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裴一雪心中好笑,廖秋白都能靠千年人参治好的病,他裴一雪定然用不上千年人参。
  裴一雪谦逊委婉回道:“殿下说笑了,若能寻来千年人参,殿下理应不至于还要叫老夫前来福宁殿。”
  “那本王便坐等神医的喜讯了。”齐王招呼门口的小太监,让人进去通传。
  齐王不愧为从出生起就盛宠不衰的皇子,皇帝如今一天要见那么多神医,吃那么多药,换成旁人恐怕只会被拒之门外。
  而凭借齐王,裴一雪没一会儿便被引了进去。
  “咳咳……老七呀。”皇帝吊着一口气,细声说:“这又是从哪儿找来的郎中啊?”
  皇帝年近五旬,经过十几日病痛折磨,眼神浑浊,脸颊眼眶都呈现向内凹陷,看上去命不久矣。
  齐王快步走近,握住皇帝的手,“父皇。这位是神医徐一,在凌宜省那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保不准有法子医好父皇的病。”
  “凌宜离得远了,琰儿费心了。”皇帝伸出手,唤裴一雪:“替朕瞧瞧吧。”
  裴一雪作了个揖,着手把脉。片刻,裴一雪收回手:“草民有把握医好陛下。”
  齐王面露欣喜,皇帝却兴致缺缺,近些日子,他见过太多说能治好,却又无疾而终的医者了。
  皇帝扬起左手,四指向下微屈,向外扫了扫,打发道:“下去准备吧。”
  裴一雪说:“若陛下准备好,草民即刻可为陛下施针。”
  殿内陷入诡异般的安静。
  旁边太监连忙出声,对齐王解释道:“近些日子陛下龙体亏耗严重,诸位神医都说…都说陛下只能慢慢温养,若强行施针极可能、可能危及性命。”
  齐王看完太监看皇帝,最后对上裴一雪那双胸有成竹的眼睛。
  思索一番,齐王跪地请命道:“父皇的病情不容再拖,儿臣愿以性命为徐神医作保,望父皇龙体安康,延年益寿。”
  皇帝抬眼看向旁边站着的,半点不急的裴一雪:“你有几成把握?”
  “十成。”裴一雪视着皇帝的眼睛,斩钉截铁道。
  “呵呵呵…咳咳……十成,朕见过的医者数不胜数,敢说出‘十成’的,倒只有你一个。”皇帝似被他的话逗笑了,“倘若不成呢?”
  裴一雪严肃道:“倘若不成,草民愿自断心脉。”
  皇帝盯着裴一雪瞧了会儿,随即左手轻轻一抬,招呼小太监道:“宣旨,调禁军!”
  福宁殿外,呼啦啦传来一阵整齐有力的脚步声,大批禁军围住福宁殿,连只苍蝇也飞不出去。
  裴一雪摊开针囊,露出里面一排排长短不一的银针。他抽出一根银针,微颤的针尾在空气中划过一道的寒光,似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展神威。
  皇帝浑浊的眼珠动了动,“动手吧。”
  针尖刺入皮肤,皇帝陷入昏睡中。
  安静的大殿内,仅剩下细弱的呼吸声。
  裴一雪再次捻起一根银针,精准地朝着皇帝头顶的百会穴刺去。针尖触到皮肤的瞬间,他手腕微微一抖,银针便顺利地刺入了穴位。
  接着,他又迅速在风池、膻中等穴位依次下针,每一针都精准无误,动作娴熟得如同行云流水。
  九轮行针,每轮十一针,取穴定位、进针运针、留针、起针,耗费了两个时辰。整个过程,裴一雪一气呵成。
  当最后一根银针被收起时,皇帝原本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呼吸也变得平稳而深沉。
  不出五息,皇帝便可苏醒。
  裴一雪转身迈步而去。
  拉开殿门,齐王、小太监以及三千禁军的视线都聚集过来。
  顶着一众灼热目光,裴一雪负手而立,缓缓道:“陛下已无碍,休养三日便可痊愈。”
  此话一出,如同一缕春风,将福宁殿外那压抑紧迫的气氛一吹而散。
  齐王与小太监掩不住喜悦快步冲向殿中,裴一雪则缓步走出殿外。
  三千禁军自动撤开一道口子,为他让出那条通往荣耀的道路。
  夕阳的余晖洒下,裴一雪立于月台之上,隔着数十级台阶,宛如天神下凡一般,俯瞰着下方的一切。
  下方,一张又一张脸扭向福宁殿方向,抬头上看。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渐行渐近。御前太监面带喜色,匆匆赶来,对着裴一雪恭敬地行了一礼。
  随后,他面向台阶下众神医,将拂尘甩至臂弯,尖声喊道:“传圣上口谕——!”
