学门口堵住裴元,近乎一脸悲愤地质问裴远舟,为何要喜新厌旧,什么时候容县出了三才子,他都是从旁人嘴里听说的。
一向温和好说话的沈霁这一次显得格外倔强,非要拉着裴元要个说法,凭什么他俩认识那么多年,也没见别人说自己和裴元如何如何。
现在不知道哪里来的野书生,就因为同在县学读书,莫名其妙就更裴元齐名了?也不看看他们配不配!
沈霁从来没有说过这般近乎刻薄的话,说完之后不知道是气裴元还是气自己,总之一张脸臊得通红,把裴元看得眼泪都要笑出来了,这才拉着沈霁的胳膊往家走。
两人到家的时候谢九九在家,今天她没时间去云客来。
前年年底裴元从京城回来之后,专门抽了两天的时间跟谢九九一起去了一趟府城,以一年五十两加云客来每年年底二成红利做工钱,把潘掌柜从府城重新挖了回来。
一起涨了工钱的还有秦娘子,何奎已经把自己的牙行兼脚力行给支棱起来,云客来所有对外要搬搬抬抬的活计都是何奎在管着,包括给云客来送货的大小铺子档口。
云客来生意能好起来,除了谢九九按时推出的特色菜,和被炸货档口聚拢起来的人气,更重要的还是食材的新鲜。何奎的搬运行就负责这个。
春天山上的野菜春笋菌子多了,他就派人下去挨家挨户的收。夏天的鱼虾秋天的螃蟹,甚至冬天也有最新鲜的冬葵、韭菜、藠头不断顿。
秦娘子和何奎一个守着饭庄一个在外面忙活,谢九九没有再给秦娘子涨工钱,而是直接分给她云客来的一成红利。
两人都拿了干股,自然就彻底被谢九九绑在云客来这条船上。潘掌柜为主秦娘子为辅,再加上老韩和韩婶子守着的厨房和档口,小小一个饭庄愣是被谢九九弄成了三足鼎立。
裴元曾关上门悄悄跟妻子咬耳朵,说她把她那点小心思都花在云客来上了。但笑完了又不得不搂着谢九九喜得不愿意撒手,他喜欢看谢九九花心思动脑筋的样子,他也说不上为什么。
三足鼎立很有用,潘掌柜觉得自己跟谢九九和谢家交情最深,秦娘子觉得自己跟谢九九私交最好,老韩和韩婶子靠手艺吃饭,都觉得自己是云客来少不了的那一个。
第59章
容县的县学一般,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学里的教谕殷世衡是个靠贡监入了国子监读书的贡生,书读得不好不坏,在国子监读了十年也没能考上监生。
倒是家里的生意越做越好,家里的妻子也已经给他生了三个孩子。
家信送到南直隶,一年比一年更能消磨殷世衡的意志。最后一次入乡试的考场,与其说是去考试不如说是最后给自己一个交代。
果不其然还是没考上,家里对此也算不上失望。还是拿银子开道给他谋了个在县学当教谕的缺,回到容县再不想那些蟾宫折桂光宗耀祖的事情,就安心守着妻子孩子过日子。
县学的教谕对殷世
衡来说就是份差事,每月薪俸三石粮食一年三十六石。岳州种水稻,这几年粮食收成不差,一两银子能买两石谷子,三十六石顶多换十八两银子。
殷世衡从没想过靠这点银子养家,也没想过兢兢业业教书再往上升为府学教授或是提学佥事,所以他管着的县学里的学生,下狠功夫的并不多。
但好在他家家境殷实,并不像许多别处的教谕那边侵吞廪生的廪米,或是一天到晚的找各种由头找学生们要好处捞油水。
该读的书他要教的都能教,学得会多少学得了多好便只能看个人的本事。
一大半的学生连殷世衡都不如,但每三年总有那么一两个比殷世衡强能考上举人的,又不至于让大伙儿对县学彻底扔在一旁不管。
这么一来,许多对人际往来不那么热衷的,家里条件一般只想有个地方安心读书的学生,比起不大不小还要花不少束脩的私塾,还是学选择往县学里来。
裴元没去府学也没有再回青松书院,而是选择来县学读书的第一天,殷世衡脸上的笑差点没挂住。
容县出了个小三元,这事不光容县的读书人都知道,整个岳州府甚至整个潭州都没有人不知道!
