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拍电影整顿娱乐圈[九零] 第97节
池影这下也明白了,说白了就是赵望星这个孩子,在学校里成绩特别好,是个好学生,但是他的动手能力怎么样无人知晓,也没有经过实践检验。
甚至通过这段时间的了解,池影甚至隐隐觉得,这个年轻人的
动手能力可能真不怎么样,他也许更适合去一些专业学术机构做研究,而不是自己独当一面来拍片了。
好在孩子还年轻,她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她更不能跟韩主任说,“主任,你挑了一个不会拍戏的学术人才过来了……”
只能先这么着了。
没多久,钱师妹也来找池影。
钱师妹拍的上一部片子《单身日记》是池影担任监制的。
《单身日记》就是华语版的《傲慢与偏见》,走的也是小成本的小妞电影路线,当时是票房口碑双丰收,反响特别好。
这条路子池影之前也是走过的,甚至可以说,池影在前面为这些小伙伴们趟出了一条路。所以他们这帮人最开始起步,自己独立开片的时候,都会选择一些中小成本的片子来实践。
但是池影第二部 就开始拍大片了,而且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和社会地位。
按照常理,一个新人导演为了快速发展,肯定还是要抓住一切机会,加大电影的投资量,拍一些在市场上影响力更大的,或者是能走出国门获奖的片子。
偏偏钱师妹对拍大片有点犯怵,对自己的能力也信心不足。于是她跟池影说了实话:“师姐,其实我也知道,如果加大投资,拍一些大片的话,可能更容易成功,但是风险也很大,所以我其实有点害怕。我对我自己的能力还是有一定认识的,我拍不了那种大场面的特效大片,也掌控不了那些特技镜头。我其实还想拍一些这种舒缓一点的,女性观众爱看的情感类片子。像郑师兄和京影厂这边都跟我说,愿意给我加大投资,全力支持我,但是我其实并不想要那么多投资。
我心里其实很矛盾。怎么说,一方面我的理智告诉我,要是有这样的机会,就应该去搏一搏,挑战一下自己;但是我又觉得自己把握不大……”
对于钱师妹的迟疑,池影也说了,“朵朵,你没有必要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每个人擅长的东西都不一样,我的路未必就适合你。你完全可以走出一条你自己的路,而且你也没有必要因为这个自卑,觉得自己能力不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圈,有自己热爱的东西。
比如说你拍的这一部《单身日记》,肯定就是因为你自己特别喜欢《傲慢与偏见》,所以才想着把它拍搬搬上大银幕。我也喜欢,而且不仅仅是我喜欢,有着千千万万的女性观众也喜欢,你能拍出自己喜欢的片子,并且满足跟你有同样需求的观众,这很好。
虽然投资成本小,但是圈内都知道,无论是我的《婚礼婚礼》还是你的这部《单身日记》,投资回报回报率都是非常惊人的。你要是跟片商们说要拍这种类型的片子,他们不会拒绝的,不仅不会拒绝,还会举双手赞成。”
“可是,我有的时候又想,是不是要对自己要求更高一点,让自己挑战一些自我,这样才是积极的职业态度?”
“真不一定,你可以先把自己的舒适圈踩实了,之后再向外扩张,而且你也要遵从自己的内心。
如果你现在都有这么多顾虑的话,那后面你作为一部电影最核心人物,肯定会畏首畏尾,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自己都信心不足,你怎么在剧组里担任首脑,指挥全局?这就会非常麻烦,你要有一个明确的核心,你就是想拍这种片子,你哪怕拍个三部五部,都没有关系,人总是在不断成长的,你也才刚毕业,没有对必要要求那么多。”
“但是师姐,你看你现在这么成功,不就是因为不断挑战自己吗?”
池影笑了一下,她心说,那是因为我有前世几十年的积累,如果把她放在钱师妹的位置来看,她真未必做的能比钱师妹好。
“你现在想拍什么片子?”池影又换了一个话题。
“我特别喜欢《小妇人》,我想把它放在华国环境里,来拍一个华国版的《小妇人》,就讲一个大学宿舍里四个女生的故事。”
“还是那个问题,你为什么想拍这部片子呢?”
