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第67节
  这种矛盾的想法,当真是难以形容,让曹晴忍不住攥紧了手里的兰草帕子。
  当然,杨蔓娘也不会让读者失望。
  豫王作为高高在上的王爷,平日已经有太多女人对他献殷勤了。
  所以,面对白绾绾这种不耐烦的出言不逊的态度,豫王不但没有生气。
  反而充满了兴味。
  邪魅一笑道:
  “女人,你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之后,便挥手让手下把女主白绾绾带上了楼。
  “额,你想干嘛!”
  一进雅间。
  见豫王高大的身躯向自己走来,白绾绾心里不禁有些心虚。
  她虚张声势的说了一句,忍不住退到了墙边儿。
  嘿嘿,能干嘛,当然是要壁咚你了。
  杨蔓娘现代小言没少看。
  在这里,把豫王对女主白绾绾的这个壁咚,描写的性张力十足。
  白绾绾后背靠在墙壁上,豫王慢慢的一步步的靠近,修长有力的双臂将她围在墙面和胸膛之间,呼吸之间,白绾绾甚至闻到了他身上淡淡的龙涎香的气息。
  他的目光太强势,太具有侵略性,让原本跟她对视的白绾绾,不由自主的垂下了脑袋。但他却偏偏不肯就这么放过她,俯下身缓缓的凑近,挑起她的下巴。
  重重的吻了上去。
  第40章
  “啊......这”
  读到这里, 曹晴忍不住捂住嘴。
  脸倏的爆红。
  这个接吻描写,在大宋,甚至在以往所有的小说话本儿里, 绝对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以往的香艳话本儿中, 男女双方两情相悦, 或是成亲之后,当然也有夫妻敦伦之事的描写,但是多半都是用入巷, 婉转,酣畅淋漓,娇啼, 酥软等等字眼的桃色描写, 香艳自然是香艳了,但终究缺乏让人脸红心跳的性张力。
  而霸总豫王的这个强吻, 却完全不同。
  曹晴不明白,明明这个情节,相比于两人第一次中春药见面那晚, 几乎就是什么都没做。
  但为何偏偏比做了什么, 还要让人脸红心跳,心慌意乱的紧。
  如果曹晴姑娘是个现代人,就会明白这叫“被征服感”。
  杨蔓娘给霸总豫王的高光,是绝对不掺一滴水的。
  如果说, 之前白绾绾和男配陆公子之间的相处, 是纯爱的小清新。那么和豫王之间,就是浓浓的性张力和荷尔蒙气息。
  小清新虽好,但, 荷尔蒙更得人心啊!
  所以,几乎所有读到这里的小娘子,都被豫王的魅力蛊惑了。
  不过,唯一不同的,便是看完之后读者的反应了。
  和之前每次新章节出来,小娘子们都叽叽喳,迫不及待的凑在一起热烈讨论不同。这一次看完了新章节,小娘子在自己屋子里脸红心跳,人前却都一反常态的端庄持重起来,反倒静悄悄的,不随意与人讨论了。
  小娘子们这边儿一静,倒是显出了衙内们来。
  原本杨蔓娘觉得,这样女性视角的小说,对于男人们来说应该没什么吸引力的。
  但实际上,杨蔓娘还是有些错估了霸总文的魅力。
  不但夫人们和小娘子们没法抗拒,衙内们也对这新鲜的话本儿颇感兴趣的。
  因为小说的火爆,杨蔓娘的小说新章节刊印出来之后,朱雀门小报几乎每天都被早早的一抢而空。
  然后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很多看了小说的衙内和小郎君们觉得有趣,开始模仿豫王爷的那句话。甚至阴差阳错的还引发了一种新的潮流。
  各家的大宅子别院里,书院学堂里,大酒楼茶楼里。
  越来越多的衙内们和小郎君们故作冷酷的背着双手,或一脸深沉,或邪魅一笑的来上一句:
  “xx,你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如果杨蔓娘知道这个情况。
  一定会回一句:
  “食屎啊你!”
  但事实上,杨蔓娘不知道,自己将这句对现代人来说又油又尬,可以徒脚抠出三室一厅的霸道总裁语录引入大宋之后 ,竟然会引发这么大的影响力。
  自从霸总豫王爷邪魅一笑,对白绾绾说了这句话之后。
  这句“xx,你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瞬间就成了汴京城的流行热词,迅速的从朱雀门小报延伸到了线下。
  先是由官家的女婿,宰相蔡京的三子蔡绦和一群衙内们,在矾楼装逼的时候,邪魅一笑,跟陪酒的歌女来了这么一句。
  然后被其他衙内们给引用过去,觉得这句确实很拉风,便开始跟风。
  大宋没有热搜,没有q.q个性签名和微信朋友圈,更不知道段子手为何物。
  一群有钱有闲的衙内们,偏偏又正是精力最旺盛的年纪。
  对于一切能装逼引领潮流,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新词新句,都毫无抵抗力。
  一群人把这句在未来都烂大街的梗,玩的不亦乐乎,乐此不疲。
  不过,这样的情况,倒是歪打正着,让杨蔓娘的小说知名度更大了一些。
  甚至,还有感兴趣的书商开始来朱雀门小报报房询价了。
  说打算等小说写到了十五万字,将小说集结成册,发售到外地去。
  当杨蔓娘从朱贵那里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心情自然也格外兴奋。
  都有人询价准备出书了,那离提分成还会远吗?
  .....
