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裴元往翰林院赴任之后,跟着他日常进出的人又换成了曹勇。曹勇从小跟着裴元读书,虽没读出什么名堂来,但识文断字还是会的。
翰林院那样的地方,大多数人都清高矜贵,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气质,一般的市井烟火气总是跟那地方不能摆在一起。
曹勇寡言,但心中清明,每天由他跟着裴元往翰林院去,把人送到了门口确定这一日上午没什么事要跑腿了就回来。
下午差不多到散值的点了,又得从家里过去。要是碰上天气不好,还得从马棚里让车夫把马车套上一起去接人。
其实翰林院离状元府真不远,但别人家都这么来接,那裴元身为状元下雨了都府里都没个人去接多少有些不像样。
裴元要把自己融入翰林院,成为翰林院三个修撰中很平常的那一个。
毕竟其他两个修撰,一个是上一科的状元,也是当年在南直隶的解元。还有一个是十年前名动江南的大才子,他作的诗或许等到某一天裴元和谢九九都老死了,也还会在这个世上流传。
翰林院最不缺才子,进了翰林院,裴元和谢九□□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出风头不要别具一格。人家怎么干自家就怎么干,这样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长远。
为了这份长远,府里得多养一匹马和一个马夫,这里便是躲不过去的一份花销。
曹勇专门跟着裴元进出,家里前院的管事自然就成了高义。高义机灵,守着书房和门房两处,不管是迎来送往或是其他,都做得游刃有余。
但他一个不够,书房里得放一个书童,负责平日给裴元整理书籍文书和书房里的杂事。门房上要安排两个门子,负责看门和通报消息。
裴元的状元府是眼下京城最大的状元府,光凭这个谢九九每个月要赴的宴会酒席就少不了,这些人情往来都得先递帖子上门,没人看着可不行。
以前高义一个人就能包办的事,现在又莫名多出三个人去,就这高义还见天说前院人太少,天天哄着谢九九给他再多
加个机灵的小子跑腿。
关杰管着府里的杂事,采买和下人,总之除了裴元书房里的事情,其余的大事小情都归关杰管着。小事他自己处理,处理不了的往谢九九跟前回禀。
厨房还是覃妈妈管着,不过除了覃妈妈还多了两个十四五的小厨役给她打下手,要不然一大家子人的饭菜可做不出来。
覃妈妈的丈夫平日多做些杂活,除了厨房里的事情,花园子里的花花草草也是他在管着。幸好状元府的小花园不大,一个人打理就够了。
除了这些,府里还有三个做粗使活儿的婆子两个照顾孩子的嬷嬷和四个丫鬟。
几个丫鬟顶替了春儿的位置,贴身的衣物首饰账目针线四人平时都各有各的忙,出门的时候还得跟着谢九九一起,帮她把状元夫人的排场给撑起来。
就这都还没包括来客人或是过年过节的时候,从外面临时请来的帮工帮厨。光是这么老些人的月钱,一年下来就不是个小数目。
想起这些家里处处要花钱的地方,再想想裴大人每个月的俸禄,又想想都穷成这样全靠自己养着的裴大人,还忙得整天脚不沾地不着家。
谢九九便转头冲女儿特别‘和蔼和亲’的笑了笑,“阿满放心,这次要是娘肯定站你这边。”
娘最偏心爹爹,这是阿满懂事之后一直都知道的。爹爹回来得再晚,娘也会等爹回来了才睡觉。但是要是是自己和弟弟晚上到了该睡的时候不睡,就小心要挨打了。
把爹爹一个人扔在家里,自己跟娘和弟弟出去玩儿那更是不可能。
上次祖母带着自己和弟弟出城踏青顺便在城外住几天,娘去是去了,但第二天就把自己跟弟弟扔给祖母,一个人又急匆匆的赶回来了。
当时娘找的借口是怕两个铺子里有事找不着她耽误事,但阿满知道娘就是舍不得把爹一个人留在府里。
