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顿了顿,他又接着道:“你如今有了身孕,大夫说不宜操劳。不如早些回去歇息,以免劳累。”
  话音刚落,小厮便领着池也走了进来。
  池也走入一楼大堂,打量起五味斋四周的环境与布置。
  堂内宽敞明亮,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二楼设有单独的包厢,窗户半敞,隐隐约约能看到里面的装饰雅致许多。
  池也打量周围的同时,周渔歌也在打量她。虽然穿着破旧,气度却从容不迫。
  “这些东西是你带来的?”周渔歌指着桌子上的土豆、红薯问道。
  池也这才把视线转移到面前的女子身上,只见她身着一件绛紫色的长裙,裙身绣满牡丹,外披一件薄如蝉翼的纱衣,发髻高高挽起,发间插着几支金簪。坐在她旁边的男子衣着同样华丽精致。
  这二人应该就是酒楼的老板,池也心中暗自猜测。
  “是,我叫池也。”池也自报家门,随后问道,“不知您二位如何称呼?”
  “这是我们五味斋的少东家和少夫人。”立在一旁的刘掌柜出声答道。
  周渔歌也不跟她兜圈子,直截了当地问道:“你今日带了多少过来?可否让我们先看看?”
  说完周渔歌便直勾勾地盯着池也,试图从她脸上找出一丝慌乱。她以为池也故意挑了品相最好的土豆、番薯让人拿进来,故有此一问。
  “自然,能否请少夫人派几人,随我一起将竹筐搬进来?”
  周渔歌朝身侧的几名小厮微微点头,那几人便跟着池也一起出门。
  待两个竹筐搬进来后,周渔歌见里面的土豆、番薯个个硕大饱满,不禁惊讶地看了池也一眼。
  “我还以为你是故意挑了最好的让小厮带进来,没想到姑娘的确精通此道。”周渔歌坦诚道。
  听到这话,池也对面前的少夫人也多了几分好感,笑道:“您有让这五味斋经久不衰的秘诀,我自然也有种地的好法子。”
  早在上次来临江城时,池也便将各酒楼的情况打探清楚了。
  五味斋在这临江城开了几十年,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仍屹立不倒,自然有它的过人之处。
  见她出口成章,周渔歌赞赏地看了她一眼,“池姑娘说得不错,只是不知道姑娘每日能为五味斋提供多少土豆?”
  事情有了眉目,池也心中顿感轻松,自信地答道:“你们要多少,我便有多少,一年四季,风雨无阻。”
  听闻此话,一直没出声的袁行之冷哼一声,“大言不惭!你可知五味斋每日要招待多少客人?”
  池也深知他说这话的缘由,因此并不生气,毕竟不是人人都像她一样有外挂。
  而且,虽说这男子是五味斋的少东家,但她看得出来,真正当家做主的还是面前这女子。
  “少东家把心放在肚子里,我自有我的办法。”池也又看向周渔歌,话锋一转,道:“听少夫人的意思,这番薯是不需要吗?”
  安静许久的刘掌柜适合出声解释道:“池姑娘有所不知,这酒楼的饭食讲究一个色、香、味俱全,这番薯实在是不好处理。”
  池也了然地点点头,脑海中响起沈青宛的声音。
  如今人们多是将红薯蒸或煮了来吃,的确不适合做酒楼的菜品。
  突然,池也灵光一闪,打了个响指,问道:“这城里人可喜欢甜食?”
  刘掌柜面带不解,答道:“自然。”
  “这就好办了!能否借厨房一用?”
  刘掌柜朝着周渔歌的方向看了一眼,见她点头应允,便道:“池姑娘,这边请。”
  池也从竹筐里随意挑了一个红薯,拿在手里,跟在他身后。
  拔丝红薯这道菜,池也只在家中做过一两次,而且这古代土灶的火候难以把控,她心中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去往后厨的路上,池也一直在心中默默祈祷。
  上天保佑!
  千万不要翻车啊!
  “夫人,你为何要相信那油嘴滑舌的女子?她一个乡野村妇能做出什么好东西?”
  周渔歌有些无奈,耐心劝道:“人不可貌相,我看那池姑娘行止有度,言谈有节,且信她一回。”
  池也到达后厨时,已经有不少人在那里忙碌着。
  众人见刘掌柜带着一女子径直走向灶台,不禁面露惊异之色,随即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这人是谁”
  “莫非是新来的厨子?”
  人声嘈杂,刘掌柜冷声呵斥道:“议论什么呢?手上的活都干完了?”