“主要是因为意难平!我当时中学的时候,看过这本书以后,特别喜欢里面的男主角‘劳里’,但是他最后没有跟女主角‘乔’走到一起,我就觉得非常遗憾。我希望能在我自己的片子里弥补这种遗憾……”
“那就可以了,其实这部片子的核心就出来了,就是‘真爱至上’。你按照你的想法去拍这样一个故事的话,肯定还是有很多人看的。我也喜欢这部书,我当时看到最后结局的时候我也很遗憾。
但是其实按照作者的描写,最后乔也是找到了自己的真爱和方向。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你作为一个普通读者,你有自己的想法,你想要在自己的故事里给你喜欢的人物以不同的结局的话,完全可以!我的故事我做主。
而且我觉得,你既然这么喜欢这种类型片子的话,你完全可以做成一个“真爱三部曲”,一年拍一部。就是这种小妞片,投资规模不大,但是做成一个系列,就会扩大影响力,还可以奠定你的市场地位!”
“那师姐,你还愿意做我的监制吗?”
“没有问题。”
池影已经担任了钱师妹上一部片子的监制,因为有她声名在外,所以《单身日记》后来的发行非常不错,现在钱师妹又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她也没什么犹豫,当即就答应下来了。
像后面李师弟,还有陆伟他们要开片的话,有可能最开始她都要挂一个“监制”的名头,用这种方式来支持小伙伴们。
“监制”这种角色身份,在华语的影视圈其实非常普遍,也非常重要。
真要具体说“监制”有什么职责的话,其实又很模糊。它的作用其实很灵活,有些职能已经与制片人有重叠了,但偏偏侧重点又不一样,甚至监制对于一部电影的影响力会更大。
按照池影的理解,监制的核心职责应该是为影片的艺术质量和商业成功,提供更高层次的指导监督和资源支持,确保这个项目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比如说审阅剧本,或者是推荐导演和演员之类的。钱师妹上一部片子《单身日记》就是池影帮忙把关,审阅了终版剧本的。但是那部片子的导演从一开始就是钱师妹,对于剧组专业人士,还有演员的选择都是钱师妹自己做主的,她很大的自主权。
后期剪辑池影也没有参与其中之所,甚至连意见都没给。
池影之所以会给钱师妹这么大的权力,又主动担任监制这个职务,主要还是想利用她个人的品牌和影响力给钱师妹铺路。她的加入,其实就是给钱师妹的项目打了个金字招牌。
像后面看片会的时候,各地的电影公司老总们看着池影的名头,都愿意去拿钱师妹的拷贝,包括后面发行的支持。如果单纯把钱师妹这样一个第一次开片的新人丢出去的话,人家真未必会卖你面子,谁也不认识你对吧?
可以说池影为钱师妹提供了关键性的资源。
如果是真正的监制,还要日常发挥确保项目不偏离最初的设定核心和定位方向的功能职责,还有包括对市场后期的发行和支持,这都是监制的工作。
这种支持和引导是更宏观更高层一些的,而不是介入到具体的拍摄以及具体的发行当中。
池影作为监制,对于一部电影的权利,更多的来自于个人的资历、行业地位、艺术成就,还有对一些个人资源的利用。
实践证明,池影在这方面发挥的效果非常好。
所以钱师妹这次又来找她了。
如果把一部电影比作一艘轮船的话,在国外制片人就是船长,而国内导演就是船长。主要是现在目前国内的制片人,并不太干涉具体拍摄,因为投资投资额多数都来自于国企,他们对电影运营的把控没有细到这个程度。
但是监制就是这艘轮船的航海顾问
了,他要给船长一些参考意见,所以现在监制发挥的作用更大了,范围也更广了。
韩主任郑志宏他们就要求池影多带新人,她也是通过监制职务来完成自己这项使命的。
又过了一段时间,韩主任突然给池影带来了一则消息,把她吓了一跳——《大江东去》这部电影拍不下去了,他们想找新导演来接手。
“为什么?拍摄过程出什么事儿了吗?”池影很吃惊。
“建军厂那边的导演,在拍摄过程中被炸伤了,现在在住院,没有办法再往下拍了。建军厂希望能找个名导演接手这个项目。”
池影当即就把路堵死了:“我不会去的,我也不会去接这种烂摊子!谁想去谁去,反正我不去!”
