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薛姨妈虽然看不上在慈幼局的女官,可也知道,真要把人家得罪狠了,没了王家、贾家撑腰的小小薛家根本承受不起。
“你以后……打算依靠你媳妇?”
看着这个儿子,她充满了无力感。
“不行吗?”
薛蟠反问,“她只要愿意管,我就给她管。”
就好像当初给妹妹管一样。
“她要不愿意,还是老规矩,我让闵健柏他们帮我荐人。”
族学里还有几个算术特别好的。
薛蟠早就观察了,以后可以请到铺子里当个管事。
反正他们闲着也是闲着,帮他看看铺子,领一份银钱,总比在家待着强吧!
于是没过三天,宝钗就从皇后这里知道哥哥和冯女官定亲的事了。
皇后也操心这些人的婚姻大事。
宫女出宫的年龄都偏大,想要选到合适的并不容易,大都是给人当续弦,帮别人养儿女。
为此,皇后只能从军中替她们找。
不管是边军,还是各地的守备军,有好些都是没成亲的。
当然,原则是她们自己愿意。
如今又一个自己找到姻缘的,皇后也高兴的很。
“听说你哥哥一直在贾家读书?”
“是!”
宝钗知道冯女官在皇后的心中,远比她高,笑着道:“不过,我哥读书不太成,小时候被我娘惯坏了。”
如果很小的时候,就像贾家这样管得严些,哥哥肯定是不一样的。
“哈哈,听说过。”
皇后大笑。
她听沈柠吐槽过。
“你哥当初被硬性要求上三年学,也是沈夫人觉得你娘太过溺爱,才修改的族学规矩。”
皇后很有些感慨,“你家只有你们兄妹,你哥哥要是立不起来,你就要多受累了。”
宝钗:“……”
她从来不知道,原来那么早的时候,沈夫人就在照顾她了。
“世人啊,多是重男轻女,儿子再不好,好像也是香饽饽,女儿再好,也得给儿子让路。”
皇后叹息一声,“可惜,他们疼爱的方式都错了。”
说到这里,她怜悯的看了宝钗一眼,“放心,本宫也会替你的终身打算的,你要是愿意……”
“娘娘,我暂时不想出宫。”
宝钗突然开口打断,“我想好好的把商队和各地的粮铺全都经营起来。”
嫁人有多好吗?
她没感觉她娘嫁人有多好。
哪怕姨妈嫁在国公府呢,曾经人人称赞的姨夫也一样有小妾、庶子庶女。
以前,她必须嫁人。
如今……
宝钗感觉她也可以不必嫁人。
一辈子在宫里也不是不行。
她又不是不能升官喽。
“……成!”
皇后看她一眼,郑重道:“你想做什么,写个折子来,本宫能支持的,定然全力支持。”
“谢娘娘!”
宝钗只要皇后的这句话。
这一年,她再次组建数个商队,横穿准格尔,往哈萨克等地,扩大商业地图。
转年,又一封邀请折子引动工部,工部开始派遣官员,随同商队一起,绘制路线图的时候,勘察各地地貌以及风土人情。
同一年,属于慈幼局的粮铺也陆续开业。
这一年也是万国来朝的一年。
绸缎、瓷器等的价格翻了一番。
宝钗开始把目光盯上麻、桑以及纺织行业。
不过数年,从朝堂到乡野,人人都知道,皇后身边有个女财神。
当然,薛姨妈也从安人,慢慢升到了宜人乃至恭人。
只是哪怕被宣召进宫,她也再不曾见过宝钗一面。
第360章 迎春番外(一)
贾家的姑娘有多抢手,看看旁支就知道。
但凡家里有个十岁的女儿还没定亲的,那都是媒婆的无能。
倒不是说,她们定的婆家都是需要她们去撑腰的,而是贾家真的在兴盛,自慈幼局允许百姓家的女孩过去读书以来,京中兴办了好几所女学。
贾家自然也跟风建了一个。
只是让世人没想到的是,西郊的女学建的比贾家族学大了百多倍,宁国府沈夫人以一品诰命夫人的身份,自任山长,人家连皇后都拉了过去,当了个名誉山长。
有她们在,师资力量就别提了。
国子监的先生偶尔都要跟着沈家大哥过来轮值。
一些老狐狸早就发现了不对,皇后和沈夫人在布局某些倒反天罡的大事。
只是想要反对吧,人家又没跳起来直接说,她们要上朝堂。
女学教经史子集,也教算术、管家等等。
就是刺绣的师父,都从江南请了两个非常有名的。
虽然很反感这个女学,但该从心的还当从心,家中有女儿、孙女的,只要还没嫁人的,都打包送了过来。
毕竟别人都送了,他们不送……,万一耽误孩子以后的终身呢?
