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云客来每天那么多客人,难道各个都是讲理的?我还小二哥要读书您是娘,谁都有道理不去吃那个苦,所以就活该我大姐来扛这些,对吗。”
“您舍不得,所以才想要接着姐夫的东风给二哥找个好岳家。以后二哥能考上秀才最好,考不上到时候托嫂子娘家想法子,随便谋个什么差事都行。”
“都是一家子,你想要我姐把前院腾出来给我二哥娶妻,他们一家子搬出去。那您想过分家怎么给我姐分了吗,云客来归谁。”
芝娘这话就是明知故问,云客来一直都是谢九九在打理,云客来里每一个人都是谢九九一个一个挑选出来的,他们的东家是谢家,但他们只听谢九九的话。
“云客来向来都是你姐在操持,当然不能把你姐踢走。都是一家人,自然是以前怎么样以后就怎么样,哪里就非得分得那么清楚。”
“娘!”
芝娘再没想到黄娟会这么说,哪怕她真的是想要替儿子把云客来从大姐手里抢过来呢,也没有她说的这个话寒人心。
“您的意思是,大姐要带着姐夫从家里搬走,把住的地方给二哥和嫂子腾出来。分家不分云客来,大姐还要替咱们家维持云客来,每年除了她该拿的那点儿银子,其余的还是都是家里的。”
“不!不对,不是家里的,是二哥和嫂子的才对。”
黄娟没说话,她确实就是这么想的。她都想好了,九九搬出去不用搬太远,平时自己也好时常过去看看阿满。
云客来该如何就如何,每年九九拿她该拿的那份银子,其余的留给文济。毕竟文济成亲以后家里肯定还要添孩子,他也还得继续读书考试,哪一样都得花不少银子。
九九会赚钱,她那些体己的银子自己不惦记,还有关令仪这几年补贴给儿子的,这些黄娟都知道。女儿和女婿有本事,他们不用为银子发愁。
芝娘见自家亲娘沉默,气得浑身发抖。心里却莫名冷静下来,“娘,您把这话跟姐姐和二哥去说,你看他们愿意不愿意。
这事啊我不管了,等分家的时候您告诉我一声,我又能从这个家里分走多少嫁妆,到时候您把我的嫁妆给我,我也搬出去岂不更好。”
陈妈妈和芝娘的话说得极不客气,本来攒了一肚子委屈的黄娟自然更加气了个倒仰。
晚上连晚饭都没吃,芝娘端着饭菜站在黄娟门外敲了两回门,门没开芝娘就转身把饭菜送回厨房去了。不吃就不吃吧,说不定一顿饭不吃,这心里还能清明些。
黄娟怄得吃不下饭,谢九九倒是被裴元带出去安心舒坦吃了一顿好的。临泽楼三个人能点的最好的席面,一段饭花了八两八钱银子,吃得谢九九心里直抽抽。
掌柜的还专门到雅间里来给人敬酒,人家还以为谢大娘子突然带着自家裴姑爷过来吃饭,是想从临泽楼下手推新的特色菜。
要知道这几年整个容县,不对!是整个岳州这么多饭庄,就数云客来新菜出得多,逼得自同行们一个个也抓破了脑袋跟着往外推新菜,说一句心力交瘁真真不是虚的。
家里的事情一出,谢九九多少有些心灰意懒,平时最长袖善舞的谢大娘子显得格外安静,全程都是裴元在跟人寒暄说话。
等晚上回了家,谢九九让春儿把早就玩累了的阿满抱去西次间睡觉,等只剩两人独处了,才起身按住准备去捎间洗漱的裴元。
“娘找田婆子,要给文济娶妻的事情,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
“嗯。”
“什么时候知道的。”
去田婆子家拜年,这几年都是两人一起去的,每次过去都是送了年礼再稍微坐会儿就出来了,没有时间让田婆子背着自己说谢文济的事。
“过年那阵老宅倒座房漏水漏得厉害那次你记不记得,我带高义回去看看,田婆子专门找过去跟我说了这事。”
裴元本没打算瞒着谢九九,不过当时他也不知道岳母打算给小舅子找个什么样的妻子,找到了又打算怎么安排谢九九的去留。
什么都不知道,大喇喇的说出来自己就成了那个在谢九九和黄娟这对母女之间挑拨离间的那个人。
当上门女婿没那么容易,裴元就想过等以后闲下来有时间了,化名写一本为婿之道,肯定比当年自己写的那本小说要卖得好得多。
“田婆子的本意是要我心里有个数,我的本意是是等等看,看岳母会怎么安排。现在看来,岳母的选择里好像没有你和我。”
“你少拱火啊。”
裴元对这事的反应特别冷静,冷静的谢九九在他跟自家娘说那些话的时候就猜到,这人肯定提前知道了什么。
她本以为自己会生气,事实却没有。她知道裴元说的都是实