韩主任点点头:“我也是这个意见。这种半路接手的事最麻烦了……”
但是池影没想到的,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建军厂居然通过京影厂那边,辗转找到了陆伟,希望陆伟来接手。
这就很奇怪了。
因为陆伟一直是作为池影的主摄影师来参与电影的,现在突然居然让陆伟接手这部电影,具体是作为摄影还是作为导演,又没说清楚。
陆伟其实也很犹豫,他当初就非常喜欢这个剧本,于是他就来征求池影的意见。
池影就很严肃地警告他:“你要想清楚,有时候改一件衣服比做一件衣服要难上十倍,而且很可能吃力不讨好,最后出来的还是一个不伦不类的东西。甚至有可能,这件事人家只是想找一个最后顶锅的!”
第116章 五年计划我们有自己的工作方向……
其实池影在一开始听到这件事的时候,就感觉非常不好。
她总感觉,这背后是有人想拉她下场,来替《大江东去》收拾残局。
所以池影就直接问陆伟:“你就那么想拍这部片子吗?这部片子对你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陆伟想了一下,“其实这段时间,我也仔细考虑一下。我可能更适合做命题作文,而不是自由发挥。”
“可是市场上有那么多剧本、那么多编剧,你完全可以去找到自己心仪的项目,未必非要那一本呀!”
“主要是这个剧本我特别喜欢,不怕你笑话,我很喜欢里面的那些孤胆英雄的情节。而且我们俩之前已经做过非常充分的准备了,几乎所有的分镜头剧本都准备好了,所以我觉得如果现在我介入的话,我们只要补拍一些想要的镜头就可以,然后重新剪辑……工作量也不会太大,而且我心里也比较有底。”
池影默不作声,本来她已经承诺了陆伟,要做他第一部 片子的监制,但是这件事情实在是太诡异了,她没法把握深浅。
于是她就跟陆伟开诚布公地透了底:“大伟,我要跟你说实话,如果是这部片子的话,我可能没有办法替你担任监制。后面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你自己扛……”
陆伟明显有点失望,但他还是点点头,“我明白的。”
池影觉得陆伟之所以会这样贸然地接拍《大江东去》,或许是因为他已经有点着急了。
毕竟陆伟是跟着她前前后后拍了四部片子,但是一直没有自己独当一面。
现在连跟在他身后的那些师弟师妹们都已经独自开片了,像钱师妹甚至都已经有一部片子大规模公映过了,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可陆伟还在这里踌躇不前,所以他有点乱了阵脚。
但是池影还是那句话,她不能下场!
《大江东去》这个本子,她之前已经做过非常多的努力了。
实践证明,有些事情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不是人为努力就能解决得了的,有时候电影人也是有点小迷信的。
陆伟有点失落地离开了。
而孙妍妍知道了陆伟还想参与这个项目以后,就直接骂他:“你就这么想拍这部片子吗?你这不是让池影难做吗?”
“跟池影有什么关系?她已经明确说了,不会参与这部片子。”
“这部片子是池影写的剧本,你也一直是她的御用摄影师。大家都知道你们俩关系好,你这样有什么事儿,她不会不管你的!拖你下水就等于拖她下水,撇得了干系吗?”
陆伟也有点不高兴了:“都已经明确说了,她不会做我的监制了,这件事跟她没关系了!”
“怎么可能没有关系,这是她的剧本,大家都知道你们俩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还有你得想清楚,你使唤得动剧组的那些人吗?他们那些人是真的想让你去当导演吗?
你的师弟师妹的第一部 片子都是池影监制,大家用脚趾头都能猜出来,你的第一部片子肯定还是池影做监制。
最后片头上,编剧:池影,监制:池影,第三个才是你——导演:陆伟。这不还是她的片子吗?”
