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倒霉的时候不求有贵人搭救,只要能有人能帮一把,哪怕是扔个银锭给自己,说不定就能挣出一条活路来。
想要有那样的人,就得日积月累把关系网给搭好,处处留个心,得叫人记着自己的好,别让人一提起那个姓左的来就摇头。
“你们把文集诗词送去本官府上,到时候管家收集齐了会送去官办的刻书处,到时候书成了再寄给你们看,觉得可以了便送去书局书肆中,你们觉得这样可行?”
“多谢大人替我们着想,大人的好意又岂敢推辞,学生回去便把文集整理妥当。”
左知府的用意都摆到明面上来了,裴元却觉得跟这人打交道挺舒服。
什么关系就留下什么交情,往后真有什么事,或是知府大人要自己去办,亦或是真有风水调转的那日,到时候能办的就办,不能办也不落埋怨。
讲定了此事,左知府往北裴元几人往南,一个去京城朝觐一个回乡祭祖。
回到马车上,裴元把这事一说,谢九九倒是高兴得很。
“之前还说以后等你再出个话本子,看看能卖多少银子。如今话本子还没影儿,咱们裴老爷就要出文集了,这回的价可得比当年那话本子卖得高了吧。”
“那可得让大娘子失望了,这种文集只有自己贴银子出的份儿,想赚钱难上加难。除非明年我再给你考个状元回来,说不定能少亏些。”
岳州文风不盛,自己能拿得出手的还是一手字和文章,但其实策论八股这种东西,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习惯,非说喜欢得要把自己出的文集买回去,到底不多。
左大人只是牵头,官办的刻书处也比外面书局手艺更好些,该给的银子却是不能少
的。
等文集印出来,除了放到书局书肆里去卖的,还有一部分肯定是自己和其他几人分了,然后送给老师啊同窗啊考官这些人,就当是给自己造势攒个人气。
“真要想靠出这种文集赚钱,得诗词做得好。这不是正好戳我腰杆子上了,硬气不起来啊。”
“哦,还得自己贴钱啊。”
谢九九一听还得自己花钱,一下子劲头就少了大半。但随即又精神起来,“没事,等到了京城我早晚要再开个云客来,到时候我就放在饭庄里卖,不怕没人买。”
谢九九越想越觉得这事能成,裴元则听得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谁家好人出去吃个饭还要买个文集回家看八股策论,也就只有谢大娘子看自己什么都好,才能想出这么个主意来。
路过岳州裴元去拜见了章世铮和崔鹤儒,同两人说过之后的安排便回了容县。
一路到家,都是想象中的花团锦簇朱紫盈门。好些往日连见都没见过的士绅豪族也派人上门恭贺裴元得中解元,谢九九买下的这个小宅子,几乎都要被人把门槛给踏平了。
直到摆过开贺宴,结结实实热闹了三天,才渐渐平静下来。
新宅地方小,开贺宴还是摆在谢家。忙完之后一家子坐下,谢九九便转头问起谢文济跟小张姑娘的亲事谈得怎么样了。
毕竟九月初十放榜,两人在潭州又带了五六天才启程回来。等到家又花了七天,这几天忙忙碌碌的就没停下来过,这一眨眼离十月也只有四五天了。
开贺宴张家来了人,是张百户亲自带着三个儿子来的,看这个架势谢九九就知道这亲事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了,就是不知道正日子定在哪天。
“早就定下了,正日子定在十月底。”说起这个谢文济脸上又泛起一阵笑意,这几天实在笑得太多,脸都有些疼了。
“那就好,你和张姑娘的亲事定下,我也就放心了。”
亲弟弟的婚事定下,谢九九也把早就准备好的东西都给了谢文济,除了文房四宝和颜色适合他的几匹绸子布料,便是一整套纯金的头面。弟妹进门,她这个做姐姐的总要给点什么。
谢九九从容县出发之前就已经把前院的东西收拾了大半,走之前也嘱咐了谢文济,有时间帮她把前院的东西搬到新宅去。
黄娟想拦,但儿子的婚期已经定下了,心里再后悔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谢文济把前院的东西全给搬到新宅那边去。
现在看着谢九九给儿子东西,姐弟之间依旧亲近,可到底还是不一样了。以前这些东西都是家里的,如今却已然是分了你我。
婚期定在十月底,裴元回家本想要写封信给关令仪,说明谢文济成亲的日子,等文济成婚之后就带着谢九九和阿满去京城。
谢九九却伸手盖在信笺上,裴元抬头去看妻子,“怎么了,这次可说好了要跟我一起走的,我一个人去京城再回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我不可能把你和阿满留下。”
“没说不走,我是想跟你商量,我们这个月底就出发,不等到十月底再走,你说行不行。”
“文济的亲事怎么办。”
“他娶妻又不是我娶妻,我这小半年不在家里不也好好的。”
习惯是这个世上最可怕的东西,谢九九如今好似就习惯了不再事事都把谢家摆在第一位,她得替自己的丈夫和女儿着想了。
九月底走,水路和陆路交替着,再慢腊月也能到京城。京城虽冷但还不至于大雪封路。等到了京城安顿下来,还能有一两个月的时间休养生息,好好准备会试。
可要是十月底再走,说不定过年都得在路上过。到时候到了京城兵荒马乱的,人还没缓过劲儿来就要上考场那怎么行。
“这次你听我的,就这个月底出发,眼下天大的事也越不过你考试的事去!”