  众人一下噤了声,可那八卦的眼神却没停下来。
  池也将红薯削皮、洗净,切成大小均匀的块状,接着在其表面裹上一层淀粉。
  她往锅中倒入适量的油,油温升高后,倒入红薯块,炸至表面金黄,捞出来沥油。
  五味斋的厨子站在刘掌柜旁边,看着池也的一系列操作,问道:“刘掌柜,这是在做什么?”
  刘掌柜眉间一道深色,摇了摇头,目光紧紧盯着锅里的红薯。
  等到要炒糖的时候,池也再三叮嘱烧火工:“火一定要小!”
  锅中留下少许底油,池也又加入一勺水、一勺糖,随后用铲子不断搅拌。
  待糖水变得金黄且浓稠时,池也迅速倒入炸好的红薯,快速翻炒,使其均匀裹上糖汁。
  “成了!”
  池也将做好的拔丝红薯装入盘中,回到大堂,放在周渔歌面前的八仙桌上。
  “请。”
  刚出锅的拔丝红薯色泽金黄诱人,香气扑鼻,令人口齿生津。
  周渔歌迫不及待拿起筷子夹起一块,轻轻一拉,细长的糖丝如琥珀般晶莹剔透。
  她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身旁众人忍不住发出一阵惊叹。
  “哇!”
  周渔歌轻轻咬了一小口,眉头一挑,细细品味起来。
  待嘴中的食物全部咽下后,缓缓开口道:“外表酥脆,内里软糯细腻,甚是不错!”
  说完便将剩下的一半放入口中。
  见她满意,池也微微松了一口气,面上露出一抹微笑,“少夫人,这道菜可算得上色、香、味俱全?”
  周渔歌放下筷子,用手帕轻轻擦了擦嘴,“自然算得,不知这道菜叫什么名字?”
  “拔丝红薯。”
  “拔丝红薯?”周渔歌在口中轻轻默念这四个字。
  “菜如其名,是个好名字。”
  “若是少夫人喜欢,我便将这配方赠与五味斋,权当是交个朋友。”
  并非是池也有多大度,只是想着五味斋若是将这道菜加入菜谱,赢得临江百姓的喜爱,何愁赚不到银子?
  “好。”袁行之尝过拔丝红薯后,亦是赞不绝口,嘴上糊了一层糖衣,叹道:“我夫人果真没有看错人,池姑娘如此痛快,以后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袁某自当尽力而为。”
  周渔歌:“刘掌柜,你去起草一份契约文书。”
  事情成了,池也心中一喜,指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调侃道:“少东家、少夫人,看我这打扮,也该知道我最需要什么了吧?”
  /:.
  众人被她这坦诚的模样逗笑。
  周渔歌心思活络,悄悄伸手在桌子底下拍了拍袁行之。
  袁行之会意,解下腰间的钱袋,看也没看地直接扔给池也,“以后有什么好东西一定记得五味斋,本少爷定不会亏待你。”
  池也并未跟他客气,掂了掂手中的钱袋。
  少说也有十几两。
  果然是大户人家,出手就是阔绰!
  池也脸上的笑容更浓了几分,径直将银子揣进怀中,“那是自然!”
  第16章 刘掌柜伏在柜台上,很快便写好两份契书。一份拿给袁行……
  刘掌柜伏在柜台上,很快便写好两份契书。
  一份拿给袁行之周渔歌二人,一份递到池也手中。
  池也快速扫过手中的契书,土豆、红薯均按市价,每斤两文,为期一年。
  见契书没什么问题,池也便拿起桌上的毛笔,龙飞凤舞地签下名字,随后又按下手印。
  池也满意地看着自己的签名,嘴角微微勾起。从前师父为了磨她的性子,逼着她练了许久的毛笔字,没想到竟在此刻派上用场。
  虽然她从不肯耐着性子一笔一划认真去练,就如同她的性子,依旧我行我素。
  刘掌柜笑呵呵道:“池姑娘,这是今日的菜钱。明日土豆、番薯还请各备两筐。”
  “好。”
  池也将她的那份契书仔细叠好,收入怀中,又接过刘掌柜递过来的铜钱。
  今日土豆、红薯池也各带了五十斤过来,每斤两文,正好两百文。
  池也再次跟着刘掌柜去了后厨,向五味斋的厨子详细说明了做法,看着他们亲自动手做了一遍。
  临走时,她又叮嘱道:“炒糖的时候一定要小火!要趁热端给客人,凉了就会变硬。”
  随后她转头看向刘掌柜,道:“刘掌柜,能否帮我照看一下外面的牛车,我要去买点东西,很快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