“都跟你说了,她不做监制了!我就不能自己选择一次吗?”陆伟心中的怒火“腾”的一下就窜起来了。
“你自己选择,为什么还要选她的本子来拍呢?你哪怕找一个编剧,新写一个本子都比这强一万倍!你别让自己朋友难做好不好!”
小两口感情一直很好,婚后第一次吵了一架。
韩主任知道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后,也坚决反对。“小池,你的选择是对的,这件事太麻烦。陆伟他是京影厂的人,我们是剧本中心,虽然是兄弟单位,但大家还是分属不同的条线,所以考量还是不一样的。你也当心这种事,我总觉得太奇怪了。”
韩主任兀自抱怨道:“这事还有完没完了,真是烦死人了,简直影响剧本中心的正常工作。”
郑志宏更是得到了一些内部消息,甚至亲自跑到中心这边来了,一再劝告池影——绝对不能下场。
他分析的更露骨:“师妹,你的四部电影每一部都是这样大赚,真要是去替人家收拾残局,别说这个过程有多艰难了,到最后还落不着好。
赚了,人家也还说这是应该的,赔了就把咱们这块招牌砸了!”
韩主任闻听此言,非常赞成!她自从主持剧本中心工作以来,业绩一直非常突出,年年在系统内都是独占鳌头的。现在中心的人莫名其妙要去替人扛活,趟了雷,还可能要背锅,她才不干!
原以为这件事已经过去了,结果国庆之后,系统内又开了一次座谈会。这次座谈会的级别还比较高,都是系统内单位的一把手和分管日常业务的二把手。
会议主要就是探讨一下入世以后,华国电影下一步发展的路线和方向。
结果说着说着,各大电影制片厂除了京影厂以外,都在那抱怨,吐苦水,哭穷。总觉得这几年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而且入市之后,肯定没有国家扶持,开始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了,所以后面的日子肯定更艰难。
他们很多能维持,是因为现在私营企业不能自己开片,有项目都要和这些国营单位合作,他们才可以挂个片头,申请拍摄许可证,公开发行。
甚至通过这段时间的了解,池影甚至隐隐觉得,这个年轻人的
动手能力可能真不怎么样,他也许更适合去一些专业学术机构做研究,而不是自己独当一面来拍片了。
好在孩子还年轻,她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她更不能跟韩主任说,“主任,你挑了一个不会拍戏的学术人才过来了……”
只能先这么着了。
没多久,钱师妹也来找池影。
钱师妹拍的上一部片子《单身日记》是池影担任监制的。
《单身日记》就是华语版的《傲慢与偏见》,走的也是小成本的小妞电影路线,当时是票房口碑双丰收,反响特别好。
这条路子池影之前也是走过的,甚至可以说,池影在前面为这些小伙伴们趟出了一条路。所以他们这帮人最开始起步,自己独立开片的时候,都会选择一些中小成本的片子来实践。
但是池影第二部 就开始拍大片了,而且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和社会地位。
按照常理,一个新人导演为了快速发展,肯定还是要抓住一切机会,加大电影的投资量,拍一些在市场上影响力更大的,或者是能走出国门获奖的片子。
偏偏钱师妹对拍大片有点犯怵,对自己的能力也信心不足。于是她跟池影说了实话:“师姐,其实我也知道,如果加大投资,拍一些大片的话,可能更容易成功,但是风险也很大,所以我其实有点害怕。我对我自己的能力还是有一定认识的,我拍不了那种大场面的特效大片,也掌控不了那些特技镜头。我其实还想拍一些这种舒缓一点的,女性观众爱看的情感类片子。像郑师兄和京影厂这边都跟我说,愿意给我加大投资,全力支持我,但是我其实并不想要那么多投资。
我心里其实很矛盾。怎么说,一方面我的理智告诉我,要是有这样的机会,就应该去搏一搏,挑战一下自己;但是我又觉得自己把握不大……”
对于钱师妹的迟疑,池影也说了,“朵朵,你没有必要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每个人擅长的东西都不一样,我的路未必就适合你。你完全可以走出一条你自己的路,而且你也没有必要因为这个自卑,觉得自己能力不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圈,有自己热爱的东西。
比如说你拍的这一部《单身日记》,肯定就是因为你自己特别喜欢《傲慢与偏见》,所以才想着把它拍搬搬上大银幕。我也喜欢,而且不仅仅是我喜欢,有着千千万万的女性观众也喜欢,你能拍出自己喜欢的片子,并且满足跟你有同样需求的观众,这很好。
虽然投资成本小,但是圈内都知道,无论是我的《婚礼婚礼》还是你的这部《单身日记》,投资回报回报率都是非常惊人的。你要是跟片商们说要拍这种类型的片子,他们不会拒绝的,不仅不会拒绝,还会举双手赞成。”
“可是,我有的时候又想,是不是要对自己要求更高一点,让自己挑战一些自我,这样才是积极的职业态度?”