用娘的话说,爹天天在翰林院装孙子够可怜的了,回来还没个热乎劲儿,这日子过得还有什么意思。
虽然谢阿满还不大明白为什么在外人嘴里风光无限前途大好的爹,到了娘嘴里就成了天天装孙子的可怜倒霉蛋儿,但还是不妨碍她明白自己跟爹爹,谁在娘这里更要紧。
“娘,真的吗?那到时候可别爹一回来就又变了心意。”
“放心吧,这次肯定不变了。”
阿满不太信她娘说的话,她觉得还是要等她爹回来,看看她爹这次准备怎么装可怜再说。
谁知今儿明明不用入宫轮值的裴大人又没能回来吃饭,谢九九看着女儿一顿饭的功夫扭头往外看了七八次的样子,总算给了句准话。
“等会儿让嬷嬷给你和阿福收拾东西,明天一早就出城,不用问你爹准不准了。”
“我就知道娘最好了,娘最喜欢我心疼我了。”
阿满一听这话可算高兴了,三两下吃完碗里的饭就牵着还有半个小汤包没吃完,有点儿吃不下了嘴又还馋着的阿福回房去收拾东西。
“夫人,曹勇刚刚回来说,今晚上老爷进宫去了,让您不用等他。”
“知道了。”
两个孩子有他们的事情要忙,谢九九也随着阿满自己去收拾。便是真缺了什么东西落下,别院那边也肯定有备用的。
倒是裴元这边更加不让人放心,这几年朝堂上的局势越发紧张了。陛下不知道怎么回事,除了把锦衣卫收拢在身边做心腹,现在朝堂上很大一批年轻的官员,也成了圣上优待的对象。
这些人里大部分出身寒门,亦或是家族没那么显赫的文官,其中裴元是最出挑显眼的那一个,哪怕裴元已经尽力在翰林院夹着尾巴做人了,却还是惹眼得很。
小部分人出身世家,却也多是家族衰落或是后继无力。
这是陛下的阳谋,你们这些臣子们不是要朋党相争吗,那我这个当皇帝的也竖一杆旗,这天下总有愿意给天子卖命,做真正天子门生的臣子。
斗吧,看看这世上到底是天子更厉害,还是你们这些读书人更精明。
人人都看得清楚,人人都挣脱不了这个旋涡。裴元更倒霉一些,作为三元及第的状元公,他甚至没有选边站的机会,他只能也只可能做一个‘忠君’的臣子。
忠君不是不好,至少每个月翰林院排入宫轮值的时候,裴元要轮的天数都排在前三。
翰林官除了要经筵侍讲编纂修史,日常还要协助内阁起草文书诏书,记录起居注写下帝王一言一行。即便是夜里也要留人在值房里守夜,以免半夜有什么紧急情况没人用。
本来今天不是裴元轮值,谢九九见他一直没回来正准备出门散散步顺便溜达到翰林院门口,去接那又没赶得上回家吃饭的裴修撰裴大人。
谁知还没起身,就接到他又被陛下召进宫的消息,这下彻底不用出门。谢九九绣鞋的鞋尖转了个头,本来要往外走的人直接进了卧房,卸了头上的簪环准备洗漱歇下。
而此时此刻坐在马车里往皇城赶的裴远舟,却是真心实意觉得这‘忠君’也没什么意思。
下午快要散值的时候,原本轮到今日留在宫里值夜的正七品检讨周既白,一脸狼狈颓丧地回了翰林院。听说是在御前做纪录的时候,陛下顺口问他什么话,对答地不好被狠狠训斥了几句,便赶了出来。
这种事,这一两年在翰林院不算少见。人家都说天子一怒浮尸千里,但要是天子每天都要怒个一两回,这事也就不叫事了。
刚开始,有人被陛下斥责训斥,翰林院的几个学士还会商量着不再让这人进宫轮值。一是为了陛下,二也是为了保全刚挨过骂的人。
但时间一长,发现翰林院从上到下就没有没挨过骂的,真要是被骂了就不进宫轮值,这翰林院的人就都别进宫了之后,这约定俗成的规矩也就没了。
挨骂归挨骂,轮到你进宫还得进宫侍奉左右。所以今天周既白回来大家伙连看都没多看他一眼,只有裴元这个临时被陛下点名要见的倒霉蛋儿,实在没忍住在路过他的时候翻了个白眼。
“裴远舟你什么意思。”
“什么什么意思,我着急进宫,你别这个时候找不痛快啊。等会儿陛下问我为何到迟了,小心我再告你一状。”
“你!”
“你什么你,我桌上还有文稿没校对完,我进宫了你也别想走,留下干活儿!”