话,要是他在这之前跟自己说,自己的亲娘会突然因为八字还没一撇的儿媳妇,把自己分家分出去,自己是肯定要生大气发大火的。
也只有到了现在,事实摆在眼前,由不得自己逃避或是否认了,自己才能醒悟从一开始自己就把家里大小事情揽到自己身上,或许没有那么对。
这样的醒悟挺残忍的,谢九九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连肩膀都轻轻垮了下来,强打起精神洗漱过便躺到床上。
蜷身侧躺着睡在架子床里侧,静静地看着裴元抱着不肯一个人睡,只能送回来的阿满在屋里走来走去,就连明天早上要穿的干净布袜子都是他从衣橱里拿出来的。
谢九九以为自己会气得睡不着,没想到躺下看着裴元忙忙叨叨的没多久,就迷糊着不知道事了。
第68章
一夜好眠,等再醒来阿满已经被春儿抱到对面西厢穿衣服去了,而自己则被裴元紧紧搂抱在怀里,紧得连他心口的呼吸起伏都特别清晰。
“什么时候醒的,怎么不叫醒我。”
“还早,今天又没有什么事要忙,不着急。”
或许是裴元的语调过于放松,谢九九原本紧绷的脊背又重新放松下来,躺回裴元身侧就这么直愣愣的看着头顶瓜瓞绵延的幔帐出神。
有些话谢九九从未说过,但身体总是要比嘴更加诚实。裴元回来了她整个人都放松下来,好似这事闹得再难堪,也有人给自己兜底了。
谢九九想赖床,裴元也打算陪妻子睡个回笼觉。没想到外边传来一阵脚步声,紧跟着的是谢文济由远到近的声音。
“大姐,你起来没,我有事找你说。”
去府城的除了承平还有去年家里新来的长工老范,老范直接去的青松书院,正好碰上青松书院月度考试,老范就在山脚的庄户借住了一夜,等书院考试考完了才把谢文济给带回来。
老范比承平年长,有些话回来的路上他就跟谢文济说清楚了。
谢文济只是在读书这件事上没天赋,又不是不懂人情世故。老范把事情前后一说他就知道这事棘手,回到家也不往后院去,就先直奔谢九九这边来了。
“二少爷不如先去后面休息休息,等大娘子起床收拾好了再过来。”
“不用,我就在这儿等着。我姐没空,我姐夫出来也行。”
先从房里出来支应的是春儿,这事说来跟谢文济关系并不大。这几年谢文济隔一年下场考一次,两次都没能考中秀才。
嘴上说着明白自己天赋有限并不强求的人,真下场了真落榜了心里又怎么可能不在意。这一两年读书越发用功,除了中秋过年他连回家的时候都少。
即便回来了,大多数时候也都是在书房里读书,要说这事是黄娟这个当娘的提前跟谢文济商量好的绝不可能,但春儿心里对他还是起了一丝微妙的迁怒。
好在阿满暂时搞不懂这些,昨天她爹回来,带着她和她娘去临泽楼吃饭。今天好久没见的舅舅也回来了,小家伙像个肉团子一样从房里冲出来撞到谢文济怀里,又笑又叫的兴奋得不得了。
“舅舅、舅舅,你怎么回来了。上次说好要给我带的东西呢,没忘了吧。”
谢阿满被一家子养得极好,才三岁的小孩儿不管什么时候小荷包里总装着散碎的铜子,都是奶奶舅舅小姨给的。出了家门在巷子里跟街坊四邻家的孩子玩儿,就她每次都能从荷包里拿出一两个铜板来买饴糖花生糖。
上次谢文济从家里去书院,出门前阿满把她荷包里的铜板全给她舅舅了,说是要她舅舅回来的时候给她买胭脂回来,还得是最好最贵的那种。
才三岁的孩子怎么就知道买胭脂了,还多亏了谢九九。谢九九的梳妆台一向是摆得满满登登琳琅满目,只要是市面上时兴的,就没有她不买回家的。
连每次去府城找裴元,裴元或多或少都得替她准备些新买的脂粉首饰,都是去书局买书和笔墨的时候顺道带回来的。
起初府学里的同学还总拿这个调侃裴元,说他肯定是背着家中河东狮在府城养了外室。
这话自然是故意的,毕竟裴元出身又瞒不住人,他本就是裴老三和关氏所生的外室,现在轮到他出人头地又走了他亲爹的老路,在旁人看来并不出奇。
“您舍不得,所以才想要接着姐夫的东风给二哥找个好岳家。以后二哥能考上秀才最好,考不上到时候托嫂子娘家想法子,随便谋个什么差事都行。”
“都是一家子,你想要我姐把前院腾出来给我二哥娶妻,他们一家子搬出去。那您想过分家怎么给我姐分了吗,云客来归谁。”
芝娘这话就是明知故问,云客来一直都是谢九九在打理,云客来里每一个人都是谢九九一个一个挑选出来的,他们的东家是谢家,但他们只听谢九九的话。
“云客来向来都是你姐在操持,当然不能把你姐踢走。都是一家人,自然是以前怎么样以后就怎么样,哪里就非得分得那么清楚。”
“娘!”