“真不一定,你可以先把自己的舒适圈踩实了,之后再向外扩张,而且你也要遵从自己的内心。
如果你现在都有这么多顾虑的话,那后面你作为一部电影最核心人物,肯定会畏首畏尾,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自己都信心不足,你怎么在剧组里担任首脑,指挥全局?这就会非常麻烦,你要有一个明确的核心,你就是想拍这种片子,你哪怕拍个三部五部,都没有关系,人总是在不断成长的,你也才刚毕业,没有对必要要求那么多。”
“但是师姐,你看你现在这么成功,不就是因为不断挑战自己吗?”
池影笑了一下,她心说,那是因为我有前世几十年的积累,如果把她放在钱师妹的位置来看,她真未必做的能比钱师妹好。
“你现在想拍什么片子?”池影又换了一个话题。
“我特别喜欢《小妇人》,我想把它放在华国环境里,来拍一个华国版的《小妇人》,就讲一个大学宿舍里四个女生的故事。”
“还是那个问题,你为什么想拍这部片子呢?”
“主要是因为意难平!我当时中学的时候,看过这本书以后,特别喜欢里面的男主角‘劳里’,但是他最后没有跟女主角‘乔’走到一起,我就觉得非常遗憾。我希望能在我自己的片子里弥补这种遗憾……”
“那就可以了,其实这部片子的核心就出来了,就是‘真爱至上’。你按照你的想法去拍这样一个故事的话,肯定还是有很多人看的。我也喜欢这部书,我当时看到最后结局的时候我也很遗憾。
但是其实按照作者的描写,最后乔也是找到了自己的真爱和方向。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你作为一个普通读者,你有自己的想法,你想要在自己的故事里给你喜欢的人物以不同的结局的话,完全可以!我的故事我做主。
而且我觉得,你既然这么喜欢这种类型片子的话,你完全可以做成一个“真爱三部曲”,一年拍一部。就是这种小妞片,投资规模不大,但是做成一个系列,就会扩大影响力,还可以奠定你的市场地位!”
“那师姐,你还愿意做我的监制吗?”
“没有问题。”
池影已经担任了钱师妹上一部片子的监制,因为有她声名在外,所以《单身日记》后来的发行非常不错,现在钱师妹又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她也没什么犹豫,当即就答应下来了。
像后面李师弟,还有陆伟他们要开片的话,有可能最开始她都要挂一个“监制”的名头,用这种方式来支持小伙伴们。
“监制”这种角色身份,在华语的影视圈其实非常普遍,也非常重要。
真要具体说“监制”有什么职责的话,其实又很模糊。它的作用其实很灵活,有些职能已经与制片人有重叠了,但偏偏侧重点又不一样,甚至监制对于一部电影的影响力会更大。
按照池影的理解,监制的核心职责应该是为影片的艺术质量和商业成功,提供更高层次的指导监督和资源支持,确保这个项目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比如说审阅剧本,或者是推荐导演和演员之类的。钱师妹上一部片子《单身日记》就是池影帮忙把关,审阅了终版剧本的。但是那部片子的导演从一开始就是钱师妹,对于剧组专业人士,还有演员的选择都是钱师妹自己做主的,她很大的自主权。
后期剪辑池影也没有参与其中之所,甚至连意见都没给。
池影之所以会给钱师妹这么大的权力,又主动担任监制这个职务,主要还是想利用她个人的品牌和影响力给钱师妹铺路。她的加入,其实就是给钱师妹的项目打了个金字招牌。
像后面看片会的时候,各地的电影公司老总们看着池影的名头,都愿意去拿钱师妹的拷贝,包括后面发行的支持。如果单纯把钱师妹这样一个第一次开片的新人丢出去的话,人家真未必会卖你面子,谁也不认识你对吧?