众人一边在肚子里哼哼,一边陪着笑脸,带着银子送孩子上学。
迎春等自然也从凝翠轩转到了这边读书。
大家建诗社、展画廊、炫绣品……
就是厨艺、园艺也是特长之一。
在某些方面,迎春都可以当个小老师。
温柔、大方且自信的她,虽然在诗才上并不显名,但被贾敏发动,偶尔过来讲课的贵妇们,都深为喜欢她。
而且贾赦回京,皇帝让他专管各国朝贡事务,那官是越坐越稳。
再加上贾琏年轻有为,有这样的父兄在,谁不想把她抢回家当媳妇?
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沈夫人那可不是好惹的,大家在学里都不敢表露什么,只能找机会约邢氏,或者男人们直接问贾赦。
贾赦听一次,烦恼一次,也伤心一次。
他就这么一个女儿。
娇花一般的养大,要被人端走了?
贾赦心气不顺,真是看谁都不顺眼。
“老爷!兵部候缺的那位孙大人又来了。”
小厮来报的时候,贾赦并不是很在意。
一来孙绍祖年纪大了,二来孙家原就是贾家的门生故旧。
他想要得到实缺,找找贾家的门路也是最正常不过的事。
“……请!”
念在老辈的交情上,贾赦倒不好把人家拒之门外。
毕竟上几次他们还相谈甚欢,他还说了场面上的话,要把他当子侄。
人家也马上以子侄自称,甚至到衙门去找他。
如今到家里来……
罢了罢了,回头找兵部的老贺一起喝杯酒,给介绍一下,能不能侯到实缺,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贾赦觉得孙绍祖长得也甚英武,看着像是有几下子。
就是人比较倒霉,接二连三的守孝,以至于可以立功的几次大仗都错过了。
“伯父!”
孙绍祖一副儒雅又不乏英武的样子,进来的时候,恭恭敬敬的给贾赦行了礼。
“自家人,客气什么?”
所有人都以为这是和乐融融的一天。
孙绍祖也是打听到今天女学休沐,想着二姑娘在家,这才打扮一番过来的。
兵部的缺很重要,但若娶了荣国府的二姑娘,他还怕没有缺吗?
只怕不用几年就会连升几级。
孙绍祖对自己很自信。
他祖父祖母和爹娘相继去世,如今孝期已满,只差一个媳妇了。
嫁到孙家的媳妇,马上就是当家主母,不用给任何人站规矩。
府里,他老大,媳妇就是老二。
这对很多的后宅妇人而言,就是极大的优点。
给他说亲的,除了家世,最看重的就是这一点。
贾家转型成功,但军中的关系还在,与其扔了,不要了,还不如给他这个贾家的女婿。
他们两家结合,是双赢。
孙绍祖野心大的很。
现在的安国公王子腾就是靠着贾家起来的,虽然中途他们两家翻了脸,但凭之前的积累,王家还是翻身了。
如今也该轮到他孙家了。
他的孩子会是贾家的外孙。
不管是荣国府这边,还是宁国府那边,看在二姑娘的面上,在可以的情况下,都会托他一把。
孙绍祖喜欢贾家的权势,当然更打听了迎春的情况。
这一位,因为沈夫人不仅得了皇后的青眼,还得了朝中很多贵妇的另眼相待。
而且,她在女学的同窗,几乎都有些来头。
娶她回家……
孙绍祖心中火热,哄着贾赦不时发出哈哈大笑。
终于,感觉差不多了,他道:“伯父,侄儿今天真高兴,看到您就好像看到曾经的父亲,”说到这里,他语气微微一顿,好像很难过的道:“他临去世前,最大的遗憾就是侄儿还未娶妻生子。”
“唉~”
贾赦就跟着叹了一口气,“说来你的孝期已满,确当娶个媳妇了。”他略带关切的问,“可有看中的姑娘?”