  各路神医、药童听到这声呼喊,即刻齐齐跪地,神情庄重而肃穆。
  “今有神医徐一医术出众,替朕医治已初见成效,各方神医即日起无需再驻扎殿外……”太监尖锐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响彻云霄。
  裴一雪立在月台上,俯看满地医者,心中明白,仅此一战,他“徐一”以及黎明药堂在大庆国的地位,将如磐石般永不可撼动。
  “……着诸位应召而来,应召而归,钦此!”
  “草民接旨。”台阶下名医叩首齐声应道,声音整齐而洪亮。
  “谢恩!”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56章
  黎明药堂的徐一, 在一众名医皆束手无策、焦头烂额之际,仅用了短短两个时辰,便让病入膏肓、气息奄奄的皇帝起死回生。
  消息从宫中传出, 一夜之间, 黎明药堂的名头, 如野火般瞬间燎遍了整个京城。
  前晚还门可罗雀、无人问津的药堂铺面,如今却热闹非凡,门槛都快被前来求医问药、一睹神医风采的人们踏破。
  据传,仅单日百草阁的进账就高达五十万两,这般盛况,着实令人咋舌。
  入夜,晋王府的书房中,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茶盏、瓷器碎了一地, 满地狼藉。
  “齐王好得很!”晋王满脸愠怒, 狠狠发泄一番后,才挥袖坐回太师椅。
  七侠崖一案,虽没直接证据指向他,可他也已经惹皇帝怀疑。
  此次皇帝患病,他本想抓住这个绝佳的机会,好好表现一番, 以此缓和与皇帝之间紧张的关系。
  他满心欢喜地前脚跑出去寻找千年人参,想着以此作为献礼, 博得皇帝欢心,却不料后脚便被齐王给截了胡。
  在他眼中,齐王不过是个双儿,从小体弱多病,注定与那至高无上的皇位无缘。
  一直以来, 他都没把齐王这个弟弟放在眼里,只觉得他乖乖当个花瓶,在王府里安分度日便好。
  可谁能想到,这齐王偏生不安分,非要跑来与他抢功劳,坏他苦心经营的大计。
  这让他如何能咽得下这口气,如何能忍!
  沉思良久,晋王突然嘴角上扬,冷笑出声。
  他抬眼,目光如炬地盯向桌前战战兢兢的工部尚书杜大人,缓缓开口:“孙大小姐的婚事,是时候该张罗张罗了。”
  杜尚书一听,顿时惶恐不已,连忙躬身问道:“不知,小女该嫁予谁?”
  晋王懒散地靠在椅背上,漫不经心地说:“只要不是齐王,随你的便。但三日内,本王希望能听到杜尚书的好消息。”
  杜尚书抬手抹了把额头上豆大的冷汗,赶忙应道:“微臣领命。”
  就在他转身离开之际,晋王脑中突然闪过一个人名,急忙喊住杜尚书。
  “等等。”
  杜尚书整个人一抖,身体瞬间僵住,缓缓转过身,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殿下可还有何吩咐?”
  晋王脸上露出狡黠的笑容,“杜大小姐杜若,对京兆府少尹谢玉书一见倾心,芳心暗许。杜尚书你悼念亡妻,心疼爱女,不忍看着爱女遭受相思之苦,便特前去求圣上为爱女赐婚。”
  说罢,晋王不禁大笑着自己给自己鼓起掌来,那笑声在寂静的书房中显得格外刺耳,把杜尚书吓得不轻。
  杜尚书直觉晋王这是犯了疯病,发了一顿火后,莫名其妙就给他女儿指婚。
  还好被配婚的是杜若,而不是杜宛青,否则他回去非得被夫人打死不可。
  他当初怎么就鬼迷心窍,上了这么条贼船!
  晋王不知自己下属作何想,他觉得自己这个主意好极了,堪称一箭三雕。
  齐王心仪杜若之事,一直无人知晓,可偏生晋王阴差阳错在去年的上元节灯会撞见了二人。
  那日灯会,齐王望着杜若的眼神,可谓满是深情与眷恋。
  而七侠崖一事,他正愁没机会弄死谢玉书和裴一雪一等坏他大计之人。
  谢玉书一旦娶了齐王心上人,齐王必定不会甘心。据他所知,谢玉书和徐一渊源颇深,关系匪浅。
  此计不仅能给齐王添堵,令其不痛快,还能借齐王之手除掉谢玉书,更能离间齐王和徐一的关系。
  赐婚的圣旨在第二日便下发至谢府。彼时,冬日的第一场雪,将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一片洁白之中。
  谢玉书正值休沐,听宣旨太监念完,他不记得自己究竟是如何接旨、如何叩首、如何谢恩的,机械地跪在地上,颤抖着手托举着那明黄色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