可以说池影为钱师妹提供了关键性的资源。
如果是真正的监制,还要日常发挥确保项目不偏离最初的设定核心和定位方向的功能职责,还有包括对市场后期的发行和支持,这都是监制的工作。
这种支持和引导是更宏观更高层一些的,而不是介入到具体的拍摄以及具体的发行当中。
池影作为监制,对于一部电影的权利,更多的来自于个人的资历、行业地位、艺术成就,还有对一些个人资源的利用。
实践证明,池影在这方面发挥的效果非常好。
所以钱师妹这次又来找她了。
如果把一部电影比作一艘轮船的话,在国外制片人就是船长,而国内导演就是船长。主要是现在目前国内的制片人,并不太干涉具体拍摄,因为投资投资额多数都来自于国企,他们对电影运营的把控没有细到这个程度。
但是监制就是这艘轮船的航海顾问
了,他要给船长一些参考意见,所以现在监制发挥的作用更大了,范围也更广了。
韩主任郑志宏他们就要求池影多带新人,她也是通过监制职务来完成自己这项使命的。
又过了一段时间,韩主任突然给池影带来了一则消息,把她吓了一跳——《大江东去》这部电影拍不下去了,他们想找新导演来接手。
“为什么?拍摄过程出什么事儿了吗?”池影很吃惊。
“建军厂那边的导演,在拍摄过程中被炸伤了,现在在住院,没有办法再往下拍了。建军厂希望能找个名导演接手这个项目。”
池影当即就把路堵死了:“我不会去的,我也不会去接这种烂摊子!谁想去谁去,反正我不去!”
韩主任点点头:“我也是这个意见。这种半路接手的事最麻烦了……”
但是池影没想到的,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建军厂居然通过京影厂那边,辗转找到了陆伟,希望陆伟来接手。
这就很奇怪了。
因为陆伟一直是作为池影的主摄影师来参与电影的,现在突然居然让陆伟接手这部电影,具体是作为摄影还是作为导演,又没说清楚。
陆伟其实也很犹豫,他当初就非常喜欢这个剧本,于是他就来征求池影的意见。
池影就很严肃地警告他:“你要想清楚,有时候改一件衣服比做一件衣服要难上十倍,而且很可能吃力不讨好,最后出来的还是一个不伦不类的东西。甚至有可能,这件事人家只是想找一个最后顶锅的!”
第116章 五年计划我们有自己的工作方向……
其实池影在一开始听到这件事的时候,就感觉非常不好。
她总感觉,这背后是有人想拉她下场,来替《大江东去》收拾残局。
所以池影就直接问陆伟:“你就那么想拍这部片子吗?这部片子对你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陆伟想了一下,“其实这段时间,我也仔细考虑一下。我可能更适合做命题作文,而不是自由发挥。”
“可是市场上有那么多剧本、那么多编剧,你完全可以去找到自己心仪的项目,未必非要那一本呀!”