作为案首,为了以示考试公平,裴元的试卷是要被张贴出来的。殷世衡也看过他的试卷,除了诗赋确实缺了一点灵气,其他的不管是八股还是经义、策论,都写得鞭辟入里一针见血。
不光能看得出来裴元这人读书的基本功下得极其扎实,论证引述的角度也极为老辣。
只是这老辣间又带着一丝意气风发,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来,答卷的学生不是个土埋半截,做什么事情都要瞻前顾后,所有东西都能上秤称个斤两的老童生。
还有那一手标准精致的馆阁体,在国子监混了十年的殷世衡见过字写得好的多了去了,但裴元的字他还是打心底地叫了一声好。
殷世衡拿着花钱买来誊写的试卷好生看了几天,也感慨也羡慕,但感慨完也就完了。花钱买来的试卷也不知被压到哪本书底下,找都找不着。
直到裴元来县学报道,还给他带了一份额外的束脩,殷世衡才觉得这世上,活得长了真是什么事都能碰上。
作为花钱买来的监生,殷世衡从来没想过要跟裴元在学问上一较高下,他甚至很直白的问裴元,为什么会想要留在县学读书。
府学的教授章世铮,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想要做他的学生,裴元却来了县学。
殷世衡有些戏谑地拍一拍自己的额头:“裴远舟,我这个教谕和铁书先生那个府学教授,除了名字里都有个世字,其余的可就天差地别了啊。”
“殷教谕何必自轻,铁书先生有铁书先生的好处,县学和您自然也有您的长处。”
裴元当然不可能一直留在县学,可他如今不是一个人,他还有个刚生完孩子坐完月子的妻子,一个刚出月子刚褪了红皮猴子样儿,怎么看怎么像自己的女儿。
即便谢九九一直说女儿更像他,还拉了家里丈母娘来作证。非说阿满长得跟她小时候一模一样,还说裴元又不知道自己小时候长什么样子,纯纯欺负他眼下找不着关令仪来问。
那是他的负担也是他的牵挂,人一旦有了牵挂就很难走远。一向觉得自己什么都舍得下的裴元舍不下了,他得暂时停下来等一等谢九九和女儿。
他心仪谢九九,就如同诗经里写的那般,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谢九九虽不会弹琴吟诗,可谁让就是这么巧,自己作诗赋曲也那么不擅长。
两人兴致来了,只会夜里偷偷往后院厨房去,或下两碗面条或炒两个下酒菜,就着卤出来的五香花生米和酱板鸭,两人分一壶酒,吃好喝好了合盖一床被子去睡。
裴元喜欢这样的日子,他觉得他自己后半辈子都得过这样的日子。
他不能像以前书院里那些同窗一般,好几个月不回家一趟,回家了跟妻子坐在一处生疏得紧,连说话都不知该怎么说。孩子见着父亲都不怎么认识,还不如家里的长工奴仆熟悉。
说这话的同窗说起这些事的时候言语间满是戏谑和自嘲,好像真的没把这事放在心里,毕竟男子汉大丈夫岂能被那些小情小爱牵绊住。
但裴元生来心细,没错漏同窗醉酒之后侧过头,装出一副不胜酒力醉得狠了,其实是歪过头抬手把眼角的眼泪给擦了去的样子。
那个一向讲排场要体面,张口之乎者也闭口社稷天下的同窗,那一刻在裴元眼里特别像一只没人要的野狗。
这种事,只有疼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才是真疼。裴元觉得自从和谢九九成亲以后他就也养得金贵了,这份疼他肯定受不住。
裴元说不走就真的没走,除了每月一次往崔鹤儒那里去交功课看望老师,这个家世离奇经历更少见的小三元裴远舟,就真的这么安心在县学里留了下来。
同样留在县学读书的还有当初一起作保的周世安,周世安也考中了秀才,名次还在沈霁之前。
他家就他一个儿子,上面两个姐姐都嫁人了,剩下年近六旬的爹娘和妻子女儿,要他花银子托关系进府学他不乐意,之后一听裴元留在县学了,他便也颠颠的跟来了。
他是个话多的,在县学里跟谁坐在一起都忍不住要跟人说话,惹得谁都不耐烦他,最后只能挨着一向喜欢坐在讲堂最后面的裴元身边。
裴元对此是无所谓了,周世安是话多,但并不是个没分寸乱嚼舌根的。他说裴元便听着,至少比讲堂上的殷世衡讲得有意思。
他一来,何云驰自然也跟了来。一个跟着一个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外面就开始传说,容县有三个才子,裴远舟、周平之和何云驰。
为此沈霁还专门从府城来了一趟,铁青着脸在县学门口堵住裴元,近乎一脸悲愤地质问裴远舟,为何要喜新厌旧,什么时候容县出了三才子,他都是从旁人嘴里听说的。
一向温和好说话的沈霁这一次显得格外倔强,非要拉着裴元要个说法,凭什么他俩认识那么多年,也没见别人说自己和裴元如何如何。
现在不知道哪里来的野书生,就因为同在县学读书,莫名其妙就更裴元齐名了?也不看看他们配不配!
沈霁从来没有说过这般近乎刻薄的话,说完之后不知道是气裴元还是气自己,总之一张脸臊得通红,把裴元看得眼泪都要笑出来了,这才拉着沈霁的胳膊往家走。
两人到家的时候谢九九在家,今天她没时间去云客来。
前年年底裴元从京城回来之后,专门抽了两天的时间跟谢九九一起去了一趟府城,以一年五十两加云客来每年年底二成红利做工钱,把潘掌柜从府城重新挖了回来。
一起涨了工钱的还有秦娘子,何奎已经把自己的牙行兼脚力行给支棱起来,云客来所有对外要搬搬抬抬的活计都是何奎在管着,包括给云客来送货的大小铺子档口。
云客来生意能好起来,除了谢九九按时推出的特色菜,和被炸货档口聚拢起来的人气,更重要的还是食材的新鲜。何奎的搬运行就负责这个。
春天山上的野菜春笋菌子多了,他就派人下去挨家挨户的收。夏天的鱼虾秋天的螃蟹,甚至冬天也有最新鲜的冬葵、韭菜、藠头不断顿。
秦娘子和何奎一个守着饭庄一个在外面忙活,谢九九没有再给秦娘子涨工钱,而是直接分给她云客来的一成红利。
两人都拿了干股,自然就彻底被谢九九绑在云客来这条船上。潘掌柜为主秦娘子为辅,再加上老韩和韩婶子守着的厨房和档口,小小一个饭庄愣是被谢九九弄成了三足鼎立。
裴元曾关上门悄悄跟妻子咬耳朵,说她把她那点小心思都花在云客来上了。但笑完了又不得不搂着谢九九喜得不愿意撒手,他喜欢看谢九九花心思动脑筋的样子,他也说不上为什么。
三足鼎立很有用,潘掌柜觉得自己跟谢九九和谢家交情最深,秦娘子觉得自己跟谢九九私交最好,老韩和韩婶子靠手艺吃饭,都觉得自己是云客来少不了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