第81章
十月初一,是个宜出行的好日子。裴元带着妻女从容县码头出发,一路水路转陆路往京城去赴考。
九月底十月初,即便是容县这种中秋节之后白天还有些热的南地,也彻底凉快下来。这个时候从码头上船走水路,可以连续坐很长一段再上岸换马车走官道。
越临近京城的官道越好走,就连驿站听说规模和饭菜都要被南边的更大更周全,毕竟天子脚下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再加上举人进京赴考都有衙门给发的火牌,有了这牌子就能免费在驿站住,要是掏些银子还能吃住得更好,有了这个往京城去的路再难,也难不到哪里去了。
码头上除了谢家和黄家,还有张家姑娘也跟着张百户和刘氏一起来了。
谢文济和张桂兰的婚事已经过了大定,这就算是一家人了。现在谢九九这个大姐和裴元这个姑爷要远行,他们来也是应该的。
人只有到了分别的时候,才能清楚什么最要紧。半年前就几乎要撕破脸的母女,如今站在码头上,终于不再互相别扭着犟着,等着对方先低头。
“出门在外要小心,晚上睡觉前得把门窗都关好。不要以为在船上就没坏人,知人知面不知心你得记在心上,知不知道。”
“娘,我都要走了你怎么还啰嗦这个,就没有什么别的话要跟我说的啊。”
谢九九瘪瘪嘴,强忍住想哭的冲动,死活把眼泪给逼了回去,“我不在,您也好好的,等文济的媳妇进了门,您不该管的别多管,管得越少日子越舒坦,这个道理您得明白。”
“还说我啰嗦,这个时候了也不知道跟你娘说些好听的话,要你操心这些做什么。”
黄娟是真后悔当初答应谢九九留在家里招赘,她一留下,家里大事小事就全归了她操心。要不是这样,自己那点儿见不得人小心思也不会一发不可收拾。
“去了京城跟姑爷好好过日子,关家那边能相处就处,实在相处不了就客客气气的。你是举人娘子,说不定明年就是进士娘子了,什么都别害怕。
再外面过得实在不痛快了就回来,记住一句话,什么都没有人要紧,你得先保住了自己,知不知道。”
女儿隔得太近了,黄娟心里疙疙瘩瘩的总有不如意的地方。现在女儿要走了,黄娟心里能想到的又全都是谢九九的好,只觉着女儿这一走,就像是从她心口上剜肉一样。
但当初从家里分家出去,谢九九就已经尝过这个滋味了。所以这会儿心里虽然也舍不得,但还是得走。
倒是一旁的小张姑娘,见他们娘俩话说得差不多,便主动上前来拉住谢九九的手,“这包袱里是一些常用的药,有治风寒发热的,还有一些事治跌打损伤的,都是卫所里常用的药,很好用。”
张桂兰是专门找卫所里的老大夫打听过了,知道出远门最怕的就是生病,才跟人讨来了这些药,“哪种药怎么吃,里面都写好了,姐姐路上一路注意安全。”
“行,这些都是好东西,我可就都收下了。”
张桂兰能干爽利,谢九九看着她并没有什么要说的。她和谢文济的日子她知道该怎么过,自己这个大姑子要做的就是少插嘴少说话,就是最好的事了。
“姐,要不你还是带我走吧,我舍不得你。”
昨晚上芝娘就一个人去了新宅那边找谢九九,正如裴元所言,他中了解元之后来谢家给芝娘说亲的人,就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
想要有那样的人,就得日积月累把关系网给搭好,处处留个心,得叫人记着自己的好,别让人一提起那个姓左的来就摇头。
“你们把文集诗词送去本官府上,到时候管家收集齐了会送去官办的刻书处,到时候书成了再寄给你们看,觉得可以了便送去书局书肆中,你们觉得这样可行?”