周既白,就是那个南直隶的解元,跟裴元同年的传胪。两人的关系一直不算好,周既白是个记吃不记打且不会私下动歪心思的人。
从刚开始的看着他就烦,到现在有事没事就愿意撩拨他炸毛儿,裴元现在是正经把他当个趣儿在逗弄了。
第108章
当年殿试过后,裴元站在奉天殿外的丹墀下看着整个皇城,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忐忑和激动。
如今踩着黄昏走进皇城,身旁跟着个领路的小太监,但从宫门到乾清宫暖阁的路,裴元闭着眼都不会走错。
翰林院那样的地方,大多数人都清高矜贵,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气质,一般的市井烟火气总是跟那地方不能摆在一起。
曹勇寡言,但心中清明,每天由他跟着裴元往翰林院去,把人送到了门口确定这一日上午没什么事要跑腿了就回来。
下午差不多到散值的点了,又得从家里过去。要是碰上天气不好,还得从马棚里让车夫把马车套上一起去接人。
其实翰林院离状元府真不远,但别人家都这么来接,那裴元身为状元下雨了都府里都没个人去接多少有些不像样。
裴元要把自己融入翰林院,成为翰林院三个修撰中很平常的那一个。
毕竟其他两个修撰,一个是上一科的状元,也是当年在南直隶的解元。还有一个是十年前名动江南的大才子,他作的诗或许等到某一天裴元和谢九九都老死了,也还会在这个世上流传。
翰林院最不缺才子,进了翰林院,裴元和谢九□□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出风头不要别具一格。人家怎么干自家就怎么干,这样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长远。
为了这份长远,府里得多养一匹马和一个马夫,这里便是躲不过去的一份花销。
曹勇专门跟着裴元进出,家里前院的管事自然就成了高义。高义机灵,守着书房和门房两处,不管是迎来送往或是其他,都做得游刃有余。
但他一个不够,书房里得放一个书童,负责平日给裴元整理书籍文书和书房里的杂事。门房上要安排两个门子,负责看门和通报消息。
裴元的状元府是眼下京城最大的状元府,光凭这个谢九九每个月要赴的宴会酒席就少不了,这些人情往来都得先递帖子上门,没人看着可不行。
以前高义一个人就能包办的事,现在又莫名多出三个人去,就这高义还见天说前院人太少,天天哄着谢九九给他再多
加个机灵的小子跑腿。
关杰管着府里的杂事,采买和下人,总之除了裴元书房里的事情,其余的大事小情都归关杰管着。小事他自己处理,处理不了的往谢九九跟前回禀。
厨房还是覃妈妈管着,不过除了覃妈妈还多了两个十四五的小厨役给她打下手,要不然一大家子人的饭菜可做不出来。
覃妈妈的丈夫平日多做些杂活,除了厨房里的事情,花园子里的花花草草也是他在管着。幸好状元府的小花园不大,一个人打理就够了。
除了这些,府里还有三个做粗使活儿的婆子两个照顾孩子的嬷嬷和四个丫鬟。
几个丫鬟顶替了春儿的位置,贴身的衣物首饰账目针线四人平时都各有各的忙,出门的时候还得跟着谢九九一起,帮她把状元夫人的排场给撑起来。
就这都还没包括来客人或是过年过节的时候,从外面临时请来的帮工帮厨。光是这么老些人的月钱,一年下来就不是个小数目。
想起这些家里处处要花钱的地方,再想想裴大人每个月的俸禄,又想想都穷成这样全靠自己养着的裴大人,还忙得整天脚不沾地不着家。
谢九九便转头冲女儿特别‘和蔼和亲’的笑了笑,“阿满放心,这次要是娘肯定站你这边。”
娘最偏心爹爹,这是阿满懂事之后一直都知道的。爹爹回来得再晚,娘也会等爹回来了才睡觉。但是要是是自己和弟弟晚上到了该睡的时候不睡,就小心要挨打了。
把爹爹一个人扔在家里,自己跟娘和弟弟出去玩儿那更是不可能。
上次祖母带着自己和弟弟出城踏青顺便在城外住几天,娘去是去了,但第二天就把自己跟弟弟扔给祖母,一个人又急匆匆的赶回来了。
当时娘找的借口是怕两个铺子里有事找不着她耽误事,但阿满知道娘就是舍不得把爹一个人留在府里。
用娘的话说,爹天天在翰林院装孙子够可怜的了,回来还没个热乎劲儿,这日子过得还有什么意思。