芝娘再没想到黄娟会这么说,哪怕她真的是想要替儿子把云客来从大姐手里抢过来呢,也没有她说的这个话寒人心。
“您的意思是,大姐要带着姐夫从家里搬走,把住的地方给二哥和嫂子腾出来。分家不分云客来,大姐还要替咱们家维持云客来,每年除了她该拿的那点儿银子,其余的还是都是家里的。”
“不!不对,不是家里的,是二哥和嫂子的才对。”
黄娟没说话,她确实就是这么想的。她都想好了,九九搬出去不用搬太远,平时自己也好时常过去看看阿满。
云客来该如何就如何,每年九九拿她该拿的那份银子,其余的留给文济。毕竟文济成亲以后家里肯定还要添孩子,他也还得继续读书考试,哪一样都得花不少银子。
九九会赚钱,她那些体己的银子自己不惦记,还有关令仪这几年补贴给儿子的,这些黄娟都知道。女儿和女婿有本事,他们不用为银子发愁。
芝娘见自家亲娘沉默,气得浑身发抖。心里却莫名冷静下来,“娘,您把这话跟姐姐和二哥去说,你看他们愿意不愿意。
这事啊我不管了,等分家的时候您告诉我一声,我又能从这个家里分走多少嫁妆,到时候您把我的嫁妆给我,我也搬出去岂不更好。”
陈妈妈和芝娘的话说得极不客气,本来攒了一肚子委屈的黄娟自然更加气了个倒仰。
晚上连晚饭都没吃,芝娘端着饭菜站在黄娟门外敲了两回门,门没开芝娘就转身把饭菜送回厨房去了。不吃就不吃吧,说不定一顿饭不吃,这心里还能清明些。
黄娟怄得吃不下饭,谢九九倒是被裴元带出去安心舒坦吃了一顿好的。临泽楼三个人能点的最好的席面,一段饭花了八两八钱银子,吃得谢九九心里直抽抽。
掌柜的还专门到雅间里来给人敬酒,人家还以为谢大娘子突然带着自家裴姑爷过来吃饭,是想从临泽楼下手推新的特色菜。
要知道这几年整个容县,不对!是整个岳州这么多饭庄,就数云客来新菜出得多,逼得自同行们一个个也抓破了脑袋跟着往外推新菜,说一句心力交瘁真真不是虚的。
家里的事情一出,谢九九多少有些心灰意懒,平时最长袖善舞的谢大娘子显得格外安静,全程都是裴元在跟人寒暄说话。
等晚上回了家,谢九九让春儿把早就玩累了的阿满抱去西次间睡觉,等只剩两人独处了,才起身按住准备去捎间洗漱的裴元。
“娘找田婆子,要给文济娶妻的事情,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
“嗯。”
“什么时候知道的。”
去田婆子家拜年,这几年都是两人一起去的,每次过去都是送了年礼再稍微坐会儿就出来了,没有时间让田婆子背着自己说谢文济的事。
“过年那阵老宅倒座房漏水漏得厉害那次你记不记得,我带高义回去看看,田婆子专门找过去跟我说了这事。”
裴元本没打算瞒着谢九九,不过当时他也不知道岳母打算给小舅子找个什么样的妻子,找到了又打算怎么安排谢九九的去留。
什么都不知道,大喇喇的说出来自己就成了那个在谢九九和黄娟这对母女之间挑拨离间的那个人。
当上门女婿没那么容易,裴元就想过等以后闲下来有时间了,化名写一本为婿之道,肯定比当年自己写的那本小说要卖得好得多。
“田婆子的本意是要我心里有个数,我的本意是是等等看,看岳母会怎么安排。现在看来,岳母的选择里好像没有你和我。”
“你少拱火啊。”
裴元对这事的反应特别冷静,冷静的谢九九在他跟自家娘说那些话的时候就猜到,这人肯定提前知道了什么。
她本以为自己会生气,事实却没有。她知道裴元说的都是实
话,要是他在这之前跟自己说,自己的亲娘会突然因为八字还没一撇的儿媳妇,把自己分家分出去,自己是肯定要生大气发大火的。
也只有到了现在,事实摆在眼前,由不得自己逃避或是否认了,自己才能醒悟从一开始自己就把家里大小事情揽到自己身上,或许没有那么对。