“多谢大人替我们着想,大人的好意又岂敢推辞,学生回去便把文集整理妥当。”
左知府的用意都摆到明面上来了,裴元却觉得跟这人打交道挺舒服。
什么关系就留下什么交情,往后真有什么事,或是知府大人要自己去办,亦或是真有风水调转的那日,到时候能办的就办,不能办也不落埋怨。
讲定了此事,左知府往北裴元几人往南,一个去京城朝觐一个回乡祭祖。
回到马车上,裴元把这事一说,谢九九倒是高兴得很。
“之前还说以后等你再出个话本子,看看能卖多少银子。如今话本子还没影儿,咱们裴老爷就要出文集了,这回的价可得比当年那话本子卖得高了吧。”
“那可得让大娘子失望了,这种文集只有自己贴银子出的份儿,想赚钱难上加难。除非明年我再给你考个状元回来,说不定能少亏些。”
岳州文风不盛,自己能拿得出手的还是一手字和文章,但其实策论八股这种东西,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习惯,非说喜欢得要把自己出的文集买回去,到底不多。
左大人只是牵头,官办的刻书处也比外面书局手艺更好些,该给的银子却是不能少
的。
等文集印出来,除了放到书局书肆里去卖的,还有一部分肯定是自己和其他几人分了,然后送给老师啊同窗啊考官这些人,就当是给自己造势攒个人气。
“真要想靠出这种文集赚钱,得诗词做得好。这不是正好戳我腰杆子上了,硬气不起来啊。”
“哦,还得自己贴钱啊。”
谢九九一听还得自己花钱,一下子劲头就少了大半。但随即又精神起来,“没事,等到了京城我早晚要再开个云客来,到时候我就放在饭庄里卖,不怕没人买。”
谢九九越想越觉得这事能成,裴元则听得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谁家好人出去吃个饭还要买个文集回家看八股策论,也就只有谢大娘子看自己什么都好,才能想出这么个主意来。
路过岳州裴元去拜见了章世铮和崔鹤儒,同两人说过之后的安排便回了容县。
一路到家,都是想象中的花团锦簇朱紫盈门。好些往日连见都没见过的士绅豪族也派人上门恭贺裴元得中解元,谢九九买下的这个小宅子,几乎都要被人把门槛给踏平了。
直到摆过开贺宴,结结实实热闹了三天,才渐渐平静下来。
新宅地方小,开贺宴还是摆在谢家。忙完之后一家子坐下,谢九九便转头问起谢文济跟小张姑娘的亲事谈得怎么样了。
毕竟九月初十放榜,两人在潭州又带了五六天才启程回来。等到家又花了七天,这几天忙忙碌碌的就没停下来过,这一眨眼离十月也只有四五天了。
开贺宴张家来了人,是张百户亲自带着三个儿子来的,看这个架势谢九九就知道这亲事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了,就是不知道正日子定在哪天。
“早就定下了,正日子定在十月底。”说起这个谢文济脸上又泛起一阵笑意,这几天实在笑得太多,脸都有些疼了。
“那就好,你和张姑娘的亲事定下,我也就放心了。”
亲弟弟的婚事定下,谢九九也把早就准备好的东西都给了谢文济,除了文房四宝和颜色适合他的几匹绸子布料,便是一整套纯金的头面。弟妹进门,她这个做姐姐的总要给点什么。
谢九九从容县出发之前就已经把前院的东西收拾了大半,走之前也嘱咐了谢文济,有时间帮她把前院的东西搬到新宅去。
黄娟想拦,但儿子的婚期已经定下了,心里再后悔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谢文济把前院的东西全给搬到新宅那边去。
现在看着谢九九给儿子东西,姐弟之间依旧亲近,可到底还是不一样了。以前这些东西都是家里的,如今却已然是分了你我。
婚期定在十月底,裴元回家本想要写封信给关令仪,说明谢文济成亲的日子,等文济成婚之后就带着谢九九和阿满去京城。
谢九九却伸手盖在信笺上,裴元抬头去看妻子,“怎么了,这次可说好了要跟我一起走的,我一个人去京城再回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我不可能把你和阿满留下。”
“没说不走,我是想跟你商量,我们这个月底就出发,不等到十月底再走,你说行不行。”
“文济的亲事怎么办。”
“他娶妻又不是我娶妻,我这小半年不在家里不也好好的。”
习惯是这个世上最可怕的东西,谢九九如今好似就习惯了不再事事都把谢家摆在第一位,她得替自己的丈夫和女儿着想了。
九月底走,水路和陆路交替着,再慢腊月也能到京城。京城虽冷但还不至于大雪封路。等到了京城安顿下来,还能有一两个月的时间休养生息,好好准备会试。
可要是十月底再走,说不定过年都得在路上过。到时候到了京城兵荒马乱的,人还没缓过劲儿来就要上考场那怎么行。
“这次你听我的,就这个月底出发,眼下天大的事也越不过你考试的事去!”