虽然谢阿满还不大明白为什么在外人嘴里风光无限前途大好的爹,到了娘嘴里就成了天天装孙子的可怜倒霉蛋儿,但还是不妨碍她明白自己跟爹爹,谁在娘这里更要紧。
“娘,真的吗?那到时候可别爹一回来就又变了心意。”
“放心吧,这次肯定不变了。”
阿满不太信她娘说的话,她觉得还是要等她爹回来,看看她爹这次准备怎么装可怜再说。
谁知今儿明明不用入宫轮值的裴大人又没能回来吃饭,谢九九看着女儿一顿饭的功夫扭头往外看了七八次的样子,总算给了句准话。
“等会儿让嬷嬷给你和阿福收拾东西,明天一早就出城,不用问你爹准不准了。”
“我就知道娘最好了,娘最喜欢我心疼我了。”
阿满一听这话可算高兴了,三两下吃完碗里的饭就牵着还有半个小汤包没吃完,有点儿吃不下了嘴又还馋着的阿福回房去收拾东西。
“夫人,曹勇刚刚回来说,今晚上老爷进宫去了,让您不用等他。”
“知道了。”
两个孩子有他们的事情要忙,谢九九也随着阿满自己去收拾。便是真缺了什么东西落下,别院那边也肯定有备用的。
倒是裴元这边更加不让人放心,这几年朝堂上的局势越发紧张了。陛下不知道怎么回事,除了把锦衣卫收拢在身边做心腹,现在朝堂上很大一批年轻的官员,也成了圣上优待的对象。
这些人里大部分出身寒门,亦或是家族没那么显赫的文官,其中裴元是最出挑显眼的那一个,哪怕裴元已经尽力在翰林院夹着尾巴做人了,却还是惹眼得很。
小部分人出身世家,却也多是家族衰落或是后继无力。
这是陛下的阳谋,你们这些臣子们不是要朋党相争吗,那我这个当皇帝的也竖一杆旗,这天下总有愿意给天子卖命,做真正天子门生的臣子。
斗吧,看看这世上到底是天子更厉害,还是你们这些读书人更精明。
人人都看得清楚,人人都挣脱不了这个旋涡。裴元更倒霉一些,作为三元及第的状元公,他甚至没有选边站的机会,他只能也只可能做一个‘忠君’的臣子。
忠君不是不好,至少每个月翰林院排入宫轮值的时候,裴元要轮的天数都排在前三。
翰林官除了要经筵侍讲编纂修史,日常还要协助内阁起草文书诏书,记录起居注写下帝王一言一行。即便是夜里也要留人在值房里守夜,以免半夜有什么紧急情况没人用。
本来今天不是裴元轮值,谢九九见他一直没回来正准备出门散散步顺便溜达到翰林院门口,去接那又没赶得上回家吃饭的裴修撰裴大人。
谁知还没起身,就接到他又被陛下召进宫的消息,这下彻底不用出门。谢九九绣鞋的鞋尖转了个头,本来要往外走的人直接进了卧房,卸了头上的簪环准备洗漱歇下。
而此时此刻坐在马车里往皇城赶的裴远舟,却是真心实意觉得这‘忠君’也没什么意思。
下午快要散值的时候,原本轮到今日留在宫里值夜的正七品检讨周既白,一脸狼狈颓丧地回了翰林院。听说是在御前做纪录的时候,陛下顺口问他什么话,对答地不好被狠狠训斥了几句,便赶了出来。
这种事,这一两年在翰林院不算少见。人家都说天子一怒浮尸千里,但要是天子每天都要怒个一两回,这事也就不叫事了。
刚开始,有人被陛下斥责训斥,翰林院的几个学士还会商量着不再让这人进宫轮值。一是为了陛下,二也是为了保全刚挨过骂的人。
但时间一长,发现翰林院从上到下就没有没挨过骂的,真要是被骂了就不进宫轮值,这翰林院的人就都别进宫了之后,这约定俗成的规矩也就没了。
挨骂归挨骂,轮到你进宫还得进宫侍奉左右。所以今天周既白回来大家伙连看都没多看他一眼,只有裴元这个临时被陛下点名要见的倒霉蛋儿,实在没忍住在路过他的时候翻了个白眼。
“裴远舟你什么意思。”
“什么什么意思,我着急进宫,你别这个时候找不痛快啊。等会儿陛下问我为何到迟了,小心我再告你一状。”
“你!”
“你什么你,我桌上还有文稿没校对完,我进宫了你也别想走,留下干活儿!”
周既白,就是那个南直隶的解元,跟裴元同年的传胪。两人的关系一直不算好,周既白是个记吃不记打且不会私下动歪心思的人。
从刚开始的看着他就烦,到现在有事没事就愿意撩拨他炸毛儿,裴元现在是正经把他当个趣儿在逗弄了。
第108章
当年殿试过后,裴元站在奉天殿外的丹墀下看着整个皇城,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忐忑和激动。
如今踩着黄昏走进皇城,身旁跟着个领路的小太监,但从宫门到乾清宫暖阁的路,裴元闭着眼都不会走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