“主要是这个剧本我特别喜欢,不怕你笑话,我很喜欢里面的那些孤胆英雄的情节。而且我们俩之前已经做过非常充分的准备了,几乎所有的分镜头剧本都准备好了,所以我觉得如果现在我介入的话,我们只要补拍一些想要的镜头就可以,然后重新剪辑……工作量也不会太大,而且我心里也比较有底。”
池影默不作声,本来她已经承诺了陆伟,要做他第一部 片子的监制,但是这件事情实在是太诡异了,她没法把握深浅。
于是她就跟陆伟开诚布公地透了底:“大伟,我要跟你说实话,如果是这部片子的话,我可能没有办法替你担任监制。后面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你自己扛……”
陆伟明显有点失望,但他还是点点头,“我明白的。”
池影觉得陆伟之所以会这样贸然地接拍《大江东去》,或许是因为他已经有点着急了。
毕竟陆伟是跟着她前前后后拍了四部片子,但是一直没有自己独当一面。
现在连跟在他身后的那些师弟师妹们都已经独自开片了,像钱师妹甚至都已经有一部片子大规模公映过了,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可陆伟还在这里踌躇不前,所以他有点乱了阵脚。
但是池影还是那句话,她不能下场!
《大江东去》这个本子,她之前已经做过非常多的努力了。
实践证明,有些事情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不是人为努力就能解决得了的,有时候电影人也是有点小迷信的。
陆伟有点失落地离开了。
而孙妍妍知道了陆伟还想参与这个项目以后,就直接骂他:“你就这么想拍这部片子吗?你这不是让池影难做吗?”
“跟池影有什么关系?她已经明确说了,不会参与这部片子。”
“这部片子是池影写的剧本,你也一直是她的御用摄影师。大家都知道你们俩关系好,你这样有什么事儿,她不会不管你的!拖你下水就等于拖她下水,撇得了干系吗?”
陆伟也有点不高兴了:“都已经明确说了,她不会做我的监制了,这件事跟她没关系了!”
“怎么可能没有关系,这是她的剧本,大家都知道你们俩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还有你得想清楚,你使唤得动剧组的那些人吗?他们那些人是真的想让你去当导演吗?
你的师弟师妹的第一部 片子都是池影监制,大家用脚趾头都能猜出来,你的第一部片子肯定还是池影做监制。
最后片头上,编剧:池影,监制:池影,第三个才是你——导演:陆伟。这不还是她的片子吗?”
“都跟你说了,她不做监制了!我就不能自己选择一次吗?”陆伟心中的怒火“腾”的一下就窜起来了。
“你自己选择,为什么还要选她的本子来拍呢?你哪怕找一个编剧,新写一个本子都比这强一万倍!你别让自己朋友难做好不好!”
小两口感情一直很好,婚后第一次吵了一架。
韩主任知道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后,也坚决反对。“小池,你的选择是对的,这件事太麻烦。陆伟他是京影厂的人,我们是剧本中心,虽然是兄弟单位,但大家还是分属不同的条线,所以考量还是不一样的。你也当心这种事,我总觉得太奇怪了。”
韩主任兀自抱怨道:“这事还有完没完了,真是烦死人了,简直影响剧本中心的正常工作。”
郑志宏更是得到了一些内部消息,甚至亲自跑到中心这边来了,一再劝告池影——绝对不能下场。
他分析的更露骨:“师妹,你的四部电影每一部都是这样大赚,真要是去替人家收拾残局,别说这个过程有多艰难了,到最后还落不着好。
赚了,人家也还说这是应该的,赔了就把咱们这块招牌砸了!”
韩主任闻听此言,非常赞成!她自从主持剧本中心工作以来,业绩一直非常突出,年年在系统内都是独占鳌头的。现在中心的人莫名其妙要去替人扛活,趟了雷,还可能要背锅,她才不干!
原以为这件事已经过去了,结果国庆之后,系统内又开了一次座谈会。这次座谈会的级别还比较高,都是系统内单位的一把手和分管日常业务的二把手。
会议主要就是探讨一下入世以后,华国电影下一步发展的路线和方向。
结果说着说着,各大电影制片厂除了京影厂以外,都在那抱怨,吐苦水,哭穷。总觉得这几年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而且入市之后,肯定没有国家扶持,开始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了,所以后面的日子肯定更艰难。
他们很多能维持,是因为现在私营企业不能自己开片,有项目都要和这些国营单位合作,他们才可以挂个片头,申请拍摄许可证,公开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