“你以后……打算依靠你媳妇?”
看着这个儿子,她充满了无力感。
“不行吗?”
薛蟠反问,“她只要愿意管,我就给她管。”
就好像当初给妹妹管一样。
“她要不愿意,还是老规矩,我让闵健柏他们帮我荐人。”
族学里还有几个算术特别好的。
薛蟠早就观察了,以后可以请到铺子里当个管事。
反正他们闲着也是闲着,帮他看看铺子,领一份银钱,总比在家待着强吧!
于是没过三天,宝钗就从皇后这里知道哥哥和冯女官定亲的事了。
皇后也操心这些人的婚姻大事。
宫女出宫的年龄都偏大,想要选到合适的并不容易,大都是给人当续弦,帮别人养儿女。
为此,皇后只能从军中替她们找。
不管是边军,还是各地的守备军,有好些都是没成亲的。
当然,原则是她们自己愿意。
如今又一个自己找到姻缘的,皇后也高兴的很。
“听说你哥哥一直在贾家读书?”
“是!”
宝钗知道冯女官在皇后的心中,远比她高,笑着道:“不过,我哥读书不太成,小时候被我娘惯坏了。”
如果很小的时候,就像贾家这样管得严些,哥哥肯定是不一样的。
“哈哈,听说过。”
皇后大笑。
她听沈柠吐槽过。
“你哥当初被硬性要求上三年学,也是沈夫人觉得你娘太过溺爱,才修改的族学规矩。”
皇后很有些感慨,“你家只有你们兄妹,你哥哥要是立不起来,你就要多受累了。”
宝钗:“……”
她从来不知道,原来那么早的时候,沈夫人就在照顾她了。
“世人啊,多是重男轻女,儿子再不好,好像也是香饽饽,女儿再好,也得给儿子让路。”
皇后叹息一声,“可惜,他们疼爱的方式都错了。”
说到这里,她怜悯的看了宝钗一眼,“放心,本宫也会替你的终身打算的,你要是愿意……”
“娘娘,我暂时不想出宫。”
宝钗突然开口打断,“我想好好的把商队和各地的粮铺全都经营起来。”
嫁人有多好吗?
她没感觉她娘嫁人有多好。
哪怕姨妈嫁在国公府呢,曾经人人称赞的姨夫也一样有小妾、庶子庶女。
以前,她必须嫁人。
如今……
宝钗感觉她也可以不必嫁人。
一辈子在宫里也不是不行。
她又不是不能升官喽。
“……成!”
皇后看她一眼,郑重道:“你想做什么,写个折子来,本宫能支持的,定然全力支持。”
“谢娘娘!”
宝钗只要皇后的这句话。
这一年,她再次组建数个商队,横穿准格尔,往哈萨克等地,扩大商业地图。
转年,又一封邀请折子引动工部,工部开始派遣官员,随同商队一起,绘制路线图的时候,勘察各地地貌以及风土人情。
同一年,属于慈幼局的粮铺也陆续开业。
这一年也是万国来朝的一年。
绸缎、瓷器等的价格翻了一番。
宝钗开始把目光盯上麻、桑以及纺织行业。
不过数年,从朝堂到乡野,人人都知道,皇后身边有个女财神。
当然,薛姨妈也从安人,慢慢升到了宜人乃至恭人。
只是哪怕被宣召进宫,她也再不曾见过宝钗一面。
第360章 迎春番外(一)
贾家的姑娘有多抢手,看看旁支就知道。
但凡家里有个十岁的女儿还没定亲的,那都是媒婆的无能。
倒不是说,她们定的婆家都是需要她们去撑腰的,而是贾家真的在兴盛,自慈幼局允许百姓家的女孩过去读书以来,京中兴办了好几所女学。
贾家自然也跟风建了一个。
只是让世人没想到的是,西郊的女学建的比贾家族学大了百多倍,宁国府沈夫人以一品诰命夫人的身份,自任山长,人家连皇后都拉了过去,当了个名誉山长。
有她们在,师资力量就别提了。
国子监的先生偶尔都要跟着沈家大哥过来轮值。
一些老狐狸早就发现了不对,皇后和沈夫人在布局某些倒反天罡的大事。
只是想要反对吧,人家又没跳起来直接说,她们要上朝堂。
女学教经史子集,也教算术、管家等等。
就是刺绣的师父,都从江南请了两个非常有名的。
虽然很反感这个女学,但该从心的还当从心,家中有女儿、孙女的,只要还没嫁人的,都打包送了过来。
毕竟别人都送了,他们不送……,万一耽误孩子以后的终身呢?