  不知不觉中,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的飞快。
  转眼便已是腊月二十三,又是一个休沐日。随着离过新年的日子越来越近,老天爷下雪也越下越频繁起来。
  比如这会子,外面一场雪正在落着。纷纷扬扬的白雪,遮蔽了城外的田野,笼盖了村庄。
  但对于汴京城的人来说,日子并没有什么变化,商人们依旧每天要做生意,街道上的雪也早早的就被两边的店铺清理干净了。
  住在保康门这边儿,基本能满足一个现代人基本的需求。养猫养狗,写小说,上班,吃外卖,逛夜市,看瓦子演出。
  你没听错,是吃外卖。
  老二杨士林中午吃饭都在报房那边儿。
  每到休沐的日子,杨蔓娘都要忙着增加小说存稿。老三杨盼娘做的吃食,大多都是简单的水煮和烩菜,太复杂的也不会,吃久了也不爱吃了。
  所以,每逢杨蔓娘休沐的日子,姐妹俩懒得出门的话,都习惯直接定外会改善伙食。
  是的,在大宋外卖不叫外卖,而是叫外会。
  大宋的有钱人,对于舒适方便生活的追求,丝毫不亚于现代人,尤其是对美食极其热爱的他们,又怎能少的了送货上门的便利服务呢。
  所以基本上,街面儿上的大多店铺中,都提供有点餐送货的服务,也就是外会,模式和现代也大致差不多,只是不能网上支付。
  虽然在这个年代,人们之间交流和交通并不如现代社会那般便利,但为了招揽生意,各家店铺还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每逢到了吃饭的时间点儿,各家店铺中的店小二们,都会一同外出,奔走于寻常巷里中大声的叫卖,以此来吸引顾客光顾。这时候,那些懒的自己做饭的人,便闻声而至,将自己想要的菜品告知店小二。
  然后,店小二再折回店中,将客人所点菜品做好用食盒儿打包好,重新返回送到顾客的手中,然后再收取费用。
  当然那些家中富裕的家庭,也时常派遣小厮前往店铺中点菜,再由店铺的“外卖小哥”送到家中。这些外会不仅品类丰富,也省去了自己做饭的繁琐。
  而且,不光寻常的市井百姓和朝廷官员家里喜欢点外会之外,就连住在皇宫里的官家也不例外。偶尔嫌弃皇宫里的饭菜索然无味,便会打发贴身太监去宫外寻找更多的美食。杨蔓娘之前还在向家小报上看到,说官家某次出宫微服私访的时候,吃了桑家瓦子里的南瓦张家圆子和李婆婆鱼羹,竟觉得比宫中的御厨还要做的好吃,之后便也学起了民间的法子,时常命贴身太监去宫外订外会回来吃呢。
  不过,杨蔓娘家里可没有小厮。所以,一般点外会都是到饭点儿,听见巷子里的店小二吆喝声音,老三杨盼娘便披了厚实衣裳,带着白绾绾,飞快的跑出去跟店小二点菜。
  “大姐,快出来吃饭啦,今天咱们吃素骨头面、煎肝儿和姜丝梅子。”
  杨盼娘提着食盒儿回到东屋,朝书房得方向喊了一声儿。
  随手将漆食盒儿打开,其间有四层,每一层放着一道菜,里面的面还冒着热乎气儿。这倒也不奇怪,如今虽然不如现代一般发达,有专门的食品保温的技术。但是,大宋市井的劳动人民自有其朴素的智慧。
  到了冬天,各家店铺中都会在食盒儿里换上温盘来运送食物。温盘是由上下两层瓷组成,上层瓷较薄,下层瓷较厚,中间的隔层是空的。需要送出的吃食都装置在温盘之中,在其间的隔层里注上热水,便可使得食物在一段时间内,都保持最初的温度,一点儿都不影响食客用餐。
  “就来了。”
  杨蔓娘写了一上午稿子,肚子也饿了,闻声将写好的稿子收起来。
  捏了捏有些发酸的眉骨,一边洗手一边道:
  “今儿的外会是买的哪家的?”
  这个年代的店铺,也有等级之分,有些店铺是可以提供外会的,而有些店铺,则并不需要以外会来招揽客人。
  卖贵细下酒,迎接中贵饮食。像那些规格较高的正店,主要承办的是达官贵人家中大型的宴请,是绝不会提供外送服务的,这也是正店对外营业的规矩。比如杨蔓娘上工的矾楼,就没有外会服务。而脚店一类的店铺,通常都会提供外会服务。
  不过,脚店售卖的菜品,大多都会设置起送价,而且,为了节省成本大多是送套餐,就跟现代的某基套餐似的,明明你只想吃汉堡和鸡块,不想要可乐,也不想要薯条,但点的是套餐,里面就不可能避免。所以,有起送价的脚店也不是汴京美食爱好者的首选。
  一般外会生意最为红火的,还要属分荣的店铺,这类店铺没有最低消费,没有起送价,顾客点菜也可以随心所欲点自己喜欢吃的。所以,大多数殷实人家都喜欢到这样的地方订外会。
  “自然是孙家荣店的,他家的素骨头面不是招牌么!”
  老三杨盼娘笑眯眯的回道。
  随着杨蔓娘给报房交的小说存稿越来越多,家里的经济也越来越宽裕。虽然还够不上小康的水准,也买不起汴京的房子。但在吃食方面,却大有长进,早就不像之前那么省着了。
  杨盼娘迅速的将菜品从食盒儿里拿出来,一一摆在桌上。
  然后便拎起食盒儿往外跑,毕竟,店小二还在外面等着拿食盒儿回去呢。