第81章
十月初一,是个宜出行的好日子。裴元带着妻女从容县码头出发,一路水路转陆路往京城去赴考。
九月底十月初,即便是容县这种中秋节之后白天还有些热的南地,也彻底凉快下来。这个时候从码头上船走水路,可以连续坐很长一段再上岸换马车走官道。
越临近京城的官道越好走,就连驿站听说规模和饭菜都要被南边的更大更周全,毕竟天子脚下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再加上举人进京赴考都有衙门给发的火牌,有了这牌子就能免费在驿站住,要是掏些银子还能吃住得更好,有了这个往京城去的路再难,也难不到哪里去了。
码头上除了谢家和黄家,还有张家姑娘也跟着张百户和刘氏一起来了。
谢文济和张桂兰的婚事已经过了大定,这就算是一家人了。现在谢九九这个大姐和裴元这个姑爷要远行,他们来也是应该的。
人只有到了分别的时候,才能清楚什么最要紧。半年前就几乎要撕破脸的母女,如今站在码头上,终于不再互相别扭着犟着,等着对方先低头。
“出门在外要小心,晚上睡觉前得把门窗都关好。不要以为在船上就没坏人,知人知面不知心你得记在心上,知不知道。”
“娘,我都要走了你怎么还啰嗦这个,就没有什么别的话要跟我说的啊。”
谢九九瘪瘪嘴,强忍住想哭的冲动,死活把眼泪给逼了回去,“我不在,您也好好的,等文济的媳妇进了门,您不该管的别多管,管得越少日子越舒坦,这个道理您得明白。”
“还说我啰嗦,这个时候了也不知道跟你娘说些好听的话,要你操心这些做什么。”
黄娟是真后悔当初答应谢九九留在家里招赘,她一留下,家里大事小事就全归了她操心。要不是这样,自己那点儿见不得人小心思也不会一发不可收拾。
“去了京城跟姑爷好好过日子,关家那边能相处就处,实在相处不了就客客气气的。你是举人娘子,说不定明年就是进士娘子了,什么都别害怕。
再外面过得实在不痛快了就回来,记住一句话,什么都没有人要紧,你得先保住了自己,知不知道。”
女儿隔得太近了,黄娟心里疙疙瘩瘩的总有不如意的地方。现在女儿要走了,黄娟心里能想到的又全都是谢九九的好,只觉着女儿这一走,就像是从她心口上剜肉一样。
但当初从家里分家出去,谢九九就已经尝过这个滋味了。所以这会儿心里虽然也舍不得,但还是得走。
倒是一旁的小张姑娘,见他们娘俩话说得差不多,便主动上前来拉住谢九九的手,“这包袱里是一些常用的药,有治风寒发热的,还有一些事治跌打损伤的,都是卫所里常用的药,很好用。”
张桂兰是专门找卫所里的老大夫打听过了,知道出远门最怕的就是生病,才跟人讨来了这些药,“哪种药怎么吃,里面都写好了,姐姐路上一路注意安全。”
“行,这些都是好东西,我可就都收下了。”
张桂兰能干爽利,谢九九看着她并没有什么要说的。她和谢文济的日子她知道该怎么过,自己这个大姑子要做的就是少插嘴少说话,就是最好的事了。
“姐,要不你还是带我走吧,我舍不得你。”
昨晚上芝娘就一个人去了新宅那边找谢九九,正如裴元所言,他中了解元之后来谢家给芝娘说亲的人,就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