这样的醒悟挺残忍的,谢九九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连肩膀都轻轻垮了下来,强打起精神洗漱过便躺到床上。
蜷身侧躺着睡在架子床里侧,静静地看着裴元抱着不肯一个人睡,只能送回来的阿满在屋里走来走去,就连明天早上要穿的干净布袜子都是他从衣橱里拿出来的。
谢九九以为自己会气得睡不着,没想到躺下看着裴元忙忙叨叨的没多久,就迷糊着不知道事了。
第68章
一夜好眠,等再醒来阿满已经被春儿抱到对面西厢穿衣服去了,而自己则被裴元紧紧搂抱在怀里,紧得连他心口的呼吸起伏都特别清晰。
“什么时候醒的,怎么不叫醒我。”
“还早,今天又没有什么事要忙,不着急。”
或许是裴元的语调过于放松,谢九九原本紧绷的脊背又重新放松下来,躺回裴元身侧就这么直愣愣的看着头顶瓜瓞绵延的幔帐出神。
有些话谢九九从未说过,但身体总是要比嘴更加诚实。裴元回来了她整个人都放松下来,好似这事闹得再难堪,也有人给自己兜底了。
谢九九想赖床,裴元也打算陪妻子睡个回笼觉。没想到外边传来一阵脚步声,紧跟着的是谢文济由远到近的声音。
“大姐,你起来没,我有事找你说。”
去府城的除了承平还有去年家里新来的长工老范,老范直接去的青松书院,正好碰上青松书院月度考试,老范就在山脚的庄户借住了一夜,等书院考试考完了才把谢文济给带回来。
老范比承平年长,有些话回来的路上他就跟谢文济说清楚了。
谢文济只是在读书这件事上没天赋,又不是不懂人情世故。老范把事情前后一说他就知道这事棘手,回到家也不往后院去,就先直奔谢九九这边来了。
“二少爷不如先去后面休息休息,等大娘子起床收拾好了再过来。”
“不用,我就在这儿等着。我姐没空,我姐夫出来也行。”
先从房里出来支应的是春儿,这事说来跟谢文济关系并不大。这几年谢文济隔一年下场考一次,两次都没能考中秀才。
嘴上说着明白自己天赋有限并不强求的人,真下场了真落榜了心里又怎么可能不在意。这一两年读书越发用功,除了中秋过年他连回家的时候都少。
即便回来了,大多数时候也都是在书房里读书,要说这事是黄娟这个当娘的提前跟谢文济商量好的绝不可能,但春儿心里对他还是起了一丝微妙的迁怒。
好在阿满暂时搞不懂这些,昨天她爹回来,带着她和她娘去临泽楼吃饭。今天好久没见的舅舅也回来了,小家伙像个肉团子一样从房里冲出来撞到谢文济怀里,又笑又叫的兴奋得不得了。
“舅舅、舅舅,你怎么回来了。上次说好要给我带的东西呢,没忘了吧。”
谢阿满被一家子养得极好,才三岁的小孩儿不管什么时候小荷包里总装着散碎的铜子,都是奶奶舅舅小姨给的。出了家门在巷子里跟街坊四邻家的孩子玩儿,就她每次都能从荷包里拿出一两个铜板来买饴糖花生糖。
上次谢文济从家里去书院,出门前阿满把她荷包里的铜板全给她舅舅了,说是要她舅舅回来的时候给她买胭脂回来,还得是最好最贵的那种。
才三岁的孩子怎么就知道买胭脂了,还多亏了谢九九。谢九九的梳妆台一向是摆得满满登登琳琅满目,只要是市面上时兴的,就没有她不买回家的。
连每次去府城找裴元,裴元或多或少都得替她准备些新买的脂粉首饰,都是去书局买书和笔墨的时候顺道带回来的。
起初府学里的同学还总拿这个调侃裴元,说他肯定是背着家中河东狮在府城养了外室。
这话自然是故意的,毕竟裴元出身又瞒不住人,他本就是裴老三和关氏所生的外室,现在轮到他出人头地又走了他亲爹的老路,在旁人看来并不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