众人一边在肚子里哼哼,一边陪着笑脸,带着银子送孩子上学。
迎春等自然也从凝翠轩转到了这边读书。
大家建诗社、展画廊、炫绣品……
就是厨艺、园艺也是特长之一。
在某些方面,迎春都可以当个小老师。
温柔、大方且自信的她,虽然在诗才上并不显名,但被贾敏发动,偶尔过来讲课的贵妇们,都深为喜欢她。
而且贾赦回京,皇帝让他专管各国朝贡事务,那官是越坐越稳。
再加上贾琏年轻有为,有这样的父兄在,谁不想把她抢回家当媳妇?
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沈夫人那可不是好惹的,大家在学里都不敢表露什么,只能找机会约邢氏,或者男人们直接问贾赦。
贾赦听一次,烦恼一次,也伤心一次。
他就这么一个女儿。
娇花一般的养大,要被人端走了?
贾赦心气不顺,真是看谁都不顺眼。
“老爷!兵部候缺的那位孙大人又来了。”
小厮来报的时候,贾赦并不是很在意。
一来孙绍祖年纪大了,二来孙家原就是贾家的门生故旧。
他想要得到实缺,找找贾家的门路也是最正常不过的事。
“……请!”
念在老辈的交情上,贾赦倒不好把人家拒之门外。
毕竟上几次他们还相谈甚欢,他还说了场面上的话,要把他当子侄。
人家也马上以子侄自称,甚至到衙门去找他。
如今到家里来……
罢了罢了,回头找兵部的老贺一起喝杯酒,给介绍一下,能不能侯到实缺,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贾赦觉得孙绍祖长得也甚英武,看着像是有几下子。
就是人比较倒霉,接二连三的守孝,以至于可以立功的几次大仗都错过了。
“伯父!”
孙绍祖一副儒雅又不乏英武的样子,进来的时候,恭恭敬敬的给贾赦行了礼。
“自家人,客气什么?”
所有人都以为这是和乐融融的一天。
孙绍祖也是打听到今天女学休沐,想着二姑娘在家,这才打扮一番过来的。
兵部的缺很重要,但若娶了荣国府的二姑娘,他还怕没有缺吗?
只怕不用几年就会连升几级。
孙绍祖对自己很自信。
他祖父祖母和爹娘相继去世,如今孝期已满,只差一个媳妇了。
嫁到孙家的媳妇,马上就是当家主母,不用给任何人站规矩。
府里,他老大,媳妇就是老二。
这对很多的后宅妇人而言,就是极大的优点。
给他说亲的,除了家世,最看重的就是这一点。
贾家转型成功,但军中的关系还在,与其扔了,不要了,还不如给他这个贾家的女婿。
他们两家结合,是双赢。
孙绍祖野心大的很。
现在的安国公王子腾就是靠着贾家起来的,虽然中途他们两家翻了脸,但凭之前的积累,王家还是翻身了。
如今也该轮到他孙家了。
他的孩子会是贾家的外孙。
不管是荣国府这边,还是宁国府那边,看在二姑娘的面上,在可以的情况下,都会托他一把。
孙绍祖喜欢贾家的权势,当然更打听了迎春的情况。
这一位,因为沈夫人不仅得了皇后的青眼,还得了朝中很多贵妇的另眼相待。
而且,她在女学的同窗,几乎都有些来头。
娶她回家……
孙绍祖心中火热,哄着贾赦不时发出哈哈大笑。
终于,感觉差不多了,他道:“伯父,侄儿今天真高兴,看到您就好像看到曾经的父亲,”说到这里,他语气微微一顿,好像很难过的道:“他临去世前,最大的遗憾就是侄儿还未娶妻生子。”
“唉~”
贾赦就跟着叹了一口气,“说来你的孝期已满,确当娶个媳妇了。”他略带关切的问,“可有看中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